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體育 > 休閒體育

新手必學的攀巖基礎要領

攀巖要有良好的身體條件,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練的技術。俺麼新手必學的攀巖基礎要領有哪些呢?下面就來看看小編的介紹吧!

新手必學的攀巖基礎要領

  手法: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體向上運動和貼近巖壁。巖壁上的支點形狀很多,常見的也有幾十種。攀登者對這些支點的形狀要熟悉,知道對不同支點手應抓握何處,如何使力。根據支點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摳、捏、拉、攥、握、推等方法。

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點可以有多種抓握方法,象有種支點是一個圓疙瘩上面有個小平台,一般情況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為了使身體貼近巖壁,完全可以整個捏住,平拉。又如有時要兩隻手抓同一支點時,前手可先放棄最好抓握處,讓給後手,以免換手的麻煩。抓握支點時,尤其是水平用力時,受臂位置要底,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磨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儘量把拇指搭在支點上,對於常見的水平淺槽的支點,可把拇指扭過來,把指肚一側扣進平槽,或橫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都可增加很大力量。

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卧撐、引體向上、指掛引體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練習。現在國外一些高手已能達到單指引體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較長路線時可選擇容易地段兩隻手輪換休息。休息地段要選擇沒有仰角或仰角較小,且手上有較大支點處,休息時雙腳踩穩支點,手臂拉直(彎曲時很難得到休息),上體後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頂出,使下身貼近巖壁,把體重壓到腳上,以減小手臂負擔,做活動手指、抖手動作放鬆,並擦些鎂粉,以免打滑。

攀巖要有良好的身體條件,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練的技術。學習攀登技術實踐性很強,必須在不斷攀登中練習,如果能有技術熟練者在旁指導,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手必學的攀巖基礎要領有哪些呢?

1.我們用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來大概的測算一個人(成人)一天應攝入的水量:成人每公斤體重應補充35~40毫升水,也就是35~40克。比如,一個體重為60公斤的人,每天要補充2。2~2。4公斤的水,這個數值包括我們從每天的食物中獲取的水分。

2.飲水的温度也是有一定講究的,醫學家建議,最好多喝温水,與室温相當為宜,水温最好在18~45攝氏度,就是在冬季也不要喝超過50攝氏度的水或飲料,最好的水温應接近體温,不但利於吸收,還能更快止渴。

3.不要把口渴的感覺作為補充水分的依據,人在大量出汗後感到口渴,並不完全是體內缺水,而是唾液量少而稠,嘴裏發粘,咽喉乾燥引起的.感覺,這時喝水應先用水漱漱口,潤濕口腔和咽喉。然後分幾次喝少量的水,讓水分均衡地補充。不要等口渴時再補水,因為在感到口渴時因缺水對身體的損害已經造成了。

4.户外活動中補充水分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補充水分時千萬不要暴飲,因為一次性大量的飲水對身體非常的不好,因為大量水分在短時間內進入體內,會使血液稀釋和血量突然增加,這樣就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此外,大量的水進入胃中,由於不能及時被機體吸收(人體吸收水的速度每小時最多800毫升),就會造成水在胃中貯留,稀釋胃液、影響消化,如果在大量飲水後繼續活動的話,水會在胃中晃動,使人不舒服,很容易引起嘔吐。

5.正確的飲水方法是少量多次,這樣既可及時保持身體水分的平衡,又不至於增加心臟和胃的負擔。具體方法是每次喝一小口,先滋潤一下整個口腔,然後將口中的水分三次緩緩地嚥下。

這樣的方法應該養成習慣,這樣不僅可以使身體及時補充水分使嘴和咽喉緩解口渴的感覺,還可以使身體不會立刻大量發汗,而且還可以儘量地節約保存户外活動中那不多的可以説是珍貴的水。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嘗過水盡糧絕的滋味了吧。

6.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水是件好事,但有關專家也提醒大家,過量飲水可導致“水中毒”,會導至“脱水低鈉症”的。特別是大量出汗後又大量補水更易導致“水中毒”的,有些人在夏季户外活動中乾渴得非常難受時,會來上一通暴飲,覺得很解渴、特別爽,其實大家也許不知道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飲水方法。因為人體出汗很多後,在丟失了水分的同時也丟失了不少鹽分,如果在這時一次性大量喝進白開水而不補充鹽分,水分經胃腸吸收後,又經過出汗而排出人體外,隨着出汗人體又失去一些鹽分。這樣的結果就會造血液中的鹽分逐步減少,吸水能力隨之降低,一些水分就會很快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造成水中毒,具體的症狀是頭暈、眼花、口渴、眩暈,嚴重的還會突然昏倒。

  腳法:

攀巖要想達到一定水平,必須學會腿腳的運用。腿的負重能力和爆發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強,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腳力量。攀巖一般都穿特製的攀巖鞋,這種鞋鞋底由硬橡膠製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堅韌的皮革製作,鞋頭較尖,鞋底磨擦力大。穿上這種鞋,腳踩在窄到不到一釐米寬的支點上都可以穩固地支撐全身重量。

在選購這種鞋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買大了。只要能穿進去就行,大腳趾在裏面是摳着的,不能伸直。鞋越緊腳,發力時越穩固。一些選手比賽時甚至要用快掛鈎在鞋後幫上硬把腳塞進去的。新手買鞋往往太大,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腳上鬆鬆垮垮踩不上勁。

一隻腳,能接觸支點的只有四處:鞋正前尖;鞋尖內側邊(拇趾);鞋尖外側邊(四趾趾尖)和鞋後跟尖(主要是翻屋檐時用來掛腳),而且只能踩進一指左右的寬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個腳掌放上去,為的是使腳在承力的情況下能夠左右旋轉移動,實行換腳、轉體等動作。換腳是一項基本的技術動作,攀登中經常使用。常見到一些初學的朋友換腳時是前腳使勁一蹬,躍起,後腳準確地落在前腳原在的支點上,看起來十分利落,但實際上是錯的,因為這樣一方面使手指吃勁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體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腳點較高時無法用這種方法換腳。

正確方法要保證平穩,不增加手上的負擔,以從右腳換到左腳為例,先把左腳提到右腳上方,右腳以腳在支點上最右側為軸逆時針(向下看)轉動,把支點左側空出來,體重還在右腳上,左腳從上方切入,踩點,右腳須勢抽出,體重過渡到左腳。動作連慣起來,就象腳底抹了油一樣,右腳從支點滑出,左腳同時滑入,體重一直由雙腳負擔,手只用來調節平衡。雙腳在攀登過程中除了支承體重外,還常用來維持身體平衡。腳並不是總要踩在支點上,有時要把一條腿懸空伸出,來調身體重心的位置,使體重穩定地傳到另一隻腳上。

標籤:攀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