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供應鏈

關於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分析

供應鏈1.82W

供應鏈是指由原材料獲取,加工成半成品直至產品,並將產品送到顧客手中的一些企業或部門組成的網絡。對供應鏈的構成、運作、協調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形成了供應鏈管理這一新的經營與運作模式。下面小編準備了關於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分析,歡迎大家參考!

關於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分析

一般説來,風險可以根據其發生的概率和事後危害性這兩個維度進行簡單地劃分。兩類典型的風險:一類屬於日常風險,其特點是發生概率大、事後危害性不大、易於控制;另一類屬於突發事件,其特點是發生概率小、事後危害性大、不易控制。將第一類風險稱為供應鏈管理的日常風險,客户需求的不確定性和供應環節的供需不平衡是這類風險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稱第二類風險為供應鏈管理的突發風險,供應鏈環節中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是這類風險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縱觀最近10年該領域的文獻,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關鍵問題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1 供應鏈信息風險與規避

供應鏈中的信息流覆蓋了從供應商、製造商到分銷商,再到零售商等供應鏈中的所有環節。如何對供應鏈中的信息流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率與效益最優化,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由於信息的不確定以及信息在供應鏈傳遞過程中的扭曲失真引起供應鏈的效率下降、成本增加,稱之為供應鏈中的信息風險。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信息風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信息本身的不確定性引起的風險,利用信息更新方法來設計供應鏈採購合同是降低信息不確定性的一個重要措施。另一類風險是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扭曲引起的。在供應鏈操作中,各節點企業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只根據各自相鄰的下級企業的需求信息進行生產或供應決策,使得需求信息向供應鏈上游傳遞時產生逐級放大的現象,供應鏈的源頭獲得的客户的需求信息的偏差遠遠大於零售商,這稱為“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2]。牛鞭效應和信息共享問題密切相關,信息共享被認為是解決牛鞭效應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基礎。

  2 供應鏈模型的風險分析

以往關於供應鏈模型的研究主要採用風險中性模型進行分析,決策目標是企業期望利潤的最大化(或期望成本的最小化)。然而,近年來關於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與實踐表明:企業管理者已不僅僅關注企業利潤的最大化,而且更注重企業獲得預期利潤的可能性以及面臨的各種風險問題。因此,最近幾年大量的研究都是基於風險厭惡型決策者假設進行分析,決策目標已不再僅僅考慮企業期望利潤的最大化,而是大量採用金融理論中諸如均值方差、效用函數、風險價值等風險工具刻畫供應鏈中的風險指標,建立具有風險度量機制的多目標權衡決策的目標函數。

  3 供應鏈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

上述風險管理建立在當前運作環境為正常狀態以及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環境的預測的基礎之上,屬於日常風險管理。供應鏈中還有另外一類風險:環境突然發生變化會使得原來的最優計劃或運作不能平穩地進行。該類風險發生的概率比較小,但人們並不能確定其分佈,且一旦發生引起的損失將是巨大的。供應鏈應急管理的定量研究,根據所研究模型的性質可分為確定性模型和隨機性模型。擾動主要表現為生產啟動成本、存儲成本、生產成本及需求等參數的突然變化。研究的模型包括經典的`EPQ模型,一個製造商和一個零售商以及一個製造商和兩個零售商組成的兩級生產存儲系統。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對該系統進行實時管理,即擾動發生後,如何儘快求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並對最優解進行定性分析。該類模型的一個特點就是引入了偏離成本。偏離成本的存在,使得當擾動幅度不太大時,繼續執行原來的計劃可能是最優選擇。確定性模型主要解決擾動發生後供應鏈恢復問題,而隨機性模型主要是對一些應急管理措施進行事前評估。應急管理措施主要有兩大類,預防性措施和應急措施。預防性措施主要有購買保險、持有庫存和多頭採購等。應急措施主要包括重新制訂計劃和需求管理。目前關於供應鏈中突發風險應急管理的定性研究工作比較豐富,提出了一些事前預防措施和事後處理措施,來建立高效的供應鏈來應對突發風險帶來的損失。但是這些措施是有成本的,必須對其在效用和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分析。現有研究工作主要以期望成本或期望收益為目標函數,顯然是不夠的。由於突發風險的發生概率小且難於預測,但帶來的損失卻往往十分巨大,其度量函數和處理方法也應該不同於日常風險。如何選擇合適的度量工具來評價這些措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除了理論上的問題,實際應用研究都需要去開展。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研究方向。

作為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供應鏈風險管理的發展與其它學科一樣,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理論與實踐在不斷相互促進。理論研究受到當時的研究工具與方法、實踐環境和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同時,實踐的發展也不斷的給理論研究提出新的挑戰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