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竹影》教學設計

校園2.11W
  篇一:《竹影》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國小《竹影》教學設計

《竹影》敍述幾個小夥伴藉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門汀上游戲,描畫映着的竹影,你一筆,我一畫,然後引發出對中國畫意味的體驗:中國美學的着眼點更多的不是描述對象、實體,而是功能、韻律。

【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認識和理解有了拓展,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但有些學生的主動性不是太強,對文章的分析能力不是很好,想象能力也不是太好,所以對於像《竹影》這麼具有想象力的文章,有些同學還把握的不好,這也是文章較難突破的地方。另外,學生經過六年的美術課學習,已經初步學習了美術、繪畫等知識,但對中外繪畫只是表像上的認識,可以通過本文深入理解中西方繪畫的區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學生通過查閲資料,瞭解作者、作品。

2.學生通過多種閲讀方式,熟悉文章內容,掌握字詞,品味文章語言

3.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初步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樹立“生活中處處有美,但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的觀點。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2.領會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的變化並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3.體會本文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描寫。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領會藝術和美藴涵在童稚的活動中,學會在生活中去發現、創造藝術的美;

2.認識到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領會國畫的內在美,增強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

1.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2.學習比較閲讀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對藝術的嚮往和熱愛之情,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教學方法】

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體會課文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教學類型】

新授課、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謎底是影子。我經常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踩影子等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竹影》。

竹是中國人最喜愛的植物之一,“梅、蘭、竹、菊”古稱“四君子”,在詩歌、文章、圖畫中到處可見它的身影。那麼,在幾個小夥伴的眼裏,竹影又有些什麼樣的特殊趣味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作者介紹:豐子愷(1898—1975),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他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敍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3.詞語積累

蘸(zhàn)愜意(qia)硃砂(shā) 參差(cēn cī)一縷(lǚ) 肥碩(shu)

幽暗(yōu) 豐子愷(kǎi) 口頭禪(chán) 趙孟頫(fǔ) 水門汀(tīng)

二、整體感知

1.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本文以幾個少年月下描竹影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主旨)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2.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們感受了到美。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第三自然段)

有趣的發現:①細看月光下的人影,頭上有煙氣。②水門汀上的竹影像中國畫。

3.文章開頭交代天氣悶熱的目的:引出下文,為下文畫竹影做鋪墊。

4.文中寫到“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得很久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孩子以為自己做錯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親看在眼裏,擔心會受到父親批評。

5.文章對父親的描寫,表現了父親的善於引導主要有三處:

第3段: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

——父親早就來了,卻耐心地在一旁觀察孩子的作為,在合適的時機參與話題,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引導孩子。

第3段: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着他説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 ——能細心體察孩子的心情,併為他們解圍,這真是難能可貴的長者風度。

第8段: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着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示着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 童年時的作者活學活用,審美水平馬上有了提高。這正是有了實踐經驗作為指導的結果,勝過多少空洞的理論教育。

6.小夥伴和爸爸的談話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來進行:

一方面:竹是否難畫的問題;另一方面:畫竹所用的顏料問題。

7.文中的孩子有怎樣的天性?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孩子們有天真爛漫的童心和好奇心;爸爸和藹可親,善解人意,不僅精通藝術更精通教育,尊重孩子的興趣,從興趣中進行引導教育。

8.爸爸的表現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爸爸給孩子們講了一番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把孩子帶入藝術殿堂。

【學生活動:朗讀、討論、交流。】

三、研讀探究:

1.為什麼用“竹影”作為本文的標題,而不是“談畫”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實際是本文的敍述的緣由;也是文章的線索,即:看竹——畫竹——品竹。用“竹影”做標題,比用“談畫”或者“童年趣事”更具體、實在。

2.請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説説,中國畫有什麼特點?西洋畫有什麼特點?

①中國畫重神似、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寫實。(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要求“傳神”。所謂“神”,就是活的神氣,神韻。西洋畫則看重寫實,要求“畫得象”,“畫得同真物一樣”。)

②顏色方面: 中國畫以墨和硃砂為顏料。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為顏色。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幾點區別

(1)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

(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3)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

(4)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

(5)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3.課文中説“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你怎麼理解?

這個比喻形象説明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中國畫重寫意,重神似而不重形式;西洋畫重寫實,要求與實物一樣。 所謂“符號”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內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關鍵是內容,而不在於形式。這個比喻形象地説明了兩種審美體系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

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響到本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是文化的鮮明的載體。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希臘—羅馬一脈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表現在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中國畫重寫意,與我們民族傳統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係,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畫重寫實,也和西方文化重實驗相關。

4.竹子在中國畫中,體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神”?即一種什麼樣的內在精神?

提到竹,我就會想起宋朝大詩人蘇軾的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竹在中國人心中之所以會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為它象徵着一種風度,一種精神,一種氣節。正像明朝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讚頌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錘萬磨還節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四、課堂小結

一次童稚的遊戲,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五、課堂練習

一句話來概括感受、收穫。

六、作業設計

A:課外蒐集整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於竹的名句,名篇。

B: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啟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為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課後反思】

一、有關本文主題理解

有的老師認為豐子愷散文《竹影》是表現童真童趣的主題,而我認為這種説法沒有道理。

文章是作者用來表情達意的,文章的主題是由題材決定的。《竹影》敍述幾個小夥伴藉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門汀上游戲,描畫映着的竹影,你一筆,我一畫,然後引發出對中國畫意味的體驗。中國美學的着眼點更多的不是描述對象、實體,而是功能、韻律。作為反映,強調得更多的是內在生命意興的表達,而不在模擬的忠實、再現的可信,也就是説,中國文學藝術是重寫意,而不是重寫實。

從全文2107字來看,其中描“竹影”的文字大約1000字,介紹“中國畫知識”的文字也有1000字左右,幾乎是平分秋色,各領半壁江山。但是,寫竹影和體驗中國畫的藝術意境是兩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寓藝術意境教育於孩子的遊戲活動之中。顯然,作者以描竹影的過程為寫實部分,是為後部分引發道理作背景、作依託、作鋪墊、作張本、作基礎的。為了提升主題,作者又着意引出對中國畫藝術的體驗,這是寫意。所以介紹“中國畫知識”,為的是提高人們對中國畫知識的認識和體悟,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感性向理性的飛躍,是增強文章的內涵。由此可知,這部分是作者表達主題思想的所在。這説明藝術和美就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竹影》為我們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遊戲,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無窮的美感。

從文章的結尾“??表現着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也可明顯看出,它向我們闡釋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中國藝術重主觀,西方藝術重客觀。中國藝術為詩的,西方藝術為劇的,在繪畫上,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重形似,這就是《竹影》的主題。

二、教學過程反思

語文教學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採用什麼方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在新課標下,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我們也不忘記學生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必須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我在《竹影》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採用“讀──説──練──結”的板塊式教學方式,並把它整合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四個板塊:

讀:給學生創造一份收穫的機會。

説: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

練:給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機會。

結:給學生一個感悟反思的空間。

板塊式教學思路之所以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運用,是因為它有效地解決了長期困擾閲讀課堂教學繁雜無序的問題,它就像一篇結構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層級井然的能讓我們拾級而上的階梯,給人以看得見、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覺。不過,“板塊式”教學的設計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於技術性和工具性的層面,難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覺得“板塊式”思路的使用必須結合課文,“因文設法”,注重實效,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樣而實際收效甚微。應該優化、整合、活用、巧用課文內容,用線索串連起各

個板塊內容;或者從“整體運用”課文的角度,提煉出幾個能集中課文精華而又有內在聯繫,可以產生“碰撞”的板塊。不容迴避的是,“板塊式”思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體現了教師的設計思路,體現着教師個人對文本的理解和帶有傾向性的認識,體現出教師的個人意志。且每一個環節都給學生限定了思考的範圍和活動的領域,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獨立閲讀文本的自由。事實上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是多元的,個性化的。一旦享有學習的自主權,必能在閲讀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解決問題,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如何正確、適度地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並把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索。

  篇二:竹影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重點字詞,瞭解西洋畫與中國畫的特點;

能力目標:領會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體會童真童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觀與創造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領會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難點:使學生明確模仿與創造的區別,培養其藝術創造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小的時候都喜歡玩什麼樣的遊戲?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踴躍發言。

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跳繩、捏泥人的圖片。

師:跳繩和捏泥人都是兒時喜歡的一種遊戲,但是有些人能將遊戲轉化為藝術,大家請看(展示體操、天津泥人張的圖片)。

其實,童年時一個無意的遊戲或活動就會激發一個人的潛能,本文的作者豐子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和小夥伴們的一次晚間嬉戲就讓他在其中感悟了許多,最終他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漫畫家。同時,他還是一名散文家,他的多篇散文都入選了中國小教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他的一篇名作《竹影》。

二、整體感知,初步探究

1. 列出重點字詞,請學生讀準字音、辨清字形、明確詞義

瀰漫眼梢愜意 汀 蘸 .....

縷 口頭禪 碩士參差不齊 ....

2. 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總結課文大意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通讀了全文,從題目《竹影》來看,這像是一篇寫景文,但是他其實是一篇敍事文,注重寫人物的活動。我們需要找到一篇敍事文的幾個要素:時間、人物、地點、事件。需要注意的是,文中説明的事件由兩部分組成,也就是説有兩個主要事件。下面我請同學試着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一句話概括出課文的大意,注意説明以上四個要素。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在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和小夥伴們在水泥地上畫竹影,爸爸看到後給我們講解繪畫知識。

(邊總結邊板書)

我們畫竹影

爸爸 繪畫知識

1.發現遊戲之趣

師:我們夥伴從描畫竹影的遊戲裏發現了哪些趣味呢?請同學們快速略看(1-3段),引導回答:

①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熱氣

②華明描自己的影子,像一隻青蛙

③畫竹葉的影子

師:我們發現自己描畫的竹的影子像什麼?

生回答。

師總結:文中一到了立軸、《芥子園畫譜》、吳昌碩,這些都是國畫的象徵。

文中的我和小夥伴們最先發現了遊戲的趣味,又發現了遊戲與國畫的相同,那麼國畫究竟要怎麼畫,這個問題是由誰來解答的呢?

生:爸爸。

2.領略國畫藝術之美

師: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幾個提問,讓讀者能跟着文中的“我們”一起去提出問題,獲得答案,那麼同學們能不能找出來文中的“我們”都提出了哪些問題?

生答。

師點撥總結:

①管夫人是誰?

②馬的確難畫,竹有什麼難畫呢?照我們現在這種描法,豈不很容易又恨好看嗎? ③竹為什麼不用綠顏料來畫,而常用墨筆來畫呢?用綠顏料撇竹葉,不更像嗎? 請學生找出每個問題爸爸的回答。

教師展示兩幅西洋畫,請學生談談感受,可採用課本上的句子。

再展示竹的照片與中國畫的竹,總結出中國畫的特點:有神氣。

邊總結邊板書:

我們 畫竹影 童趣童真

爸爸 善於引導 繪畫知識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了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生動?為什麼?

1、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細微,但有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一跳一跳”寫出了霞光將消失的動態;“細微”是指太陽一跳一跳的幅度小,變化不大; “迅速”指太陽下落的節奏快,速度快;“不可挽救”形容夕陽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極其快的速度下山的情形,含有不可逆轉的意思。

2、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變成短音階了。

形象地説明太陽落山之後,月亮升起,院子裏的光線由明轉暗,天氣由熱轉涼的變化。由暖色調轉為冷色調,院子裏的光景如同樂曲一般由熱鬧的“長音階”轉為冷清的“短音階”。整句運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辭手法。

3、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

把人影比做青蛙,充滿童趣,形象地表現了黑影的形狀。

四、創設情境,提升感悟

1.展示手影圖片,請學生感受手影藝術的魅力

2.生活中還有哪些遊戲是藝術的起源?列出來討論。

五、課堂小結

豐子愷的藝術創造與兒時畫竹影的經歷息息相關,不單單是爸爸教給了他很多繪畫知識,更是那份童趣使他一直保持着童真的繪畫風格。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能夠學習到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區別,知道了中國畫的特點,更能學習到藝術美就藴含在童稚活動中,學完本課後,我們可以帶着藝術的眼睛去感受身邊的活動,或描或畫,再加上神氣的加工,一定會成為生活中的藝術家。

標籤:竹影 教學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