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制度建設校企合作成功的關鍵

職場1.35W

[摘 要] 校企合作是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由於受經濟發展較遲緩和教育體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較較為滯後。校企合作對於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而言,其重要性已經無須贅言。現今,對於校企之間合作,我國還處於摸索階段,而且這種探索基本上還處於學校單方面的一種自發行為,過程中遭遇了不少的困難。本文力圖從政府與學校和企業三者之間關係這個角度,立足於國內的實際情況,來探討校企合作的實現途徑,力求尋找校企成功合作的關鍵所在。

制度建設校企合作成功的關鍵

一、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

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是由原來的中等專業教育轉變而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中等專業教育是與當時我國經濟、技術欠發達相適應的一種教育形式,當時我國各行業、各領域技術人才普遍短缺,可以説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各類人才都有其用武之地。隨着經濟和技術飛速發展以及我國高等學歷教育的快速擴張,中等學歷教育逐漸被擠出教育主力隊伍。其間中等學歷教育所經歷的變革,幾乎使之完全脱離了政府職能部門管理,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職業技術教育不為社會各方所重視,從而形成了職業技術教育招生、就業都十分困難的局面。回顧職業技術教育改革之後所走過的歷程,我們會發現,作為非經濟實體的事業型機構,由於長期缺乏資金的注入,導致了職業技術學校在師資、設備設施方面嚴重匱乏,是導致這種困境的主要原因。這種辦學實力的薄弱反過來又嚴重影響招生、培養和就業,於是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適應現代經濟技術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嚴重短缺的現實情況。

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長期的職業技術教育實踐表明,與企業聯合雖不是提高教學質量唯一的途徑,但卻是一

個最為有效的途徑。因為學校培養的人才最終是為企業服務的,而學校教育與企業生產的脱節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不但有利於提高學校的綜合辦學實力,同時有利於降低企業的再教育成本,學校也可以利用企業豐富的技術和設備資源,對於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勞動部在2003年就提出了職業教育校校聯合、校企聯合的辦學思路,也給出了相應的指導性的政策。2017年國辦、中辦發佈了15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明確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高技能人才工作開始步入快車道,其中一個重要思路就是加強校企合作。

毫無疑問,與企業聯合辦學是一條結果很明朗的道路,實際上,這也是我國職業技術學校最初的辦學模式的迴歸,最初我國的.許多技工學校都是由企業或者行業內開辦,至今有許多職業技術學校的行政主管部門仍然為相關的職能部門。不過,筆者以為,在新的形勢下,校企合作的內涵完全不同了。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前沿科技應用於生產過程時直接跨越了勞動力這個環節,也就是説,需要絕大多數勞動者瞭解和掌握的先進科學技術,直接進入生產過程,結果是在企業設備和技術都有了,但與之相適應的勞動者卻嚴重不足,凸現出了勞動者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欠缺。這就是前幾年在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十幾萬年薪招不到合格的數控機牀操作工人的深層次原因。但企業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卻並沒有意識到職業技術教育存在的意義,直到現在,企業仍然沒有意識到與學校建立長期的合作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基於此,筆者以為,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必須是企業積極參與進來,直接進入學校的教育過程從而獲得效益的一種合作,而不是學校單方面的尋求企業支持的合作方式。

最近幾年,學校由於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不斷努力拓展新的辦學思路和創新辦學模式,許多學校都已經將企業經營的思想貫穿到辦學的全過程,但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資金困難,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怎樣與社會生產力保持同步的問

題;也就是説,職業技術教育如何真正領先於社會生產併為其服務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就目前的現狀看來,許多學校迫於學生就業安臵的壓力而爭取與企業合作,僅僅屬於學校自發地邁出了校企合作很初淺的一步,嚴格的説來,這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因為合作是多方面的、多渠道、多層次的,而目前單純以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為目的的合作其實是單方面的行為,絕大多數情況表明,企業並沒有為學校提供服務或者支持。

二、實現校企合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校企合作基於就業問題的第一步邁出去以後,長期處於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無法向更深層次的合作推進。這種向深層次的推進的意願,遭遇了比較尷尬的局面——剃頭挑子一頭熱。

《制度建設校企合作成功的關鍵》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標籤:校企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