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四篇

校園6.18K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四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體味作者對夏的獨特感受。

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習難點:瞭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問題會得出不同結論的道理。

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計説明]此步驟用學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對課文的學習,為學生體會本文對夏的獨特描繪作鋪墊。

我們知道,一年有四季,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秋季,你對秋天有什麼感受呢?(請二三位同學交流感受)

那對於剛剛過去的夏季,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請二三位同學交流感受)

這樣看來,我們每一位同學對夏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那作家樑衡又是如何看待夏天的呢?學習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夏》。

二.交流預習

請二三位同學上講台展示並交流預習情況。

三.整體感知

[設計説明] 此步驟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和重新擬定標題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這篇課文,邊讀邊想,能否根據文章描述的內容,給本文重新擬定一個標題。可以採用___________的夏 或 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學生齊讀課文,讀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交流討論。

三.品味語言

[設計説明] 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讀文章不僅要了解內容,還得細細地品味語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語句表達思想感情。請同學們靜下心來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詞用得好,哪些句子寫得美,能打動你的心,哪些語句能引起你的聯想,讓你想起你自己曾經看過或感受過的類似情景。

學生先默讀課文,勾畫相關的詞語和句子。

學生獨立學習以後,先在小組內交流感受。再由小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烘烤”這個詞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陽的温度特別高。

“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這句寫得好,我們彷彿能聞到麥子的這種香味。

“熱風浮動着”這句讓我聯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馬路上的熾熱。

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可以選擇時機讓他進行個別的朗讀,也可以全班朗讀某個片段。

四.課後作業

[設計説明] 此步驟是通過對描寫夏天的不同文章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的道理。並查找資料,更多地瞭解夏天,以及人們對夏天的不同看法。

1. 必做

1)尋找並閲讀本冊課本中以及其他書籍中描寫“夏”的詩詞或文章,通過比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對“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後説:“有閒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為什麼?

2.選做

你能蒐集到更多的關於夏季的資料嗎?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麼形成的嗎?

你能描述我們鎮江夏季的特點嗎?

你能説出多少關於“夏”的成語或諺語。

你能找到以“夏”為主題的照片、圖片或音樂嗎?

……

簡案

課題:《夏》

學習目標:體味作者對“夏”的獨特感受。

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計説明]此步驟用學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對課文的學習,為學生體會本文對夏季的獨特描繪作鋪墊。

由學生對秋季及夏季的感受導入新課

二.交流預習成果

三.整體感知

[設計説明]此步驟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和重新擬定標題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齊聲朗讀課文,思考:能否給本文重新擬定標題。

四.品味語言

[設計説明] 此步驟是讓學生在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感受一下哪些詞用得好,哪些句子寫得美,能打動你的心,哪些語句能引起你的聯想,讓你想起曾經看過或感受過的類似情景。

五.課後作業

[設計説明] 此步驟是通過對描寫夏天的不同文章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的道理。並查找資料,更多地瞭解夏天,以及人們對夏天的不同看法。

2. 必做

1)尋找並閲讀本冊課本中以及其他書籍中描寫“夏”的詩詞或文章,通過比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對“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後説:“有閒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為什麼?

2.選做

你能蒐集到更多的關於夏季的資料嗎?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麼形成的嗎?

你能描述我們鎮江夏季的特點嗎?

你能説出多少關於“夏”的成語或諺語。

你能找到以“夏”為主題的照片、圖片或音樂嗎?

……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12個生字。認識8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説,要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懂得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句話的意思。

難點:為什麼説河水既不像老牛説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説的那樣深?

課前準備

課文插圖的放大掛圖、動物頭飾,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一、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上一課學了《坐井觀天》,同學們很喜歡讀,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同學們一定會覺得很有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重點解決生字的讀音,大致瞭解故事的內容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一、二遍,要求目視雙行,讀準生字的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學生聽、議;檢查生字的讀音,教師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讀音。

匹:是三聲,不要讀成p 或p

如:讀二聲,注意和方言區別。

突:讀一聲,不要讀t 。

然:讀r n,不要讀成y n。

3、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去讀,直到讀熟

4、教師範讀(或聽朗讀錄音)課文。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主要講小馬過河時發生的事)

三、課堂作業

1、在課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詞,讀一讀。

2、用麥、步、然、意、連口頭組詞,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

3、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訂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

一、用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二、指名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引導學生讀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馬已經長大了,願意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坊去。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説説老馬和小馬住的地方。理解馬棚(養馬的地方)、一匹等詞。

2、先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讀

思考:從老馬和小馬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知道了小馬長大了,很願意幫助媽媽做事。從您看出小馬不但愛勞動,而且有禮貌)

3、選擇幾個重點詞語加以指導,並結合指導朗讀。如連蹦帶跳地説,寫出小馬説話時的動作、神態,表示小馬願意做事。還可以換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詞語。

四、自由讀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馬馱着麥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麼困難?它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在閲讀中找出有關詞句,做上記號。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小馬來到河邊,為什麼為難了?它想到了什麼?讀有關的句子。

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着。小馬過不了河,為難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擋住了去路,就是沒法再往前走。小馬是怎麼想的?讀有關的句子,指導讀出語氣。小馬想的`話,輕讀。

2、小聲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邊讀邊想:小馬過不了河,它是怎麼做的?老牛説河水淺,松鼠説河水深,它們説的對不對?為什麼?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馬問老牛,老牛怎麼説?

老牛説:水很淺,剛沒小腿。(這裏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讀第五自然段,從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注意立刻)説明小馬沒動腦筋想,準備過河

小松鼠説河水很深。和老牛説的比較,為什麼它們的説法不同?

邊讀書,教師邊出示掛圖(小河、老牛、松鼠的圖片或幻燈片)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小馬要過河,老牛説河水淺,小松鼠説河水深。它們之所以説法不同,是因為它們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沒過它的小腿;松鼠個子小,河水可能會淹死它。這裏可要求學生按因為老牛......所以説......;因為松鼠......所以説......的句式回答。

(3)指名讀第六自然段,聯繫上下文理解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句話的意思。

老牛説河水淺,小馬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河;松鼠説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步。立刻、連忙兩詞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説明小馬沒動腦筋想。

小馬聽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話,不敢過河了。小馬既不動腦筋想一想,又不敢試一試,所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五、指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1、小馬問老牛的話,後面是問號,要用疑問的語氣讀。老牛的回答,説得平靜,因為它認為河水很淺,要讀得平緩。可以讓女同學讀小馬的話,男同學讀老牛的話,分角色練習朗讀。

2、松鼠的話同老牛的話就不同了,攔住他大叫,後面的話用的是感歎號,表示語氣加重。小馬!一聲大叫,要讀得急促些,聲音要高一點,兩個別過河,速度要快一些,連着讀,第二個別過河語氣要加重些。

3、小馬吃驚地問,不是一般地問,吃驚,嚇了一跳,表示小馬害怕,緊張。教師可示範,讀出語氣來,再讓學生練讀。

4、第六自然段中小馬歎了口氣説的話,是拿不定主意,無可奈何,只好回去問媽媽,要讀得輕緩。

5、四人一組練習分角色朗讀。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學習生字

一、朗讀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馬的媽媽是怎麼説的?媽媽的話是什麼意思?你從它的話中懂得了什麼?

1、指名讀,找出小馬媽媽説的話,用小黑板出示: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2、聯繫上下文稿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小馬來到河邊,老牛説河水淺,它立刻準備過河;松鼠説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不敢過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説,不要只是聽別人一説就信以為真,一定要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礎上,再親自試一試。因為別人説的,往往只適合別人。別人説的對不對,要想一想,並實踐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馬是怎麼過河的?過了河它有怎樣的感受?

1、把寫小馬感受的話找出來,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説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説的那樣深。

2、小馬的這種感受是怎麼得來的?讀有關句子。

這是小馬自己試着過了河才知道的。因為小馬既不像老牛那樣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樣矮小。

三、指導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小馬媽媽的話,要用誘導、親切的語氣讀。小馬的話中過.....過不去,沒......沒想過,這兩處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內容,而表示説話時心裏很為難,所以是斷斷續續的。要指導學生用難為情的語氣讀

四、總結全文

抓住老馬的話,讓學生聯繫全文理解,各抒已見;讓學生明白:做什麼事都要動腦筋,要去試一試才行。

五、指導書寫生字,分析記憶字形

1、重點指導以下幾個生字的字形和書寫。

匹:共4畫,筆順是:

事:共8畫,筆順是:

然:共12畫,筆順是:

願、半、袋、擋、如、道等字,可啟發學生利用學過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記憶字形。

麥:上下結構,上邊是青字頭,下邊是折文夂,不要寫成反文攵。

突:上邊是穴字頭,下邊是大字加一點犬,不要寫丟最後一點。

2、練習寫字。

(1)每個字寫三遍。

(2)自己對照範字,評一評,自己哪個字寫得好,還有什麼不足。

(3)組內相互評議,在寫得好的字下面加點。

(4)在評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再練寫生字。

六、重新組合學習小組,選擇合作完成下列一項任務

1、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評一評,讀得怎麼樣。

2、講《小馬過河》的故事。其他同學評一評,講得怎麼樣。

3、編課本劇表演《小馬過河》。其他同學評一評,表演得怎麼樣。

4、想象,小馬過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裏,見到媽媽,它會説些什麼?其他同學評一評想象得怎麼樣。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瞭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使學生形成辯別一定的空間方位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頁。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水彩筆、圖畫紙。

教學設計

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這個學期老師給你們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他們是數學王國裏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你們願意和他們成為朋友嗎?(願意。)現在我們就和聰聰、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數學王國吧!

聰聰問我們:“鼻子下面是什麼?”

學生指並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麼”?(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們説的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上、下。(板書課題:上、下)

探究新知

1.舉出生活中有關上下的例子。

師:你能舉出生活中有關上、下的例子嗎?互相討論一下。

學生可能會説:課桌上面有什麼,黑板上面有什麼,我們教室在二樓,樓上面是幾班,樓下面是幾班,等等。

師:生活中有關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們説的都很好。

2.觀察畫面體會上、下含義。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説過南京長江大橋嗎?誰知道南京長江大橋是什麼樣子的?你們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南京長江大橋去開開眼界,想去嗎?

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請朋友們仔細觀察,你都發現了什麼?你想告訴大傢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説:圖上有火車、大卡車、輪船、白雲等。還可能會説:火車的下面有輪船,汽車在火車的上面等。

只要學生描述的比較清楚都要給予表揚、鼓勵。

師:你們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那誰能説出,汽車的下面有什麼?

可以是火車、輪船、江水、橋墩等。

師:你們想問什麼呢?

學生提問題,其餘同學解決。

3.打開書,把第1頁空白補充完整。

活動

1.拍手遊戲。

a.師發口令,上、下拍手。

b.聽反語,師説“上”生在下面拍,師説“下”生在上面拍。

2.小組活動。

小組長髮口令,其餘小朋友動手擺,如把語文書放在數學書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語文書的上面。

3.畫一幅自己最喜歡的能表示上、下關係的畫。

小結

今天你們學會了什麼?高興嗎?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上、下的知識?

教學設計説明

這是新學期第一節數學課,給小朋友們介紹數學王國裏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鼻子下面是什麼?”“嘴巴上面有什麼?”這些問題,使學生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初步感知上、下的基本含義。

在新知部分,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有關上下的例子,進一步感知上下的基本含義,同時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充分以學生為主體,激勵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最後又通過數學遊戲,動手擺、畫自己喜歡的畫等在實踐中充分鞏固了新知,培養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多項技能,同時也增加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專家評析:

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例,開展國小數學生活化的教學,一方面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體驗數學問題,另一方面讓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實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化,豐富了學生對位置的感性認識,逐步建立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注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把學生作為課堂的小主人,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把新課程的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課時目標:

1、學會6個生字,理解5個新詞;

2、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具準備:幻燈片等。

課前活動:

考考大家積累的詞語是不是很豐富。(板書:雨)

誰能給“雨”組詞?越多越好!

在這些詞語當中哪些詞表示雨下得很大很大?(讓學生在黑板上劃出來。如:傾盆大雨,瓢潑大雨,狂風暴雨,暴風雨,暴風驟雨,雷雨,雷陣雨……)

同學們,有一個詞語表示雨下得很小很小——濛濛細雨(出示課題)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現在老師把“課文”發給大家。(要求學生在每一個自然段前面標上序號)

師生問好。

教學過程 :

一、讀課題,感受意境

(1)那雨小得聽不見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

(2)雨是不大,小得幾乎聽不見沙沙的聲音,細得像那蠶吐出來的絲。

1、指名讀課題。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兩句描寫濛濛細雨的句子。

誰能把雨讀得很小很小?

二、自由讀,自學字詞

1、濛濛細雨中,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朗讀時嘴巴里要發出聲音,至少要讓同桌能聽得到,如果有不會讀的字,可以問問聽課的老師;如果有讀不通的句子,可以反覆地讀幾遍;如果想站起來朗讀,那你就自己站起來。

2、部分學生讀完後出示:

shèn yǒng bei juē yuān wǎng

腎 詠 唄 撅 冤 枉

● 哪些注了拼音的字對你來説不算生字?

腎炎 藍制服 歌詠 冤枉 失信

● 哪些沒有學過的詞對你來説不算新詞?

3、學生交流(字詞可同時進行)

(1)學生交流自己“認識的字”和“認識的詞”,如:讀音,字義,何時學會的,哪兒學會的等。

(2)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尤其是字的間架結構很難把握?教師在黑板上範寫,邊寫邊講。

如:腎,又字的一捺要拉長,下面的月一撇變成了一豎,要寫得“瘦”一些,不能太“胖”。

撅,提手旁佔的地方很小,右邊要特別注意,最後一捺要堅定有力。

冤,上面不能多一點,下面不能少一點,兔字的豎彎鈎要往外伸展。

(3)讓學生挑自己認為最難寫的字在課文中寫1-3遍。

三、操練讀,讀通課文

1、同學們,在這個細雨濛濛的早晨,媽媽在“家”和“學校”之間走了幾次?(三次)

2、每一次所花的時間都一樣嗎?(教師在“→”上劃上三個“?”)

板書如下:

先別急着舉手,我估計99%的同學現在還説不出個“所以然”,咱們得把課文讀通、讀熟,才有可能弄清楚。現在,給大家4分鐘的時間進行操練。

3、課文中有許多句子或段落跟這三次時間有着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請你把它挑出來讀給大家聽。

朗讀指導重點:

①第2自然段(朗讀時抓住“擔心”)

②第3自然段(朗讀時抓住“安心”)

③“忘就忘了唄!”我撅着嘴説,“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説,還下着雨!”

比較讀:

這兩個句子讀起來有什麼不同:

(1)天下着雨,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2)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説,還下着雨!

“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的理由一個是“已經快到學校了”,另一個理由是“下着雨”,把另一個理由放在後面,用“再説”連接,表示更進一步,增強了説話的語氣,使理由更充足,無可辯駁。

④媽媽斜了我一眼:“答應了的事,媽媽不能失信。再説,許小燕沒有藍制服,怎麼參加演出呢?”( 讀法與上句相同)

⑤“下午,我們班要參加歌詠比賽,許小燕沒有藍制服,我答應把你的借給她,可臨走時給忘了,快到學校門口,才想起來。”(讀出“自責”)

⑥“媽,您怎麼回來了?”我驚奇地望着媽媽,只見她頭髮上沾滿了一層細水珠,衣服也濕了。(讀出“驚奇”)

……

四、回味讀,留下懸念

1、(指着板書)同學們,這三個“?”都解決了嗎?每一次所花的時間一樣嗎?是怎樣變化的?(交流)

時間一次比一次少,也就意味着媽媽行走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

板書如下:

2、同學們,在這樣一個細雨濛濛的早晨,媽媽從“家”到“學校”走了三次,而媽媽患有腎炎,身體又不好,怎麼會一次比一次快呢?

估計會説前四點:

(1)濛濛細雨——天氣不佳

(2)“來不及了”——心裏着急

(3)“馬上要上課了”——時間很緊

(4)“答應了的事,媽媽不能失信”——遵守諾言

(5)對工作高度負責

(5)一心為學生——主要原因

3、同學們,今天我們只是初讀課文,這三次時間還研究得不夠全面、不夠深刻,沒關係,咱們下節課再深讀課文,這三次時間與媽媽的精神到底有着怎樣的聯繫,咱們要把它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徹徹底底!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