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

校園6.66K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讀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的感觸頗深。文中介紹了作者在寂寞的童年中,所發生的那一件件難忘的往事。書中不僅寫了蕭紅的童年,還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呼蘭河鎮裏,封建迷信的人們、充滿了死亡、血腥殘暴的生活,襯托出蕭紅小時童年裏的那種旁人都無法理解的傷痛和空虛寂寞。

在語文課中,我們學習了《祖父的園子》,許多同學都認為蕭紅小時的童年生活是非常有趣的.、快樂的。但是,真正讀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時,我發現,蕭紅的生活是十分枯燥、乏味的。正如序言中茅盾所述:“……一位解事頗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多麼單調啊!年年種着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螞蚱、蜻蜓的後花園,堆滿了破舊東西……”

這序言就已經讓我的想象開始天馬行空,更好奇下文了!剛開始讀,只覺得作者的文筆十分清新,讀着讓人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每一個字都需要細細品味,咬文嚼字般使自己對作者寫作時的心境,瞭解得更加透徹,更能體會這本《呼蘭河傳》的實際意義,更能走進蕭紅的內心,更能以她獨特的觀點去看她小時的回憶。

呼蘭河這小城的生活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響和色彩的,可又是刻板單調的。呼蘭河這小城的生活又是寂寞的,蕭紅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寂寞環境中過去的。這在她心靈上留的烙印有多深,自然不言而喻。

我靜靜讀完了《呼蘭河傳》,看到了尾聲:“……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如此平靜的語句,卻是蕭紅以含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小城,懷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壯的鬥爭的大時代。

讀完了《呼蘭河傳》彷彿到了秋天,在蒿草的當中,也往往開了幾朵花,所以引來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着。這樣一來,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

呼蘭河傳讀後感2

著名作家茅盾曾評價這本書:“一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説到這,你應該會知道這本書就是二十世紀女作家蕭紅所寫的“現當代長篇小説經典”《呼蘭河傳》。它是二十世紀中國最清涼的人情小説,也是女作家蕭紅一曲哀而不傷的輓歌。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裏,住着女作家蕭紅,她從寒冷的冬天開始記錄。也許,這段童年回憶對她的印象太深刻,至她長大了,還記得這段又傷心,又快樂的童年。

《呼蘭河傳》所描寫的'場景,事情都十分仔細。不説作者蕭紅的童年記憶全在上面,但我肯説,只要是記得的,只要是書上蕭紅寫了的,都是十分詳細的。

“西二道街上,不但沒有火磨,學堂也只有一個。”“有一次一個老紳士在泥坑漲水時掉裏面了。”“來了風,廟子上的鈴子格稜格稜地響。王寡婦的破框子雖不會響,但也會東搖西擺地作着態。”這幾句話看似沒什麼特別的,但是這幾句話和文章裏的其它話都有一個重要的手法,也是許多人丟了的手法,那就是貴在寫實。很多人看見文章要求是“寫一篇親身經歷的事”,就拿生活中的一件事,把它改改改。原本的事就被改成另一件事了。這樣一來,就成了編,這樣是可以,但是寫文章還是講究原汁原味的好。當然,加點輔料,也就是好詞好句來畫龍點睛,會讓文章變得更有趣。

讀着讀着,我發現了文章的另一個特點兼優點。

很多人和我一樣,看見悲慘的電視劇、文章都會傷心。有時候這個“環節”過了,還沉浸在眼淚海洋裏。這時,我們可能需要一些充滿正能量的事物來“治療”一下我們。而作者蕭紅,每次在寫完比較悽慘的段落或篇章以後,作者蕭紅就會寫上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植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著名的長篇小説,也是蕭紅的自傳。獨特的寫法讓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閲……

呼蘭河傳讀後感3

一天了本《呼蘭河傳》,到家就讀了起來。其實初讀《呼蘭河傳》,我並不怎樣喜歡,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隨手就丟到一旁了。當我重新翻那本《呼蘭河傳》,細細品味,才發覺得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這就是作者筆下的小城呼蘭河,它並不繁華。在那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和腐敗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地出現,讓我不明白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就讓我感慨萬分:在東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們和家畜常常會遭受到災難。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多麼愚昧的人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向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人物的杯具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小團圓媳婦剛來胡家的時候只有十二歲,因為長得較高,怕別人説她謊報年齡,便説是十四歲,但儘管如此,人們還説她有意隱瞞。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們便説她大大咧咧,一點沒有媳婦的樣貌。不久她的婆婆時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説是能夠讓她更懂事聽話;還認為她身上有病有鬼,於是用盡了各種迷信法:請"雲遊"抽貼、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水中煮……最終,小團圓媳婦被無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緒歡快起來是在祖父出場後。從作者--一個四五歲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隨祖父在後園盡情玩耍。鋤草、抓蝴蝶、吃烤鴨、缸帽遮雨……皆描述得妙趣橫生,意興盎然。這一幕幕,作者都用詼諧幽默充滿童趣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我竟不自覺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覺得作者的童年是美麗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

讀這本書時,愉悦伴着沉痛,隨着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很慶幸那只是蕭紅的童年。但,這是無法逃避的歷史,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呼蘭河傳,講述了20世紀初作者的童年。

首先講了呼蘭河傳的冬天,以寒冷的環境描寫了一系列的事,主要寫我和祖父在祖父的菜園裏愉快地玩耍的快樂也是“我”在童年裏永遠也無法忘記的記憶。雖然祖父的身體老了,但他還是有一顆童心,這也應該是“我”為什麼在祖父和祖母之間更喜歡祖父的原因了吧!並且祖父也非常喜歡跟小孩子玩,經常小孩子一來,祖父就把他們的帽子藏起來,但總是藏一個地方,就像跟他們約定好了一樣。“我”就放在這,你們來拿。

而這也是整本書中最温暖的回憶。

呼蘭河傳是一個非常信鬼神的地方,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等等都體現了人們的迷信。

跳大神,大神是治病的,她們會穿着一些不尋常的衣服。而且他們會把招牌弄得非常舊,就會體現她一年跳的次數多,生意就會更興隆,賺的錢也更多。

放河燈,七月十五日,呼蘭河上會放河燈。這是為了讓死了的冤魂怨鬼從地獄裏脱生。

四月十八日娘娘廟大會,人們會去呼蘭河附近的兩座廟拜祭,表達了人們對神的尊重。

小城中的人們,大部分都是看客,他們愚昧無知,冷酷無情,對生命漠視,這就是呼蘭河的人才。

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就是被他們活活整死的',讓我們看到了人性醜惡,封建的思想以及喪失的良知啊!讀此,我感到十分悲哀,為小團圓媳婦而悲哀,也為他們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而悲哀。

萬幸,在馮歪嘴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在王大姐死後,一個人獨自帶着兩個孩子,生活雖然很艱難,但他沒有放棄,該幹嘛幹嘛,面對生活的困難的時候,他沒有屈服,雖然他的眼裏常含淚水,但當他看到自己的兩個孩子正在慢慢長大,他就立刻把那含着淚水的眼睛笑了起來。

沒錯,只要有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我相信,這也許是作者的期望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5

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説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説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裏,在這座城市裏,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呼蘭河傳讀後感6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

——《呼蘭河傳》

魯迅先生曾有寫過一個有趣的人物——阿Q,而在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有二伯也是一位阿Q式的人物。他可愛,又可憐。

有二伯是一個要面子的人,如果我有東西吃不給他,他便向你要,你若給他,他又不要,真怪異!

有二伯有許多缺點,卻有一點令人敬佩,他很忠誠。有二伯在蕭紅家待了幾十年,除了偷點東西以外,從沒有做過什麼對主子不好的事,他忠心耿耿,按有二伯的話説,就是“你二伯就是愧心事不敢做,別的'都敢。”

一個人忠誠,是立身之本,你若不忠誠,見風使舵,最終會被世人所唾罵。一個人不忠誠,就像一朵花沒有花蕊;一個人不忠誠就像樹沒有枝幹;一個人不忠誠,就像鳥沒有翅膀。忠誠,是多麼重要。

呂布,三國時期的第一戰將,他武功蓋世,卻為何被世人唾罵,因為他不忠,先後投奔丁原、董卓,被金錢所奴役,被董卓所收買,殺死了丁原。一位“三姓家奴”,不仁、不義,怎能流芳百世?只能遺臭萬年。

同是在三國,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讓我們敬佩,也不求功名,只為報劉備對他的恩,他忠心不二,為了輔佐劉禪,每日嘔心瀝血地尋找制勝關鍵。

忠誠,才是立身之本。

在明朝末期,吳三桂鎮守清軍攻入城的最後一道防線,崇禎皇帝期望他能守住這一關,不能讓大明帝國斷送在自己手上。可是,吳三桂讓他失望了,吳三桂大開城門,歡迎清軍入關。

從那一刻起,吳三桂再也不是大明王朝的功臣了,而是一個賣國賊。他不忠誠,不為國家利益着想,就這樣,大明王朝從此消失了。

忠,人之本性。而吳三桂不忠,他的所有成就將從此煙消雲散。因為,只有忠誠才會有人信任,有人去關注。假若不忠誠,你不再擁有什麼。

忠誠,人之本性。

呼蘭河傳讀後感7

蕭紅,民國時期女作家,有許多感人肺腑的經歷。這位女作家筆下的《呼蘭河傳》,使我感觸很深。這是一本書,一本不普通的書,它的韻律似一首歌,跌宕起伏,連綿不絕。開始時,它給人以愉快的感受,但,越來越久,你就會發現它是一串悽婉的歌謠。

我們先從蕭紅的生平説起吧。

她出生在一個地主制的家中,她的父親是位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化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只有祖父疼愛她。她的母親在她年幼時病故。祖父張維禎是一個很好的老人,她經常和祖父去小園玩。

所以蕭紅的後期作品《呼蘭河傳》是以她和祖父的回憶為題材。我記得有這麼一段:

我家有個大園子,這園子裏蜂子、蝴蝶、蜻蜓樣樣都有。蝴蝶有黃蝴蝶、白蝴蝶。這些蝴蝶太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嗡嗡地飛,胖圓圓的和一個小球似的,落到一朵花兒上不動了。

瞧,祖父的園子多熱鬧啊!

祖父的園子也是自由的。

太陽在園子裏特別大。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願意結一黃瓜就結一黃瓜。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願意長上天去也沒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牆頭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牆頭飛走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蕭紅的這兩段話,描寫了祖父的園子又大又自由,既有動物,又有植物,是很好的兩個章節。

作家,蕭紅,原名張乃瑩。她用自己簡短的一生謳歌了現實的殘酷與生活的無情與有情。

呼蘭河傳讀後感8

今天,我讀完了女作家蕭紅的長篇小説《呼蘭河傳》。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民國是一個非常棒的時代:大步前進,人才濟濟。但是讀了《呼蘭河傳》我才發現,民國時期的人們原來如此愚昧,不思進取。

首先,書中用了很大筆墨來寫了民國時期的人們。我總結了幾個關鍵詞:不思進取,愛佔小便宜,愛管閒事。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不思進取的。每天傍晚,小城呼蘭河都會有賣豆腐的人在街上叫賣。因為豆腐在當時有點貴,所以窮人吃不起。但是吃不起就更想吃,饞了很久。但是等賣豆腐的人走了後又忘記了,不想着怎麼努力掙錢買豆腐。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愚昧的。在娘娘廟前有很多賣“帶”的人。婦女們都爭着買“帶”。因為據説“帶”可以“帶”出一個兒子。這些婦女不想着調養身體,而是去買“帶”,非常無知,迷信。而且每當有人病了,人們就請“跳大神”的。但其實“大神”也是一個普通人。為了吃雞,大口破罵請神人家的病人,把請跳神人家的雞拿回家吃。這些人是多麼無知啊。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愛佔便宜的。冬天路很滑,一個賣饅頭的老人打翻了幾個饅頭,人也摔在地上。有路人在他還沒站起來之前就把饅頭吃了。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愛管閒事的。一個普通下等人馮歪嘴子,他每天在磨坊裏打梆子、磨面。在他的妻子王大姑娘生下第二個孩子去世後,很多人開始傳言小孩會夭折,他會上吊,自刎~~~~~~~

《呼蘭河傳》寫出了民國時代人們的無知、麻木,但這就是那個時代真正的模樣。

在這個黑暗的社會中,有一個人給了幼年的.蕭紅很大的歡樂,這個人就是祖父。祖父給了“我”很多歡樂:在後園裏我和祖父搗亂;我把小白菜種子踢飛、鏟地留下一片狗尾草、澆菜時往天空潑水、和祖父學詩把玫瑰花插在祖父帽子上~~~~~~這些事情成了“我”童年最重要的暖色與愛。

《呼蘭河傳》揭示了當年真正的呼蘭河,一個讓作者愛的深沉、愛的熱烈的呼蘭河;一個讓作者恨的無奈的呼蘭河。

呼蘭河傳讀後感9

週末無疑是讀書的最好時光,早上打開《呼蘭河傳》,一口氣讀完後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黃昏。《呼蘭河傳》出自著名女作家蕭紅。以前讀的書再怎麼悲傷也不像它所描繪的那樣荒涼,再怎麼荒涼也不像它描述的那樣死寂。生活在呼蘭河的人們,是徹徹底底的悲劇。

通過第一章介紹的故鄉的整體環境,輕輕鬆鬆把讀者引進故鄉呼蘭河城,讓讀者感受到呼蘭河城是一個自然,美麗,可愛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着自然的結果。”在這部小説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我為蕭紅筆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只有脆弱和枯槁。那裏的人是如此的冷漠,面對他們好比面對一堵厚牆。他們一生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可那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

整篇小説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着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儘管悽婉,儘管優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説更為誘人。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人,總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園的。《呼蘭河傳》這“回憶的詩學”,給予了我們片刻的精神的迴歸。

回首童年,確有千般滋味。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越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這就是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在這個充滿意義的暑假裏,我把它全讀完了。

蕭紅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8歲時母親生病去世了。父親又娶了一個後媽。後媽對她一般,雖然不打她,但是會罵她,拍桌子摔椅子地罵。她的祖母更殘忍,她不聽話時,就用針扎他的手指頭。在這個家中,唯獨祖父最疼她、最愛她了。當她被扎後,祖父就會輕輕地摸着她的小手説:沒關係,長大了就好。看,蕭紅8歲時母親就離開了她,她感受不到母愛,她只能收到祖父的毆打,後媽的'辱罵。這難道不是她那一串悽婉的童謠嗎?

祖父到菜園裏去幹活,她也去,祖父戴一頂大草帽,她就戴一頂小草帽,祖父割草,她也割草,常常把“雜草”當作“韭菜”留着,把“韭菜”當作“雜草”割掉。看見有黃瓜,就摘下來吃,看見有蝴蝶就丟下黃瓜去追蝴蝶。她還把水瓢中的水往天上灑,還喊着:下雨了!下雨了!玩累了,就躺在角落裏裏睡着了,不用席子,不用枕頭。只要草帽往頭上一改。蕭紅是一個多麼活潑的孩子啊,她盡情享受着祖父給予她那一幅美麗的風土畫。

蕭紅把自己童年的不幸與快樂寫成了一篇篇文章,最後他們就變成了一本長篇小説《呼蘭河傳》。

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童年的喜怒哀樂都是我們成長的腳印。我發現:大作家們的童年並沒有這麼美好,他們的痛苦比快樂多得多。他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腦子才取得成功,名垂青史的。而我們這代人卻生活在蜜罐子中,因為有了父母的依靠,認為父母會給我們一切,所以自己稀裏糊塗地做每一件事,不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但自從看了這本書,我認為我們應該腳踏實地、認真努力地學習,讓童年生活中的快樂、憂愁到我們長大之後成為生活中的美好回憶。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寒假來了,我抱着一摞書緩緩走進書房,泡上一杯茶,在茶香裊裊中走進書的世界。腦海裏仍然浮現着《祖父的園子》中那個頑皮可愛的小女孩,還有孩子一般的天真爛漫、寬厚温暖的外祖父。於是我帶着這樣一種美好的印象讀起蕭紅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城是頹敗的,所以小説的基調是灰色的,作者用冷淡平靜的敍述,描繪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20世紀初的呼蘭城: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城鎮就像是籠罩在一片灰色中,烏雲蔽日,陽光隱蔽。到處可見的是人們的無知愚昧和自私冷漠帶來的一個又一個的災難,他們麻木得讓人憤恨,讓人激不起一點內心的波瀾。

而他們的'愚昧和迷信害死了小團圓媳婦。小團圓媳婦原本是一個活潑健康的小女孩,由於貧窮,十二歲就到一户人家當童養媳。而小團圓媳婦到婆家以後,婆婆為了“教育”她,經常打她,漸漸地她變得又黑又瘦,精神也不太好。婆婆認為她有“病”,不斷找各路“大神”給她看“病”,不斷地折磨她,最後小團圓媳婦的命也因此被斷送了。

在小説中,蕭紅把童年時代無意識的回憶像穿珍珠一樣穿在一起,懸掛在讀者眼前,憑弔着她幼時温暖的回憶,慰籍自己孤獨悲苦的心靈。同時,作品又表達了蕭紅對國民盲目、愚昧、麻木、殘忍的劣根性的憂憤和悲憫。後來這一作品被人認為是繼魯迅作品之後,對國民心態的開掘和批判的又一力作。

雖然書的基調是灰色的,可是在這混沌的灰色中也有一些光亮。相比蕭紅的童年,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也許正是童年的美好吧,一生坎坷流離如飄蓬流轉的蕭紅在生命的最後旅途中更加懷念童年時光,用自己的淡然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又處處都是故事。

讀《呼蘭河傳》,就像品一杯茶,有淡淡的苦澀,也有淡淡的清香。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我讀了《課本作家帶你讀》的系列叢書後,我最喜歡蕭紅的一篇文章,叫《玫瑰花》,它選自《呼蘭河傳》。文章裏的祖孫趣事,讓我不禁深受感動。他們的深厚感情,讓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姥爺的快樂時光。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祖父是一個不善言辭,但很愛小孩子,常逗孩子們開心的老人。他愛笑,愛作者,但常又被祖母罵,孫女為了祖父不被祖母責罵,拉着他到後花園裏,又是奔跑又是上樹,祖父逗她開心,她也會對祖父惡作劇,他們在一起很開心、快樂、無憂無慮。祖父、作者、後花園,這三樣缺一不可,構成了作者美好、快樂的童年。

這篇文章讀起來輕鬆、快樂,心情頓時被感染。讀到作者快樂我也跟着開心起來,彷彿我就站在後花園邊上,看着他們,不由自主地也跟着笑起來。我很羨慕作者有一塊自由自在的天地,有一位慈祥、有趣的姥爺,可以讓我肆意奔跑、玩耍。而我也慶幸自己也有一個既有趣又很愛我的姥爺,每當想到這裏,心裏都暖暖的,是幸福的。

我的姥爺雖然瘦瘦的',卻很乾練,他做什麼都特別麻利,雖然他有時脾氣很急,但他對我卻是滿滿的愛。在我小的時候,他總愛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任由我拍着他的頭,哪怕拍疼了他也開心地笑着。姥爺脾氣急,有時會發火,有一次,他正衝着媽媽發火,氣得火冒三丈,在門外都能聽見他喊着説話。可是,我一進門,他立刻不吭聲了,雖然看上去還很生氣,但對我説話時卻低聲了很多,還問我要不要吃東西。姥爺對我的愛是無聲的,冬天他怕我冷,為了方便接送我上學,買了一輛三輪車,卻故意説是為了自己方便。還有,無論我做了什麼,他從來都不會大聲地訓斥我。

我常聽大人説:“隔輩親”,應該就是這樣吧。蕭紅在祖父的愛中渡過了快樂的童年,而我也在姥爺的愛中茁壯成長。我愛他,就像他愛我一樣,世界上最珍貴的就是親情,我會永遠珍惜這份難得的感情。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有個小姑娘整天在祖父身後轉來轉去,祖父在後花園幹活兒的時候,她就搗亂,祖父教她念詩,她喊得津津有味,兩個黃鸝鳴翠柳,硬生生被她説成兩個大梨子鳴翠柳!哈哈,和我一樣是小吃貨一枚的她是誰?她就是民國時期的才女,被魯迅先生極力推薦的作家蕭紅。

生於呼蘭河,在人生最後兩年的時光用文字編織了兒時家鄉的夢,她用對生命的熱情譜寫了:她家的院子,呼蘭河小城,祖父,小團圓媳婦兒,有二伯,馮歪嘴子。那是她祖父的園子,在這裏,一切都是自然的,無拘無束,有愛着她,慣着她的祖父。我想,此時的小蕭紅一定很快樂。園子以外呢?小城裏的人卻一個比一個荒涼,一個比一個無助。那麼美好的後花園,那麼無助的呼蘭河小城

媽媽見我看時傷心,就説:舊社會的呼蘭河糟蹋人啊,你還是別看了!説也奇怪,蕭紅筆下的人物身世雖淒涼,但透過她火熱的'文字,我似乎看到了她一直在找尋希望。

她説: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黃瓜願意開一朵黃花就開一朵黃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多美好的文字,她一定特別想念她的祖父,一定特別嚮往自由。

正如同生活中的我,也喜歡大自然裏的無拘無束。一有空閒,便常常跟着爸爸一起侍弄他精心培養的盆景花草,這是菖蒲,那是紫藤,還有梨花、梅花、玉簪花,我樣樣知曉。如果爸爸有了興致,偶爾還能蹭到山上,到小溪抓抓小蝌蚪,看蟋蟀打架的機會,我要是和小蕭紅認識,一定有聊不完的話!不同的是,我們對於得到自由太容易了,而這份自由、快樂,只是作者顛沛流離的一生中最為美好的一段兒時的回憶,是她如黑夜般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一點亮色。

時代變遷,斗轉星移,新時代的我們不用再經歷呼蘭河小城人們的苦難,封建社會的壓迫。這個暑假與《呼蘭河傳》相遇,給我的成長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憶,我不禁覺得讀書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兒!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她,是東北大地的女兒。19歲那年,正值豆蔻年華的她,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客死他鄉……父親是冷酷無情的官僚,唯有祖父給予她愛與暖。她有着一個熟悉的名字——蕭紅。

童年,如詩,如畫。

“採一朵倭瓜花,捉一隻綠螞蚱。”童年,祖父的園子裏,一切是自由自在的',毫無拘束的。“花都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蕭紅用悠閒輕鬆的筆調,為大自然增添了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第一次認識蕭紅,是在呼蘭河邊通紅的火燒雲裏——“這地方火燒雲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時幼稚的我真懷疑她是為畫家——傑出的畫家,因為,只有畫家才能寫下那麼多美麗的顏色。

兒時的生活記憶猶新。

她與祖父一同在園子裏度過的那一段時光,是她一生最美好、最難忘的那段時光,着實令人羨慕。你跟着祖父學詩,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房蓋被你抬走了”;你讓祖父在井裏為你撈鴨子燒了吃,直嚷:“一隻鴨子怎麼夠?”;你偷偷在祖父頭上戴一朵兒玫瑰花,笑得在炕上直打滾兒……多麼美妙的童年,多麼好玩的祖父啊!

她,蕭紅,一直忍受着命運折磨,寄居哈爾濱,避難青島,成名上海,蟄居東京,重返上海,轉移武漢……幾經週轉,最終客死他鄉。

生命固然短暫,童年卻着實美好。

成語背井離鄉:背:離開;井:古制八家為井,引伸為鄉里,家宅。離開家鄉到外地。如: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送的他離鄉背井,進退無門。又如:背井離鄉,卧雪眠霜。——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

成語豆蔻年華: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如: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又如: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這本書十分好看,語言幽默風趣,有些地方看了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書中的主人公是蕭紅、小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這本書總共分為七章,是作者蕭紅的童年回憶。作者蕭紅是我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這本書主要寫的就是蕭紅小時候渡過的一些美好時光,鄉里鄉親發生的一些趣事。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和有二伯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有二伯偷東西時被我撞見了。他偷銅酒壺,而我在偷墨棗,彼此都害怕,也都很尷尬。二伯説:“你不説麼?”“不説。”“好孩子”。“那你讓我拿走墨棗。”“好的。”這件事讓我感到很有趣。現在回想起來,我依舊覺得很好玩。而書中所謂的偷,也只不過是一時的貪吃、好玩罷了。我記得我小時候也很調皮。有一次,我和哥哥在玩,看到桌上有瓶啤酒,大伯在燒菜,我和哥哥一人喝一口,把酒喝完了。

有二伯的性情很古怪。有東西,你若不給他吃,他就罵。若給他送上去,他就説:“你二伯不吃這個,你們拿去吃吧。”家裏買了落花生、凍梨之類的,若不給他,除了讓他看不見,若讓他見着了一點影子,他就沒有不罵的:“***的……王八蛋……兔羔子,有貓有狗吃的,有蟑螂、耗子吃的,***的就是沒有人吃的……兔羔子,兔羔子……”有二伯給蕭紅帶來了許多的樂趣。回想起他時,她的內心一定是特別的開心,非常懷念有二伯。

作者蕭紅的童年是多麼的有趣啊!尤其是有二伯,他那古怪的性格,讓我覺得很有趣,也正是他給蕭紅的童年增添了幾份生趣!蕭紅每天都很會創造一些有趣的事情出來,很自在,無憂無慮地度過了每一天。

童年是屬於孩子們的。在蕭紅的童年裏,有天真、調皮、無知與歡樂,也有悲傷、痛苦、思念與依戀。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着,“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的人物悲劇埋下了伏筆。

蕭紅的童年又可喜、又可悲。或許經歷了悲,才能更真實地體會到喜!

標籤:讀後感 呼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