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二項式的操作過程教案範文

校園2.29W

瑪麗亞·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着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感官教育(感覺訓練)在蒙台梭利的教育體系中佔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實驗的主要部分。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二項式的操作過程教案範文

一、什麼叫感官教育

所謂的感官教育是經由視覺、嗅覺、味覺、聽覺以及觸覺上的外界刺激傳訊給大腦,再經由大腦傳遞給感官,使孩子產生知覺,發展他的觀念、思想、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感官教育包括了視覺教育、嗅覺教育、味覺教育、聽覺教育以及觸覺教育等。感官教育有着獨特的方法和原則,感官教育主要以兒童自主為中心,教師加以輔導。因此,相較於其他教學法,有着顯著的特點。

二、感官教育的目的

一是生物學的觀點。三到六歲是幼兒感覺形成期,此時若能把握住機會幫助幼兒感官的自然發展,將同時掌握兒童全面性的自我教育。

二從社會學的觀點來説,因為人類是羣居性的動物,所以一般人難以離開社會羣居生活而獨自生存。那麼在幼兒期適當的刺激孩子的感覺,將幫助他容易成為一個敏鋭的環境觀察者,而且更容易適應現在和未來的實際生活。

因此,感官教育的目的將幫助幼兒:

1、認識物性

2、發展感官知覺

3、幫助概念形成

4、建立邏輯思考能力之基礎。

5、培養手眼協調、專心、獨立、有秩序感的直接目的。

這與日常生活教育有密切的關係,而且可同步進行,併為寫、讀、算做準備。

三、蒙氏感官教育思想的內容。

1.觸覺:幫助幼兒辨別物體的光滑、粗糙;辨別温度的冷熱;辨別物體的輕重、大小、厚薄、長短以及形體

2.味覺、嗅覺:通過讓兒童去嘗、嗅各種物體來提高幼兒的`味覺、嗅覺的靈敏性 。

3.視覺:讓兒童辨別不同大小、顏色、形狀、高低、長短的幾何物體,提高他們的視覺鑑別度量能力。

4.聽覺:對幼兒進行區別聲音練習和聽覺靈敏度訓練以提高幼兒的聲音辨別、比較能力;對幼兒進行音樂訓練來初步培養他們的審美和鑑別能力。

四、蒙氏感官教育思想的原則

1.循序漸進的原則: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發展的不同階段,各種感官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對刺激的反應也是不同的,並把兒童的感覺期分成了五個階段:

①秩序感覺期:三歲兒童對秩序有強烈的要求,看到東西放亂了便會吵鬧,放得整齊便 會高興,喜歡把東西放在原來的地方。

②細節感覺期:1——2歲的孩子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細小的枝節上,最初注意豔麗的物體,各種光彩奪目的顏色、圖案。

③使用雙手的感覺期:18個月——3歲的兒童喜歡抓東西,把東西打開、關閉,把物體放進容器中,一會兒又倒出來,還喜歡堆積物品。

④行走感覺期:幼兒學習行走,類似第二次降生,兒童在學習行走的時候,總是帶着自豪的心理走來走去。

語言感覺期:兒童有一種接受語言的天賦,學習語言的能力非常強,不論兒童生長在什麼地方,兒童語言的發展階段是相同的。從咿呀學語到單詞句階段、雙語句階段,以後進入更復雜的句子結構階段。這些階段是以連續的方式出現的,不能把它們截然分開。

所以蒙台梭利主張在對兒童進行感官訓練的時候,一定要了解和重視他們感覺發展的敏感期和相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來對兒童進行有效的教育。

蒙台梭利還認為兒童在各種感覺敏感期的發展上也存在着個別差異,因此感覺教育必須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去採取與之相適應的具有連貫性的步驟和方法,使感覺教育與讀、寫、算等數學活動聯繫起來,使之達到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過渡。

2.自我教育的原則: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是自己的創造者,是獨立地不斷髮展着的完整的個體,是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發現兒

童並解放兒童。為此,她為感官教育設計了一系列需要兒童自己來動手操作的教具,並且在教具中設計了專門的“錯誤檢驗”系統,限制教師對兒童過多的干涉,使兒童在操作過程中能根據教具的暗示進行“自我教育”。

五、蒙氏感官教育思想方法

蒙台梭利以人的五種基本感官為基礎,精心設計了適合於訓練兒童五類感覺的系列教具——圓柱體、觸覺板、音筒、味覺瓶、嗅覺瓶等等;同時將感覺訓練細分為觸覺、味覺、嗅覺、視覺、聽覺,每種感覺進行單獨訓練。例如:供視覺練習用的一種教具是三組圓柱,第一組高相等而直徑不同,第二組直徑相同但高不等,第三組高與直徑都不相同,要求兒童分別將其嵌入木盤上的相應孔中。另外,蒙台梭利還在這一套教具中設計了一個“錯誤檢驗”系統,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進行自我檢驗,以提高兒童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六、蒙氏感官教育的特點

1.教具根據其用途分為不同的種類

每一類教具基本上都由若干部件組成。所有部件除了某一維度(如大小、重量、頻率高低等)有量的差異外,其餘的性質相同。例如,訓練感知重量的教具,所有的部件均同質、同形,只是每個部件之間存在量的差異,以便使兒童通過操作這套教具,訓練對重量感覺的敏鋭性。

2.每種教具各訓練一種特殊的感覺

蒙台梭利要求在訓練時,應儘可能排除其他感官的干擾,以便使所要訓練的感官得到的印象儘可能純正、清晰。例如,為了訓練觸覺,要求兒童將眼睛蒙上,或者在暗室中操作觸覺教具,以便排除視覺的干擾。

3.教具能控制兒童規範使用不當的錯誤

即使兒童在操作過程中能根據教具的“暗示”進行“自我教育”,一旦使用不當,就要推倒重來,直到正確為止。

“自我教育”是體現蒙台梭利方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她一再強調:“人之所以成人,不是因為教師的教,而是因為他自己的做。

七、蒙氏感觀教育的意義

1.從智力的角度:智力是人心理髮展的階段,感覺又是基本初步的智力活動,因此智力的培養首先要靠感覺。

2.從美學的角度:有了視覺,才會有繪畫,雕塑和所有造型藝術; 有了聽覺,才會有音樂,舞蹈與它們相關的藝術;有了嗅覺,人們才能去找好聞的東西;有了味覺,食物才變為一門真正的藝術—烹飪的藝術;有了觸覺,歸根到底是所有藝術的基礎。

3.從個體心理髮展角度:感覺器官受到環境的刺激後,傳達到腦部,再由知覺神經傳達到肌肉使之產生運動,由一連串反覆進行感覺運動,使幼兒心理得到發展。

4.從完善人格的角度:從事過感官工作的兒童不僅能嫻熟的使用雙手,而且能更加敏鋭的感知來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如果一個能明白事物特性的有規則分類,又知道某種特性的等級,就可以明晰周圍的環境。

八、蒙氏感官教育存在的不足

1、對蒙氏感官教育的元理論研究比較多,而在操作、應用上的中國化、本土化研究比較少。

2、相關研究中對感官教育教具的研究比較多,但基本上是對現有教具的理論分析,而沒有關於教具創新的研究。

3、在有限的關於蒙氏感官教育中國化和本土化的研究中,研究者基本上是從教具入手,而很少考慮教育內容等其他方面。

結語

蒙特梭利非常注重感官能力的培養,也因此而設計了許多訓練感官的教具,她認為這些教具可能為兒童未來培養較正確清晰的思考及創造力。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擁有一套完整的蒙特梭利教具,就能夠達到蒙特梭利教育的目的,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配合蒙特梭利教育的精神,以及掌握她的原因並幫助兒童能夠經由自身的經驗當中去追尋教育以及生命的答案。如此才能使教學更具有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