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學論語的作文4篇

作文1.33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學論語的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我學論語的作文4篇

我學論語的作文 篇1

一天,媽媽買回一本《論語》書送給我。

我打開書一看,咦,這本書我怎麼看不懂呢?媽媽告訴我:“《論語》收錄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説過的話,裏面的學問可大了!”

那天,媽媽帶着我從《論語》裏面選出了八句話並打印了出來。因為多多讀書俱樂部的好朋友們明天要來我家讀書,我和媽媽決定就帶小朋友們讀《論語》。

第二天,好朋友們都來了。我把打印好的《論語》發給好朋友,媽媽讓我們自己先讀一遍,把不認識的字標上拼音,然後媽媽又帶着我們讀了兩遍。大家都會讀了,可是我們都不懂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爸爸媽媽們就輪流來講解這些句子。媽媽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你們現在都在學樂器、學英語,你們喜歡嗎?可是不管學什麼本領,光喜歡是不夠的,要以學習為樂才是最棒的。”青青爸爸説:“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總是憂愁不安。你們願意當君子,還是願意當小人呢?”……爸爸媽媽們的講解,把我們逗樂了,也讓我們一下子就明白了這些話的意思。後來,我們又一起來背誦,孔子的話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們很快就會背了,比爸爸媽媽還要背得快。

從那以後,我認識了孔子和他的許多弟子,也喜歡上了讀《論語》。孔子眾多的弟子中我最喜歡的叫顏回,《論語》中孔子這樣誇獎他:“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堅強、樂觀、好學,我們要向他學習。

我學論語的作文 篇2

《論語》是一標記錄孔子跟他的兄子言言的語錄,是儒野教派的經典之息中邦現代的讀書己皆將此書奉為經典,《論語》中的很多話也成替格言傳播於世。

我的媽媽以為傳統文明的陶冶對我的成長十分主要,為此,媽媽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順便為我購了一本合適小友敵閲讀的《論語》。這利書圖文並茂,共時還有拼音和譯文。訖始我只是對其中的小故事和拔繪感興致。媽媽睹我對這原書很感興趣,就請求我將其中的條綱腹下去。匆匆地,我在違誦它們的同時,也讓我懂得了其中的最沉要的情理,就是尊敬師長。從子貢的語言中咱們曉得子貢是如許尊敬他的老師。而在古代生涯中,良多同窗不知怎麼去尊敬老師,甚至還會頂嘴老師,基本不把老師抬在眼裏。在學校,老師實在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學育我們斷定對與錯,是與非。但有時我們卻由於被老師批駁而責備老師,不去找本身起因。我盼望同學們都應當尊重師長觀後感,做為一名學生,連基礎的尊師都做不到,那學習又有什麼用呢?

《論語》就像老師,時刻提示我應當作到哪些。應讀到"事父母,能竭其力",意思是:侍奉父母,能努力而為。就會提醒我輔助父母幹些力不從心的家務。該讀到"取友人接,言而有信。"意念是:和敵人來往,談話要老實道信譽。想伏,在學校面,我許可給冤傢什麼貨色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遷延時光,最後羅唆説我沒説過算了,對這個弊病,它也提醒我要矯正。

古我説,半部《論語》亂地下,這話雖有些誇大可我通功瀏覽《論語》後學到了許多爾從未交觸過的常識。翻開《論語》往讀,像是穿梭多少千年的時間地道望到了年齡時代這個多才多藝,巨大的思維家、教導家——孔子。

我學論語的作文 篇3

以前,經常聽爸爸説:“數學是鍛鍊我們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是需要動腦筋的”。聽大人們説:“男孩們大多數都喜歡數學,女孩們大多數都喜歡文學”。可能是這個原因吧,我平時也喜歡動腦筋。

可是,爸爸、媽媽和老師都經常讓我背古詩文,可我不喜歡背,因為古詩文裏的許多詞語我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有一天,我讀《論語》,讀到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這句話,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於是我就去問爸爸,爸爸也説不準確,然後我們就去新華書店尋找答案。從那裏知道了這句話的含義:把學來的知識默默的牢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也知道了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靜下心來堅持的過程。

知道了這句話意思的同時,我也慢慢的喜歡上了古詩文。

我學論語的作文 篇4

今年寒假,老師佈置功課,要求背誦《論語》裏的兩篇文章。《論語》裏的話上下沒有關聯,又不像我們現在講的話,意思我又不太明白,所以很難背。當在《里仁》一篇中背到“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時。突然眼前一亮,這好像在哪裏聽過。仔細一辨認,我腦海裏的印象漸漸清晰起來。

記得我小的時候,大概就是三四歲時,爸爸經常帶我出去玩。有一天,爸爸帶我到街上閒逛,他指着街道兩邊的廣告字牌或商店名號,教我認字。正教到興頭上,他突然想到點什麼,就叫我背誦。記得是“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他反覆教,我反覆背。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爸爸也沒有解釋。因為不解其意,背了很久也沒有背下來。我的興趣沒有了,有心無心地跟着爸爸背,爸爸卻不厭其煩地教。後來我居然把“無適也,無莫也”,背成了“結膜炎,結膜炎”,爸爸很生氣,傻傻地看着我。見爸爸氣得夠嗆,我在那裏好開心。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和爸爸玩耍,還拿這句話逗樂呢。

今天又碰到這句話,好奇心驅使我不得不問爸爸,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既然爸爸在我小的時候就教我背誦這句話,必定有他的道理。爸爸放下手上的活計,把我抱在腿上。開導我説,要説這句話包含的道理可深啊!今天,我就我的理解給你講一講。要説這句話的功用,可以這麼説,理解了它,能夠按它説的道理去做,會受用一輩子的。

爸爸説,這裏有幾個關鍵字要注意一下,“適”就是“可以”;“莫”就是“不可以”;“義”是適宜的道理或舉動。整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君子對於天下的一切人和事,沒有一定要怎樣做,也沒有一定不要怎樣做,唯一行事取捨的標準就是要看它是否合於義”。也就是要依據“義”的標準,當取則取,當舍則舍;當進則進,當退則退。那麼,“義”到底有些什麼標準呢?“義”有大小。大義即是關乎國家、民族、集體的利益,如國家安全、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族昌盛等等;小“義”即是個人的事,如個人進退榮辱、家庭孩子、田舍財富等等。在取捨上要優先考慮大“義”,當小義與大義發生衝突時,則要取大“義”。

爸爸接着説,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義”,也就是有自己在各個場合和時機下適宜做或不做的事。就像工人叔叔要做工,農民伯伯要種地,那裏自然而然的事。那我們國小生的“義”是什麼呢?就是要按照《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言行,自覺做到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好好學習,為將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儲備更多的知識。

爸爸説了很多,我似乎聽懂了一些,但又好像什麼也沒有聽懂。爸爸見我怔怔地看着他,似乎明白了什麼。説你不懂不要緊,留給你以後自己去領悟。你現在不要知道的太多,只要記住一點就行了,就是一個人要圓融一點,對日常小事不要太計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爸爸説完這句話,我呆了一下,似乎想到點什麼。接着“噗哧”地笑出聲來。爸爸問我笑什麼,我只笑不答,爸爸也沒有追問,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我坐在凳子了,還沒有從笑聲中走出來,記得在我淘氣時,爸爸氣得臉色鐵青,嘴巴不停地説“你是個麻大煩的傢伙”、“我打起人來可不得了”。他這叫“小事不計較”嗎?一想到爸爸生氣時的樣子,我心裏就樂。看來道理好講,落實起來還真難啊。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很感謝爸爸的,他給我講的這些道理,或許在什麼時候就能用上呢。

回過神來,看到茶几上放着的《論語》,我知道自己現在的“義”。我翻開書,逐句朗誦起來,但不知為什麼,和先前的感覺大不一樣了。

標籤:我學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