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跟嚴謹的德國人學習如何精細化管理

職場1.21W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它是社會分工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現代管理學認為,科學化管理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規範化,第二層次是精細化,第三個層次是個性化。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跟嚴謹的德國人學習如何精細化管理,希望有所幫助!

跟嚴謹的德國人學習如何精細化管理

德國人在世界史上留下的筆跡總是那麼凝重而深刻。這個民族有着嚴謹、冷靜而內斂的民族性格。他們以樂於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種規章和制度並引以為豪。事實上,精確而合理的種種安排總是能讓德國社會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穩步前進。本次隨團參加德國鋼鐵企業考察,感觸頗深,具體如下。

即使在遭受外部環境的鉅變之下,德國人仍然能保持着一種本能的坦然。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着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歷史淵源的,與德國經典哲學文化傳統有着直接的關係。如今,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以及二戰期間由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茲發明的“狼羣戰術”等,都在企業中不斷得到應用。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德國人看上去大多不苟言笑,人們可能會覺得他們不易相處,缺乏彈性。其實德國人和中國人最大的不同是,在他們眼裏任何事物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因為德語是一門複雜而精準的語言,它的語法和詞彙不可能出現模糊。而在中國人眼裏,除了黑白之外還有更多層次的灰色。

英國人處理工作中各種關係如同政客;法國人則把生活帶進辦公室;亞洲人幹起活來不要命;而德國人工作和生活絕對是界線分明。德國人的性格特點是:嚴肅、保守、自省,在做生意時小心謹慎。德國企業管理者和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極為相似,都很節儉,善於運用資源,所不同的是他們更懂得享受生活。

  1、彼此尊重才能達成彼此的理解。

德國人的率真尤其表現在對歷史的態度上。據説德國人羞談愛國,但是又很坦然地把德國人不光彩的歷史展現給世界。在柏林,從勃蘭登堡門往北一點,在綠地上有一座宏偉的深灰色大廈,這就是有名的國會大廈,它建於1894年,在二戰中遭到嚴重破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重建中大量使用了原來的建築材料,包括大塊的殘垣舊壁。還用~些寫有反對甚至謾罵德國的標語的舊牆壁,建成一段長廊,專供遊人參觀。著名的柏林牆被拆除後,德國人並沒有一推了之,而是專門留下一段,移到本市伯爾瑙窩街,供遊人參觀。有意思的是,牆上充斥着諷刺與謾罵,記載着被分裂的歷史。在這座歷史名牆旁邊,德國朋友卻能坦然地向我們介紹,如同評介一個畫展。

  2、想要看得清楚,其實只要換個視角就行。

在德國人意識中“動口”(動腦)和“動手”絕無涇清渭濁、高低貴賤之分。他們認為動口和動手都是解決問題的平等手段,不能截然分開,當一種手段解決不了問題時,就採用另一種手段。自己動口讓人動手或自己動手讓人動口都是不可思議的。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指出,我國文理科界線過於分明,文者不懂理,理者不能文。在德國不僅文理兼容者大有其人,在他們的成語詞彙中也找不到“隔行如隔山”的.説法。德國人認為即使有山也會翻山越嶺,決不會讓山擋住去路。因此德國有大量“水陸兩棲”甚至“海陸空”人才。許多德國人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職業,一個人同時端着幾個飯碗吃飯的現象十分常見。有的公司僱用一個人等於僱用幾個人,工作效率極高。

  3、踏着別人的腳步前進,超越就無從談起。

為什麼德國的經濟是歐洲最好的?因為德國人踏實,不搞投機取巧那一套,德國人把心思都用在了怎麼去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功能上,而且始終如此。嚴謹、理性、誠實、守信據説是德國人的性格特點,德國人辦的世界盃似乎延續了這些特點。和法國世界盃、韓日世界盃顯然不同,這是一屆典型的德式世界盃。

  4、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效應;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效應。

一場世界盃,看到的是一個民族,在整場比賽下來,在每一次阿根廷進攻的時候,總能看到德國3—5個人圍着阿根廷的進攻人員,讓阿根廷人無計可施。即使像梅西,特維斯這樣的頂級球員,在德國人團隊合作之下無從下手。

相反,阿根廷人為自己的散漫防守付出了代價,阿根廷輸的不是德國隊,輸的是自己散漫,輸的是自己高傲,輸的是球員單槍匹馬。相反德國贏的不是阿根廷,贏得是團隊合作,團隊精神,渴望榮譽,渴望贏得比賽精神;

  5、腦袋之所以是圓的,那是為了滿足我們不斷轉換思路的需要。

德國人本來就屬於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比較發達的民族。其對於法律嚴謹的追求可以從其對於基本概念的分類上得到體現。記得以前在國內,法律行為的概念只上了一節課(或者上了其他課,我沒去)。而在這裏,光法律行為的類別已經快“分”了一個禮拜了。

精細、嚴謹的德國品質、德國作風,值得我們的企業認真學習。當今世界,德國人對工作的嚴謹有目共睹,“德國造”的產品品質和質量也是舉世公認。大到汽車、精密機械,小到手動工具,他們在創造每一個品牌時,都堅守着一個信念,那就是讓自己的品牌成為同行、同類中的卓越典範。

他們追求完美,追求精準,追求別人所達不到的水準。德國人對產品品質近乎偏執的苛刻———不僅要求在交付客户時有過硬的質量,更要求這樣的高質量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不變,而正是這種苛刻保證了產品品質。回過頭看看我們的企業,真正能夠沉下心來,力保產品精益求精、臻於完美的有幾家?能夠拋開“第一印象”賣點,捨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追求產品切實用到“壽終正寢”那一天的又有幾家?

  6。品質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根本。

德國人對產品品質近乎偏執的苛刻要求——不僅要求在交付客户時有過硬的質量,而且要求這樣的高質量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住。從一般商業的角度考慮,這樣的方式有些得不償失,畢竟在如今這樣的快速消費社會,很少有人能把一件產品用到“壽終正寢”的那一天,與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追求這一點,不如把精力花在更容易討好消費者第一印象的環節上——很多日韓企業遵循的正是這一原則。

德國在基礎性設施建設方面的超前眼光和遠景規劃,值得欽佩。一方下水道工程,一百年不用翻修、不用重挖重建,需要的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戰略眼光和超前設計。而我們,有多少設施或因目光短淺、或因質量不過關而建了拆、拆了又建?就這一點,德國人,就結結實實給我們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