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觀看齊白石作品觀後感範文

校園3.56K

齊白石是中國近現代書畫藝術史上的標誌性藝術家,他的作品成為近現代書畫藝術市場上的一面旗幟。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齊白石作品觀後感,僅供參考。

觀看齊白石作品觀後感範文
  齊白石作品觀後感篇一

齊白石(公元1864-1957年),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木居士、借山翁、寄萍老人等,是我國現代傑出的畫家、書法家、金石篆刻家,湖南湘潭人。齊白石的繪畫題材非常廣泛,早年長於人物寫真,作風工細逼真;中年變格轉向寫意,筆簡意深,形象動人;60歲後變法,融合傳統寫意畫和民間繪畫的表現技法,大膽創造,形成獨具一格的畫風。齊白石一生特別擅作花鳥蟲魚,其中最喜歡也最拿手的是畫蝦,《羣蝦圖》就是家喻户曉的藝術珍品。

齊白石的繪畫題材廣泛,最擅作花鳥蟲魚,尤其是擅長畫蝦,為了畫好蝦,他在一隻大海碗裏,養了幾隻活蝦,放在案頭。作畫之前,他總是先盯住活潑可愛的小蝦看上半天。他仔細觀察小蝦的體態、顏色和活動爭鬥的各種姿態,看得幾乎入了迷,只要一閉上眼睛,這些小蝦就會在腦海裏清清楚楚地跳來蹦去。於是,他就走到畫桌邊,研磨鋪紙,作起畫來,等畫得差不多時,再仔細對小蝦觀察一番,和畫再三對照,反覆修改或重畫一遍,一直到滿意為止。

《羣蝦圖》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於齊白石晚年88歲時。此圖表現蝦的形態,活潑、靈敏、機警,有生命力。因為掌握了蝦的特徵,所以畫起來得心應手。就以畫面上的蝦為例:蝦頭上的三筆,有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出一種動感。

左右一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於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而蝦的腰部,一筆一節,連續數筆,形成了蝦腰節奏的由粗漸細。

用筆的變化,使蝦的腰部呈現各種異態,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遊蕩的。也有彎腰爬行的。蝦的尾部也是三筆,既有彈力,又有透明感。蝦的一對前爪,由細而粗,數節之間直到兩螯,形似鉗子,有開有合。蝦的觸鬚用數條淡墨線畫出。

看似容易,實則極難:畫得活,則蝦之生命自出;畫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蝦鬚的線條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小有序,紙上之蝦似在水中嬉戲遊動,觸鬚也像似動非動。簡直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畫家寫蝦,來自生活,卻超越生活,大膽概括簡化,更得傳神妙筆。在齊白石筆下,“蝦”這個極平凡的小動物就變成了極不平凡的珍貴藝術品了。

  齊白石作品觀後感篇二

看奇白石的作品,總讓我興奮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睡不着。

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松柏高立圖》中,主角是一隻立於松枝上的蒼鷹,它傲然獨立,主羽和尾羽以濃墨焦墨闊筆點出,層次分明,雄健的羽翅收攏,有力的鷹爪緊抓樹幹。以焦墨勾勒鷹喙和點睛,蒼鷹目光如炬,炯炯有神。鷹身側立,頭微微扭轉,精神飽滿,雄視蒼茫大地,寓動於靜,突出了形象的力量感。而對照白石畫稿中“爪上橫點極密”的小注,可見齊白石對生活的細緻觀察以及在刻畫形象細節上的現實來源。畫面上繪一鬆一柏。松樹在前,以淡墨描畫,枝幹直立又向右斜,再從頂端斜插而下,松針以濃墨寫出,可見筆力;柏樹在後,墨色較濃,姿態更加虯曲。“松柏”暗合壽長,但畫幅中頂天立地又遒勁傲然的獨特氣派,則早已跳出了“祝壽”的確切功能,卻以“基業常青”的喻指成為對歷經戰亂而枯木逢春之美好願景的期許。

水墨畫魚類,雖看似粗略幾筆,齊白石對原物卻觀察得異常仔細,並抓住其主要特徵進行刻畫。他晚年曾對弟子胡絮青説:“鯽魚腮旁有一條灰白的線,直通魚尾,從這條線可以計算它身上有若干鱗片……畫畫的人如能這麼仔細地去研究它,在畫它時就不會馬虎的了。”

齊白石畫蝦最享譽於世。他早期畫蝦,基本上是青蝦(河蝦)的造型,且多是遊動的羣蝦,用小號羊毫筆,其質感和透明度不強,蝦的腿和須畫得短密且欠彈性,後腿呈排列狀且多至八九條。

為求神似,老人70歲後畫蝦,一改早年畫法,加大並明確了蝦身的起伏角度,同時對蝦的遊足也一刪早年時的繁多,始而畫遊足五隻,蝦殼的質感和透明感也得到加強。 80歲後他刪繁就簡,已不再畫繁複的蝦羣,只為幾隻蝦傳神。畫蝦變化最明顯的是他把蝦頭前面的短鬚省去,僅畫六條大須。蝦鬚的簡化,使得畫幅的空間加大,突出了蝦的遊動神態。三四尺條幅,畫蝦僅四五隻,卻足可使畫幅充盈。

齊白石畫螃蟹,最初畫的蟹殼是一團黑,看不出濃淡筆觸,後來甩左一筆右一筆淡墨描寫,不像過去只用一團墨就畫出了蟹殼的質感;再後,用三筆,左右兩筆較濃,中間一筆較淡,且筆端含水分少而畫得比較乾燥,就更顯示出蟹殼凸起來的意味;最後由三筆又加上橫卧一筆,這樣,不單是蟹殼凸起來,而殼面上自然生成的左右凹坑也表現出來了。

結合生活中觀察、寫生所得,使筆性、墨性、水性得到綜合發揮,畫出了自成一格、能體現出質感、雌雄的蟹來。不僅筆墨有很多獨到之處,還十分生動有趣。

用許多的螃蟹構成畫面而不加配景,在齊白石之前的畫史上幾乎罕見,可説屬於他的獨創。一般説來,用單一形象構圖時,無非運用疏密聚散的原理就行了。但看他的這類畫,常還可發現其間還“別有用心”,即運用視覺藝術的平面構成原理來增強形象情趣。如他畫六隻螃蟹作為相類似形體的構圖因素,被分別排成半圓形和弧形,於是產生這些螃蟹團團轉的奇妙感覺,從而更能顯示這種橫行的小動物聚在一起時亂糟糟的特性和趣味。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他的繪畫,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峯。

齊白石80歲之後,畫蝦技術頗為精湛,令人歎為觀止。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

他專長畫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羣,蔚為大家。

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説: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隻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其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後仿趙撝叔,並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

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

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餘幅、詩詞三千餘首、自述及其他文稿並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展示出印製行世。(以上內容大部分來自百度)

看了那麼多畫總結了那麼多作品,我從中想到的就是,他做畫都非常認真,他的畫畫起來是不要多少時間的,但是簡單的幾筆每一筆都恰到好處,每一個魚蟲鳥我都有感覺他要動了,我一直盯着,就感覺他們在動。每一很多植物都讓我耳目一新,讓我驚歎,看他的作品,我的感覺就是他不是人,他是某位神靈,我絕對不相信人可以畫出這麼好的作品。

看似簡單的幾筆,但是我深知,畫台上10分鐘作畫,畫台下十年功夫觀察,每一幅畫都可以看出他畫之前的胸有成竹,每一筆都那麼肯定,每一點一觸都有他的靈魂。

在我看來,他的成功最離不開認真二字,每一個蟲子身上的每一筆花紋都深深的體現出來他的認真。他的作品都很精細,”精細”,精細是每一份成功的藝術品必有的,這點我知道,但是600多的面世作品,每一份都讓人驚歎的作品,那凝結着他的多少時間和心血。

我認為,他的成功更在於他的寬廣胸懷,沒有寬廣胸懷是絕對容不是動物的自由的,在他的世間裏,每一個魚都是自由遊動的,每一隻蝴蝶都是自由飛舞的……

同樣也是和他的積極樂觀分不開,花都開得正好,秋風也正好。

每一份作品都體現出了他頭腦的空,空方能容下萬物活動與生長。於世界不強求不爭奪,自己有自己的空間,那空間體現的不是他自私,而是上善若水所得來的空間。自己創造的沒有侵害任何人利益的空間。

他的作品體現的是他的認真,他的胸懷,和他的與世無爭,他的上善若水。

  齊白石作品觀後感篇三

今日下午,陪朋友到朝陽區法院執行庭的立案廳辦理申請強制執行法院生效判決的事,在取號機拿了號後一看,只有兩名法官在接待,前邊還有十個人在等。其間看到一位女士申請執行給付金錢的判決,判決生效後發生的利息有5000多元,法官要求:申請人除了按要求提交申請書和法院生效判決書外,還得從網上查詢到同時銀行利率表,並把這網頁打印出來,然後列出本人申請利息的計算方法或公式和計算結果,不能差。不這樣提供申請材料,法院執行庭不受理強制執行給付利息的申請。這位女士説她已經跑了好幾趟了,這次還是無功而返。本來我覺得申請執行很簡單,有生效判決和申請書就行,現在覺得還挺麻煩。朋友的申請書上沒有寫利息的數額,也沒有事先打印好帶有銀行利率的網頁,只好回去準備,改日再來了。

從那兒出來,執行庭的街口,是北京畫院,朋友和我都喜歡看畫展,看到現在展覽的是齊白石作品,就買了門票進去看看。存了包,到了三層和四層的展廳。三層展廳中央,是齊白石和徐悲鴻及另兩個人的合影,屬齊白石的年齡最長,可是看上去,覺得齊白石的眼睛最有神,令人有超凡出道的感覺。

雖然小時候在中國美術館年看過部分齊白石的畫,但是那時的印象和感覺已經不深了。現在看到這些真品,雖然有些舊,但是仍然令人覺得非常有個性。人説齊白石六十歲才開始畫畫,而且多畫些蝦蟹和農家所見類的景物,但是卻畫出了水平,也成了名,風格自成一家。使我覺得,人只要學於某事,不論何時開始,都不算晚;人不論做什麼,只要做到精緻,都會有成就。獨有的一幅畫稿,是一幅荷花圖的畫稿,荷花的枝葉和花的輪廓都已經定了,而且在每個輪廓內,都已經標寫了顏色的種類,並且註明了顏色的深淺。這畫稿不但讓人對齊白石作畫的程序和手法有些瞭解,也體現了齊白石做事的風格,當過鉗工和車工的我覺得,他作畫如同他作木匠活,畫稿類似一張加工工序圖。

有張畫,是農家用的竹耙,在農村勞動了七年的我對它很熟悉,這竹耙是用來摟草和摟麥子青苗用的。看了這畫,覺得大師畫的耙子有個漏洞。這種耙子在荊條編成後,在荊條所編的部分的上端和下端,都應當有窄竹片或細木棍做的夾檔,既防止荊條散亂,也防止耙齒抽出。大師畫的耙子卻沒有這夾檔,呵呵,大師畫的這耙子使不了幾下,就會散了架的。看來不論什麼事物,看是看了,沒有親自做過,或者沒有熟練地做過,對此事物的瞭解,是不同的。由此看來,大師沒有熟練地使用過這種耙子,雖然除了這個漏洞,別的部分,他畫得很像。呵呵,想起小時候聽過個故事,就是一老農指出一名畫家畫的馬不對,説這馬的腿畫得不符合實際。馬的腿在走的時候,是每側的腿同時向前邁的,並且是後腳要踏在同側前腳的腳印上。由此使我感覺到,事物有時候,就得實踐才能體會的。以前拍農家類的電影,演員們都要到農村去體驗生活一段時間,就是這個道理。看來,不是大師沒有體驗過使耙子的要領,就是給大師找道具的人,找了個偷工減料的貨,才讓我有今日的感覺。

有幅字,對我啟發很大。那是大師在1930年寫的,字體剛勁,“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我想,大師可能不苟與人討價還價的,自己出價也是自以為合理的,所以就寫來掛在他賣畫的房中,省得自己一遍一遍地提示那些來買畫的人。想來,那時假借交情想佔大師便宜的人不少,不然大師不會寫這幅字。這種態度,使人聯想起古代的仕的風格,我是有才華的,我為人用,必有所值。想到《馮諼客孟償君》這篇文章,就是講這種風格的。我感到,大師雖然是木匠出身,但是卻有古代仕的風骨。這幅字之於我的啟發是,我是有經驗和一定水準的律師,不能出於交情,總是少收律師費。呵呵,以後得常想想大師這幅字。

還有幅畫配字,使人覺得有味,一個市井平民之像,字為:人罵我,我也罵人。看似簡單,含義卻深刻。想來,為人處事,是得不卑不亢的。如果對付小人,也得用小人之道。否則,用君子之心對小人,小人就得志了。當然,前提是,人得先罵我,我才如何的,我不會先如何的。

展覽大廳,只有我和朋友兩個人在看,雖然是工作日,也覺得冷清。看來人們的興趣,已經非常廣泛了,以至大師的作品展覽這樣門庭冷落。突發奇想,如果哪天在這,説大師的作品無償贈送,會是什麼場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