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科學教案三篇

校園6.38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科學教案三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在遊戲中體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

2、發展幼兒原地彈跳能力。

3、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重難點:

發展幼兒原地彈跳能力。

幼兒能按口令進行模仿遊戲。

活動準備:

青蛙生長過程的圖片一幅、背景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1) 請幼兒欣賞故事《小蝌蚪變青蛙》,初步瞭解青蛙的 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 引導幼兒在場地上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形態,並啟發幼兒進行原地彈跳的探索活動,為遊戲活動做準備。

2、在遊戲中練習原地彈跳,體驗遊戲的樂趣。

(1)示範講解遊戲玩法

教師以青蛙媽媽的身份,邊示範邊講解遊戲的過程和玩法,引導幼兒聽口令進行模仿遊戲。

“我是小蛙卵”——“小蛙卵變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來了”——“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來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

重點練習原地彈跳,掌握動作要領:起跳時雙腿屈膝,落地時再屈膝進行緩衝。

(2)師生在歡快的音樂背景下進行遊戲,體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

①教師指導幼兒按遊戲規則進行遊戲,引導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及時模仿小蛙卵、小蝌蚪、小青蛙的樣子。

②進一步練習彈跳動作,幼兒運動量達到頂峯。

3、放鬆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在輕柔的音樂伴奏下進行放鬆活動,使幼兒運動量逐漸降低下來。

教學反思:

幼兒初步掌握“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要領後,需要通過遊戲或提高難度來保持他們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跳的動作,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因此,教師分別提出跳得高、遠、輕的要求,使每次練習各有側重點。

小百科: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

科學教案 篇2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腐殖質,知道腐殖質的多少影響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動物和微生物在成肥過程中的作用

3、會做腐殖質形成的實驗

過程與方法:

遵照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引導學生認識腐殖質及其產生的原因,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土壤。

情感價值:

通過對土壤的進一步瞭解,認識土壤對人、植物和動物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去保護土壤。

教學重點:腐殖質的形成過程以及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教學難點:較長的實驗過程能否堅持觀察

教學方法:以講解、圖片及實驗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本質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提問:課本8頁第一幅圖中,為什麼上黑下淺?

2、學生討論

3、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偵探柯南,查一查土壤裏能長出各種各樣植物的原因。

二、學習新課,研究土壤

(一)探索土壤肥沃的祕密

1、學生觀察、比較表層土和下層土

學生觀察提前準備好的兩種土壤,比較它們的不同,從而得出結論(土壤的顏色與腐殖質的多少有關)

2、講解:表層土的養分來自腐爛的動植物的遺體,它們被稱為腐殖質。腐殖質是植物生長的必需肥料。腐殖質越多,土壤越肥沃。

由於動植物生活、生長、生存的主要區域是在地表的表層土上,死後的遺體也腐爛在表層土中,所以腐殖質主要集中在表層土中。

表層土壤中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很豐富,下層土能提供的養分就少多了,隨着土壤深度增加,巖石逐漸增多,巖牀位於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層。

(二)並不是所有的土壤都肥沃

1、觀察課本9頁下面的三幅圖片並閲讀圖左的文字

學生閲讀圖片及文字,瞭解到並不是所有的地方的土壤都一樣,知道由於地理天氣或人類活動的原因,導致土壤有肥沃的,也有貧瘠的

2、右邊的圖是人類改造貧瘠土壤的一些方法

(三)瞭解土壤中生活的小動物

1、觀察課本11頁上圖

2、講解:教師講解這幅圖片中蚯蚓在做什麼,及製作方法、養殖方法

三、鞏固—做一個肥料袋

1、談話: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裏去了?你們願意親手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嗎?

學生觀察肥料袋的製作圖及步驟,討論如何設計實驗。

2、教師講解注意事項

3、學生動手製作肥料袋,教師巡視指導

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殘留物,填寫觀察和製作記錄。

四、佈置作業

談話:我們從現在開始,每天都要介入這個實驗的管理、觀察和記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哪些困難?應該怎樣來解決?

五、課後記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瞭解葉子的各種食用方法。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良好的傾聽習慣。

3。體驗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教育幼兒多吃蔬菜,不挑食。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食用的葉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葉、魚腥草等。

2。方籃若干個(標有生吃、熟吃、做藥等圖形標誌)。

3。課件《可以食用的葉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活動

1、師生共同回憶葉子的用途,許多葉子我們人可以吃。

(1)教師:小朋友們平時吃過那些葉子呢?你是怎麼吃的?

(2)集中討論:你吃過那些葉子,你是怎麼吃的?

2、教師小結:原來葉子有這麼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藥吃。

二、分類活動:

1、第一次分類:

教師:今天,林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可以吃的葉子,請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

那些葉子你吃過,你是怎麼吃的`,然後把它放入三個相應的籃子裏。

(依次出示三種標誌並作解釋)。

2、教師檢查其中一組幼兒分類情況,指出明顯的錯誤,引導幼兒進入第二次分類。

教師:小朋友分得這麼多,老師都檢查不過來了,請小朋友也來噹噹小老師,檢查一下別的小朋友分得對不對,好嗎?

如果不對,請你把它找出來,放在合適的籃子裏。

3、小結,請幼兒説説:你發現哪些葉子分錯了,你是怎麼分的。

4、教師:其實我們可以食用的葉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1)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葉子的食用方法。

(2)顯示一些可以食用的葉子,請小朋友説説這些葉子叫什麼,是怎麼吃的。

5、提問:剛才我們認識了這麼多可以吃的葉子,你們知道它是從那裏來的嗎?是誰種出來的?

教師鼓勵幼兒將平日裏看到的農民伯伯及爺爺奶奶種菜的樣子大膽的表現出來。

三、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營養,要多吃蔬菜。

2、知道農民伯伯種菜很辛苦,要尊敬他們。

延伸活動

1、製作葉子拼盤。

2、製作生菜沙拉。

3、繼續瞭解可以食用的葉子的名稱、食用方法。

標籤:科學教案 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