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口語課堂問題的解決論文

校園2.58W

隨着現代化的日益推進,國際經濟貿易的蓬勃發展,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給大學帶來了巨大的動力和挑戰。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在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意義重大,直接關係到是否能達到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標準和學生們的全面發展。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知識能力和意義構建的建構主義給大學英語口語課堂諸多問題的解決指明瞭方向。

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口語課堂問題的解決論文

一、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傑(et)。他認為兒童的認知過程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過程,包括“同化”和“順應”兩個過程。同化指個體把外部環境中的有關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內的過程(即圖式擴充);順應指個體的認知結構因外部信息的刺激發生變化的過程(即圖式變化)。在此基礎上,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強調了個體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過程中的重要性,並對主動性如何發揮做了進一步的探索。

1.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學習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而獲得的。因此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的過程中有四大要素:(1)情境: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構建。這就要求教學設計不僅要分析教學目標,更要充分考慮教學情境的創設問題。(2)協作:協作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無論是個體對教學材料的蒐集整理,學習假設的提出驗證,還是學習成果的評價都離不開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3)會話:會話是協作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通過學習夥伴間的溝通探討才有助於完成既定學習任務,加強個體對學習最終的意義的構建。(4)意義構建:這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所謂意義的構建就是指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達到比較深刻的理解。

2.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

教學過程中包含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四個要素。傳統的以行為主義為理論基礎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作為教學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是中心,是知識的主動傳授灌輸者;學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知識灌輸的對象;教材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對象;媒體則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方法和手段。而建構主義下的教學模式則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擔當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最終促成學生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的構建。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是意義構建的主動者;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材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積極構建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的認知工具。

二、大學英語口語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對學生口語情況的調查和聽課總結,大學英語課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的問題

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口語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差別,認為學生上課還是主要靠聽教師講解來獲得口語能力,於是課上還是教師作為主角,沒有給學生安排足夠的口語訓練時間。而口語教學本身很強的實踐性註定了這種教學方式的失敗。口語能力的獲得必須靠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去實踐才能提高。有些課堂即便有口語訓練這個環節,但往往形式單一,話題陳舊,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也不好。師生互動方式主要靠提問。缺乏合理的口語評價機制,大部分教師僅僅對學生的發言做簡單的對錯評判,沒有深入挖掘學生出錯的原因以及進行及時的引導。

2.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

我校英語口語課堂人數一般為50人左右,學生來自於不同的專業。上課時,很多學生不願意主動站起來發言,害怕自己説錯了被其他同學嘲笑。而被提問站起來的學生也往往是低頭頷首,往往以“MyEnglishispoor”為藉口不願意多説,勉強説了兩句後還會請求老師:“MayIspeakinChinese?”而小組活動時,面對別的同學流利的英語,一些學生深感自卑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只會以簡單的“Yes,Iagreewithyou”來附和別人的觀點。如果學生這種不自信的心理不及時得到糾正,就會慢慢演變為對英語口語的恐懼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3.學生語言基礎方面的問題

剛剛進入大學的大一學生基本上都有6-8年的英語學習經驗。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打下了堅實的英語閲讀和寫作基礎,但能夠基本聽懂英美國家人士説話的人卻並不多,而能夠用英語流利表達自己思想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很多學生中學時代幾乎沒有聽過英語,主要靠閲讀方式來吸取英語知識。聽力基礎的薄弱也嚴重影響了很多學生口語方面的學習。與此同時,很多學生對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缺乏清晰的認識,簡單地將書面語等同於口語,站起來發言時前思後想組織句子結構,結果説出來的句子結構又長又複雜,選用的單詞也非常書面語化。學生缺乏最基本的口語單詞以及句型方面的知識,比如,表達“好”的時候,很多學生傾向於使用“great”,而不會使用如“fantastic,excellent,thrilling”等同義詞來替換。學生之間互動大部分是對話式的,討論內容多限於自我介紹、打招呼等簡單的日常用語,難以提高學生真正的口語表達能力。

4.學生對文化認識方面的問題

如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的普及使許多學生能快速及時瞭解英美國家的各種信息。比如男生一般比較喜歡看NBA,所以對籃球運動方面的信息瞭解比較多。而女生更傾向於看美劇和電影,對影視明星更感興趣。這些興趣對學生們學習英語提供了激勵作用。但因為學生興趣單一或者缺乏引導,往往知識面比較窄,比如,很多學生對英美文學幾乎毫無瞭解,提及Byron,Russell等現代文學上的知名人物很多學生竟然表示聞所未聞。同時學生對英美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知識也缺乏系統的認識。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最終的表達方式,學生對文化方面知識的不足將會阻礙學生口語以及英語能力的長足發展。 5.學生思維方式的問題

口語課堂上,由於受書面語影響深刻,很多學生髮言時前思後想組織句子,害怕出錯。很多學生的口語即便語法上沒有錯誤也非常不地道,有濃濃的中國腔,也就是我們説的Chinglish,比如很多學生談到天氣基本上都用weather而不會用it,從而説出“theweatherisraining”的句子。這不僅僅是因為學生缺乏基本的口語知識,很多時候是因為學生對英漢思維方式的區別認識不清,簡單地認為只要將漢語一字一句翻譯過來就是英語了。另外,學生對一主題的發言主要來自於自己的印象,沒有邏輯性,泛泛而談,缺乏理性深入的認識。

6.學習材料方面的問題

根據筆者的調查和了解,很多高校非專業英語的英語教材偏於陳舊,有的教材甚至已經超過十年沒有更換。比如有的話題還是“WouldyougotowatchtheOlympicGamesinBeijing?”。社會變化日新月異,口語作為社會的一面鏡子,其表達的方式和內容也是時時刻刻在更新的。而教材作為口語教學的基礎,更應該及時跟上時代步伐,反映最新的社會現象,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口語課堂問題的解決

區別傳統的結構主義將教師作為整個教學的中心,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的教學觀,建構主義從更科學的角度擺正了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角色,一些應用該理論進行的教學實踐也表現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證明建構主義在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建立新的更有效的模式,改進學生的學習觀念方面有巨大的潛力。

1.擺正教師作為課堂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

首先必須摒棄傳統教學觀裏面教師作為中心的觀念,正確認識教師的角色。課堂好比建房子,教師只是指揮者,真正要動手建造實踐的是學生。口語課堂更是如此,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練習實踐的空間。課前,教師應當合理組織課堂的結構,搜尋合適的話題,安排恰當的口語活動;課上,教師應當當好指揮者,合理利用圖片、音頻、視頻進行較好的課堂導入活動,活躍課堂氛圍,消除學生羞怯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生開口講英語的興趣。需要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對學生的課堂發言要進行恰當的評價和激勵,既要委婉地指出其語法或內容方面的錯誤,同時要不吝於表揚學生,謹防打擊其自信心。同時課堂活動的形式一定要多樣化,每學期適當安排一些演講、辯論、讀書交流會或者小測驗等。課下,教師應當多與學生交流,主動了解其學習上的困難,排除其心理障礙,對症下藥對其進行學習上的指導。教學的同時,教師也應當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與時俱進,更新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便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學。

2.學生要做好課堂的主人、知識能力的探索者和構建者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獲得不是靠教師傳授的,而是靠學生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利用教師和其他人的幫助,通過一些學習材料和資源進行意義構建而實現的。學生在學習中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是被動的聆聽者。因此,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奠定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的地位。比如,每節課結束都提前説好下節課的主題,要求學生自己去圖書館或網絡上搜尋相關材料,積極進行總結整理分析,做好課前準備,必要時可以讓學生站在講台上,利用多媒體來演示講解自己的發現和心得。學生知識的獲得和最終意義的構建是離不開其他人幫助的,除了激發學生自我探索式學習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進行協作式學習。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組內成員分工合作,積極交流探討會話,共同完成任務。在此期間,教師應當時時跟進組內活動進程,對其進行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3.認識到意義構建的過程性,正確面對學習中的挫折和失敗

知識能力的獲得、意義的最終構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學生抱着急功近利的態度面對口語課堂,期望經過幾節課的鍛鍊就可以説出流利地道的口語。一旦遭遇挫折,就心灰意冷放棄了努力、失去了目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學期初信心滿滿,學期中後期卻垂頭喪氣的原因。口語能力的獲得除了教師課堂上的講解指點和同學的幫助外,更多的需要學生個人課下積極地實踐,比如堅持背誦經典的文章,多觀看一些英語原聲節目和電影等等。任何學習都需要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變,教師要對學生的這種心理有充分的認識,及時排解學生學習的壓力,必要時可以給學生講解各種英語口語方面成功者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4.選材要豐富廣泛,創設模擬仿真情境

語言是時代、社會的及時反饋,而口語語體的變動性和內容開放性的特徵更使其顯得靈活多變。因此,課本和教學材料的選擇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對教材也要進行創造性的應用,選取易於激發學生興趣、可行性高的材料進行教學。與此同時,教師要及時補充除教材外的材料,廣泛選取與時代主題貼近,大學生關注的話題材料以及能激發學生學習奮鬥的材料。意義的建構是離不開情境創設的,課堂口語情境創設也對學生口語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應當創設形式多變、仿真程度高的話題模式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比如可以選取當下的時政新聞作為話題目標,或者貼近學生校園生活、學生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