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日本公司的企業文化根源是什麼

職場2.47W

企業文化是一個日本企業重要的無形資源,本文就日本企業文化的根源進行敍述。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日本企業文化的根源,希望對你有幫助。

日本公司的企業文化根源是什麼

  日本企業文化的根源

與很多國家的企業文化相比較,日本企業文化帶有很濃厚的宗教色彩。日本的企業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在保留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時,也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髓。其中中國的儒家思想、佛教和日本自身的武士道精神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最大。

第一,儒家思想與日本企業文化。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在3世紀末期,中國的儒家思想從朝鮮傳到了日本,儒家思想中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逐漸融入到日本的企業文化當中,以仁為本,仁愛、和諧、團結等思想在日本的企業文化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團隊思想就是儒家思想的集中體現,日本豐田公司的團隊精神就是代表之一。而從一些文學作品來看,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澀澤榮的《論語與算盤》。在《論語與算盤》一書中澀澤榮提出了關於“士魂商才”的觀點。“士魂商才”主要是從倫理和財富兩方面把儒家文化引入到近代社會的商業管理之中,其中主要包含了人為資本的觀念、和氣生財的觀念、社會責任感和忠誠感等一些基本的儒家思想。後來,《論語與算盤》一書更是成為了企業管理部門不得不讀的書。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對日本企業文化做出了多麼巨大的貢獻。

第二,佛教思想與日本企業文化。

佛教中主要包括着“經世濟眾”、“虔誠感恩”等宗教思想,這種超凡脱俗的精神使日本員工感到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物質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滿足。他們不會像其他的企業一樣將“獲取超額利潤”這個目標放在第一位,反而更多的是強調企業對社會,國家甚至是全人類的責任,其中有豐田公司所提倡的“上下同心協力,以至誠從事業務的開拓,以產業的成果報效國家”,有松下電器公司所倡導的把“產業為國”放在第一位,還有豐田汽車公司提出的“尊崇神佛,心存感激。為報恩感謝而生活。”正是佛教思想中這種崇高的責任與使命,使日本企業的員工們的'奉獻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第三,武士道思想與日本企業文化。

武士道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國家神道和神道教的天皇信仰,禪宗的“生死一如”,以及孔孟之道的“忠”和“勇”和亞洲甚至世界各國文化,它是在各種文化中雜糅重造而成。武士道的根本意義是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為基礎,強調了“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為主君毫無保留的捨命獻身的精神。在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下,日本員工始終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忠誠於上司、忠誠於公司。日本員工都對企業有着一種從一而終的感情,這種“忠誠”也使日本企業中的終身僱傭製得以很好的實行,使日本員工對企業有着極高的忠誠度。同時,武士道精神中的以和為貴,提倡自我約束、寬以待人的精神在日本企業中主要表現為日本員工能與他人和諧相處、互幫互助,這也使得日本企業在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同時減少在人際交往方面所耗費的時間,而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提高企業的業績上面。

  日本企業文化的特點

企業文化的產生髮展、演變都與社會文化有着密切的聯繫。許多學者在研究日本企業文化的同時,發現其產生的根基——日本社會文化具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點。

首先,民族的單一性和社會結構的同質性。日本民族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它在日本列島上自始至終都是惟一的民族。在漫長的日本民族歷史上幾乎沒有民族大遷移及本民族之間的大殘殺,社會結構較穩定和統一。80%以上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同質社會中,繼承了日本社會傳統的“強調集團”主義和業績主義相結合的獻身價值觀,對紀律的高度重視又成了組織目標實現的保證。

其次,“文化滯後型”與兼容幷蓄性。日本的農業誕生於公元1世紀,其社會經濟文化比中國落後了幾個世紀。這時,日本顯現出一種“文化滯後”狀態。“滯後型文化”可以朝着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發展。一是封閉守舊,停步不前,抵制先進文化,從而文化更加落後;一是發揚文化革新精神,兼容幷蓄地輸入外來文化以改造自身。日本選擇了後者,公元7世紀進行的“大化革新”,締造出一個融合大唐文化的日本封建文化體。19世紀進行的“明治維新”運動,又締造出一個融合歐美文化的日本資本主義文化體系。

第三,節儉意識強烈。日本是一個島國,地小物稀,這培養了日本民族節儉的觀念,“勿暴殄天物”是許多日本人的口頭禪,這深深地影響着日本的企業文化。日本的汽車產品之所以能在國際市場上有着很強的競爭力,就在於它的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低,這不能不説日本民族的這種固有觀念起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企業文化包容面很廣,但主要內容是有關“和”的觀念。“和”是日本企業管理範疇中的哲學概念和行動指南。其內涵是指愛人、仁慈、和諧、互助、團結、合作、忍讓,它是日本高效能團隊精神的基礎。“和”的觀念其實源於中國的儒家思想,但在日本又發展了儒家思想。中國儒家思想強調的是“仁、禮、義”而在日本則強調“和、信、誠”,由此使得日本企業文化中包括着“和、信、誠”的成分,使得人們注重共同活動中與他人合作,並時刻約束自己,所有日本的企業都依循“和”的觀念行事。在日本人看來,一個團體或企業如果失敗,多半由於缺乏“和”的精神。真正實行了“和”的團體,勢必帶來和諧和成功。理想的工作環境,使人的潛能得到良好的發揮,使得人找到人生的歸宿,達到幸福的境界。“和”的觀念很大程度上制約和引導着日本企業的經營哲學。日本企業實行的自主管理和全員管理、集體決策和共同負責、人與人之間的上下溝通,乃至於情同手足,這些都與“和”的觀念密不可分。

  日本企業文化傳承的啟示

日本開國之初,橫濱港對外開放,一位前來觀察的英國記者在報告中寫道;日本人非常懶惰,這麼懶惰的國家,經濟是不會發展的!這讓日本人很氣憤,因為他們一直認為自己很勤勞。為什麼有這樣的報道呢?恐怕是因為在此之前,日本人做事總是比較隨意,按照自己的時間去做事,但是現代工廠的工作方式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好規定的工作,到點才能離開。

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改變了日本人的時間觀念。“遲到”一詞隨之出現在近代日語中,在文明開化之風的掃蕩下,日本人剪短頭髮、換上西服,跳起了西洋舞,建起了西式一條街,但是,整個社會長期形成的官尊民卑和重士輕商的思想基礎,卻非輕易能夠改變。日本現代企業之父的澀澤榮一逐漸發現,要想有根本性的突破,癥結不在於是否學會了股份制的樣式,而在於如何改變阻礙公司發展的社會文化。

在澀澤榮一進行實業開拓之際,另一位日本近代文明締造者福澤諭吉也認為:“儘管西洋的東西得到了很好的介紹和接納,但是在應用的時候,如果不把日本人的精神和需求、日本社會的歷史傳統、社會風氣以及社會自身的特點作為根本,只是把西洋的東西借來使用是不行的。”

從福澤諭吉和澀澤榮一開始,日本的公司有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在追求金錢的同時,如果失去了人心、精神和和諧就很危險了。

20世紀30年代,一代新的企業家繼承了沼澤榮一的精神衣缽。其中松下幸之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認為,公司放在第一位的目標,不是股東利益,而是回報社會和國家。松下提出的這種使命感,和松下幸之提出的公益即私利的觀點一脈相承,內裏充滿了東方文化的家國氣質。

獻身國家,忠誠、勇氣和自我犧牲。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被融入現代企業,公司因此呈現出獨特的日本面孔。美國學者傅高義認為,在日本對應當為集體利益攜手合作的認同,仍然保留在所有的公司之中。員工喜歡以公司的名字為自己命名,稱自己為松下人,豐田人等等,他們將這種強烈的歸屬稱為“忠”,公司對日本人來説就像是一個更大的家。員工需要這個家,社會文化需要這個家,這是對人類千年傳承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延續。經營者則扮演着家長的角色,努力讓家庭保持和睦、團結和秩序,讓家庭成員分享幸福。

道義、情感、人際關係,還有信任感、親密性,這些維繫人類社會數千年生存的基本要素都可以轉化成生產力,日本公司向世界傳遞出一種新的信息。與人類精神情感相關聯的種種要素大踏步的走進世界各地的公司,佔領的每一個辦公室的、每一條生產線、體現在每一種產品和服務、每一句宣傳詞和廣告語中。

松下幸之助也影響了很多企業家,其中一位就是京瓷公司的創始人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認為應該把愛人、珍惜每個員工作為經營公司的一個目的,把實現所有員工物質和精神的幸福作為公司的核心理念。

在激烈的競爭中,究竟怎樣才能維繫企業的存在?稻盛和夫的結論是:人心比什麼都重要!他説,人們常説人心易變,我卻認為在當今世界上再沒有比人心更強有力的東西了。為此,他把敬天愛人確立為社訓。儒家文化對待世界的態度與現代市場的競爭機制結合在一起,指引着稻盛和夫先後創建了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

作為上個世紀最成功的學習者和追趕者,日本完成了文化的嫁接、融合、新生,日本公司也從公司文化的自覺踐行者變成輸出者,給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克萊蒙特大學德魯克管理學院院長艾拉·傑克遜認為,日本公司首先關注人,他們認為管理要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數量為本,或者以利潤為本,他們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創新力,他們傾聽顧客的聲音,不斷考量自己的價值是否有利於股東、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日本公司的文化歷史傳承對我們青島亨達股份企業文化的啟示是:國學為“道”,西學為“術”。要以中華五千年古聖先賢、特別是儒家學説為做人的靈魂;兼學西方近代企業管理做事的“術”,其中重要的是消化吸收的過程,否則消化不良,就要“拉肚子”,或者成為“邯鄲學步”的笑柄。我們亨達在國學為“道”,西學為“術”的原則下,我們的“家文化”就是要把員工當家人、視員工為主人、助員工成能人、塑員工做賢人,這是我們企業踐行中華傳統文化的目標。

歷史再一次表明,惟有更具原創力的文化基因,公司才能長久地支撐起經濟奇蹟。


標籤:日本公司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