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體育 > 太極拳

太極拳氣功修煉的方法及要領

太極拳1.79W

太極拳氣功一直帶有神祕的面紗,我們今天詳細剖解一下。太極拳氣功修煉的方法及要領有哪些呢?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掌握太極拳內功能提升太極拳氣功境界,下面隨着太極氣功練習一下吧!以下僅供參考!

太極拳氣功修煉的方法及要領

太極拳和氣功本是不同派別,隨着時代的發展,研究發現,太極拳和氣功非常相似,兩者皆是為了養生。

一、太極拳氣功的外練與內調

太極拳吸收了我國古代養生法術之精華,如道家的“性命雙修,動靜兼修”,武術家的“練氣易筋”,特別是傳統醫學“導引吐納”,使太極拳更加符合醫學養生的要求,成為以拳為體、以拳為用、以功為本的整體鍛鍊項目。

它不僅是強身健體的一項體育運動,更是一門防治疾病的科學技術。太極拳一旦練到能防治疾病的程度,它就是一門氣功。實踐證明,不論從哲學、生理學、心理學、力學、醫學和拳學上,太極拳都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健康護體法寶,是其他一般性體育項目所不能比擬的。

太極拳氣功重視內在修煉,學習太極拳氣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有助於身體毒素的排出。

太極拳是以形體、呼吸、意識密切結合來鍛鍊形氣神的高度身心整體運動,其以“外練”和“內調”兩個功能促進人體健康。“外練”是以深沉勻細的腹式呼吸和連綿柔緩的腰腹扭轉對體腔內的臟器進行按摩,以手臂的旋扭和腿腳的屈伸對全身關節和肌肉進行鍛鍊的機體活動。

“內調”是通過頭、手、腰三位一體的同步圓運動使腦進入寧靜狀態,對機體的各個生理系統進行調理的氣功醫療。“外練”和“內調”在促進人體健康上,兩者各有千秋,但相輔相成。

“外練”通過全身活動鍛鍊機體的力量,對一些病症起到“治標”的作用,而“內調”激活免疫系統,增強機體抗病和康復的能力,從而消除頭痛、失眠、腸胃不適、氣血不暢、關節不遂、精神不振等病症,能起到即練即靈的效力,這就是兩者相輔相成的.體現。

太極拳屬於傳統武術中的內家拳,不僅有藝術欣賞價值,也有健身價值,修煉太極拳氣功能延年益壽。

二、太極拳氣功狀態

太極拳的習練分為初級、高級兩個層次。拳路不純熟,練拳時要考慮動作的順序和準確性,或是拳路純熟,但練拳時頭腦另有所思,或是練拳場所不靜,致使腦意識未進入寧靜狀態,這樣的拳練均屬於初級層次。初級層次的太極拳只能起到“外練”作用。

拳路純熟,不需要用腦“導引”動作,而是腦意識“跟隨”動作。此時,如果外景和聲響對視、聽等神經中樞的刺激減弱到最低程度,腦意識便進入極佳的寧靜狀態,這時的拳練便進入了高級層次。高級層次的太極拳就昇華為氣功,具有調理免疫系統、防治疾病的“內調”功能。

圓活是在連貫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即圓滿活順。就是在無限延長的螺旋式弧形動作中,不凹不凸,不起稜角,沒有缺陷。拳的衝、貫、栽、撇、撩,掌的( )捋、擠按、抱分、摟椎、架撐、壓託等,均要求勻、柔、緩在圓的運動形式上體會手法、步法和身法,體會肢體參與由內向外的弧形運動的規律和要領。

雙目輕閉,腦在圓運動中處於晃悠狀態,全身猶如躺在吊籃內緩緩搖擺,又如同鷹翔高空,升降起伏,左右盤旋。身體不時產生失重感、腦內產生清爽感,全身彷彿有源自於腦的無數清涼細流流淌。

腦的虛無清靜感、全身的失重感及清涼感,這“三感”就是太極氣功狀態。太極氣功狀態下的這些奇妙感覺,是那些伸伸腿、扭扭腰、發發熱的一般機體活動不可能產生的。

三、太極拳氣功進入

練拳時,要全身放鬆,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鬆胯,以腰為軸心帶動四肢活動,腿腳虛實分明,步子輕靈穩健等,是練太極拳必須做到且比較容易做到的。

在靜、鬆的前提下,要逐漸做到用意念指揮行動,“用意不用力”,和“動作是圓弧軌道”則是太極拳的靈魂,也是太極拳由“拳”昇華為“氣功”必不可缺的條件。經過較長時間地習練,還會感到自身的一些穴位如勞宮穴、湧泉穴等發熱,這達到了“意到氣到”的境界。

“用意不用力”的主旨是“用意”,“不用力”只是“用意”的必要條件。力是大腦指令下的肌肉骨骼活動。“用力”的表象是肌肉緊張,實質是指揮運動的中樞神經處於極度興奮狀態。

氣功之所以有助於防治疾病,就是因為在氣功狀態下,腦意識入靜、肌肉放鬆、外感神經中樞進入儘可能達到抑制狀態,從而使包括以腦為主的各個神經系統的生理功能得到很好地調理,促進全腦進入輕鬆腦波狀態(現代腦科學認為可分泌有益激素——腦內松果腺素等)。

因此,高級層次的太極拳習練不可用力,包括實為拙力的“暗勁”、“內勁”。手臂的一招一式、腿腳的起落進退,均要求“意識跟腿(手)”而不是“力氣驅使”。只要不單純是為了“外練”強身健體,而是從防治疾病的“內調”為主要目的,即使是酷暑,在練完一路簡化太極拳之後也不至於氣喘噓噓,大汗淋漓。

否則,太極拳就練成了單純活動筋骨、鍛鍊肌肉的強身運動。當然,“不用力”並不是要求軀體軟綿綿、兩臂輕飄飄,只是不刻意“發力”。只要用意到功,意自然會生力,“不用力”決不會導致全身無力。

四、太極拳氣功習練要點

以圓為中心

練拳的全過程,處處是圓、無時不圓,故太極拳又稱圓運動。要以脊腰為軸不停地左旋右轉劃半圓,手臂隨腰的扭轉上下左右劃整圓,沒有一處直來直去。

頭既做180度“自傳”半圓運動,又隨着身軀的前後左右進行360度的“週轉”圓運動,所有圓運動使得腦彷彿在無際的天體裏繞着圓漫遊,產生一種晃悠感只是,致使腦意識進入一種虛無縹緲、一切皆空的境界。這正是醫療氣功所要求進入的“靜”界。

動作整體連貫

太極拳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是單個動作的連接,從“起勢”到“收勢”,手臂和腰身的運動形成一個接一個綿綿不斷、周而復始的圓,動作與動作之間沒有停頓,動作的“定勢”只是每個動作的終結姿勢,僅用於教學上的分節和短暫停頓。

練拳過程中的停頓,必然使腦在圓運動中產生的晃悠感不時地中斷、腦意識的寧靜狀態不時地被破壞。“形”停則“意”斷,“意”斷“寧”必亂。

環境寧靜

寧靜的外部環境是習練太極氣功的重要保障。絕對的自然之“靜”甚是難尋,但可以通過閉目(微閉)塞聽、獨練等創造一個“心靜”。“塞聽”並非塞住耳孔,而是對外界的一切聲響不於理會。

拳路熟悉後,練時最好不要使用音樂伴練,容易分心,不利於聽覺神經中樞的抑制,容易受束,迫使動作緊跟音樂節拍。所以,音樂伴練不適宜太極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