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中生物常考的知識點歸納

校園1.98W

物學科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國中的生物學習也是很重要的,雖然生物不用參加會考,但是學好國中的生物知識是有利於將來的高中生物學習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生物重要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生物常考的知識點歸納

  國中生物必背知識點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1.父母的性狀是通過生殖細胞傳給子女的.

2.我國金魚種類多樣,金魚不同的形態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

3. 遺傳學中把生物體所表現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叫做生物的性狀.

4. 遺傳學家把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

5. 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性狀開始的,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

6.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

7. 變異是指親代和子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

8. 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説明性狀和基因之間的關係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9. 對於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下去的不是性狀,而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10. 轉基因超級鼠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鼠的個體大小,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是大鼠生長激素基因,從而使身體生長速度變快.

11. 用人工的方法取出某種生物的某個基因,把它轉移到其他生物的細胞中去,並使後者表現出轉入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狀,這樣的技術叫做遺傳工程.

12. 生物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親子間傳遞的橋樑.基因大多有規則地集中在細胞核內染色體上,而且每一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

13. 除生殖細胞外,生物體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它們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因此,後代個體具有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

14. 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係是

15. 人體的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包含46個DNA分子.

16. 父母的性狀是通過他們生殖細胞遺傳給子女的,在染色體上決定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

17. 我國婚姻法規定:禁止近親結婚.近親是指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親.

18. 人的性別主要是由性染色體決定,XY是男性,XX為女性.人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23對,可寫成22對+XX或22對+XY,則精子中的染色體可以寫成22條+X和22條+Y.

19. 染色體,DNA,基因三者的關係是:染色體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一條染色體含有1個DNA分子,DNA分子中的特定片段稱為基因,每條染色體上含有無數個基因.人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有46條,含46個DNA分子,大約有3-5萬對基因.

20. 由遺傳物質的改變所引起的變異,叫做可遺傳變異;由於環境條件改變,而遺傳物質沒有改變而產生的變異,叫做不可遺傳變異.

21. 有的變異有利於它的生存,就叫做有利變異;有的變異不利於它的生存叫做不利變異.

22. 生物的遺傳特徵,使生物界的物種能夠保持相對穩定.變異使生物個體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至於形成新的物種.

23. 因為有可遺傳的變異,就能不斷產生新的生物類型,生物就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由此可見,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對生物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八年級生物基礎知識點

生物的進化

第一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有水蒸氣,甲烷,氨氫 ,二氧化碳,硫化氫等,與現在大氣明顯不同的是,原始大氣沒有氧氣。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搖籃

2.科學家推測,原始大氣在高温雷電紫外線等自然條件長期作用下,形成了簡單的有機物。

3.下圖是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的一個模擬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這一實驗裝置是美國青年米勒設計的

(2)A裝置裏的氣體相當於原始大氣與現在大氣相比,其主要區別是A裝置裏氣體中不含有氧氣正負極接通進行火花放電是模擬自然界裏的閃電。

(3)B裝置的液體相當於原始海洋,實驗後可檢驗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機物

(4)次實驗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中,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完全可能的,依次為依據與地球的形成相聯繫,可推測生命形成於35億年前。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1、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方法是比較,重要證據是化石。

2、人們對不同地層中的化石的研究中發現,在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其形態結構越簡單、低等,生活也越需要水生的環境,通過化石發現生物進化的趨勢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3、原始生命由於營養方式的不同,一部分進化為原始的藻類植物,一部分進化為原始的單細胞動物。科學家發現,在最古老的地層中是沒有化石的,這説明生物出現在地球形成之後。

4、脊椎動物中, 低等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 高等 的則依次出現在比較晚近的地層中。

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

1.達爾文認為,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必須為獲得足夠的食物和空間 進行生存鬥爭,只有那些具有 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鬥爭中容易生存下來。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 生存鬥爭, 適應者 生存下來,不適應者 被淘汰掉,這就是 自然選擇。生物通過 遺傳、變異、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七年級生物考點知識點

1、生物學時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2、生物具有區別於非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綠色植物從外界吸收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2)生物能進行呼吸 鯨魚噴水(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 人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將廢物排出體外;植物落葉(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葵花朵朵向太陽(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機器人、鐘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蟲是生物。

3、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要有明確的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選取一部分調查作為樣本,調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樣調查;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圖書館查閲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搜索;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圖標、音像資料。

4、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環境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範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為準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約20千米左右的圈層。水圈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大多數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內的水層中。巖石圈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但人類的活動可以達到生物圈的各個圈層。

6、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7、宇航員乘坐宇宙飛船必需攜帶的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有淡水、營養物質(食物)、空氣(氧氣)。

8、生物的生存依賴於一定的環境(魚離不開水)。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分為生物因素【捕食關係(生物和生物之間最常見的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等】和非生物因素:陽光、温度、水、空氣等。

9、探究的一般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10、對照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試驗中光是變量,其它條件是定量)

1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中描述的是氣温對植物的影響。

12、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着環境。(適應:駱駝適應炎熱缺水的環境;駱駝刺適應乾旱環境;海豹適應寒冷的環境;旗形樹是對大風環境的適應)(改變:植物的防風固沙,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13、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就是生態系統

植物—生產者

生物部分 動物—消費者

生態系 細菌、真菌—分解者

統組成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和水等

14、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15、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越多(富集)。

16、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17、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

18、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