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新課標教材第一單元教案示例

校園2.32W

測量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頁的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3題。

新課標教材第一單元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醫療保險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圖、製作的量課本長、寬、厚的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學過程:

一、學習毫米產生的意義

1.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 出示例1情境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學生觀察後,教師提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你們願意參與他們的討論嗎?”

(2)採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蔘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並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組分別彙報本小組測量的結果,在彙報時,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敍述測量的結果,由於課本的寬和厚不是整釐米,學生在表述時,會涉及到“釐米的刻度之間的小格”,也有的學生可能説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寬不到15釐米,還差兩小格。”“數學書的厚不到1釐米,只有6小格。”……教師用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邊演示測量課本長、寬和厚的方法邊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並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時可以用毫米表示”。並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學習毫米與釐米的關係教師提出問題

“從學生尺中,你能發現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係嗎?”。在學生認真觀察學生尺並獨立思考後,讓學生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釐米=10毫米的關係,讓學生多説説發現這個關係的過程,如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説明,也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來説明……隨後教師將學生總結的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關係板書在黑板上。

三、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讓學生在尺子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在組內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説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先在組內説,再在全班交流。教師分別出示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説明:“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出幾頁(捏緊後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後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後數一數看有多少張。

4.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再在小組內説出填寫的結果。

5.讓學生説一説,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自動筆的筆芯、降雨量等等)。

四、師生共同小結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釐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釐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五、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後判斷,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本上。

3. 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後,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