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竹影》教學設計模板

校園1.72W

《竹影》教學設計模板

《竹影》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設計]創意説明:以合作的形式,層層深入地探究,是本設計的特點。這篇自讀課文看似淺顯,不過是寫了童年時期一個有趣的遊戲,其實作者在這個遊戲的回憶中,有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藝術與遊戲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游戲的引導。教學步驟:一、導入簡介豐子愷。二、小組探究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2.你認為作者主要是為了寫遊戲,還是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的,或者還有別的目的?3.你認為文中“父親”這一角色可有可無嗎?4.你有過夾雜藝術因素的童年的遊戲嗎?與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三、課堂交流1.概括本文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寫了一則童年遊戲,它還包括在遊戲中萌生藝術的興趣,以及大人對這種興趣的呵護。2.本文在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時,處理得十分自然,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因為藝術與遊戲的關係確實很微妙,若刻意為之,便會弄巧成拙,索然寡味。(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點中國畫理方面的知識。)3.“父親”這個角色不可忽視,這是一個很高明的父親,能給我們很多啟示。4.第4個問題,學生一定有許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遠,要緊扣課文。四、語言品析讓學生找文中寫得最生動的句段,並談談自己的理解。[資料整合平台]課文擴讀材料童趣/留白(摘自網上)兒子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畫,花、鳥、蟲、魚無所不通。向來抱着“給兒子一個快樂童年”的觀念,我對周圍人建議兒子進美術班接受早期培養的勸説無動於衷,由着他在紙上放馬馳騁,自由想象。兒子有段時期迷戀畫十二生肖,並且喜歡對我們進行提問。這下麻煩來了,因為紙面上十二個奇形怪狀的動物似是而非,讓人難以辨別。好在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兒子畫的老虎無論像貓還是像鼠,額頭上無一例外地標着個“王”字。掌握了這一訣竅,每次提問,我都踴躍回答,搶先將老虎説出,贏得兒子一個讚許的微笑,剩下的難題留給老公。兒子對大陽有個貼切的比喻:大陽像個小刺蝟。理由是大陽發出的光線看上去像刺蝟身上的刺。這比喻令我大跌眼鏡,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兒子絕妙的比喻,不由對着那隻刺貓發笑。兒子對説謊的人深惡痛絕。一次全家到公目玩,老公陪兒子玩“海陸空”遊戲。管理員對老主顧實行優惠政策,老公假稱自己也是老主顧。兒子聽了大叫:“爸爸説謊變長鼻子!”某一日老公到0幼兒園接兒子,騎車走在路上,夕陽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兒子忽然對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變長了!”這一發現讓兒子重新記起老公在公園的惡行,恍然得出結論:原來説謊的人鼻子真的會慢慢變長呀。我和老公無語。兒子坐在車背後,詩興大發:“小孩子説謊,大了變長鼻子;大人説謊,老了變長鼻子;老人説謊,死了變大象。”最後一句出人意料,無限的詩意在裏面。兒子的文學“才能”初露端倪。我聽了感慨萬千:有兒如此,夫復何求?使用建議:選文與課文皆取材於童真童趣,然立足點正好相反,所表示的話題也同中有異。若將兩篇文章以及同學自己的某些童年經歷放在一起仔細探究,定然會發現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竹影》教案教學設計17

教學目標 1、 掌握生字詞,能讀準字音,分辨字形,知道意思。 2、 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教學重、難點 1、 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 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 領會藴涵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竹影》。 2、簡介作者:豐子愷先生從遊戲裏、生活裏創造了藝術之美。他是一位在音樂、繪畫、散文等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是如何從遊戲裏、生活裏創造出了美呢?今天我們走進豐子愷的《竹影》,一起從遊戲裏、生活中去發現並領略美吧!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抽生讀,齊讀,記住這些詞語。 2、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思考:(1)課文題為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人物活動),然後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主要敍述了我和小夥伴夏夜乘涼時看竹影,描竹影的遊戲,聽爸爸給我們講解中國畫知識,得到了一次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2)本文表現了怎樣的主旨?明確: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一篇古文《童趣》,描寫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寫孩子眼中的世界。請同學們再次閲讀課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夥伴在夏夜乘涼時都看了些什麼?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線、顏色的變化;討論人影頭上有煙氣的原因;用畫筆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三、 品味賞析,體驗童趣 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為什麼?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1、第二、三小節的幾處描寫最有趣: A、華明“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隻青蛙竟然還笑。而大人這時候往往就會趕緊趁無人注意,把這影子塗掉,因為會覺得這是一種醜化。) B、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 C、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 D、他不待我們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他的兩腳。 2、作家在寫作時往往會運用能顯示自己獨特風格的語言表達方式。

(1) 傳神的用詞。(豐子愷先生學過佛理,性格內斂,因而語言顯得古樸簡約,力求明白易懂。) A、“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隱”字把月亮完全人格化,將月亮像人一樣很害羞的樣子形象地表達出來。 B、他從身邊摸出一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熱心”二字本來是用作待人態度,但用在這裏,非常新鮮,同時又成功地描述了華明認真的模樣。 (2) 精巧的修辭修辭運用使文章生色不少,本文中幾處比喻就寫得非常傳神 A、“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形象地把天空上的光線變化過程展現出來。 B、 “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既突出了小孩的頑皮勁兒,又較好地點出光線不明給我們視覺帶來的模糊印象,符合生活常理。 (這些比喻被作者運用得如此生動,一方面是作者平時注意觀察生活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想像力豐富的原因。) 3、總結: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4、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童年,也有過充滿童趣的心靈和思維,只是許多人在長大後就漸漸把童心丟失了。我們在童年時常常做遊戲,用泥巴捏小動物,偷磚頭壘房子,在牆壁、在地上到處畫畫……還可能因此被家長、老師責怪。其實這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關心你、引導你,也許你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也許日後,你就會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很好的引導者。讀一讀文章中對父親的描寫,評價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父親的善於引導,簡要地作些評價。 (爸爸能從孩子的遊戲引入藝術的教育,説明他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三處: A、第3小節: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 (父親早就來了,卻耐心地在一旁觀察孩子的作為,在合適的時機參與話題,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引導孩子。) B、第3小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着他説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 (能細心體察孩子的心情,併為他們解圍,這真是難能可貴的長者風度。) C、第8小節: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着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示着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童年時的作者活學活用,審美水平馬上有了提高。這正是有了實踐經驗作為指導的結果,勝過多少空洞的理論教育。) 總結:由此可見,大人對孩子的指導,特別是引導孩子步入藝術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豐子愷有這樣一個好父親,也許,這就是他後來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四、拓展欣賞 2、豐子愷的父親是怎樣説明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區別的?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中國畫與西洋畫區別的語句。討論一下,結合自己的認識,歸納一下。

(1)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2)顏色方面: 中國畫以墨和硃砂為顏料

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為顏色

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

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五、拓展延伸,走入生活 1、這次描寫畫竹影的童年趣事,我們領略到了如此精妙藝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是否也曾經進行過一種藝術上的創造,是否也有藝術上的發現呢? 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適時點評。 堆雪人、堆積木、玩泥巴——建築雕塑藝術 過家家、老鷹抓小雞——戲劇表演藝術 塗鴉、在身上畫手錶、在手指頭上畫人臉——繪畫類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丟手絹——舞蹈類 起外號、編故事、猜謎語、瞎掰歌詞——文學類 剪紙、做紙船紙飛機——手工藝 2、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藴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鋭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説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3最後讓我們一起朗誦一首詩,在朗誦中結束這堂課。 時光帶走我們的童年,讓我們長大;歲月增長我們的閲歷,讓我們成熟。但只要我們懷着一顆純真的童心,睜大聰慧的雙眼,展開想象的翅膀,那麼一片綠葉是一首詩,一抹斜陽是一首歌,一個遊戲是一種創造…… 六、作業設計 蒐集有關竹的名句名篇。

板書設計:

竹影

“我”、弟弟、華明 父親

描竹影 中國畫

遊戲 藝術

中國畫:神似、神韻

西洋畫:形似、寫實

《竹影》教案16

教學目標:1、熟練掌握本文生字詞。

2、熟讀課文,複述課文。

3、掌握本文的主要人物活動,體會本文突出的童真、童趣。

4、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

教學重點:1、文中“爸爸”的領路人作用

2、本文主要人物活動

教學難點:本文人物活動的分析以及童真、童趣的體現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在進入今天的新課之前,請大家猜一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打一事物)謎底(影子)。在這個世上不僅人類有影子,動物、植物以至於宇宙萬物都有影子。我們曾學過“猴子撈月”的故事,講的是月亮的影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一課,講的是《竹影》。(1分鐘)

二、 常識瞭解

文學指:散文、小説、詩歌、劇本四大文學樣式。

藝術指: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竹影》是一篇散文,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散文的特點:散文的特點在於取材廣泛,表現形式不拘一格,主題思想集中而又統一,這就是所謂的“形散神聚”。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交融是散文的又一特點。一篇優美的散文使人陶醉,這就是美的享受。下面讓我們進入豐子愷的《竹影》這篇優美散文的學習,體會作者在全文中所表達的童真、童趣。(1分鐘)

三、 字詞過關(3分鐘)

注音:Piě zhàn yōu qiè

撇 蘸 幽暗 愜意

chán cēn cī xiāo

口頭禪 參差不齊 蕭蕭

tīng jiè pái huái

水門汀 芥子園 徘 徊

詞語解釋:

愜意: 滿意、稱心、舒服。

瀰漫: 遍佈。

參差: 長短、高低、大小不齊。

包羅: 包括(指大範圍)

口頭禪: 指經常掛在口頭上的詞句。

徘徊: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也比喻事物在某個範圍內來回浮動、起伏。

四、知人論事(1分鐘)

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浙江崇德人,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

他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多以兒童為畫面的主人公,內涵深刻、耐人尋味,深受人們喜愛。(展示兩張豐子愷的漫畫)

他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率真集》等。這些作品大多是敍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五、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請同學們快速朗讀(10分鐘)課文,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文章內容。(2分鐘)

(我們在月光下看竹影,畫竹影,聽爸爸給我們講解中國畫的知識.)

(二)請同學們填寫下表(5分鐘)(找學生回答)

時間 一個夏天的晚上

地點 我家屋後的院子裏

人物 “我”、弟弟、華明、爸爸

人物活動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畫竹影、談藝術

(時間、地點在第一自然段。)

(人物活動先由同學自己尋找,其他學生補充,最後教師補充。提示同學:人物活動可以從看和做兩方面來尋找。文章中的人物看了什麼,做了什麼)

(教師展示ppt。直接展示出人物活動。也可大致講一下。)

(三)課文題為“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找學生回答)(2分鐘)

明確:

1、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2、 人物活動。

(而且景物描寫所佔的篇幅較少。)

(四)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思想?(3分鐘)

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最後一自然段。作者在聽過爸爸講述中國畫的知識後對吳昌碩的墨竹的體驗。前文已經介紹過藝術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戲劇。墨竹屬於美術,是一種藝術,因此作者的感觸應當是藝術的體驗。)

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畫竹影、談藝術的人物活動以及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而這些人物活動正體現了兒童強烈的好奇、心細緻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極強的模仿力。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五)文中寫道“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得很久了。”這句話中以及後來爸爸的表現,你覺得爸爸是個怎麼樣的人? (學生討論,三分鐘的時間討論。前後左右動起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答案只是參考)(5分鐘)

(文中的“爸爸”是一個好爸爸,他隨意、平和,尊重孩子的天性。爸爸對孩子描竹影的遊戲是支持和鼓勵的,爸爸善於保護孩子的童真、童趣,善於保護孩子的創造力。 “爸爸 ”是以藝術領路人的身份出現,他適時地利用孩子的遊戲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爸爸的作用))

(六)孩子們與父親一同探討中國畫,哪句話最能體現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區別? (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3分鐘)

(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

照相是對事物真實的反映,

符號是抽象地指稱事物。(符號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內容,二是形式。關 鍵是內容,而不是形式。)

由此可見出:

中國畫重寫意,重神似,

西洋畫則重寫實,重形似。

(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欣賞)(2分鐘)

(七)課文寫幾個小夥伴看天看月看竹影,充滿童趣.品味文中生動的語言, 並説説好在哪裏?

用“————— 句好,好在 ———————————— ”這一句式評點。

(温馨提示:可從某個詞、句式、修辭、寫法等方面進行品評。説得越多越好。)

(八)作業:

喜歡畫畫的,給童年生活畫一幅畫。

擅長寫作的,將童年生活寫一篇文。

愛好唱歌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詞。

懂得寫詩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詩。

《竹影》教案15

18 竹影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文章內容,體會為文章所表現出的童真、童趣。

2、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3、味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把握課文內容。

2、通過合作探究,老師點撥深入感受繪畫之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藝術並非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把握文章內容,體會為文章所表現出的童真、童趣。

2、難點: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明確目標

童年時,你最感興趣的事情是什麼?學生説童年。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的童年生活,瞭解他的童年趣事。

二、預習檢查

1、作者簡介。

豐子愷,浙江崇德(今桐鄉)人。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

他的文章風格雍容恬靜,漫畫多以兒童作為主人公,幽默風趣,耐人尋味,深受人們喜愛。

2、字詞

愜意 水門汀 口頭禪 撇 蘸 參差不齊 徘徊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2、課文題為“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明確:1、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2、 人物活動。

四、研讀課文

1、梳理父親講述的中國畫特點及有關畫家的一些知識,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點。

2、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3、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為生動?試着説明理由。

五、點撥提升

1、梳理:(1)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2)顏色:中國畫以墨和硃砂為顏料;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為顏色。

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基點區別:

(1)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

(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3)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 ( 藝術解剖學)

(4)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

(5)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2、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孩子們的遊戲之中藴藏着他們獨特的“藝術”創造。

3、如: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六、拓展延伸 走進童年。

1、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做遊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進行着一種藝術上的創造,是否也有藝術上的發現呢?

2、説出自己熟悉的一種藝術形式(如:音樂、舞蹈、繪畫等)以及它帶給你的樂趣。

七、小結

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不僅運用生動、形象的詞語,同時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鋭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正如法國著名雕刻家羅丹曾説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八、作業

1、識記字詞。

2、填《練習冊》習題。

3、喜歡畫畫的給童年生活畫一幅畫;擅長寫作的將童年生活寫成一篇文章。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竹影》伴你學及答案

第18課 竹 影

豐子愷

伴 你 學

一、目標定位

1、理解重點字詞和課文內容,瞭解中國畫獨特的藝術魅力。

2、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變化,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培養從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能力。

4、領略國畫的內在美,提高藝術修養,初步形成審美觀、價值觀。

二、課前預習

字詞疏通

1、注音

愷(kǎi) 愜意(qiè) 水門汀(tīnɡ) 口頭禪(chán)

參差不齊(cēn cī)徘徊(pái huái) 撇(piě) 豐碩(shu)

2、釋義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幽暗:昏暗。 包羅:包括(指大範圍)。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

大意疏通

1、文中的“爸爸”從孩子的遊戲引入藝術的教育,談談你對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爸爸”給孩子們講了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對孩子們熱愛繪畫的熱情進行正確的引導,“爸爸”這樣做,保護了孩子們獨特的藝術創造,有利於興趣愛好的發展。

2、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等遊戲,結合畫竹影的文意,那麼你認為遊戲和藝術有什麼關係?

“遊戲”指的是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遊戲”。“自由”是藝術活動的精髓。對於孩子來説,他們的遊戲可以説和這種精神的遊戲很相似。如從堆雪娃娃、泥巴造城堡中有獨特的藝術創造體驗和發現,充滿童趣。

三、課中探究

重點講解

1、課文怎樣表現童趣的,勾畫出你認為描寫生動的語句,並舉例評述。

(1)“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運用“一盞乏了油的燈”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天空中紅光漸漸地減弱。

(2)“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句中的“長音階”“短音階”運用借代手法,指月亮在冬天的竹葉中間放出的清光。

難點突破

1、文中“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這個比喻形象地説明了兩種審美體系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中國畫重寫意,與我們民族傳統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係,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畫重寫實,也和西方文化重實驗相關。

四、課後鞏固

五步點擊

1、認識一個字:蘸

蘸,zhàn,意思是在液體、粉末或糊狀的東西里沾一下就拿出來,如:蘸水鋼筆,大葱蘸醬。文中寫到畫朱竹時是用筆蘸了硃砂來撇的。就是用筆沾了紅色或棕紅色的一種顏料,畫出的就是紅色的竹子。

2、掌握一個詞:水門汀

水門汀:吳方言,水泥,是一中建築材料,灰綠色或棕色粉末,用石灰石、黏土等加工製成。加水拌和,乾燥後變硬。Cement的音譯。這裏指用水泥抹的地。

3、品味一句話: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地與地上描着地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地樣子來,好像脱了版地印刷。

“參差不齊”描寫出了竹影與孩子的“墨竹”創作漸漸脱開移位的情形。“好像脱了版的印刷”比喻新穎貼切,生動描繪出月亮漸高,竹影與地上孩子先時畫的竹影不吻合,形成疊影的美妙畫面,從而可以看出,作者觀物入微,聯想豐富,筆下文字很有生活情趣。

4、揣摩一個點:自然過渡的寫法

文章以“我”與小夥伴的行蹤微線索,記敍的地點、事件連續變化,但銜接緊湊,毫無凌亂之感。其中運用了較多的承上啟下的句子,如“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後院裏去乘涼。”“來得是弟弟和同學華明”,“華明的注意轉向了別處……”“我也來描幾瓣看”等等情節自然承下,毫無造作痕跡。

5、背誦一聯詩: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這聯詩出自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其一》。意思是詩文與繪畫的要求及藝術規律有一致性和共同性,那就是以自然、天成、清新為上。詩為無形畫,畫為無形詩。詩畫都要用形象思維,都要意境優美清新。

會考鏈接

1、考題示例:對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警。”(“爭渡,爭渡”反覆,表現了詩人急着尋路回家,奮力划船的情狀)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運用對偶描繪了一幅天空日麗、紅碧交輝的彩色圖畫,令人心曠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運用反問表現女主人公對在外服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心情)

D“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出”字運用了誇張寫出青山的動態美)

選自《1997年南京市會考語文試題)

2、考題分析:解析此題以選擇題的形式將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結合起來考查,比單純考查辨認修辭手法又前進了一步。這類試題有一定的難度,要求能辨認常見的修辭手法,並且要求能體會常見的修辭手法在句子中的表達效果。此題ABC三項對修辭手法的判斷及其作用的分析都是恰當的, D項‘出’字的意思是”來",寫出了青山的動態美,把青山當作人來寫,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3、考題答案: D項。

伴 你 練

第一部分:基礎錘鍊(20分)

1、下面句子中“竟”的意思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5分)

A.這樣宏偉的建築,竟然只用了十個月時間完成了。 B.我真沒有想到他竟敢當面撒謊。

C.在這深山區裏竟有一所這麼好的學校。 D.有志者事竟成。

2、下列説法有誤的一項是( )(5分)

A.童心天真爛漫,孩子們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

B.本文的作者豐子愷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

C.本文中“爸爸”的出現,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

D.本文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遊戲,寫出了中國畫的藝術特徵。

3、你能根據拼音填寫出相應的漢字嗎?(4分)

qiè( )意 mí( )漫 ténɡ( )椅 yōu( )暗 wǎn( )救 zhēnɡ( ) 發tǎnɡ( )然 shū( )密

4、在下面橫線上填一組同義詞構成成語。(6分)

(1)東____西____ (2)熟____無____ (3)手____腳____

(4)天____地____ (5)生____死____ (6)____聽____説

第二部分:課文精讀(30分)

閲讀下文,完成5~9題。

徘徊之間,我們同時發現了映在水門汀上的竹葉的影子,同聲地叫起來:“啊!好看啊!中國畫!”華明就拿半寸長的鉛筆去描。弟弟手癢起來,( )(連忙 趕緊 趕快)跑進屋裏去拿鉛筆。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來分送我們。華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長的法寶,改用木炭來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一面談着:“這一枝很像校長先生房間裏的橫幅呢!”“這( )(一叢 一束 一枝)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軸呢!”“這是《芥子園畫譜》裏的!”“這是吳昌碩的!”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華明難為情似的站了起來,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後,似乎害怕爸爸責備他弄髒了我家的水門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着他説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弟弟連忙揀木炭給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葉了,這時候華明方才放心,我們也更加高興……

5、給加點的字注音。(5分)

徘徊( )( ) 手癢( ) 收藏( ) 水門汀( )

6、給文段空缺處選填合適的詞。(5分)

7.“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理解了嗎?説一説從哪裏可以看出來。(5分)

8.概括本段內容。(5分)

9、請説出“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一句的含義?(5分)

10、文段寫“我”和小夥伴看竹影,充滿了童趣。結合描寫生動的句子説説表現了孩子們什麼樣的特點?(5分)

第三部分:同文互讀(30分)

閲讀短文,回答問題。

當我第一次看到《蒙娜麗莎》原畫的時候,心情十分激動,不禁想起少年時代,我的心回到了黃河之畔。那時候我在中國最偏僻、最窮苦的農村讀書,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在一位中學老師的家裏,第一次看到了一張32開大小的《蒙娜麗莎》。老師告訴我,畫的名字叫“永恆的微笑”,作者是意大利人。她還講,達·芬奇為了畫出《蒙娜麗莎》迷人的微笑,曾獻出了五年的心血。起初,他希望模特兒蒙娜麗莎能裝出一些笑來幫助他完成已經畫好身姿、手的位置及雙目光彩的畫,但沒有成功。真正的笑是從靈魂裏流出來的,裝出來的假笑,是沒有生命的。後來他不惜千金,用各種鮮花、奇異珍寶希望能引出從她靈魂流溢的神祕的微笑,但又沒有達到目的。但達·芬奇沒有灰心,又請來很多名音樂家在她面前演奏最美的音樂,她聽得入了迷,忘記了一切,終於從她的眼神和嘴角溢出了從心靈發出的`達·芬奇期待已久的那種微笑。他將那一剎那所捕捉到的笑貌,融入天才的畫筆,創造了從各個角度看,蒙娜麗莎都在微笑的不朽的藝術……

也許是達·芬奇創作的精神感動了我,打那以後,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我曾細心觀察過很多人的微笑,但卻似乎沒有見過蒙娜麗莎那種無法形容、不可名狀的微笑。

一個古代的、外國畫家的作品,竟能打動一箇中國的、無知的鄉下孩子的心,我想真正的藝術是有生命的、有力量的,也是無國界的,像《蒙娜麗莎》,它是人類的精神財富。

11、作者第一次見到《蒙娜麗莎》原畫的時候,為什麼“心情十分激動”?(6分)

12、達·芬奇都用過什麼辦法使蒙娜麗莎微笑?結果怎樣?(6分)

13、“真正的笑是從靈魂裏流出來的,裝出來的假笑,是沒有生命的”怎樣理解?(6分)

14、根據自己的理解,請在“蒙娜麗莎的微笑”前加上修飾語。(6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15、你看過《蒙娜麗莎》這幅畫嗎?簡單談談你的感受。(6分)

第四部分:語段仿寫(40分)

1、語段引用:“竹為什麼不用……不更像嗎?”“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

2、特點提示:這段文字用對話的形式,寫父親進一步解答孩子的提問,循循善誘地講解中國畫和西洋畫地區別在於中國畫求神似,西洋畫求形似的特點。教給我們一些繪畫方法和知識。請你以“介紹某個節日”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在文中合理的運用語言描寫。

3、語段仿寫

答案:

1、D 2、D 3、愜 彌 藤 幽 挽 蒸 倘 疏4、(1)張 望 (2)視 睹 (3)忙 亂 (4)長 久 (5)離 別 (6)道 途5、pái huái yǎnɡ cánɡ tīnɡ 6、連忙 一叢 7、理解了。爸爸説:“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 8、孩子們用木炭描竹影,並聯想到平時見過的畫圖。9、一方面説明“我們”玩得興致很高,連爸爸的到來都沒有發覺,另一方面也説明爸爸看到我們玩興正濃,不忍打斷我們。10、看竹影的部分,表現了“我們”敏鋭的觀察力,豐富的聯想力和想象力。11、①見到原畫真跡不容易,心情很激動。②令作者憶起往事,兒時見過這幅畫且留下深刻印象,今日再見,心情很激動。12、①讓蒙娜麗莎裝出一些笑,但沒成功。②不惜千金,想用鮮花,奇異珍寶引出微笑,也沒成功。③請樂隊演奏最美的音樂,蒙娜麗莎終於露出從心靈發出的不朽的微笑。13、笑這種面部表情是內心感情的外在體現,體現真善美內藴的感情世界是笑的基礎,藝術作品應表現這種真正的笑。14、神祕 從心靈裏發出 不朽15、言之成理,流暢即可。

《竹影》教案14

竹 影

渠縣第三中學 向 超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多種閲讀方式,熟悉文章內容,掌握字詞,品味文章語言。

2.領會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的變化並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3.體會本文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描寫。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重點難點

1.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對藝術的嚮往和熱愛之情,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教學設想

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體會課文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導入:

設計(一):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沈復的一篇追憶童年趣事的散文,(學生搶答《童趣》)的確,一種平常的景物或事物,在天真爛漫的童年活動中也許是奇特而富含情趣的。今天我們學習的豐子愷的《竹影》,就記敍了從描竹影的遊戲中對中國畫特質的一次體驗。親切之中對藝術也許會有深層的體悟。(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多媒體展示墨竹畫和江南綠竹繞宅的風情畫)同學們,請以審美的眼光去比照這富含詩意的畫圖,尤其是對綠竹的藝術表現的線條、色調、背景設置,這也就是中國畫的獨特魅力。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的《竹影》,去體會它的意韻和神氣。

設計(三):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

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再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每當這時,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踩影子等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竹影。

竹是中國人最喜愛的植物之一,“梅、蘭、竹、菊”古稱“四君子”,在詩歌、文章、圖畫中到處可見它的身影。那麼,在幾個小夥伴的眼裏,竹影又有些什麼樣的特殊趣味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豐子愷(1898—1975),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敍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3.詞語積累

蘸(zhàn) 愜意(qiè) 硃砂(shā)參差(cēn cī)一縷(lǚ)肥碩(shu)

幽暗(yōu) 豐子愷(kǎi) 口頭禪(chán) 趙孟頫(fǔ) 水門汀(tīng)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包羅:包括(指大範圍)

參差不齊:長短、文化、大小不齊;又引申為有差別,不一致。

二、整體感知

1.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本文以幾個少年月下描竹影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主旨)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教師點撥、歸結主要情節:“我”和弟弟、華明日夜相聚、探討弟弟提出的問題、依照竹影描竹、爸爸講中國畫的藝術特徵。

根據回答把文章分為兩部分。(板書)

第一部分:(1—6)段:晚飯後,“我”和弟弟到屋後的院子乘涼,在遊戲中爸爸引導我們走進藝術殿堂。

第二部分:(7—8)段:夜深人散,我欣賞竹畫,心底升起對中國畫的由衷愛意。

或者:

第一部分(第1段):晚飯後,“我”和弟弟在後院乘涼,交代繪畫的時間、地點。

第二部分(第2~6段):我們描描畫畫的遊戲,爸爸引導我們走入藝術殿堂。

第三部分(第7~8段):夜深人散,“我”欣賞堂前的竹畫,心底升起對中國畫的由衷愛意。

2.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們感受了到美。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第三自然段)

有趣的發現:①細看月光下的人影,頭上有煙氣。②水門汀上的竹影像中國畫。

3.文章開頭交代天氣悶熱的目:引出下文,為下文畫竹影做鋪墊。

4.文中寫到“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得很久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孩子以為自己做錯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親看在眼裏,擔心會受到父親批評。

5.文章對父親的描寫,表現了父親的善於引導主要有三處:

第3小節: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

——父親早就來了,卻耐心地在一旁觀察孩子的作為,在合適的時機參與話題,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引導孩子。

第3小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着他説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

——能細心體察孩子的心情,併為他們解圍,這真是難能可貴的長者風度。

第8小節: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着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示着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 童年時的作者活學活用,審美水平馬上有了提高。這正是有了實踐經驗作為指導的結果,勝過多少空洞的理論教育。

6.小夥伴和爸爸的談話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來進行:

一方面:竹是否難畫的問題;另一方面:畫竹所用的顏料問題。

7.文中的孩子有怎樣的天性?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孩子們有天真爛漫的童心和好奇心;爸爸和藹可親,善解人意,不僅精通藝術更精通教育,尊重孩子的興趣,從興趣中進行引導教育。

8.爸爸的表現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爸爸給孩子們講了一番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把孩子帶入藝術殿堂。

三、研讀探究:

1.為什麼用“竹影”作為本文的標題,而不是“談畫”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實際是本文的敍述的緣由;也是文章的線索,即:看竹——畫竹——品竹。用“竹影”做標題,比用“談畫”或者“童年趣事”更具體、實在。

2.請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説説,中國畫有什麼特點?西洋畫有什麼特點?

①中國畫重神似、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寫實。(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要求“傳神”。所謂“神”,就是活的神氣,神韻。西洋畫則看重寫實,要求“畫得象”,“畫得同真物一樣”。)

②顏色方面: 中國畫以墨和硃砂為顏料。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為顏色。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幾點區別

(1)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

(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3)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

(4)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

(5)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3.課文中説“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你怎麼理解?

這個比喻形象説明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中國畫重寫意,重神似而不重形式;西洋畫重寫實,要求與實物一樣。

所謂“符號”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內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關鍵是內容,而不在於形式。這個比喻形象地説明了兩種審美體系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

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響到本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是文化的鮮明的載體。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希臘—羅馬一脈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表現在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中國畫重寫意,與我們民族傳統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係,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畫重寫實,也和西方文化重實驗相關。

4.竹子在中國畫中,體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神”?即一種什麼樣的內在精神?

提到竹,我就會想起宋朝大詩人蘇軾的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竹在中國人心中之所以會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為它象徵着一種風度,一種精神,一種氣節。正像明朝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讚頌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錘萬磨還節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5. 學生齊讀課文充滿童趣的前半部分。勾畫出你認為描寫生動的語句,並簡要評述。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評述:

(1)“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運用“一盞乏了油的燈”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天空中紅光漸漸地減弱。

(2)“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句中“一跳一跳”寫出了霞光行將消失的動態。“不可挽救”形容夕陽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極其快的速度下山的情景,含有不可逆轉的意思。“細微”是指太陽一跳一跳沉下去時跳的幅度小,變化不大,“迅速”是指太陽下落的節奏快,速度快。

(3)“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句中的“長音階”“短音階”運用借代手法,指月亮在冬天的竹葉中間放出的清光。

(4)“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充滿童趣。

6. 學生齊聲誦讀全文後,思考:

(1)文中的“爸爸”從孩子的遊戲引入藝術的教育,談談你對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文中“爸爸”的出現,給孩子們講了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把孩子們熱愛繪畫的熱情進行正確的引導,“爸爸”這樣做,保護了孩子們獨特的藝術創造,有利於興趣愛好的發展。

(2)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等遊戲,結合畫竹影的文意,那麼你認為遊戲和藝術有什麼關係?

遊戲説是關於藝術起源問題的一種學説,這種“遊戲”指的是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遊戲”。遊戲説的代表人物德國美學家席勒認為藝術是一種以創造形式外觀為目的的審美自由的遊戲。“自由”是藝術活動的精髓。對於孩子來説,他們的遊戲可以説和這種精神的遊戲很相似。如從堆雪娃娃、泥巴造城堡中有獨特的藝術創造體驗和發現,充滿童趣。

(3)課文描寫幾個孩子正在爭論當中,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明確:孩子們對這個世界非常好奇,吸引他們的事情多得很,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像成年人一樣專注。

(4)“中國畫大都如此”一句中“如此”指的是什麼?

不去寫實,只看重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

四、課堂小結

1.多媒體展示,配音樂欣賞。

一次童稚的遊戲,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2.一句話來概括感受、收穫: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藴涵在孩子們童稚的遊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鋭的眼睛,你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説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朱光潛先生説:“模仿只是創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功夫和做到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造。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現在讓我們假設一個人,這個人已經完成了模仿階段,現在他要真正的去創作,比如説他站在一叢竹前,現在要你來告訴他怎麼畫,你會

説些什麼?每人説一句話!戲中。

3.竹之悟:有人説,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也有人説,竹--外強內幹。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美到美的創造;爸爸平實的語言,因勢利導地講述藝術入門——中國畫的獨特內涵,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領悟到美的一種表現形式。真可謂“引入門牆無意中,寓教於樂見匠心”。

4. (小結)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鋭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

五、課堂練習(分發講義資料)

1.給加點字注音。

(1)愜( )意 (2)豐碩( ) (3)參差( )( )(4)水門汀( )(5)蘸墨( )

2.給下列多音字注音組詞。

3.填寫恰當的量詞。

(1)一( )細煙 (2)一( )黑影 (3)一( )竹葉 (4)一( )油燈

4.在括號中寫出相應加點字的反義詞。

(1)院子裏的光景由( )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變成( )音階了。

(2)這選擇和佈置很困難,並不比畫馬( )。

(3)其實竹葉的方向,疏( )、濃( )、肥( ),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

5.在下面橫線上填一組同義詞構成成語。

(1)東____西____ (2)熟____無____ (3)手____腳____

(4)天____地____ (5)生____死____ (6)____聽____説

6.用“/”斷句,準確表達出括號裏的意思。

(1)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着急。(貝貝着急)

(2)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着急。(媽媽着急)

(3)貝貝找不到爸爸媽媽非常着急。(爸媽着急)

參考答案:1.qiè shu cēn cī tīnɡ zhàn

2.(1)piē撇開 piě撇捺 (2)chán禪師 shàn禪讓

(3)chā差價 chāi出差

3.(1)縷 (2)個 (3)叢 (4)盞

4.(1)暖 短 (2)容易 (3)密 淡 瘦

5.(1)張 望 (2)視 睹 (3)忙 亂 (4)長 久 (5)離 別 (6)道 途

6.(1)媽媽/非常 (2)爸爸/媽媽 (3)找不到/爸爸

六、佈置作業

1.用一小段文字描述日出東方的景色。

2.閲讀短文,回答問題。

當我第一次看到《蒙娜麗莎》原畫的時候,心情十分激動,不禁想起少年時代,我的心回到了黃河之畔。那時候我在中國最偏僻、最窮苦的農村讀書,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在一位中學老師的家裏,第一次看到了一張32開大小的《蒙娜麗莎》。老師告訴我,畫的名字叫“永恆的微笑”,作者是意大利人。她還講,達·芬奇為了畫出《蒙娜麗莎》迷人的微笑,曾獻出了五年的心血。起初,他希望模特兒蒙娜麗莎能裝出一些笑來幫助他完成已經畫好身姿、手的位置及雙目光彩的畫,但沒有成功。真正的笑是從靈魂裏流出來的,裝出來的假笑,是沒有生命的。後來他不惜千金,用各種鮮花、奇異珍寶希望能引出從她靈魂流溢的神祕的微笑,但又沒有達到目的。但達·芬奇沒有灰心,又請來很多名音樂家在她面前演奏最美的音樂,她聽得入了迷,忘記了一切,終於從她的眼神和嘴角溢出了從心靈發出的達·芬奇期待已久的那種微笑。他將那一剎那所捕捉到的笑貌,融入天才的畫筆,創造了從各個角度看,蒙娜麗莎都在微笑的不朽的藝術……

也許是達·芬奇創作的精神感動了我,打那以後,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我曾細心觀察過很多人的微笑,但卻似乎沒有見過蒙娜麗莎那種無法形容、不可名狀的微笑。

一個古代的、外國畫家的作品,竟能打動一箇中國的、無知的鄉下孩子的心,我想真正的藝術是有生命的、有力量的,也是無國界的,像《蒙娜麗莎》,它是人類的精神財富。

(1)作者第一次見到《蒙娜麗莎》原畫的時候,為什麼“心情十分激動”?

(2)達·芬奇都用過什麼辦法使蒙娜麗莎微笑?結果怎樣?

(3)怎樣理解“真正的笑是從靈魂裏流出來的,裝出來的假笑,是沒有生命的”這 句話?

(4)根據自己的理解,請在“蒙娜麗莎的微笑”前加上修飾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5)你看過《蒙娜麗莎》這幅畫嗎?簡單談談你的感受。

參考答案:1.一輪紅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圓圓的火球在淡雅朝霞的映襯下是如此豔麗。大地萬物都被照亮了,那麼靜謐,那麼安詳。

2.(1)①見到原畫真跡不容易,心情很激動。②令作者憶起往事,兒時見過這幅畫且留下深刻印象,今日再見,心情很激動。

(2)①讓蒙娜麗莎裝出一些笑,但沒成功。②不惜千金,想用鮮花,奇異珍寶引出微笑,也沒成功。③請樂隊演奏最美的音樂,蒙娜麗莎終於露出從心靈發出的不朽的微笑。

(3)笑這種面部表情是內心感情的外在體現,體現真善美內藴的感情世界是笑的基礎,藝術作品應表現這種真正的笑。

(4)神祕 從心靈裏發出 不朽

(5)言之成理,流暢即可。

●板書設計

《竹影》教案教學設計13

《竹影》教案

郭莊中學 魯傳魁

[教學目標]

1、感受遊戲中的童心童趣,喚起共鳴;

2、初步領悟“兒童的遊戲中藴含藝術和美”的道理;

3、由“意會”(理解文本、超越文本)達到“會意”(心靈交匯),發掘生活中游戲中所藴含的藝術和美。

[教學難點]

l、感受童心童趣,與自身經驗相契合,形成個性體驗、個性感悟。

2、領悟、挖掘遊戲中的藝術和美,在基礎理解層面上有發展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光”之美和“光”之用。

1、展示畫有“竹”和“影”並含有“光”的圖片,欣賞後,根據圖片提問,讓學生説出課題——竹影

2、根據課題設問:影從何來?——”光”也。那麼作者又是怎樣寫光的呢?以此引導學生閲讀課文1、2小節。

重點領會:

①這兩段寫出了光的——? (寫出了光的特點,變化過程)

②這兩段寫出了孩子對光的——感情。(喜愛,挽留)

3、除了1、2兩節,還有哪裏同樣表明孩子們喜歡月光的呢?引導學生讀第3節中描寫月光的語句,並讓學生把“讚美”一詞具體化。可問問學生他們是如何讚美的,試着讚美一番。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小結: 光,對孩子們來説,是留戀的、喜愛的。晚霞下沉時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時的“讚美一番”,就表現了孩子們當時的心情。沒有“光”,就沒有“影”,沒了“影”就無以描,這不僅影響孩子們遊戲,文章也就不真實。所以先引導學生閲讀“光”的描寫,不僅為下文教學作鋪墊,也有利於學生明白平時寫作要求真的道理。

二、尋趣説趣——體驗童趣和童真。

清風明月的夜晚是多麼的美好,竹葉蕭蕭的聲音又是多麼動聽,孩子們在這清風明月的夜晚,竹葉蕭蕭的聲音中,玩了什麼?怎麼玩?他們玩的有趣嗎? (幻燈顯示)後讓學生一一找出並體驗。

重點體驗:

1、猜煙氣。放手讓學生猜,不求科學準確,只求從大膽的猜想中,體驗孩子們的那股猜勁,從體驗中培養學生聯想能力、創新意識。

2、描竹影。通過比較閲讀,讀出語氣,讀出感情,體驗孩子們自我欣賞的情趣。

教師小結:

趣事和趣味,學生們都有過。如何避免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體驗,讓年歲稍長於文中的孩子們的學生有同樣的體驗,就得讓學生自己去讀,去品味。本環節的兩個體驗重點,前者讓學生自己猜,後者讓學生比較讀,其目的就是多給學生自己體驗。體驗時,還應指導學生回到童年,沉浸在童年的生活中。

三、審美賞美——從影到畫,深入淺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問——是求知的前提。在清風明月的夜晚,竹葉蕭蕭的園子中,孩子們的玩是充滿童趣的,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非常天真的。請説説他們提了什麼問題,爸爸又是怎樣深入淺出地説明的,從孩子們和爸爸的問答中,你們懂得了什麼?(幻燈顯示)

重點明確:

1、模仿和創新的意義。——描和畫,其實就是模仿和創新問題。模仿有模仿的意義,創新也有創新的作用。因事因時而異,有的需先模仿後創新,如練字、畫畫之類:有的更強調創新,如科技發明。可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發表見解,説説模仿和創新的不同意義。

2、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在基本明確中西畫風格之別後,展示兩幅畫,讓學生判斷並説明理由,重點欣賞中國畫。欣賞的方法是讓學生給中國畫擬標題,在與原題比較中印證文本知識,加深對文本“活的神氣”的理解。

教師小結: 孩子的問是天真的,爸爸的答是理性的。要讓學生理解深奧的道理,必須與他們熟悉的生活聯繫,才能體會“創新”和“活的神氣”的意義。聯繫練字和畫畫,展示中西畫並擬題,正是讓可感的生活來解釋抽象的道理。

四、跳出文本——體驗生活,欣賞藝術

(一)引向生活

孩子們的問天真有趣,爸爸的答深入淺出。從爸爸的深入淺出的回答中,我們知道:就畫畫而言,有模仿有創新,我們要追求創新:有形似和神似,我們要講求神氣。但創新不能脱離生活,神氣也離不了形似。前面孩子們的描人影描竹影,就是他們的生活,就是藝術的起步。諸如此類與藝術有一定聯繫的兒童遊戲生活,你們也一定有過,也一定很好玩,我們不妨再回過頭去想想,小時候你做過的哪些遊戲也藴含着藝術和美呢?比一比,誰的遊戲更富有藝術和美。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大致明確:

堆雪人、堆積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築雕塑藝術

騎竹馬、過家家、捉強盜、老鷹抓小雞——戲劇表演藝術

塗鴉、在身上畫手錶、人體彩繪、在手指頭上畫人臉、男孩的地上撒尿畫、踩腳印畫(用水或在沙灘上)——繪畫類

敲擊杯碗、玩撥浪鼓等有聲玩具——音樂類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丟手絹——舞蹈類

起外號、編故事、猜謎語、瞎掰歌詞——文學類

拍照片(攝影) 剪紙、做紙船紙飛機(手工藝)——另外

(二)再次欣賞

童稚的遊戲裏竟然藴含着這麼多的藝術和美!難怪有的西方學説甚至認為:“藝術就是起源於遊戲。”不管藝術起源於什麼,但是我們至少明白了:

“藝術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藴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幻燈顯示)

讓我們大聲把我們的感悟讀出來。

現在我就請大家欣賞一組來自孩子游戲的藝術精晶,讓我們再次來體驗藝術中的童趣。(幻燈顯示)——豐子愷的漫畫。

(教學設想:在前一環節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在回憶自己的童年後再來看這幾幅漫畫,是對童心童趣和藝術美的再度體驗,裏面的認同感和強烈共鳴都化作一個會心的微笑。利用“瞻瞻的腳踏車”點撥:“每個會遊戲的人都有藝術天份,關鍵在於有沒有努力把它發揮出來。”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欲)

2、“再來品讀一首小詩:時光帶走我們的童年,讓我們長大:歲月增長我們的閲歷,讓我們成熟。但只要我們懷着一顆純真的童心,睜大聰慧的雙眼,展開想象的翅膀,那麼一片 綠葉是一首詩,一抹斜陽是一首歌, 一個遊戲是一種創造……”(幻燈顯示)

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誦,在朗誦中細細體味。

(教學設想:在前一環節基礎上趁熱打鐵,沿續心靈交匯的暗流,自然而然而引出下面的作業,使學生有話可説有情慾訴。)

教師小結: 走進文本又跳出文本,從文本拓展到生活,又從生活進一步體驗文本,這就是拓展延伸的要義所在。為延伸而延伸,往往是盲目的隨意的。在有限的時間裏如何延伸?本環節試着先從文本延伸到童年遊戲,意在讓學生領會遊戲中藴含着藝術;再從文本延伸到藝術作品,進一步證明藝術離不開生活。通過延伸,進一步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發現生活的美,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五、課後練習——人盡其能,各顯所長。

喜歡畫畫的,給童年生活畫一幅畫。

擅長寫作的,將童年生活寫一篇文。

愛好唱歌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詞。

懂得寫詩的,把童年生活寫一首詩。

標籤:竹影 模板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