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通用7篇)

校園2.19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通用7篇)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作家曹操基本情況;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背誦本詩。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歷史的高度認識曹操,理解曹操的“憂”的內涵,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三、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賞析法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導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他曾經在三足鼎立的歷史舞台上叱吒風雲,儘管人們對他的評價不盡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梟雄”之別,但不爭的事實是——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尤其他是一個大氣磅礴,慷慨激昂的詩人。大家在國中學過曹操的什麼詩?哪些詩句曾經深深地震撼過你?

2、比較鑑賞

請學生觀看《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剪輯,同時給學生布置兩個思考練習。(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2)剪輯當中的曹操留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3、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問題預設:①首先從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義。

②接着討論不同文字有什麼不同的表達效果。

③最後明確兩個文本所表現出來的曹操的不同心境。(説明: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適時引導。如:“掇”和“輟”分別是什麼意思?“掇”和“輟”分別造成了什麼表達效果,從中我們又可以體會什麼不同的心境呢?分別討論完兩個文本的三組不同之處後再對曹操的心境進行全面的總結概括。教師應引導學生要結合文本用準確而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達到既提高學生文本解讀能力又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4、深入探討

教師引導問題預設:

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已經大體感受到了曹操的“憂思”,現在結合原詩進一步明確:①曹操有哪些“憂思”?②曹操是如何解憂的呢?

換角度思考並討論:從賢才們的角度來看這首詩,體會他們看到這首詩的感受,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詩的內涵和魅力。

(説明:教師引導學生着重品味曹操禮待賢才的詩句,體會曹操良苦用心,以達到培養學生結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結:通過多種形式的閲讀鑑賞,學生能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明白曹操在詩中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求賢之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着一種感人的力量。可以説,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為求賢做着努力。

5、總結提升

(1)探討詩歌的感情基調

請學生結合誦讀自由發表看法,教師作有效引導,但不限制學生的答案,鼓勵個性化的解讀。

閲讀參考:慷慨激昂。

6、個性解讀

此環節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豐富對本詩的理解,提高他們對詩歌的品評鑑賞能力。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確理解詩人的“憂”,感悟詩人的豪情,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學習本詩比興、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解説:《滾滾長江東逝水》豪放、渾厚、悠遠而略帶蒼涼的歌聲,其內容和基調與這首詩的風格、詩人的心境相近,有利於對詩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體感知

[預設互動1]美美地憶

一提起曹操人們便會脱口説出對他的評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漢臣賊子”。周瑜説:“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裴松之認為:“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唐太宗如是説:“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毛澤東詞:“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易中天説:“曹操是可愛的奸雄,他的奸與雄統一於雄。”

魯迅先生也曾於1927年指出:“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實方法。”又説“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由於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確實具有多重性,要還其真實面目就不僅僅是一個“是”還是“非”的問題,我們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和觀點對其人及其所處的歷史背景進行系統整體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當年曹操夜宴羣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從一個側面來了解一下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二、以學激思

請寫出你的疑惑,由組長整合後交老師。

三、合作學習

[預設互動2]美美地讀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詩歌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摯,境界開闊,慷慨深沉。

[預設互動3]美美地思

1、通過朗讀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詩人心中之“憂”,他到底在憂什麼?是如何解憂的?

第一步:自己誦讀詩歌,尋找問題關鍵。

第二步:小組交流合作,商定問題觀點。

第三步:小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探討。

板書:憂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禮遇嘉賓

功業未就天下歸心

曹操勾畫了統一天下的宏偉藍圖,他的憂不是簡單消極的悲憫,他憂人生的實質是重人生,憂賢才的實質是重賢才,這種“憂”有一股慷慨之氣。

2、觀看《曹操橫槊賦詩》視頻剪輯,思考幾個問題。

(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何枝可依?——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水不厭深。

(2)“輟”和“掇”、“無”與“何”在表達效果上有什麼不同?我們從中可以分別體會出什麼心境呢?

點撥:輟,停止。比喻義為:“我對賢人的思念,何時才能停止呢?”掇,拾取。比喻義為:“皎潔如月的賢才,我什麼時候才能擁有呢?”剪輯中呈現的是一個豪情滿懷、壯志凌雲的曹操,其行動較思念更進一層,更符合曹操那種想坐擁天下賢才的霸氣。顯然,這是劇作者為劇情需要所塑造的。而原詩表現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隱憂。

“無”字,展現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沒有可依之枝,即沒有接納他們的地方;而“何枝可依”,展現的是亂世當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猶豫中進行一種選擇,而此時的曹操恰似那謙虛的山、博大的海、求賢若渴的周公,成為那可供賢才依託的一枝。

[預設互動4]美美地賞

1、“莫道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劉邦、項羽、曹操、毛澤東莫不如此。曹操的抱負情懷是通過哪些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的?

(1)用典及其作用

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引用典故可以使詩歌典雅耐讀,富於文采,增加詩歌內涵容量。

(2)再次朗讀,並按順序找出用典的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詩人念念不忘賢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嗚,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説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2、比興(在朗讀中找出有關詩句)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以明月喻指賢才並起興,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以此起興流露詩人唯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並以此起興,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

四、課堂總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時光易逝、功業未就而產生的苦悶心情和招納賢才、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我們鑑賞了詩歌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這首詩。我們站在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所以我們更應該“及時勉勵”,只因為“時不我待”。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3

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誦讀詩歌;

(2)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設,反覆誦讀、質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度:體會並學習曹操為實現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教學方法

1.讀法:反覆誦讀,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提問討論:師生互動,解決反饋問題。

3.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古人説“詩言志,歌詠懷”,詩歌是文人抒發感情的一種載體。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兼文學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這首詩歌當中要言的是何志,抒發何種感情呢?

二 讀

1 品讀詩歌,先從朗誦開始。四言詩節奏:二二節拍,詩歌誦讀,要注意語速、語調,要有抑揚頓挫之美感。學生自由讀,請一名試誦讀,評。

2 注意個別句子的處理:一般感歎句、陳述句讀降調,問句讀升調,老師範讀。請學生找出詩文中的問句,加以誦讀體會。

3 再請學生讀,點評。

三 分析

1同學們再集體誦讀一遍,在讀的時候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詩給你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感情?(苦悶,憂愁)

從哪裏看出來?

生1:標題

生2:意象詞“酒”,還有詩中的“憂”字

生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寫實,結合背景分析

明確詩眼“憂”,找一找。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2詩人在“憂”什麼呢?同學們討論兩分鐘,有了結果後展示你的理解。

生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憂人生短暫

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功業未成

生3: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憂功業未成

小結:詩人心中有憂,何以解憂呢?杜康能解嗎?要解憂,必須求得賢才。同學們找找表明曹操對待人才態度的詩句,體會一下,曹操是怎樣留人的。討論兩分鐘。

生1: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生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以情感留人

生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留人

四 小結及課堂作業

憂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未成,所以此詩讀來深沉悲涼。古人説“詩言志”,曹操在本詩中所言之志就是想求得賢才來一統天下,解百姓戰亂流離之苦。有一股英雄之氣馳騁期間,所以讀來慷慨激昂。下來,就請同學試帶着這份激昂的感情再一次誦讀全詩,熟讀成誦。

板書設計

《短歌行》

曹操

教學反思

本節課作為微型課來設計,我只選了兩個方面作為教學目標,即能用普通話流暢地誦讀詩歌; 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主要安排以不同的誦讀貫穿始終:學生自由誦讀、學生代表讀、教師指導誦讀、學生集體讀等等。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逐漸悟出全詩的核心主旨。

引導學生讀的過程基本順利,但在問題的過渡上有些地方還是顯得生澀,比如在安排學生幾輪誦讀之後我拋出問題:這首詩給你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感情?(苦悶,憂愁)從哪裏看出來?得出詩眼“憂”字之後,我説了一段過渡語,給人一種跳出詩境之感。在李社教和王衞濤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我明白了20分鐘的微型課,快速切入主要環節是關鍵。比如在學生找出“憂”字之後,就應馬上拋出“詩人憂什麼?”的問題,得出結論後再問“解憂靠什麼?”明確是“人才”

後馬上再問“如何求取人才?”這樣安排環環相扣,講起來順了許多。

另外,我之前的板書設計過於簡單,主要是三個關鍵詞“憂”“求賢”“一統天下”用兩條橫線貫穿起來,事後,李老師幫我重新設計了板書,讓我明白了微型課板書並不是越簡單越好,課堂上講到的重點詞還是得取捨有度地呈現在板書中,這樣,整節課的重點內容看起來才能一目瞭然。

當然,除了兩位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還有各位同行老師為我提出的寶貴建議,讓我在這次微型課試講中獲益良多,受益匪淺,謝謝大家!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一定會以這節課作為範例,在一堂課的結構安排上,在重難點的取捨與把握上,在師生互動的處理上多下功夫研磨,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裏上出更優質的課!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一、學習目標:

反覆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鑑賞詩歌的方法

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三、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

運用典故等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板書標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着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三國時期,風雲動盪。孫權靠父兄基業坐斷江東,劉備憑皇叔身份、仁義情懷三分天下有其一,那麼,曹操又憑什麼一統北方呢?同學們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樣的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玩權術,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我負天下人”——自私

“京劇臉譜中曹操是白色臉譜”——奸詐,陰險

曹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作為政治家,軍事家,歷史自有公論,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領略它作為文學家的風采,瞭解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二、解題、背景介紹。

1、解題:(點擊幻燈片)

“行”是一種文體。短歌行,漢樂府曲調名,是用於宴會場合的歌辭。“長歌”、“短歌”是針對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的。一般説,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於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

2、寫作背景:幻燈展示:(點擊幻燈片)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萬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赤壁之戰前夕,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飲至半夜,忽聞烏鵲鳴叫往南飛去,曹操深感此景,橫槊賦詩《短歌行》。

預習過程中,同學們還有哪些字詞疑問,一起來梳理一下,自由提問,一起解答

三、解答預習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提問,學生解答

2、教師檢查重點詞語(點擊幻燈片)

品讀詩歌,先從朗誦開始。四言詩節奏:二二節拍,詩歌誦讀,要注意語速,語調,要有抑揚頓挫之美感。感歎句、陳述句一般讀降調,問句一般讀升調。請同學們找出詩文中的問句,加以朗讀體會。

四、朗讀詩歌。

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1)節拍:二二節拍 (點擊幻燈片)

(2)語調(句式) (點擊幻燈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教師範讀。

(4)學生朗讀

進一步品讀詩歌,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有些詩歌可以抓意象,有些詩歌可以抓詩眼,《短歌行》是有詩眼的,這首詩的詩眼是什麼呢?哪些句子寫了“憂”,找一找。

五、品讀詩句,理解內涵。

1、聽配樂演唱,把握詩歌情感——“憂” (點擊幻燈片鏈接) (板書)

2、品讀含“憂”的句子(點擊幻燈片)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詩人在“憂”什麼呢?同學們討論兩分鐘,有了結果後展示你的理解

3、把握“憂”的內涵。(點擊幻燈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憂人生短暫(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人才難得(板書)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憂功業未成(板書)

4、 小結:憂人生短暫,憂人才難得,憂功業未成,詩人心中有憂,何以解憂呢?杜康能解嗎?要寫解憂,必須求得賢才。《短歌行》實質上就是一首“求賢歌”。我們心目中的曹操嫉賢妒能,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其實求賢若渴。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曹操三次頒發求賢令。點擊幻燈片

5、 資料鏈接:曹操的《求賢令》點擊幻燈片

原文: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求賢令》是曹氏有限公司明明白白的人才招聘廣告,《短歌行》就是一份含蓄委婉的古詩版本的人才招聘廣告。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賢才們願意投奔曹操嗎?曹操在這份古詩版人才招聘廣告中開出了怎樣的誘人條件來吸引人才呢?同學們找找表明曹操對待人才態度的詩句,體會一下,曹操是怎樣留人的。討論兩分鐘。

6、品讀句子,理解詩人如何“求賢”。(點擊幻燈片)

(1)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板書)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以情感留人)(板書)

(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留人)(板書)

7、總結:憂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未成,所以此詩讀來深沉悲涼。曹操自比周公,想求得賢才來一統天下,解百姓戰亂流離之疾苦,有一股英雄之氣馳騁其間,所以此詩又讀來慷慨激昂。“悲涼慷慨”是此詩風格,又恰恰正是“建安文學”的“風骨”。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同學們來聽聽《短歌行》演唱,來感受一下這份悲涼慷慨的情懷。(解釋版本問題)

六、拓展延伸:

1、經典永遠是經典,《短歌行》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啟示,你從中悟到一些怎樣的人生道理呢?

2、曹操積極奮進的人生態度,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是當時時代精神展示,以曹操為首的建安文人張揚自己的政治理想,展現自己的個性才情,關注時代的發展脈搏,這種時代精神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很多後世文人志士都唱出了自己的心聲。

3、 幻燈展示:(點擊)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

七、課堂總結:

曹操老矣,故人已去,而我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所以我們無須感慨人生短暫,只要好好珍惜當下。泱泱中華,盛世繁榮,國泰民安,直追盛唐。時代給了我們最好的機遇。同學們,讓我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努力學習,志存高遠,張揚自己的理想抱負,展示自己的個性才情,成就一番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八、作業佈置:

1、背誦詩歌

2、課外查閲資料,閲讀曹操的《蒿里行》,朱永嘉先生的《論曹操》,進一步瞭解曹操。

板書:

短歌行

人生短暫

憂 人才難得

功業未成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求賢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以情感留人)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留人)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詩句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2、反覆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鑑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瞭解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導語】

一、導語(以俗語引入對作者的介紹):

Speakofthedevil,andheappears(説曹操,曹操就到),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devil”一詞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把“魔鬼”翻譯為曹操呢?請談談你所瞭解的曹操。

(展示幻燈片)

【作家和題解】

作家介紹: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作為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並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羅無遺,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於其他作家起着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並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於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於曹操晚年,大敗於赤壁之戰之後,當時曹操53歲,年事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於建功立業。

【學習新課】

一、整體感知。

1、聽示範朗讀。(或教師範讀。)

2、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註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叫兩個學生個讀詩歌。分別叫他們説説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讀詩。再指出其優缺點。

4、再聽示範朗讀。感受詩歌寄寓的情感意藴。

5、學生自由誦讀5分鐘,將詩歌讀順讀熟。

二、合作探究,感受詩句,品味意境:

1.你認為本詩的情感着眼點在哪一個字?他憂的是什麼,下面我們就來結合詩歌具體分析。

明確:憂;憂人生短暫;人才難求;功業未就。

2.梳理詩意,並探究本文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確:①設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②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師:作者在此感歎什麼?

明確:光陰易逝、人生短暫。

師:僅僅是在悲歎自己的人生短暫嗎?

明確:言外之意為“賢士們,你們的人生也是短暫的,趕緊把握有限的時光,及早建功立業吧。只要來投靠於我,我一定會幫助你們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的”。

第二層:。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確:運用典故。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詩典雅耐讀,富於文采;還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那麼詩人在此借古人之語,抒發的是自己的何種情懷呢?

(補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詩經.子衿》,原句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言外之意即“賢士們呀,即使我不去尋訪你們,你們怎麼就不能主動給我個音訊呢?”)

明確: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説明賢才若來投奔於已,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意即:天下的賢士們呀,我怎樣才能得到你們呢?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四句詩仍是寫“憂”,從情感上照應第一節。“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應第二節,仍是想象賢才歸已時的歡快場面。

師:詩人求賢若渴,可是賢才來歸了嗎?

明確:沒有。

師:那麼,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麼之憂?

明確:求賢不得之憂。

第四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師:“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一句本為景物描寫,正是這樣的景象觸動了詩人的愁思。那麼,本句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呢?

明確:①以“烏鵲”無枝可依類比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表達出對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我就是你們所要尋求的明主,不要再猶豫徘徊了,趕緊來投奔於我,我助你們實現你們的人生理想,你們助我實現統一大業”。②後四句用典説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殷勤地接待賢才。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天下的願望。

師:作者渴望人才,渴望實現統一大業,那麼人才來歸了嗎?統一的願望得償了嗎?

明確:沒有。

師:那麼,由此觀之,作者還憂什麼?

明確:功業未就。

3.小結:

全詩着眼點:憂(人生短暫、求賢不得、功業未就),全詩落腳點:志(一統天下)。

三、作業:

背誦默寫此詩。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

一、全班齊背此詩。

二、詩歌情感內容:

憂:憂人生短暫;人才難求;功業未就。

【學習新課】

一、總結藝術特色。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裏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巧用比興。“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二、鑑賞詩歌風格特點。

1、慷慨悲壯又不乏激昂豪邁的風格特徵。

2、簡單介紹“建安風骨”。

建安詩人大都經歷了漢末的離亂,所作詩歌主要是因事而發,悲壯慷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建安文學在悲壯慷慨的基調中,感傷離亂、悲憫人民和慨歎人生相聯繫,從而激起及時建功立業的政治豪情,顯得“志深筆長”、“慷慨多氣”,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這一獨特的風格使得它被後世稱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代表詩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與《龜雖壽》參照閲讀。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三、探究綜合,遷移評價:

1、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2、展示歷史上對曹操的評價。

(1)、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漢書《武帝紀》)

(4)、易中天評曹操:曹操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説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實際上,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我認為曹操是“奸雄”。不過前面要加三個字:可愛的。曹操是“可愛的奸雄”。

3、結合以上關於曹操的資料及《短歌行》中詩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篇100-200字的練筆。

三、作業:

完成《優化方案》相關練習。

附:板書設計: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學習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

學習方法:誦讀、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他曾經叱吒風雲,幾經起落,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無限風光。作為軍事家,官渡之戰的輝煌難掩火燒赤壁,華容道敗走的淒涼。作為政治家,面對社會動亂、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也讓人看到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梟雄姿態。在三國鼎立的歷史舞台上,他是一個個性極度張揚的英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他就是—曹操。他多重性格,讓我們難以給他的品行下一個準確的定論,到底曹公何人?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掀開她神祕面紗的一角,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簡介

採用簡歷形式介紹作者主要文學成就,代表作品,詩歌風格。

三、吟詠詩作,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

張開想象的翅膀,讓自己的思緒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梟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讀。

(2)比較朗讀

生朗讀,學生評價

聽錄音,感受詩歌情感

四、品析詩句,探尋情感

詩言志,歌詠懷,大戰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詩歌中的一個字概括詩人的情感?憂。

竟然是“憂”,這麼一個具有豪邁氣概,有着赫赫戰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憂”?你是從何處探知曹操心理的?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未就作者為了什麼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問題探討:

1、詩人為何要感歎人生短暫?

此時的曹操已54歲,憂人生短暫,是感慨自己的壯志沒有實現,感歎得不到賢士來幫助自己實現統一霸業。面對短暫的人生,人生態度卻未必相同。李白説,“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態度;辛棄疾説,“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一種積極進取,為國效力的人生態度,曹操面對人生短暫,他想到的不是及時行樂,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廣招賢士,為我所用,實現一統天下的願望。

思考:曹操只是感歎自己的人生苦短嗎?

不僅説自己的人生短暫,還告訴那些賢士門,你們的人生也同樣短暫,在還沒有成就一番事業的情況下,為何不來投靠我曹操呢?我幫助你們實現你的夢想。

2、詩人是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的?

(1)借用《詩經》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3、詩人是如何對待人才的?

(1)“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3)“周公吐哺”

以《鴻門宴》劉邦項羽對人才的態度來拓展,以劉邦評價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所擒也。得出對待人才也很重要。而曹操面對人才,始終是一種尊敬之情,一種近乎謙卑的姿態。

思考:詩人已擁有許多人才,那他為什麼還要“憂”?

曹操一生戎馬倥傯,在漢末風雲突變的亂世中縱橫馳騁三十年,於官渡一舉擊敗兵力十倍於己的袁紹,當他不斷取得成就的時候,他的政治抱負會逐漸膨脹,相應的遇到的阻力也就越來越大。隨着年事漸高,急於在有生之年完成大業的心情會更加急迫。雖然已經擁有許多人才,但他並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裏來,來幫助他完成一統天下的畢生奮鬥目標。

4、賢士此時是何種境遇?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這裏的“烏鵲”比喻賢才。意思是説,就好像月夜裏的烏鵲找不到可靠的歸宿那樣,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在四處尋找自己的依靠。

思考:(1)為什麼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沒有賢主。

(2)這話從曹操口中説出,有何弦外之音?

其實這是詩人發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裏來吧,我時刻在恭候着你們!

曹操有憂,但他的憂並非杜康所能消解,他的憂是站在國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憂,《短歌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別樣的曹操,一個愛才惜才的曹操,一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

再次吟詠,體會情感。

五、鑑賞詩歌藝術手法

現在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本詩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情感?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設問

補充:不直接説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這種辭格叫借代,也叫“換名”。它重在事物的相關性。

第二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運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詩經小雅子衿》篇,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裏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

補充: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

反問

第四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①以“烏鵲”比喻,喻賢者。

②後四句用典。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看到了一個求賢若渴的曹操,一個尊重賢才的曹操,並且站在詩歌鑑賞的高度對他的藝術手法進行了分析。此時,你的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怎樣的曹操形象?

七、佈置作業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戲曲舞台上的曹操是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白臉奸臣;

在《短歌行》中,曹操又是一個愛才惜才,胸懷宏大志願的人。

面對這截然不同的評價,你有什麼看法?

請以“曹公,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八、板書設計

人生短暫

因何而憂?賢才難得

功業未就

王曉永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設計的説明

《短歌行》是新課標高中語文第二模塊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在這之前,學生按照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先後學習了《詩經》兩首、《離騷》和《孔雀東南飛》,已經從多個角度對中國古典詩歌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在這基礎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建安文學的代表作。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這節課應達到以下目標:

體現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是瞭解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徵,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應的表現手法,從而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詩歌的能力。

體現在過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過誦讀、討論、賞析、點撥,領悟詩人在作品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引發聯想,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體現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是體會古典詩歌的意境美和節奏美,教育學生要自覺珍惜時間,要擁有寬廣的胸襟,樹立遠大的志向。

基於上述“三維目標”,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把握詩歌的主旨,揭示詩人的創作目的,從而更好地理解這首詩,體會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難點:針對學生在詩歌鑑賞方面表現手法掌握不好的現狀,我們把難點定在探究這首詩的表現手法上。

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

②討論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集體探究,得出答案

③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

三、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常山趙子龍於曹營幾十萬大軍中救出吳蜀後主劉禪,曹操在景山頂上看到趙雲無比威猛,於是感慨道:“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正是曹操的這句話我們看到了趙子龍單騎救主的義舉。這是小説中曹操愛惜人才的`生動體現。今天,我們共同走進曹操的詩作,看看其內心深處是如何渴求賢士的,感受一下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2、曹操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橫掃黃河兩岸,統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舉;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可是長久以來人們對他譭譽參半。當年,汝南名士許劭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陳壽在《三國志》中:“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戲曲舞台上也常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的形象,成為一個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人物。

那麼我們後世人對曹操的看法真的如曹操自己所言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嗎?我看未必,作為後世人,我們應站在歷史的高度客觀地看待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承認他對歷史的推動作用,肯定他的貢獻,把握人們對他的三個評價: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3、背景介紹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揮師南下,飲馬長江,想一舉消滅東吳的孫權和蜀漢的劉備。赤壁大戰前夕,曹操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飲到夜半,忽然聽到烏鴉在悲鳴聲中向南飛去。曹操感此景而持矛吟唱了這首千古傳頌《短歌行》,盡抒了他的內心世界。

4、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第一步:學生自由讀。朗讀時,讓學生讀出四言詩的音律節奏,體會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徵。(我認為朗讀是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在創造過程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由此,呈現出每個學生對文章的不同理解。)

第二步:聽音頻朗讀後,找學生仿讀。

第三步:全體學生齊讀。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

説明:本過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放手讓學生讀,只有讀,才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古典詩歌語言文字的魅力。

5、鑑賞評價,把握感情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首詩,我將該詩劃分為四個小節,再將學生劃分為四個小組。每小組一小節,讓學生動起來,展開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我適時地引導學生,目的是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問1、請每組同學找出他們最欣賞的詩句,並用最短的語言概括一下。

第三組同學答:我們認為最有特點的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一句。因為曹操把對賢才的渴望即一將難求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如果用最短的語言來概括的話,我們認為是“憂之至極”。

問2、很好,剛才第三組的同學回答的非常好,那麼同學們再討論一下,除了剛才第三組同學找到的曹操的“憂”外,還有哪些語句反映出曹操的“憂”了?

它們又展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第一組同學答:第一節詩中還有兩個“憂”字,通過這兩句詩,我們感受到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

問3、你們找的很準確,李白説過:“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説:“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那麼在這兩句詩中,你看到曹操意志的消沉了嗎?如果不是,那又展現了曹操怎樣的人生態度啊?

第二組同學搶答説:“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態度是消極的。但聯繫曹操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出,曹操是積極進取的,看似及時行樂,實則把深沉的情感隱藏在酒中,這是借酒明志啊!也就是説,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問4、在第二節詩中,作者引用了《詩經》中的詩句,我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將《詩經》中的詩句信手拈來有什麼意圖呢?

第四組同學答:《詩經》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在,美麗的鹿鳴叫着,悠閒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啊!言外之意是,人才啊,你們都到我這裏來吧!

問5、第四組的同學回答得太好了,同學們掌聲鼓勵!有這樣一則材料:曹操平定北方後,幾次下《求賢令》,打破了當時以德行和家世作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為賢,網羅四方名士,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這樣大“喜”的局面,曹操還“憂”什麼呢?我們能不能分析一下,他“憂”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三組同學答: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在我們對“憂“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對賢才難得的渴望,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概括:曹操“憂”的就是賢才難求,功業未就,人生苦短。

問6、同學們還有哪些詩句沒有理解,可以提一下?

第二組同學問:我們沒有想透作者為什麼引用這幾句詩?又為什麼把它放在文章的結尾?

師答:好,這個問題同學們問的非常好,因為這四句詩很有探討價值。“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作者引用前人成句,意在表示希望儘可能多地接納人才。也可以説,在這裏曹操向賢才們表達了誠心和自己的廣闊胸襟,這句話等於曹操拍着胸脯向人才保證: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請放心我一定不會“才”滿為患,快來投奔我吧,讓我們一起來幹大事吧!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裏使用了《韓詩外傳》裏的典故,相傳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裏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勵。但不管哪種,結果都是“天下歸心”。曹操最終的夢想是要一統天下,萬民歸心,這就等於為天下賢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動的宏偉藍圖。

問7、同學們體會到這四句詩運用了是什麼手法了嗎?

學生甲:是化用典故。詩句都有出處啊!

問8、好的,除此之外,還運用了其他的手法嗎?

師背誦:《關雎》一詩的前四句,讓同學們對比感受。

學生乙:是比興的手法。

總之,重點和難點的解決完全是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質疑發問,教者點撥後,自主生成的。實際上,就是學生“悟”出來的。

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從思想內容到藝術特色,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6、強化理解,遷移訓練

⑴顯示曹操的另一首四言詩《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同是曹操的四言詩,試比較二者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

此練習的目的是通過比較強化學生對這節課的理解,其次結合練習題,深入理解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説明:《觀滄海》一詩中的“碣石”景觀就在葫蘆島市綏中縣。)

⑵通過這首詩的學習,我們看到了曹操的寬廣的胸襟,遠大的志向以及對人才的渴望,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同學們體會到曹操的這些情感後,有什麼觸動呢?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我們的目的就是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我們準備好了嗎?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7、作業佈置

①背誦《短歌行》

②評價曹操

8、板書説明:鑑賞過程中的黑體字是板書的內容。“賢才難求”,“功業未就”,“人生苦短”分別寫進“憂”字的左側的偏旁之中,而“思想”二字寫進“憂”字的右側的“橫”之中,“藝術”寫在“思想”的上面的“豎”之中,“憂”的“撇”之中寫上“比興”二字,“憂”的“捺”之中寫上“用典”二字,“憂”的那一“點”裏寫上“悟”字。這樣在黑板上顯示出來的便是大寫的“憂”字,“憂”字裏麪包含了這節課所有的內容。

四、教學反思

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時,我們很難説學生在一節課中到底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轉化成了能力。我想:理想的一節語文課,應解決好“兩個關係”,即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知識與能力的關係。

1、教師與學生是處在課堂這個特定環境下兩個既相互聯繫又相互獨立的個體。相互聯繫,是指二者都是同一活動——教學活動的主體,有其共同的目的。整個教學活動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及學生的配合下完成四十分鐘的教學任務。相互獨立是指教師和學生分別是獨立的個體,思維、習慣、能力、個性、素質都存在其獨特性。如何把這些方面統一起來,並且趨同,有效地加以利用,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2、在一節語文課上,相對而言,知識既具有固定性,又具有靈活性。通過這些知識,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節課最終應達到的目的。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一環節,必不可少的是教師的引導作用。另外,創造性應貫穿其始終。教師應在知識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靈活地並有針對性地調動學生,發揮其最大的潛力。學生思維的擴展有助於進一步形成分析、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當然,這一關係與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統一在一起的。

就我這節課而言,我認為學生基本上在我的調動下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既有的教學思路下,我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最閃光的地方就是對曹操“憂”的含義的理解。因為這是理解這篇文章的關鍵。橫向的和曹操《觀滄海》一詩的對比,是對知識遷移能力的再度考查。但在教學形式上,思維的張力還不夠,形式還不夠靈活。

經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語文課應關注生活。遠離了鮮活的生活世界,語文課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作為一位教師,我應適時地加強自身業務的學習,努力提高業務素質,以適應學生對知識要求日益提高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