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端午節做粽子的習俗作文

作文1.88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做粽子的習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做粽子的習俗作文

端午節做粽子的習俗作文1

傳統節日——端午節,想必大家都知道,可是每個地方的端午習俗可能大相徑庭。我的故鄉蕪湖在端午節有一種美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粽子。從我記憶起,每個端午節奶奶都會包許多各種各樣美味的粽子。

那麼,粽子是如何製作的呢?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準備一些新鮮的粽葉(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是香草葉,蕪湖大多是蘆葦葉),將粽葉先用清水洗淨,然後將粽葉放在鍋中煮十分鐘撈起。

然後,將適量的糯米和紅豆等必要食材加水浸泡約二十四小時。根據口味愛好,也可以準備諸如蜜棗、火腿、鮮豬肉等輔助食材。

通過上面兩個準備環節,下面就是包粽子了。將浸泡好的糯米放入粽葉中包好,用香草繩或細線繫好,一個美味的粽子就算製作完成了。粽子竟然被奶奶可以製作成菱角形狀、斧頭形狀、三角形狀等各種形狀各異的樣子!一般一個粽子重約二百克。若放入火腿、蜜棗、紅豆、鮮豬肉,就包成火腿粽子、蜜棗粽子、紅豆粽子、鮮肉粽子了,那就更加美味了。

到此大家可別以為粽子大功告成了,可以吃了。還需要最後環節,將包好的粽子五個或十個一提的系在一起(以便計數)放入鍋中,加水煮約一小時,當可以聞到粽葉和食材濃郁香味時,粽子就可以出鍋了。這時一般奶奶都會讓我先盡情享用這美味的粽子。

端午節做粽子的習俗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節到了,我很想學會包粽子,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做粽子的習俗作文3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説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着媽媽,硬是要學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説:“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説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然後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粽子。

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粽子兑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端午節做粽子的習俗作文4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它的來歷據説是這樣的:20xx多年前,楚國危機重重,楚王聽信小人的謠言,把屈原趕出楚國,後來楚國滅亡了,屈原傷心欲絕,投汩羅江自盡,大家得知消息,紛紛划龍舟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裏扔粽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及在那天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我也想體會這個過程,就向姥姥請教。姥姥告訴我,剝粽子要先拿兩片葉子,向中間折成一個類似金字塔的圓錐形,放一半糯米,上面放入蜜棗,再用糯米鋪平,用葉子把糯米包的嚴嚴實實,包成一個三角錐形,然後用繩子給紮緊就可以了。看姥姥做的如此輕鬆,可真正操作起來卻沒我想象的那麼容易,我包的`粽子不是糯米漏出來,就是葉子散開,根本沒有辦法包完整。原來包粽子沒我想得那麼簡單,就象學習一樣,要想學好,就要勤學苦練。經過多次失敗,最後在姥姥的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一個小粽子,雖然樣子不太好看,但也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加上水開始煮。一會兒廚房就飄來了陣陣香味,饞的我都直流口水,老是往廚房跑,就想看看粽子熟了沒有。過了一會兒粽子好了,我剝開嚐了一個,糯米軟軟、粘粘的,蜜棗甜甜的,美味無比。尤其是嚐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節不但讓我嚐到了美味的粽子,又讓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真是太開心了。

端午節做粽子的習俗作文5

端午佳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這一天,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佳節的主要活動,我和我的媽媽也準備在家裏包粽子。

一大早,我們便來到了集市上,挑選粽子葉,經過仔細挑選,我們買的是一種又寬又長的葉子,因為對於我們新手來説,這種葉子毋庸質疑是最好包的。回到家裏,我們把做粽子的材料一一準備好,有糯米、黃桃、蜜棗、葡萄乾、豆沙,還有洗乾淨的粽子葉。我的媽媽先給我做了幾個示範,輕鬆幾下就包好了,看起來應該是非常簡單的,我很有信心。

終於該我大顯身手了,可是葉子好像不聽我的話,怎麼也卷不成漏斗形,急得我滿頭大汗,我的媽媽看我急得不成樣子,就幫我把葉子捲成漏斗形,我拿着大勺子,把糯米、黃桃、蜜棗、葡萄乾都放到了漏斗形的粽子葉裏,我的媽媽告訴我,用粽子葉上端的葉子緊緊的蓋住這個“漏斗”,多出來的葉子,要兩邊一折、再一扭,就把這個“漏斗”完全封閉了,咦!有點像粽子了,最後,還要用繩子把這個粽子進行“五花大綁”,防止它“漏餡”!經過我這“能工巧匠”的精工細作,我的粽子做好了,但“面目全非”,看起來有點像包子!包了幾個以後,我慢慢的熟練了,粽子的樣子也比以前好看多了。

我好佩服我自己啊!雖然我做的“包子”形狀不好看,但因為是我自己做的,所以,我感覺美味可口!

端午節做粽子的習俗作文6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老家,我也體驗了端午節包粽子的傳統習俗。

我們先拿出一疊曬乾的粽葉,量取足量的糯米,赤豆作為主要原材料。然後,我們先燒一大鍋開水,水開後把幹粽葉放進去煮,大概過了十分鐘的樣子,粽葉的香味從鍋子裏飄了出來,奶奶説有香味出來就可以了,她立刻把剛煮好的粽葉撈了起來。接着奶奶教我把盛鬥裏的糯米和赤豆攪拌均勻,接着,我們就要去小溪洗粽葉和糯米了。

我們去小溪洗好了粽葉和糯米,接着就開始包粽子。我先拿兩片粽葉疊在一起,向裏一攏,做出了一個“碗”的造型,往裏面填上洗好的糯米。再把這個“碗”的“碗沿”用一隻手稍微攏進去一點,再用另一隻手把其它多出來的粽葉給蓋在上面,捏緊,最後,用細繩子捆上幾圈,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可別小看包粽子這幾個動作,説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可不容易。我包第一個粽子,到最後一步的時候,剛要捆起來,可是糯米一股腦兒地漏了出來,沒辦法,只好拆了重包。第二次包粽子的時候,剛要把多出的葉子蓋好,可是怎麼也蓋不上,原來是糯米放太多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將多出來的糯米給挑掉,可是一不小心,捏着粽子的那隻手放鬆了一點,糯米灑了一地。第三次,我吸取前面的教訓,終於,第一個包成功的粽子出現了,接着,熟能生巧,就有了第二個,第三個……

我喜歡包粽子,更喜歡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