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舞蹈 > 古典舞

中國古典舞藝術品格的時代體現

古典舞6.32K

中國古典舞起源於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因此,有着悠久而又燦爛的舞蹈歷史和文化。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中國古典舞藝術品格的時代體現,歡迎閲讀欣賞,希望您喜歡!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中國古典舞藝術品格的時代體現

在中國古典舞藝術品格在古代的體現中,原始時期、漢代、唐代和明清時期作為典型,漢唐尤甚。着重分析中國古典舞的產生、發展以及藝術品格。在當代,為傳承中國古典舞的精髓,通過三大流派的分析,講述中國古典舞在當代的發展壯大,以及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對未來的走向、藝術品格的體現作了充分的設想。在保留傳統精髓、發展創新精神的指引下,中國古典舞藝術品格的體現和中國古典舞未來的發展將是方興未艾。

  一、中國古典舞藝術品格在古代的體現

  (一)原始時期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型,它一直是人民娛樂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古典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公社時期,那時候舞蹈不僅僅是原始人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更是原始人物質生活的直接體現。在我國現在發現的很多古代崖畫舞蹈圖中,舞蹈場面就已經非常豐富了,從表現形式上來看,有單人舞、雙人舞、三人舞和集體舞;從舞蹈者的穿着來看,他們戴頭飾,插羽毛,手拿舞具,並且身上還有紋身;從舞蹈內容來看,有表現狩獵的,有表現宗教祭祀的,也有表現男女生殖崇拜的,還有圖騰特徵的舞蹈表演方式。舞蹈風格古樸、姿態質拙,具有原始荒野之風得以充分體現。

部落樂舞是原始時期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的傳説中,從人類始祖伏羲女媧再到各個原始部落都有自己的舞蹈,稱作樂舞。例如有一個著名的伏羲樂舞名叫《扶來》,它演繹的就是伏羲發明結網、教漁民捕魚的場景。作為原始時期樂舞的代表《雲門大卷》,是中國最早的禮儀性樂舞,是為了頌揚黃帝創制萬物,團聚萬民的盛德,同時具有“圖騰膜拜”的含意。

原始舞蹈是原始人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更是原始人物質生活的直接體現,形式多樣,不同部落的不同樂舞,都展現了不同的部落文化、精神以及他們各自的特徵,是原始人生活的藝術展現和真實寫照,不難看出,中國古典舞在原始時期就已經形成一種全民性質的活動。

  (二)漢代

與原始時期不同的是,漢代,已經是封建社會初期的上升時期,隨着國力逐步強盛,生產力的壯大以及經濟逐漸發展,各個領域都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形勢,中國古典舞也不例外,從展現農耕勞作、人類思想、宮廷及民間相關活動等領域,也普遍使用歌舞的形式展現。值得一提的是,民間俗樂舞也第一次在此時期取得了合法地位,成為宮廷娛樂的象徵。

漢代舞蹈藝術品格的體現來自於“百戲”、“四夷”、“女樂”、“自娛舞蹈”、皇家宮廷等方方面面,例如“百戲”,它包含了音樂、舞蹈、雜技、武術、幻術、滑稽表演等多種民間技藝,它的藝術品格主要突出了綜合性演出的形式,像《舞賦》、《劍舞》、《西京雜記》、《魚龍曼延》分別體現了“百戲”不同的舞蹈特徵,也就是四類:巾袖舞、道具舞、情節舞和舞像。舞蹈不同藝術品格的形成也會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例如漢武帝劉徹統治時,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對外開放的高潮時期,其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具有博大的氣度,文化方面,設立“四夷”樂舞,體現了多民族相互交流、溝通、共榮共進的特徵,不同民族的舞蹈元素為“四夷”樂舞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綜上所述,漢代舞蹈以楚舞為基礎,兼收外域、邊疆等藝術營養,既剛勁又舒展、輕疾又頓挫,在思想方面,漢代舞蹈突出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意識,另一方面與原始舞蹈的神幻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現實人間。在形式美方面,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歷史傳承的基礎上,同時大量吸收同時代的姊妹藝術以及邊地外域舞蹈進行創新和充實,厚重的氣勢、內在的張力、古樸的柔美,成為漢代舞蹈主要的藝術品格,彰顯“泱泱漢風”。

  (三)唐代

自南北朝時期而來的樂舞文化交流融合大潮和日趨獨立化的表演性舞蹈,在隋朝被彙集,隨後,出現唐朝舞蹈盛況。

提及唐代舞蹈,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部分都是新的創造,豐富了舞蹈藝術。唐代舞蹈幾乎都展現了不同的故事情節,除了在宮廷裏有所表演,在寺院裏也有一方天地。人們常常在寺院裏的舞台上表演舞蹈,娛樂廣大羣眾。唐代舞蹈創造並且豐富了許多舞蹈專用術語。現在舞蹈用的許多術語都是唐代時期流傳下來的。如大垂手、小垂手、搖、送、等都是至今頻繁使用的舞蹈術語。唐代舞者們還創造了舞譜,用簡單的圖畫來記載舞的蹈隊形與動作,所以唐代舞蹈的傳承性是之前所有朝代都無可比擬的。

唐代的舞蹈,已形成自己的舞蹈分類法。按照舞蹈的風格特點區分,有“軟舞”“健舞”兩大類。其中舞蹈節目不固定,隨着發展不斷增加變更。“軟舞”“健舞”廣泛地流傳在宮廷、貴族士大夫和民間之中。“軟舞”動作抒情優美,節奏比較舒緩。“健舞”動作矯健有力,節奏明快。“軟舞”“健舞”演出規模不大,多是獨舞或雙人舞,動作技巧水平比較高。“軟舞”“健舞”都分別包括了不少中外各族的優秀舞蹈。其中著名的舞蹈有西域民間舞蹈《胡旋》《胡騰》《柘枝》。有新創作的舞蹈《劍器》《綠腰》《春鶯囀》等。

唐代舞蹈是以純粹的人體形式來抒發思想感情並作為其藝術表現手段的,如:《踏歌》《龍舞》《祠漁山神女歌》《字舞》等。通過以上這些史料的記載,我們從中可以瞭解到唐代舞蹈無論在宮廷還是在民間,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在唐代己經發展得很完善了。它內容豐富,有宮廷的、民間的、宗教的、祭祀的;在藝術形式上,它己經有了按舞姿、技巧、風格的分類劃分,也有了按表演形式的大小區分的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大型羣舞和用數百匹綢布裝扮舞人的《字舞》;在動作和技巧方面,唐代舞蹈充分運用了人體的手袖、腰身、騰跳、旋轉、使用道具等人體的藝術的表現手段。唐樂舞氣勢磅礴,場面壯觀,集詩、詞歌、賦於吹奏彈唱;融鍾、鼓、琴、瑟於輕歌曼舞。樂曲高亢悠揚,動作舒展流暢,服飾華麗多紫,堪稱歷代歌舞之最。唐樂舞的興盛正是盛唐時期歌舞昇平,國泰民安的完美寫照。

  (四)明清時期

明代中葉以後,資本主義萌芽已在中國出現,反封建、反專制的民主思想開始產生,它們表現在戲曲、小説以及民間歌舞等藝術中。舞蹈,作為獨立的表演藝術,在明清兩代,有逐漸衰落的趨勢,但作為節慶時羣眾娛樂活動的民間歌舞卻呈現出繁盛的局面,表演者多是業餘或半業餘的民間藝人。宗教活動中的舞蹈,大多由專職的巫師傳授。

明清兩代廣泛流傳的漢族民間歌舞,明代的社火,清代的走會,就是將多種民間娛樂或技藝,如音樂、舞蹈、雜技、武術等組織在一起,形成綜合性的遊行表演隊伍。在這種隊伍中,舞蹈如秧歌、跑旱船、跑竹馬、大頭和尚、獅子舞、龍舞、霸王鞭、高蹺等表演佔有重要地位。這一時期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保存了許多相當古老的傳統舞蹈,如新疆維吾爾族的大型歌舞曲《十二木卡姆》、傣族的孔雀舞、瑤族長鼓舞、土家族擺手舞等,中國各民族人民在民間歌舞中唱述歷史、祭祀祖先、教育後代、祈祝豐收、傾訴愛情、讚美家鄉。

明清時期,戲曲已成為最受羣眾歡迎的重要藝術形式。而舞蹈,是戲曲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舞蹈,直接繼承了唐宋歌舞大麴和古代傳統舞蹈藝術,經過歷代戲曲藝人的加工創造,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和表演方法。在明清戲曲劇目中,保存了相當豐富的舞蹈遺產。清中葉起,各地在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形成了眾多的豐富多彩的地方戲,如花鼓戲是在民間歌舞花鼓的基礎上形成的;採茶戲是在採茶基礎上形成的;五音戲劇則吸收了秧歌、花鼓燈的營養;花燈戲是從花燈等發展而來;台灣的歌仔戲是由從福建傳到台灣的錦歌、採茶、車鼓弄發展而來的。以上事實充分説明了各地方戲種都吸收並保存了大量的古典和民間舞蹈的傳統。戲曲舞蹈在清代已經具有嚴格的程式、表現力強,技藝高超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