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技能 > 咖啡茶藝

感受咖啡的文化

一起來了解咖啡有關的知識。

感受咖啡的文化

在咖啡裏,尋找心靈飛翔的方式

傳説世界上最早的咖啡樹,出現在西元十世紀前後——衣索匹亞的高熟山區。在乾旱季節遠離家鄉的流浪牧羊人卡爾迪,突然發現羊羣在吃了一種野生灌木果實後,變得比平日活躍喧鬧,他好奇的摘下一些果品嚐,竟也歡喜的想在草原上手舞足蹈。

他將自己採摘的果實,分送給修道院的僧侶,常助他們在漫長的晚禱中保持清醒。關於神奇果實的故事,很快隨着遊牧民族流浪的腳步,漸傳漸遠。從此,將碾碎咖啡果實,與動物油脂混合成硬塊,作為提高能量的點心,成為他們一程又一程、寂寞顛簸的遊牧生涯中,一種戒不掉的癮。甚至,也有人説,這羣最早的咖啡族----有着咖啡一般膚色的衣索匹亞女人,已經懂得用發酵的咖啡果實釀酒。

彷彿從最初,人們已經從咖啡裏,找到了心靈飛翔的方式。

從中東,燃燒起世界的第一杯咖啡

一般相信,世界上第一杯咖啡,是由阿拉伯人細心熬煮出來的。在十六世紀末許多歐洲旅行者的口傳文獻中,敍述了阿拉伯人啜飲一種由黑種子煮成的黑色糖蜜,印證了遠在歐洲人擁抱咖啡以前的十三世紀,阿拉伯人早已知道如何烘靠咖啡,用火的燙痕,烙印芳香。

從第一杯醇香的咖啡開始,歷經兩百年時光流轉,1530年,世界第一家咖啡屋,終於在中東的大馬士革誕生……

六一五年,咖啡隨着雲遊的威尼斯商人進駐歐洲,法國、意大利人剎那為之瘋狂,他們為它作書、寫詩,甚至打仗,猶如維也納諺語所説:[歐洲人擋得住土耳其的弓刀,卻擋不住土耳其的咖啡。]他們燃燒戰火,只為在烽火塗光中煮一杯好咖啡。

咖啡,搖擺在天使羽翼與魔鬼沈淪之間

咖啡初抵意大利,許多保守的神職人員稍之為[撒旦的傑作],建議將它逐出,因此當時的教宗克雷門八世決定親自品嚐,當他從温熱的杯中啜下一口魔鬼般的濃黑漿液後,卻情不自禁改口書:[讓咖啡受洗成上帝的飲料吧!]

一直到今天,在許多人心中,咖啡仍然搖擺在天使的羽翼和魔鬼的沈淪之間。

一六五四年,威尼斯街頭出現歐洲第一家咖啡館。往後數十年間,釋放香氛的咖啡屋招牌,紛紛在倫敦、巴黎、維也納相繼亮起,在CoCo Chanel、Gianni Versace的流行神話還來不及侵犯改裝歐洲櫥窗以前,咖啡屋以一種最不招搖張狂的姿態,安安靜靜的席捲世界。

從此,我們步入咖啡屋年代。深埋在父兄記憶中,那一段咖啡與文學互相汲食的流金歲月,拉開序幕。

淵源流長

如果咖啡的淵源可以一直上溯到久遠的非洲和阿拉伯古文化的話,那麼今天人們印象中的咖啡館則是一種純粹的歐洲文化,更準確地説它甚至還是歐洲近代文明的一個搖籃。

純粹的歐洲文化產物

1645年的威尼斯,誕生了歐洲第一家公開的街頭咖啡館。巴黎和維也納也緊隨其後,輕鬆浪漫的法蘭西情調和維也納式的文人氣質各居一格,成為以後歐洲咖啡館兩大潮流的先導。

上層社會生活形態的體現

咖啡館使原來上層社會封閉的沙龍生活走上了街頭,在許多城市,它曾是最早的市民可以自由聚會的公共社交場所。人們在這裏讀報、辯論、玩牌、打桌球……著名的“咖啡館作家”宣稱自己的終身職業首先是咖啡館常客,其次才是作家,去咖啡館並不是為了喝咖啡,而是他們的一種存在的方式。從個性解放的自由旗幟盧梭、伏爾泰到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都有自己固定聚會的咖啡館。如現實派小説的奠基人狄更斯、以批判風格著稱的作家巴爾扎克和左拉、畢加索、直至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一連串輝煌的名字,則把歐洲近代數百年的文化發展史大寫在不同咖啡館的常客簿上。

咖啡與心情

你是心情好還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想喝杯咖啡呢?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因為咖啡是心情好的時候喝的飲料,所以唯有在情緒不錯時,想看看藍藍的天與曬曬温柔的陽光時才能品嚐出咖啡的香醇美味。心情不好時你應該去酒吧喝酒解悶。咖啡館裏慵懶的爵士、扣人心絃的歌劇、浪漫的法國香頌或輕柔的鋼琴演奏是你最常會聽到的***。當然這和咖啡館老闆的.品位有關。你可以和親密的朋友或三五知己在一起聊聊天,探討一下各自感興趣的話題,隨着時間的深入,你會發現心情漸漸的平靜,甚至有一些感動, 所有的理由都很單純:隨興。

當你感覺今天心情不錯時來一杯咖啡吧,你會發現咖啡最美好的一面。

  咖啡精神

喝過咖啡的人都知道咖啡是苦的,許多人認為不好喝。所以他們給咖啡加點糖。因為加過糖的咖啡是甜甜的味道,更容易入口、更能體味甘甜。可是沒有加過糖的咖啡才是醇美的。也許入口是苦的,但經過回味後,沒有加糖的咖啡就象是沒有經過修飾的鑽石。自然的放着耀眼的光芒,在那其中,你才會明白真正的苦盡甘來;你才會體味人生與自然的結合。太多的時候沒有加過糖的咖啡就象人的生活一樣,苦澀過後是醇而恬靜的甘甜,躁動後是平靜的享受,忍耐後是廣闊的天空。所以,別給咖啡加糖,別讓自己在甜味中放縱自己,別給自己向苦難低頭的機會,別讓自己向困難低頭。

  咖啡館物語

咖啡館的常客來自整個廣義的“有閒階級”,三教九流,各據一方,在形形色色的咖啡館和繚繞的煙霧裏尋找樂趣和知己。“紳士咖啡館”、“畫家咖啡館”、“記者咖啡館”、“***咖啡館”、“大學生咖啡館”、“議員咖啡館”、“工人咖啡館”、“演員咖啡館”、“心理學家咖啡館”等等五花八門,各有各的氣氛和風格。也可以這樣説,咖啡館—歐洲文明史的見證......

把心情存在100%的咖啡杯裏

林林總總的咖啡杯,是一片心情的海洋,可以聆聽自己心海波動的聲音。

有人説,一杯咖啡寄養一杯心情,而林林總總的咖啡杯,就像一片心情的海洋,起伏着人們翻騰多樣的情緒。

你收藏了幾隻杯子?是否也曾經在一個人的夜裏,一邊喝着温熱的咖啡,一邊聆聽自己心海波動的聲音?從這一隻只温存心情的咖啡杯裏,除了咖啡的心情,你還能閲讀些什麼?

咖啡VS杯子尺寸的相依情結

許多時候,從咖啡杯的尺寸,可以約略判讀一杯咖啡的濃烈程度。

  咖啡杯的尺寸,一般分為三種:

* 100CC以下的小型咖啡杯――多半用來盛裝濃烈滾燙的意式或單品咖啡,例如只有50CC左右的Espresso,雖然幾乎一口就能飲盡,但徘徊不去的香醇餘味,和似乎永遠暖融融的温度,卻最能温存心情和胃腸。而加了牛奶泡沫的Cappuccino,容量則比Espresso略大,寬闊的杯口,可以展示豐盈美麗的泡沫。

* 200CC左右的一般咖啡杯――最常見的咖啡杯,清淡的美式咖啡多選擇這樣的杯子,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自行調配,添加奶精和糖。

* 300CC以上的馬克杯或法式歐蕾專用牛奶咖啡杯――加了大量牛奶的咖啡,像拿鐵、美式摩卡,多用馬克杯,才足以包容它香甜多樣的口感。而浪漫的法國人,則慣常用一大碗牛奶咖啡(歐蕾咖啡),渲染持續一整個早上的雀躍心情。

標籤: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