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養老保險‘空賬’問題思考

職場8.75K

 一、影響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若干因素分析

養老保險‘空賬’問題思考

根據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有關繳費問題的規定,養老金收入=月工資總額×(企業繳費率+個人繳費率),養老金支出=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基礎養老金給付率+個人賬產儲存額/120.

從計算公式裏可以提取出影響養老金收支平衡的幾個因素:令a為某人開始工作年齡;b為退休年齡;c為繳費率;d為基礎養老金給付率;m為平均預期壽命;w為年貨幣工資增長率;e為a歲初年平均工資,i為年利率。設:

函數F(x)=領取養老金總額在a歲初的現值-繳納養老金總額在a歲初的現值其中:領取養老金總額=G(b、m、d、w)

繳納養老金總額=H(a、b、c、e)

F(x)可以描繪出養老金收支矛盾的積累程度,即“債務程度”,支出越多,收入越少,則債務越重。下面我們依次對其中幾個因素作定性分析。

(1)開始工作年齡a,隨着就業年齡的增大,其債務程度相應減少。就業年齡越大,相應繳費年限越短,養老金總收入下降,但同時個人賬户儲存額降低,養老金支出標準相應下調。在我國,由於個人賬户實際是空賬,繳費年限越長,被挪用的個人賬户儲存額越大,繳費年限縮短帶來的養老金支出下降程度將大於收入下降程度,從而起到正面作用。因此,推遲職工開始工作年齡不但有利於減輕債務,而且可以緩減失業壓力,方法是延長年輕人的教育年限,限定正式職工的最低年齡,不準招錄童工等,但這種政策依賴於教育經費的巨大投入,將加重財政負擔。

(2)開始退休年齡b,在平均預期壽命不變的情況下,退休年齡越大,領取養老金的年限越短。因而適當提高退休年齡也是緩減養老金收支矛盾的重要方法,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採用了這一方法,國際社會把65歲以上人口稱為老年人口,但退休年齡是個變量,其範圍在60-70歲之間,據國際勞工局統計,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5歲,養老金負擔能夠下降近50%,西方發達國家正在有計劃地推遲養老金領取年齡,並逐步統一男女退休年齡,21世紀中期退休年齡會逼近70歲,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又在逐步提高,目前我國退休年齡平均在60歲以下,還有提高的空間,適當推遲退休,將有利於控制人口贍養率,緩解養老保險金收支矛盾,但這樣同時會導致失業率的上升,加劇社會矛盾。

(3)繳費率c和基礎養老金給付率d,這兩個因素最直接地影響收支金額。即繳費率越高,則收入越多,債務程度越輕;給付率越高,支出越多,債務同時增加。目前,為了保護企業的競爭力,我國規定企業繳費的比例一般不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所以能夠調高的只有個人繳費率。而我國設定的基礎養老金支出包括社會性養老金和繳費性養老金,合計給付率在30%以上,與國際通行的25%的標準相比,也有下調空間。

(4)利率i,在統賬結合的模式下,利率對養老保險基金平衡的影響實際是雙方面的。就我國目前的狀況而言,基礎養老金利率越高,則養老保險金儲存額增值越快,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相當於收入增加,債務程度減輕。而另一方面,利率越高,個人賬户的記賬利率也越高,賬面增值越快,個人賬户儲存額越大,於是職工退休後養老金髮放標準越高,個人賬户養老金髮放支出額越大,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相當於支出增加,債務程度上升。因而從綜合收支兩方面看,利率變動如何影響養老金收支平衡,要取決於利率對養老保險基金積累額的實際增值和全部個人賬户儲存額的賬面增值的比較。在我國,由於個人賬户大多是空賬,並沒有實際可用於支出的資產,所以養老金支出更多依賴於現期職工繳費和養老保險基金儲存額,而養老金積累額增值的絕對額遠遠趕不上個人賬户儲存額賬面增值的絕對數額,利率越高,差距越大,所以在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下,利率的升高將加重債務負擔。

  二、解決“空賬”問題的長期思路

1.提高退休年齡和推遲就業年齡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前面的分析,提高退休年齡有助於減少支出,但同時會造成就業崗位不足,引發失業率上升,如果同時採取推遲就業年齡的辦法,二者就能取長補短。因為提高職工就業的最低年齡,實際上無形中減少了待業人數,不過這部分年輕人不能閒散在社會上成為遊民,應該進行正規教育或者職業培訓,這樣不但可以解決社會保障若干問題,對促進國民素質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相應地,政府就應該為此加大教育投資,建立更多的`教育機構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眾多,國家財力也比較緊張,所以實施這種延長教育時間的辦法,在短期內困難較大,不過從長遠來看,是非常可行而且有益的良方,按現有退休年齡計算,20年後我國勞動力總量將開始下降,未來可能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同時,這種措施節約出來的養老資金如果用於經濟建設和教育投資,不但增加了國民產出,而且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對未來經濟發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提高養老保險繳費率。在統賬結合的模式下,社會統籌基金的功能是相互調劑和再分配,其中包括代際間轉移支付,因此,擴大統籌基金積累是解決養老保險收支平衡的重要途徑。從長遠來看,最根本的辦法是提高繳費率。統籌部分由企業繳納,國家規定企業負擔應在20%以內,而實際上全國養老金企業平均繳費率已經高於這個比例,再提高會加重企業負擔,不利於國企改革與發展,因此,提高企業繳費率暫不可行。剩下的就是提高個人繳費率,但由於目前我國居民收入普遍不高,提高個人繳費率勢必影響職工生活,不利於安定團結,所以這種辦法短期也難以付諸實踐,但從長遠來看,隨着國企改革的成功,企業效益會逐漸好轉,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個人收入逐漸提高,在提高繳費率已經不會影響企業運轉和個人生活的情況下,採取這種方式將是科學合理的選擇。

3.降低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替代率=人均養老金/人均社會工資×100%.目前,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偏高,平均在80%左右,有些地區還甚至高達100%以上,而國際通行的標準只有40%-60%,據統計測算與權威機梅預測,中國1997年進入老年型國家,中國的人白贍養率(退休職工人數/在職職工人數×100%)2000年達到20%,2020年為37%,2031年為47%,如果不降低中國目前過高的替代率,屆時養老金支出將佔全國工資總數的40%,如此鉅額重負,將會令國民經濟喘息艱難。因而,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有必要下調。另外,從概念上看,養老金替代率以上年度人均社會工資為比較基數,退休人員實際上分享了在職職工創造的經濟繁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工工資增長較快,年均5.7%,預計今後20年仍將以3%-5%的速度增長,如此高的增長速度,實際上大大增加了養老金支出負擔。實際上,養老金應視為對退休人員在工作期間服務的一種補償,首先應以其在職時的實際工資為基礎,以保值為主要目標,然後才是分享當代職工創造的經濟繁榮,所以適當降低養老金替代率在理論上是有根據的。

4.適當調整利率,確定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户養老金的合理比例。理論上講,調低利率不但有利於緩解“空賬”問題帶來的養老金缺口,也有利於拉動投資,刺激經濟增長,但利率的確定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因而很難完全按養老金的需求來確定,所以,調整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户養老金比例,減輕利率變動對養老保險金平衡的影響,相對更為現實,在總養老金替代率不變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子均替代率越高,個人賬户記費率越低,則利率對養老金平衡的影響越小,養老金髮放越趨於公平和穩定。

  三、短期內可採取的必要措施

以上提供的長期思路要得到實施,必須有很好的國民經濟環境和充足的國家財力作支撐,在經濟發展還沒有達到可以從根本上變革養老保險制度的情況下,可以採取一些短期內能夠及時奏效的應急措施,緩解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壓力。

1.擴大統籌覆蓋面和降低基金收繳的拒繳率。過去,養老保險主要針對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大型集體企業,參保職工人數佔全社會總人口的比例較低,如果把其他各行業的非公有制企業納入統籌範圍,無疑將使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猛增,底盤的擴大能使其承受風險的能力也相應增加,目前我國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改革,相信在短期內可以取得積極的效果。但是,由於這種做法的實質是將一部分債務負擔轉嫁到新加入統籌的企業身上,導致它們的勞動力成本上升,非公有制企業有可能抵制參加。而且,這部分債務缺口實際上並未完全填補,非公有制企業的職工人數眾多,到他們也邁入退休行列時,養老金支出將會成倍增加,到時這部分原有的缺口同樣會通過“傳遞效應”暴露出來。另外,當前養老保險基金收繳十分困難,拖欠數額巨大,許多省市的拒繳率從90年代早期的10%上升到中期的20%-30%,如果降低拒繳率,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收支矛盾。根據實際工作總結,企業拒繳或拖欠保險費的主要原因有三種,一是部分企業經營不善連年虧損,經濟狀況十分困難,實在無力繳納;二是部分企業領導不夠重視,全局觀念淡薄,想方設法規避繳費;三是職工年齡結構相對年輕的一些非國有企業,由於繳費不能在短期內得到可見回報,貢獻和收益暫時失衡,因而不願繳納。過去主要是前兩種原因,今後隨着統籌覆蓋面向非國有經濟的進一步擴大,第三種情況將會更多地出現,必須從多方面入手,解決徵繳困難的問題。

2.利用國有資產彌補基金缺口。實際上,由於國有企業老職工沒有養老保險基金的積累,才引起“空賬”的產生,而這些老職工的養老保險金權益已經轉化為過去的政府收入,並凝固在國有資產當中,政府和公有制經濟體制應該對老職工的養老負有責任,而這部分政府負債已經轉化為公共資產,不可能再向歷史追償,解決的辦法可以在企業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將國有資產的一定份額劃分社會保障基金,這在理論上存在關聯性,實踐上也有可行性,如果養老保險改革與國有企業改革能夠步調一致,公共資產劃割不但能彌補養老資金缺口,解決其供求矛盾,而且對防止國有資產自身的流失也意義重大。一般認為,用於劃割的國有資產應該限於可出售的非生產性資產,如醫療、住房、學校、食堂等非生產性和福利性設施,轉移出的非生產性國有資產必須從企業中徹底分離出來,實現社會化經營和管理。

3.實行債務融資和税務融資,在資金緊迫的情況下,採取各種融資方式也不失為可取之計。一是發行國債。結合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發行以養老保險基金為對象的中長期公共債券,可以吸收和消化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和經濟轉軌壓力下沉重的保險資金債務,將隱性的政府債務顯性化,有利於解決資金缺口問題,也有利於國債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二是財政直接注入資金。即在財政總的税收收入中,按一定的比例安排專款,定期劃入養老保險專項基金,彌補政府欠債,這種辦法有利於彌補養老保險收費剛性不足的缺點,也比完全開徵“社會保障税”遇到的阻力要小,易於實施,雖然暫時加重了財政負擔,但卻是一種最直截了當的償還政府欠債的方法,收效快,成果大。

4.加強養老保險基金自身的運營管理,實現基金保值增值。養老保險基金數額龐大,要維持其實際價值,不僅要依靠外部支持,更要依賴於自身的運營管理。這涉及到投保人的切身利益和整個養老保險體系的安全,也關係到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敗。要加強資金的運營管理,必須建立高效的基金經營機構。目前我國對基金實行的是財政專户管理,主要是從安全角度出發,保障基金的專款專用,不被挪用損失,國有商業銀行對基金給予優惠利率,僅能幫助基金保值,但不能實現基金增值,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保險資金收支缺口的裂開,僅能保值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逐步建立專門的基金運營機構,使資金進入金融市場,參與社會投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以較低風險為代價進行運轉,促進基金保值增值,通過其自我升值來彌補收支缺口,但在運營過程中,必須加強監督,防止舞弊行為,確定運營規則,嚴格處罰制度,才能真正保障基金安全。

標籤:空賬 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