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錦集9篇

校園1.29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錦集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説角色的主要對話,知道春天的一些季節特徵。

2、感知故事中電話號碼的排列順序,初步找出其中的規律。

(二、)活動準備《春天的電話》課件,數字卡片:1-5一份;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貼絨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激發興趣。

T:小朋友,如果你有一個好消息,你會用什麼辦法去告訴你的好朋友呢?

C1:打電話 C2:發短信 C3:寫信給他

(評析:孩子們的經驗比較豐富,回答時氛圍很熱烈,在這裏多留了一些時間給孩子們充分表達的空間。)

T:小熊也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它的好朋友,它會用什麼辦法呢?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吧。

2、分段講述,依次出示課件。

⒈出示PPT1、2、老師講述故事第一段。

T:小熊用什麼辦法告訴它的好朋友?C:打電話

T:他先給誰打了電話?打電話先要按什麼?那小松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教師出示電話號碼)聽小熊在電話裏對小松鼠説了什麼?我們一起來説一説吧!C:喂,小松鼠嗎?春天來了,樹上的雪融化了,快出來玩玩吧!

2.T:小松鼠聽完電話後,又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誰啊?C:小白兔

T:小白兔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教師將前面一個數字移到最後,出示電話號碼)小松鼠對小白兔説了什麼呢?C:喂,小白兔嗎?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青草吧!(幼兒練習小動物的對話)

T:為什麼要請小白兔出來吃青草呢? C:因為小兔子本來就喜歡吃

⒊(出示PPT3)T:小白兔聽完電話後心裏會怎麼樣?(很開心)他也想到了給好朋友打電話,它的好朋友是誰啊?(教師出示小花蛇)小白兔就給小花蛇打電話,你們猜一猜他的號碼是多少呢?(34512)

T:你是怎麼知道他家的電話號碼是這個的?C:把前面一個放到後面去

(評析:通過前兩個號碼,老師用移數字的方法呈現出來,給了孩子一定的暗示,孩子們已經能夠自己總結出小動物的電話號碼規律來了。但這時是需要老師做一個精簡的總結提升的,才能夠讓所有的孩子都理解,老師在這裏缺乏了這樣一個總結。)

T:小白兔對小花蛇了説什麼呢?幼兒學説對話。C:喂,小花蛇嗎?春天來了,河裏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游泳吧!

T:為什麼會讓小花蛇出來游泳呀? C:他平時就游泳的

(評析:形式可以再多樣化一些,集體的,個別的、表演形式的,總是重複一種方式會讓孩子講的興趣度下降。)

⒋(出示PPT4、5)T:小花蛇聽完電話後也好開心,他想到了給好朋友小狐狸打電話,小狐狸的電話是多少呢?請小朋友猜一猜,並上來排出來(幼兒排電話號碼並集體驗證)。

T:小花蛇會對小狐狸説什麼呢?幼兒先説,然後聽一聽、學一學。(喂,小狐狸嗎?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快出抓蟲子吧!)

T:小狐狸聽完電話後想到了好朋友小熊,就給小熊打電話,號碼是多少呢,請小朋友再來猜一猜、排一排。

T:小狐狸對小胖熊會説什麼呢?幼兒學説對話。(喂,小熊嗎?春天來了,山上的花兒開了,快出來採花吧!)老師邊貼上相應的圖片。

T:你們發現小動物家電話號碼的祕密了嗎?原來只要把號碼最前面的數字寶寶排到隊伍後面去,就成了另一個小動物的號碼了。

(評析:這樣的小結在孩子們發現的時候就應該予以肯定和總結,放在最後有些置後了。)

4、講述故事最後一段。

T:小動物接到電話會怎麼做呢?C1:出來玩 C2:會唱歌跳舞 C3:會很開心

(看PPT6)T:小動物們接到電話,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外邊,他們一起開心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T:你喜歡這些小動物嗎?為什麼? C:因為他們是好朋友

T:因為這些小動物們,你關心我,我關心你,都知道把好消息帶給別人,讓大家都感到很開心。

(五)活動延伸:

T:春天來了,真是一個好消息,小動物們都知道了,可是你的好朋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不知道呢,你們想告訴他們嗎?請你們把這個消息也用你的辦法告訴他們吧!

(評析:在活動最後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份調查表,讓孩子們填上想告訴的這個人的電話號碼,再在下面畫上自己想告訴他們的春天的特色。進一步地進行延伸,讓孩子們繼續思考春天裏的一些特徵。)

二、活動評價

⒈活動中孩子們敢説、想説、願意説,老師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比較輕鬆地氛圍,給孩子充分的機會盡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有機會説,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十分願意思考,反應都是很熱烈的。

⒉孩子們通過老師的暗示發現了電話號碼的規律,也因為這個電話號碼,讓孩子們的情緒達到了整個活動的高潮。

⒊對於這個教材老師沒有繼續深挖,像小狐狸吃蟲子這樣的常識是可以在這個活動中體現的,老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⒋一遍零碎的欣賞、學説下來,老師沒有給孩子們一個完整欣賞的機會,孩子們沒有整體的來欣賞這個故事,這樣的語言活動中還讓孩子完整欣賞一遍會更好一些。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1、熟讀成誦,翻譯全文,各累詞彙。

2、掌握“龐然大物”、“外強中乾”、“黔驢技窮”三成語,理解文章的內容及寓意。

二、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翻譯,理解文章內賓。

2、由“龐然大 物”、“外強中乾”、“黔驢技窮”引出文章寓意。

三、教學設想及準備:

1、讓學生對作家、作品做簡要的瞭解,反覆誦讀,逐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寓意。

2、通過投影,結合自己思考題,引發學生對黔之驢的新解,擴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由《左傳》中成語故事“外強中乾”導入。

二、學習目標:

1、熟讀成誦,結合註釋試譯全文,積累文言詞彙。

2、掌握“龐然大物”、“外強中乾”、“黔驢技窮”,理解文章的寓意。

(指導學生預習新課,先自讀,然後分段朗讀,及時正音)(5’)

三、作家作品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被後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文學成就包括多方面,有論説、寓言、傳記、遊記等。

四、自學指導:

1、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翻譯全文。

2、記下有疑問處,互相討論質疑(10分鐘後比較自學效果)。

五、根據譯講要求,翻譯全文。

1、文中的哪些詞語表現了驢子的反映和老虎的心理變化過程?

簡析:“龐然大物”是經虎的眼光來顯示它的心生畏懼,“以為神”更是敬畏之至。“蔽”、“窺”、“稍”更反映老虎既好奇,急於摸底,又害怕的心理。“終不敢搏”可見虎之謹慎,“稍稍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後”,“蕩倚衝冒”可見虎之生性大膽和工於心計。

2、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呢?試從好事者、驢、老虎等角度談談你的看法,五分鐘後各抒已見。

比如,首先可以黔之驢真的沒有用處嗎?為什麼稱船載驢以入的人為“好事者”呢?你為驢子感到悲哀嗎?你又為老虎感到驕傲嗎?

簡析:

(1)黔之驢並非廢物,而是“虎落平原”,沒有發揮自己的特長,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若在內地它吃苦耐勞可負重千里。

(2)“好事者”未能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沒有能使驢子進入“用武之地”,“止增笑耳!”

(3)老虎,我為你驕傲。“你”膽大、心細、勇猛而不失謹慎,無論外物是如何貌似強大,“你”毫無畏懼,善於鬥爭,所以能取得勝利。

(4)驢子,我為你悲哀。無論是做人還是驢,都要有自知之明,徒有其表,名不符實,輕舉妄動逞英雄,只會落下可恥的下場。

六、課堂作業:

1、背誦全文。

2、寫一篇50字左右的小短文,談談這則寓言對你的啟示。

附板書:

黔之驢

柳宗元

好hào窺kuī載zài驢:黔無驢龐然大物一鳴再鳴蹄之

載以入:連詞“而”虎:以為神且噬已覺無異能技止此耳

以(之)為神:介詞“把”,“之”代指驢寓意:辛辣的諷刺了貌似龐然大物,實以為且噬已也:動詞“以為”則外強中乾,遇到困難就黔驢技

蹄之:名詞活用為動詞窮的人。

益習其聲:益“更加”,習“習慣”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1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2機械效率;○3實驗探究滑輪組本節主要包括“○

的機械效率”三大方面的內容,它是學生在學習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以及“機械效率”這兩大內容又是“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基礎,因此本節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機械效率的學習也為學生在九年級學習熱機效率和電機效率打下伏筆,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教材乃至整個國中物理教材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學生今後參加社會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學情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方面分析,學生在前面幾節課已經學習了功的計算為本節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在八年級上學期學習速度概念時學生經歷了利用比值的思維去解決兩個相關變量的關係為本節引入機械效率概念做了鋪墊。

從心理髮展階段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正處於邏輯思維初級發展階段,教學設計主要從學生已學知識出發,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進行研究。

從非智力因素分析,劃片招生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本素質有着較大差別,從而導致他們對學習的需要、興趣、動機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有的放矢,儘可能照顧到大多數羣體,力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並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其學習物理的信心與興趣。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學習過程,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2、通過討論法,體驗引入機械效率的完整過程、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 3、在小組合作展示環節中,學會利用機械效率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瞭解如何提高機械效率,並逐步養成用機械效率評價機械的意識。

四、教法學

1、教法:講授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

2、學法:自主學習法、觀察比較法、討論法、理解記憶法、聯繫學習法等

五、教學用具

水桶、沙子、礦泉水瓶子、單個滑輪、滑輪組

六、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課文內容簡析:

《搭石》這篇課文描繪了一幅幅鄉間人築就和諧、動人的畫面: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岸邊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了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兩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強烈地感染着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在學生們的齊聲呼喚中,在聽課老師熱情的掌聲中,王玲湘老師結束了她四十分鐘的講課──《搭石》。

聽完課後,留在我心頭的熱乎卻遠遠沒有因為歡呼、掌聲的漸行遠去而消逝,她已深深地印在我一個年青老師的心底。對王老師這一堂課的評價,人民出版社網站的論壇上已經有很多了,我先沒去看,就想讓自己先想想自己對這堂的解讀,之後寫出的東西也算是對王老師的敬畏。

對這堂課,就讓我先冒昧地改用課堂上王老師統領全課堂的“文眼詞句”談談我對課的整體感覺,那真可謂是──《搭石》,構建了新課程背景下的和諧課堂。

 一、如“小溪,順流而下”

  景一

師:(出示圖片,配樂)文章的作者劉章爺爺,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沒回過家鄉。但當他靜心閒坐,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家鄉的一幕幕,浮現出的不僅是家鄉那優美的風景──連綿起伏的山巒,鬱鬱葱葱的樹木,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邊的風情民居,但讓作者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在開課時一段優美音樂的配樂下,加之王老師入情的課堂引領辭,在每一個聽課學生面前勾勒出一幅鄉間恬淡、閒適的畫面,以及文章的“主角”──小溪上的搭石。那一幅畫面深深地吸引着聽課的每一個孩子,他們很快便就融入到了課堂當中,有了很強的慾望──想去劉章爺爺家鄉看看的慾望,想去讀讀文本的慾望,想去了解自己可能先前從未見過的鄉村世界──小溪上的搭石的慾望。

開篇之景,就像小溪的源頭活水,浸潤了每一個孩子的心田。有了源頭,便有了源源不斷的溪水,也就匯就了那涓涓小溪。

順流而下,王老師緊扣“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讓學生初讀課文,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説説什麼是搭石。通過對比,學生感受到了有了這不起眼的搭石,給當地人們帶來很大的便利。課堂由此逐層深入,恬靜的溪水流向深潭……

 景二

師:你們説得都不錯,和作家心是相通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板書)

師:想不想一起去欣賞這道風景呢?讓我們跟隨着作家,跟隨着家鄉的人們一塊去走走搭石吧。請大家靜靜地默讀2-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圍繞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讓學生細細品讀咀嚼。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如流水般順暢、自然。在一系列的學法指導中,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鄉村人淳樸的民風、民情。

 二、如“行雲,沁人心脾”

  景三

師:搭石是怎樣一道風景呢?

生:我找的是“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師點擊課件)

……

師: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秩序,配合得很好。

師:這是從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師:你聯繫上下文理解了。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羣中,(指一組學生:前面的……後面的……前面的……後面的……)咱們合作着讀一讀。

……

師:沒有人踩在別人腳上,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指揮吧?(生搖頭)其實沒有人指揮,但配合得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生:協調有序)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始終體現着新課程提出的引導者的角色。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由學生主動完成。那道“協調有序”的風景,在初讀之後,可能學生只是基於文本,感覺到鄉親們走得很有秩序,至於是一種怎樣的情景他們沒有一個真切體會。此時老師適時得引導,加入表演讀的元素,創造出似“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課堂朗讀呈現,“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使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如行雲,似輕扶,無形之中體悟朗讀帶給他們的震撼。

這一教學過程,王老師也充分加強了對閲讀的學法指導。“這是從字面上理解;你聯繫上下文理解了;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等等,老師甜美輕快的小結之音,深深紮根孩子們的心田,“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對如何進行文本理解、閲讀有了一定的方法積累。

斯事雖小,但足見老師的匠心獨具。如朵朵浮雲,沁人心脾。

 三、如“民歌,唱響一曲和諧之音”

  景四

師:讓我們讀讀課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師:展開你們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懷抱着寶寶的媽媽來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膽小的孩子來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鄉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孃家的婦女走搭石;

師:“假如……誰總會怎麼做”,發揮你的想象,想一想,再説説你心中的假如吧。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來走搭石,大人總會用強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過搭石,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生2:假如遇到抓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鄉人來走搭石,年輕人一定會接過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還會提醒外鄉人“緊走搭石慢過橋”。

生3:假如有殘疾人來走搭石,家鄉的人會脱鞋綰褲,不顧水涼,小心翼翼地扶他過搭石。

……

通過孩子們對來走搭石人的假設,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將那些原本自己本無法親身經歷,但又想借他們讓自己所想幫助的人去經歷走搭石過程,都搬上了課堂。小空間瞬間變成了鄉村大世界,各色各樣的特殊人羣都來了:膽小的孩子,第一次走搭石的外鄉人,抱着孩子的'婦女,手拄枴杖的老伯……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們不難感受到這些假設人羣正代表着什麼?是的,那些正是些需要幫助的人,孩子們心中有的正是那顆──像鄉村人那樣為他人無私奉獻的心呀!這正是我們新課程下的課堂,正是我們想培養的人才……

孩子們通過想象,想盡各種方法去幫助那些過搭石需要幫助的人。多善良的孩子們,正是基於王老師巧妙的設計,引領着孩子們在天堂裏暢談──感受着人間温情。

多好的課堂,多美的鄉音,孩子們被文章中的那些無私奉獻的鄉親們感動了,自己也願意成為那些淳樸鄉民,共同奏響一首淳樸的民歌,讓餘音久久環繞在廣闊的山村間,讓和諧之音暢響課堂!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以詩歌的形式,描寫了兒童在田野間發現春天已經到來的種種景象,抒發了作者發現春天來了的喜悦之情,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會組詞。

2、學寫本課的8個生字,要求用鋼筆字寫的正確、工整。

3、有感情的朗讀兒歌,引導學生理解課題的含義。

4、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意識,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1、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要求用鋼筆字寫的正確、工整。

2、有感情的朗讀兒歌,引導學生理解課題的含義。

3、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意識,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教學準備:錄音機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學習兒歌,理解課題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音樂談話,導入新課

1、播放音樂,你聽出這是什麼歌了嗎?(生回答《春天在那裏》)

2、請你想一想,除了歌中唱到的,你還知道春天在哪裏?(生自由回答)

3、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郊外、校園、上學路上我們都找到了春天,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小作者在哪找到了春天。(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兒歌,有感情的朗讀

1、自由讀課文,找出易讀錯的字,仔細讀一讀。(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兒歌。

3、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讀字,組詞)

4、默讀課文,找一找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學生讀。在書上做出標記)

5、誰來説一説有疑問的地方,我們一起來解決?

(學生交流:詞語、不明白的句子。生提出田野裏有什麼祕密引導學生説出嫩草吐綠,春天的腳步進了理解夢已經被染綠的含義)

6、你想像一下,田野裏還會藏着有關春天的什麼祕密?(學生根據經驗説一説,蛇冬眠結束了,樹發芽了)

7、小作者發現這些祕密時,心裏會怎樣想?(指名讀14節,讀出喜悦的感情)

8、他會以怎樣的心情把這個祕密告訴媽媽、老師呢?(指名讀5、6小節)

9、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優美的樂曲,請你伴着音樂,把這首兒歌讀給你的好朋友聽一聽?(可以讀給同位、好朋友聽)

三、學寫生字

1、出示殘、融、囑、散,討論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學生説,老師用紅筆標註)

2、(學生組詞)

3、生書寫,教師巡視。

四、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資料,尋找描寫春天的詞語、詩歌、短文。

五、作業

1、背誦兒歌。

2、收集描寫春天的詞語、詩歌、短文.

六、板書設計:

夢已經被染綠

殘、融、囑、散

七、課後記: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檢查兒歌的背誦

2、交流收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檢查兒歌

1、背誦兒歌(齊背、指名背)

2、小組內檢查生字(學生運用生字卡片讀字,組詞)

二、《春天的腳步》展示會

1、上節課佈置找資料,下面誰來説一説你都找了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學生説,老師板書,然後進行補充,完成語文天地4,對於容易理解的詞語,讓學生明白意思,並且試着説句話。)

2、除了描寫春天的詞語外,有很多古詩也描寫了春天的景色,比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誰還能背一些你知道的描寫春天的古詩?(學生背,老師給予評價、鼓勵)

3、這些同學真了不起,積累了那麼多的詩句,真棒!書上為大家推薦了一篇優美的文章,讓我們來聽一聽雨點在唱什麼歌?(生自由讀短文)

4、你都知道雨點在唱什麼歌?誰聽懂了它的歌,他都做了些什麼?

5、多麼有趣的文章,寫出了生機勃勃的春天,你都找了那些文章給大家讀一讀,好嗎?(學生介紹,老師評價)

三、課外延伸

同學們收集了這麼多的好詞、好句、好篇,收穫可真不少!回家後請你們把這些好詞、好句、好段摘抄下來,好嗎?

四、課後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脈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作者資料。

學生查閲並介紹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教師可作補充)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窮人》一文,講述的是什麼內容?

(課文記敍了漁夫和她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後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2、這是一篇記事的文章,課文可以分為幾段呢?

3、學生討論,彙報: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講述了在海上起風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魚的丈夫的歸來。

第二段(3~11自然段)講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結束)講述漁夫出海歸來,聽説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孩子。

三、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自學:(學生自己學習,掌握生字音形義)

(小組合作學習,讀準字音,分析難記字的字形,交流對字義的理解。)

2、教師教學。檢查自學情況,進行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擱板、魁梧、蜷縮

記住字形:怨上下結構,怨與祭上半部不同;魁、慮:半包圍結構;裹:上中下結構。

理解詞義:

呼嘯:發出高而長的聲音。

洶湧澎湃:形容水勢浩大,不可阻擋。

心驚肉跳:形容恐懼不安。

蜷縮:身體彎曲的縮着。

抱怨:埋怨。

憂慮:憂愁擔心。

四、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德。

2、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準備

文中重點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啟發質疑

圍繞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課文的題目是窮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並沒有出現窮字。為什麼?桑娜和漁夫為什麼要收養西蒙的孩子?)

二、細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

2、學生自學,在書中標畫出相關的內容。

三、學生彙報

1、分析環境描寫的句子:

⑴ 學生試着説,教師可補充:

文章的開頭就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濤轟鳴,狂風怒號,海上正起着風暴,漁夫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計,竟然冒着危險出海打漁,清早出去,深夜未歸。桑娜從早到晚的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艱難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經死去,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慘的病死在稻草鋪的牀邊。屋裏又濕又冷,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親旁邊。在這樣的描寫中,我們已經深切地感受到窮人的悲慘命運。

⑵ 有感情地朗讀,彙報內容相關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

2、分析桑娜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崇高的品德:

⑴ 出示文章中描寫桑娜內心活動的段落: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① 讀讀這段話,想一想,這段話的大致意思。

② 這段話裏出現了幾個省略號?請你想象出桑娜的內心活動。

③ 採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示自學情況。

⑵ 學生朗讀、交流。

⑶ 教師總結:

這段描寫是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後,作者細緻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甚至後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內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於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作者在這段描寫中,運用了直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⑷ 再練習朗讀。

3、分析漁夫和桑娜的對話:

⑴ 學生朗讀課文。

⑵ 教師出示文章中的重點句:

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過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⑶ 學生分析句子的含義。

⑷ 教師小結:

這段話既是漁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漁夫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寫出了漁夫在決定抱回兩個孤兒之前的一番深思熟慮。最後,他下定決心,寧可自己吃苦,也要把兩個孤兒抱回來撫養。熬字恰當地表現了他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

四、抓住課題,拓展昇華

作者用窮人做題目,你認為有道理嗎?説説你的理由。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知識目標 能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能力目標 分析人與行為,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感悟愛心的巨大力量,要有一顆對父母、師長、親朋好友的愛心。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文中體現的愛心。

2.運用豐富的想象寫作。

3. 利用豐富的想象構思故事。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村所不可缺少的,沒有了水,每個人都無法生存,沒有了水,地球上的花花草草都將凋謝,沒有了水,地球就會變成一片荒漠。如果缺水我們的生活將變成怎樣呢?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

師:短片中人們最需要什麼?

生:水。

我們今天的故事就從找水開始,引出要講的課文《七顆鑽石》 。

  二、 齊讀屏幕上的學習目標。

  三、 找同學介紹作者。

  四、 師:同學們讀過哪些童話故事?

童話有什麼特點?

通過學生的回答老師做補充,讓學生了解什麼是童話,以及童話的特點。

五、 齊讀課文討論回答兩個問題

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裏?這些神奇的變化是在人物什麼行動後發生的

明確:1.為生病的母親找水的時候水罐變出了水.

將水省給母親喝,摔倒了罐子確變得端端正正。

倒水給小狗喝的時候,水罐從木的變成了銀的。

母親讓水給小姑娘喝的時候水罐銀的變成了金的。

小姑娘把水讓給過路人的時候水罐裏跳出鑽石引出巨大水流。

2.愛。

六、説説你身邊的愛心故事(3~5個同學)

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愛心,明星這些公眾人物也有他們的愛心,下面我們看兩則故事,看看故事裏的愛心體現在哪裏?

問題:這兩則故事裏的愛心體現在哪裏?(2~3位同學回答)

是愛心延續了生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讓我們拿出紙筆用我們愛的箴言向愛心致敬,請以“從這裏,我懂得了”的句式寫出你愛的箴言,找同學分享。

六、 背景音樂感恩的心,結束今天的課。

在這首歌中,今天的課就結束了,願愛心永恆,由你們傳遞,使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

七、 佈置作業

大膽發揮想想寫寫小女孩的夢中發生了什麼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當然”、“協調有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段。

3、感受鄉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薰陶。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教學過程:

一、文本導入,引出搭石

1、從課文情境入手,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1、自讀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學習“什麼是搭石”。

3、交流搭石給人留下的印象。

三、精讀課文,感悟“美”。

出示自讀提示:讀2—4自然段,用“——”劃出描寫家鄉風景美的句子,用“﹏﹏”劃出描寫家鄉人心靈美的句子,並寫寫感受。

(一)體會風景美的句子(走搭石一段)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你從哪些詞體會到這畫面的美?

2.理解“協調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麼?

3.師範讀“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生展開想象,並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一下,彷彿看到什麼?

4.通過朗讀感受畫面美。

5.好一幅讓人陶醉的畫,難怪作者會説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二)體會人物美的句子(“早早”、“一定會”、“總會”、“總要”、“協調有序”和“理所當然”)(擺搭石兩段)

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穩,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2)你感受到這些老人有什麼樣的品質?(無私奉獻)

(3)誰能讀出這種美?指導朗讀。課件劃線

(4)你們還從哪些詞感受到為他人着想這種美?

(5)多麼可親可敬的老人,讓我們用深情的朗讀來感謝他們!(站起來齊讀)

(6)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無私奉獻)的風景。

2.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説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畫面,能談談你對這幅畫的感受嗎?

(2)好一個謙讓,請男同學一同來感受這份美。

(3)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互相謙讓)的風景。

3.假如遇到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哪些詞特別能打動你,説説你的體會。

(2)理解“理所當然”、“伏”。

(3)透過“理所當然”“伏”看出這裏的人(敬老)。

(4)朗讀感受美。

4.這一排排搭石,每天該有多少人走啊!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還會有哪些人來走,我們還會看到哪些温馨的畫面?

假如(碰上趕集的日子??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學??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

是啊,正是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畫面,傳遞着鄉民們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也讓——(齊讀:“這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四、總結昇華,讚頌“美”。

1.這美,撞擊着作者的心靈,併發出由衷的感歎,讓我們齊讀最後一句。

2、課件展示文章結尾段:誦讀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3、透過這一排排搭石,你還感受到了什麼?(反覆的朗讀,提升情感。)

(預設:一排排搭石,象徵着村民們一顆顆善良的心、是傳遞村民們情感的紐帶、更是家鄉人無私奉獻精神寫照??)

4、課外拓展,感悟情懷。

5、作者讚揚搭石什麼樣的精神。(無私奉獻)

僅僅在讚揚搭石嗎?還讚揚(鄉親們)

讚揚鄉親們什麼樣的美好情感。

6.齊讀最後一句,讀出內心的感動。

五、拓展延伸,發現“美”。

同學們,搭石的美,我們看在眼裏,搭石人的美,我們記在心裏,其實,這樣的美也在你我身邊,就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讀讀句子,請大家用這種句式把找到的美説一説。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媽媽千萬次的嘮叨。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校園中伸手撿紙的彎腰。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

六、佈置作業

同學們,美是一把雨中的小傘;美是一句風中的問候;美是一個關懷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陽光??美的事物很多很多,用我們的眼睛、用我們的心靈、用我們的雙手,去尋找美、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體會美、創造美!回家後把你發現的美寫出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材簡析

《我叫足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7課。這篇課文以擬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課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足球的形狀及產生的時間。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紹了足球運動起源於中國。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了踢足球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運動。

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對朗讀感興趣,但閲讀能力不強;對運動感興趣,但對足球比較陌生。

設計理念

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能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

教學目標

1.能喜歡閲讀課文,並把課文讀流暢。

2.初步瞭解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激發喜愛足球、熱愛運動的情感。

3.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詞,認識1個偏旁,會寫慶祝兩字。

教學流程

一、啟動激趣。

1.由學生向老師自我介紹開始,激發説話的慾望和積極性。接着,請學生介紹足球。師扮成足球:今天你們可以叫我什麼?或足球先生,或足球老師。

【通過角色的轉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板書課題。)

2.足球老師(師手捧足球)走近學生,讓學生親親自己,摸摸自己:説説我長得什麼樣?讓學生對足球外形有一個認識。你們想了解我的過去與現在嗎?引起足球的自我介紹(課文內容)。聽完介紹可説説知道了什麼,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3.創設閲讀情境:一起到綠茵場上去看看我的身姿(放VCD,《98世界盃》的精彩剪輯),球場因為有我而精彩,球迷、隊員因為有我而興奮、激動、瘋狂,我的威力多大啊!你們想加入我們足球的行列嗎?好,誰要能把足球的自我介紹讀得很流利,我足球老師就歡迎你的加入!

二、主動認讀。

學生自由放聲讀,師巡迴指導,給予充分的時間。

三、聯動合作,能動內化。

1.請學生選一段自己最喜歡的或最拿手的讀給大家聽。

老師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推進朗讀,如:歡迎你的加入(與之握手)!祝賀你,成為足球的一員(擊掌)!好棒哦,足球老弟(翹大拇指)!請進入足球王國(邀請式)!或者是:有希望,再練練!×××,加油!也可以是學生相互評價,促進朗讀的提高。

2.課間活動:為了慶祝大家加入足球王國,老師帶來一段音樂讓大家輕鬆輕鬆,可以動一動,唱一唱,扭一扭(放《生命之杯》),師生一起跳。

介紹這首曲子,並介紹中國隊在20xx年10月7日走向世界以及參加今年世界盃的有關情況,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鼓勵學生質疑提問:關於足球,你還想了解什麼?帶着問題走向課外,去釋放對足球的熱愛之情。

四、互動識字。

1.創設情境:今天,我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個朋友足球,你們高興嗎?用什麼方式表達?(學生用歡呼、擊掌等各種形式慶祝。)

(板書:慶祝。)

2.聯繫生活,你還在哪裏見過慶祝兩字?(慶祝春節,慶祝元旦,慶祝香港迴歸)這麼多地方要用上這個詞兒,它真是個神奇的詞兒,想寫好它嗎?

3.生寫字,師指導。

4.師生反饋,同桌評價,互相提高。

課後總結

米盧先生用他享受足球,快樂足球的理念把中國隊帶入了世界盃,圓了我們40多年的夢。我們是否也能用享受語文,快樂語文的理念來圓我們語文教學的夢呢?本堂課的設計,我就努力地嘗試着把它放到學生生命的長河裏,試圖成為一顆小石子,激起一朵小小的美麗的浪花,甚而能再泛起圈圈的漣漪,讓課堂能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讓教材活起來。

教材是課堂的重要資源,是學生的一個獨立的對話夥伴,它可以憑藉符號信息向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刺激,發出對學生心靈的呼喚。《我叫足球》是一篇以第一人稱寫成的可愛的説明文,讀來又像生動的故事,與孩子的心靈非常貼近,我們應該好好地挖掘教材的內涵。我通過自己角色的轉換和情境的創設,由聽我介紹到學生自己去讀悟課文,完成與文本的親切對話,讓文本成為一個有聲的朋友,使教材變得鮮活。但是,教材又只是閲讀和閲讀教學的憑藉,要用好教材,又不能只依靠教材。所以,我藉着這篇課文,和學生一起走入了一個更為廣闊、更充滿活力的足球世界,讓孩子熱愛足球,讓足球走進孩子的生命之中。也許,生命會因此而更精彩。

二、讓學生動起來。

學生是閲讀的主人,只有讓他們真正地動起來,才能使他們有所收穫和啟發。

1.內部思維動起來。

在看過足球場上精彩的一幕幕後,學生帶着滿腔熱情迫不及待地進入了閲讀。這時,他們的目標是讀流利,這就必須要靠自己動腦、動口,進入符號世界,加工處理符號信息。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他們的思維無形地活躍着。再有,我讓學生説説小腦瓜裏的問題,還想了解什麼?培育他們的問題意識,不斷激起學生問題的漣漪。一堂課的結束,不但使他們充滿了喜悦與滿足,並且充滿激情地投入更為廣闊的空間,來回應、拓展課堂生活。

2.外部肢體動起來。

我們培養的學生,應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聽聽歡快的音樂,自由奔放地動一動、唱一唱、扭一扭,愉悦了身心,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握手、擊掌中,我們傳遞着快樂與友情,表達着對課堂的喜愛和對足球的熱情,讓個性得到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