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竹影》教學設計範文

校園2.78W

【教學目標】

《竹影》教學設計範文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幽暗、愜意、包羅、參差不齊”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中國畫獨特的藝術魅力。

二、能力目標

1、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變化,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培養從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領略國畫的內在美,提高藝術修養,初步形成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1、用簡潔概括的語言複述課文,理清思路。

2、品析文中充滿情趣的描寫,把握課文主旨。

【教學難點】

研讀有關國畫常識的語句,體會畫竹的內涵。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課文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描寫充滿童趣。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誦讀,體會景物描寫的語句和國畫的獨特魅力。

2、研討法。藝術並非高不可攀,它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啟發學生合作探究,聯繫生活體驗,加深對藝術創造的感知。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感知文意,揣摩文中精彩的文句,體會充滿童趣的描寫。合作探究,體會畫竹的內涵。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1: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沈復的一篇追憶童年趣事的散文,(學生搶答《童趣》)的確,一種平常的景物或事物,在天真爛漫的童年活動中也許是奇特而富含情趣的。今天我們學習的豐子愷的《竹影》,就記敍了從描竹影的遊戲中對中國畫特質的一次體驗。親切之中對藝術也許會有深層的體悟。(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2:

(多媒體展示墨竹畫和江南綠竹繞宅的風情畫)同學們,請以審美的眼光去比照這富含詩意的畫圖,尤其是對綠竹的藝術表現的線條、色調、背景設置,這也就是中國畫的獨特魅力。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的《竹影》,去體會它的意韻和神氣。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本文作者豐子愷(1898~1975),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原名豐潤(豐仁),浙江崇德縣石門灣人。共有文學、美術、音樂等著作一百多種。長於漫畫與散文,有《子愷漫畫全集》六冊,散文作品主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率真集》等。他的散文主要取材於自己親自經歷的生活和直接交往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在藝術上的特點是:文字明白如話,簡潔老練,風格雋永,形象細膩生動,結構嚴謹縝密。

三、誦讀感知

1、請學生結合註釋默讀全文,標示段序並疏解疑難字詞。

多媒體顯示:

⑴ 注音:

愷(kǎi) 豐碩(shuò) 徘徊(pái huái) 撇(piě) 口頭禪(chán) 參差不齊(cēn cī) 愜意(qiè) 水門汀(tīnɡ)

⑵ 釋義: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幽暗:昏暗。

包羅:包括(指大範圍)。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

2、學生速讀全文,勾畫關鍵語句,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情節。

教師點撥、歸結主要情節:“我”和弟弟、華明日夜相聚、探討弟弟提出的問題、依照竹影描竹、爸爸講中國畫的藝術特徵。

3、學生齊讀課文充滿童趣的前半部分。勾畫出你認為描寫生動的語句,並簡要評述。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評述:

⑴ “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運用“一盞乏了油的燈”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天空中紅光漸漸地減弱。

⑵ “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句中“一跳一跳”寫出了霞光行將消失的動態。“不可挽救”形容夕陽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極其快的速度下山的情景,含有不可逆轉的意思。“細微”是指太陽一跳一跳沉下去時跳的幅度小,變化不大,“迅速”是指太陽下落的節奏快,速度快。

⑶ “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句中的“長音階”“短音階”運用借代手法,指月亮在冬天的竹葉中間放出的清光。

⑷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充滿童趣。

4、請同學們聯繫生活體驗,研讀有關國畫常識的語段,體會畫竹的內涵。思考:文中“西洋畫像照樣,中國畫像符號”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學生研討後回答,教師提示:

所謂“符號”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內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關鍵是內容,而不在於形式。這個比喻形象地説明了兩種審美體系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

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響到本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是文化的鮮明的載體。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希臘──羅馬一脈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表現在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中國畫重寫意,與我們民族傳統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係,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畫重寫實,也和西方文化重實驗相關。

5、請學生就印象深的一幅中國畫(也可結合課本的封面),談談自己對中國畫獨特魅力的理解、體會。

四、探究體驗

1、學生齊聲誦讀全文後,思考:

⑴ 文中的“爸爸”從孩子的遊戲引入藝術的教育,談談你對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⑵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等遊戲,結合畫竹影的文意,那麼你認為遊戲和藝術有什麼關係?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適時點撥:

⑴ 文中“爸爸”的出現,給孩子們講了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把孩子們熱愛繪畫的熱情進行正確的引導,“爸爸”這樣做,保護了孩子們獨特的藝術創造,有利於興趣愛好的發展。

⑵ 遊戲説是關於藝術起源問題的一種學説,這種“遊戲”指的是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遊戲”。遊戲説的代表人物德國美學家席勒認為藝術是一種以創造形式外觀為目的的審美自由的遊戲。“自由”是藝術活動的精髓。對於孩子來説,他們的遊戲可以説和這種精神的遊戲很相似。如從堆雪娃娃、泥巴造城堡中有獨特的藝術創造體驗和發現,充滿童趣。

2、學生自由誦讀全文,體會課文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複述課文內容。

五、課堂小結

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美到美的創造;爸爸平實的語言,因勢利導地講述藝術入門──中國畫的獨特內涵,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領悟到美的一種表現形式。真可謂“引入門牆無意中,寓教於樂見匠心”。

六、課堂練習(分發講義資料)

1、給加粗字注音:

愜( )意 豐碩( ) 參差( )( )

水門汀( ) 蘸墨( )

2、給下列多音字注音組詞:

撇( )___ 禪( )___ 差( )___

( )___ ( )___ ( )___

3、填寫恰當的量詞:

一( )細煙 一( )黑影

一( )竹葉 一( )油燈

4、在括號中寫出相應加粗字的反義詞:

⑴ 院子裏的光景由( )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變成( )音階了。

⑵ 這選擇和佈置很困難,並不比畫馬( )。

⑶ 其實竹葉的方向,疏( )、濃( )、肥( ),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

5、在下面橫線上填一組同義詞構成成語:

東____西____ 熟____無____ 手____腳____

天____地____ 生____死____ ____聽____説

6、用“/”斷句,準確表達出括號裏的意思:

⑴ 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着急。(貝貝着急)

⑵ 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着急。(媽媽着急)

⑶ 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着急。(爸媽着急)

[參考答案]

1、qiè shuò cēn cī tīnɡ zhàn

2、piē 撇開 piě 撇捺

chán 禪師 shàn 禪讓

chā 差價 chāi 出差

3、縷 個 叢 盞

4、⑴ 暖 短

⑵ 容易

⑶ 密 淡 瘦

5、張 望 視 睹 忙 亂 長 久 離 別 道 途

6、⑴ 媽媽/非常

⑵ 爸爸/媽媽

⑶ 找不到/爸爸

七、佈置作業

1、用一小段文字描述日出東方的景色。

2、閲讀短文,回答問題:

當我第一次看到《蒙娜麗莎》原畫的時候,心情十分激動,不禁想起少年時代,我的心回到了黃河之畔。那時候我在中國最偏僻、最窮苦的農村讀書,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在一位中學老師的家裏,第一次看到了一張32開大小的《蒙娜麗莎》。老師告訴我,畫的名字叫“永恆的微笑”,作者是意大利人。她還講,達·芬奇為了畫出《蒙娜麗莎》迷人的微笑,曾獻出了五年的心血。起初,他希望模特兒蒙娜麗莎能裝出一些笑來幫助他完成已經畫好身姿、手的位置及雙目光彩的畫,但沒有成功。真正的笑是從靈魂裏流出來的,裝出來的假笑,是沒有生命的。後來他不惜千金,用各種鮮花、奇異珍寶希望能引出從她靈魂流溢的神祕的微笑,但又沒有達到目的。但達·芬奇沒有灰心,又請來很多名音樂家在她面前演奏最美的音樂,她聽得入了迷,忘記了一切,終於從她的眼神和嘴角溢出了從心靈發出的達·芬奇期待已久的那種微笑。他將那一剎那所捕捉到的笑貌,融入天才的畫筆,創造了從各個角度看,蒙娜麗莎都在微笑的不朽的藝術……

也許是達·芬奇創作的精神感動了我,打那以後,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我曾細心觀察過很多人的微笑,但卻似乎沒有見過蒙娜麗莎那種無法形容、不可名狀的微笑。

一個古代的、外國畫家的作品,竟能打動一箇中國的、無知的鄉下孩子的心,我想真正的藝術是有生命的、有力量的,也是無國界的,像《蒙娜麗莎》,它是人類的精神財富。

⑴ 作者第一次見到《蒙娜麗莎》原畫的時候,為什麼“心情十分激動”?

⑵ 達·芬奇都用過什麼辦法使蒙娜麗莎微笑?結果怎樣?

⑶ 怎樣理解“真正的笑是從靈魂裏流出來的,裝出來的假笑,是沒有生命的”這句話?

⑷ 根據自己的理解,請在“蒙娜麗莎的微笑”前加上修飾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⑸ 你看過《蒙娜麗莎》這幅畫嗎?簡單談談你的感受。

[參考答案]

1、一輪紅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圓圓的火球在淡雅朝霞的映襯下是如此豔麗。大地萬物都被照亮了,那麼靜謐,那麼安詳。

2、⑴ ① 見到原畫真跡不容易,心情很激動。

② 令作者憶起往事,兒時見過這幅畫且留下深刻印象,今日再見,心情很激動。

⑵ ① 讓蒙娜麗莎裝出一些笑,但沒成功。

② 不惜千金,想用鮮花,奇異珍寶引出微笑,也沒成功。

③ 請樂隊演奏最美的音樂,蒙娜麗莎終於露出從心靈發出的不朽的微笑。

⑶ 笑這種面部表情是內心感情的外在體現,體現真善美內藴的感情世界是笑的基礎,藝術作品應表現這種真正的笑。

⑷ 神祕 從心靈裏發出 不朽

⑸ 言之成理,流暢即可。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你在平時做過哪些遊戲,請選擇其中一種寫出來,在班內讀給同學們聽。

2、蒐集有關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整理到自己的收藏夾。

3、閲讀短文《太陽路》,回答問題:

太陽路

小的時候,我們最猜不透的是太陽。那麼一個圓盤,紅光光的,偏懸在空中,是什麼繩兒繫着呢?它出來,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莊稼不能離了它,樹木不能離了它,甚至花花草草們也離不得它。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寶貝啊!我們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陽上去,那裏一定什麼都是紅的,光亮的,那該多好,但是我們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纏着奶奶講太陽的故事。

“奶奶,太陽是住在什麼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陽上有路嗎?”

“當然有的。”

“啊,那怎麼個走法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們走到門前的那塊園地上,説:“咱們一塊來種園吧,你們每人種下你們喜愛的種子,以後什麼就會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輩子學,到處都有她的學生,後來退了休就在家裏耕種這塊園地,她的話我們是最信的。到了園地,我們鬆了鬆土,施了施肥,妹妹種了一溜眉豆,弟弟種了幾行葵籽,我將十幾枚仙桃核兒埋在籬笆邊上,希望長出一片小桃林來。從此,我們每天往園裏跑,心急得像貪嘴的貓兒。幾天之後,果然就全發芽了,先是拳拳的一個嫩黃尖兒,接着就分開兩個小瓣,肉肉的,像張開的一個小嘴兒。我們高興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讓我們5天測一次苗兒的高度,插根標記棍兒。有趣極了,那苗兒長得生快,標記棍兒竟一連插了幾根,一次比一次長出一大截來;一個月後,插到6根,苗兒就相對生葉,直噌噌長得老高了。

可是,太陽路的事,卻沒有一點跡象。我們又問起奶奶,她笑了:“苗兒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嗎?”

這卻使我們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説,“苗兒5天一測,一測一個高度,這一個高度,就是一個台階;順着台階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陽上去了嗎?”

我們大吃一驚,原來這每一棵苗呀,樹呀,就是一條去太陽的路嗎?這通往太陽的路,滿世界看不見,卻到處都存在着啊!

奶奶問我們:“這路怎麼樣呢?”

妹妹説:“這路太陡了。”

弟弟説:“這路太長了。”

我説:“這路沒有誰能走到頭。”

奶奶説:“是的,太陽的路是陡峭的台階,而且十分漫長,要走,就得用整個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在這麼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許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這種攀登中,是莊稼的,才能結出果實;是花草的,才能開出花絮;是樹木的,才能長成材料。”

我們靜靜地聽着,站在暖和的太陽下,發現着每一條路和在每一條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們呢?”我説,“我們怎麼走呢?”

奶奶説:“人的一輩子也是一條陡峭的台階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氣去走。你們現在還小,將來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幾個這樣的台階,雖然艱難,但畢竟是一條向太陽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⑴ 第1段表現出小的時候“我們”的什麼特點?(用一兩個詞語概括)

⑵ “那苗兒長①得生快,標記棍兒竟一連插了幾根,一次比一次長②出一大截來。”結合句意,分別説説加粗兩個“長”的含義。

⑶ “天天往園地裏跑”和“高興地大呼小叫”分別表現了“我們”怎樣的心情?

⑷ 通向太陽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試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

答:通往太陽的路,是一條______;通往太陽的路,是一條______

⑸ “正是在這種攀登中……才能長成材料”就這句話,談談你的理解。

⑹ 文章結尾處奶奶的話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

3、⑴ 天真、充滿幻想、好奇。

⑵ ①生長;②長短的長、高。

⑶ “天天往園地裏跑”表現了“我們”盼望種子快快發芽的急切心情。

“高興的大呼小叫”表現了“我們”看到新苗破土而出的興奮心情。

⑷ 陡峭的路 漫長的路

⑸ 只有不斷努力,才能長大成人,成為一個能為社會作出應有貢獻的人。

⑹ 點明中心。

【備課資料】

時文薦讀:

藝術三昧

豐子愷

有一次我看到吳昌碩寫的一方字。覺得單看各筆畫,並不好;單看各個字,各行字,也並不好。然而看這方字的全體,就覺得有一種説不出的好處。單看時覺得不好的地方,全體看時都變好,非此反不美了。

原來藝術品的這幅字,不是筆筆,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個融合不可分解的全體。各筆各字各行,對於全體都是有機的,即為全體的一員。字的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濃或淡,或剛或柔,都是全體構成上的必要,決不是偶然的。即都是為全體而然,不是為個體自己而然的。於是我想象:假如有絕對完善的藝術品的字,必在任何一字或一筆裏已經表出全體的傾向。如果把任何一字或一筆改變一個樣子,全體也非統統改變不可:又如把任何一字或一筆除去,全體就不成立。換言之,在一筆中已經表出全體,在一筆中可以看出全體,而全體只是一個個體。

所以單看一筆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這是偉大的藝術的特點。在繪畫也是如此。中國畫論中所謂“氣韻生動”,就是這個意思。西洋印象畫派的持論:“以前的西洋畫都只是集許多幅小畫而成一幅大畫,毫無生氣,藝術的繪畫,非畫面渾然融合不可。”在這點上想來,印象派的創生確是西洋繪畫的進步。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藝術的三昧境。在一點裏可以窺見全體,而在全體中只見一個體。所謂“一有多種,二無兩般。”(《碧巖錄》)就是這個意思吧!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實是藝術的一般的特色,美學上的所謂“多樣的統一”,很可明瞭地解釋其意義:譬如有三隻蘋果,水果攤上的人把它們規則地並列起來,就是“統一”。只有統一是板滯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們觸亂,東西滾開,就是“多樣”。只有多樣是散漫的,是亂的。最後來了一個畫家,要寫生它們,給它們安排成一個可以入畫的美的位置──兩個靠攏在後方一邊,餘一個稍離開在前方,──望去恰好的時候,就是所謂“多樣的統一”,是美的。要統一,又要多樣;要規則,又要不規則;要不規則的規則,規則的不規則;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這是藝術的三昧境!

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只知鑑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鑑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人何以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如果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必可發現更大的三昧境。宇宙是一個渾然融合的全體,萬象都是這全體的多樣而統一的諸相。在萬象的一點中,必可窺見宇宙的全體;而森羅的萬象,只是一個個體。勃雷克的“一粒沙裏見世界”,孟子的“萬物皆備於我”,就是當作一大藝術而看宇宙的吧!藝術的字畫中,沒有可以獨立存在的一筆。即宇宙間沒有可以獨立存在的事物。倘不為全體,各個體盡是虛幻而無意義了。那麼這個“我”怎樣呢?自然不是獨立存在的小我,應該融入於宇宙全體的大我中,以造成這一大藝術。

提示:文章從吳昌碩寫的一方字的鑑賞談起,直談到鑑賞宇宙的大藝術,可謂縱觀環宇,超脱世俗,在藝術的王國裏遨遊──探幽索微,最後歸結到一個耐人尋味的哲理性的題旨:“即宇宙間沒有可以獨立存在的事物。倘不為全體,各個體盡是虛幻而無意義了”。

標籤:範文 竹影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