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點:胃腸道給藥

胃腸道外給藥是把藥物直接注入血流(常用靜脈注射法)能保證所給藥物全部進入體循環。如果通過另一種途徑,(肌內注射或皮下注射),藥物必須通過一層或多層生物膜才到達體循環,這就不能保證全部藥物被吸收。對於分子量>20000g/mol的蛋白質類藥物,肌內注射或皮下注射給藥後,通過毛細血管膜吸收緩慢,以至大部分吸收經由淋巴系統進行。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經過淋巴管內的蛋白分解酶的首過代謝,向體循環的運送不完全,速率減慢。下面YJBYS小編就來具體説説胃腸道給藥吧。

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點:胃腸道給藥

  胃腸道給藥主要內容如下:

  1.口服給藥

特點:

優點→安全、方便和經濟。

缺點→吸收緩慢,影響因素較多,有時會改變藥物吸收速率和程度。

方式:大多數藥物在胃腸道是通過被動轉運吸收。脂溶性的非離子型藥物易於吸收。

吸收部位:胃腸。

胃:不是藥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弱酸性藥物在胃中容易吸收,但對酸不穩定的藥物可能分解失活。

腸道:營養成分及藥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原因:具有較大的吸收面積,藥物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流豐富等。因此,藥物吸收以腸道為主。

影響口服給藥吸收的因素:

(1)首過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藥物經胃腸道吸收後,先隨血流經門靜脈進入肝臟,然後進入全身血液循環。但有些藥物進入體循環之前,在胃腸道或肝臟被代謝滅活,進入體循環的實際藥量減少。

一些臨牀常用的藥物如:硝酸甘油、普萘洛爾、利多卡因、丙咪嗪、嗎啡、維拉帕米及氯丙嗪等具有明顯的首過消除。

(2)胃腸蠕動

胃排空:延緩,有利一些鹼性藥物在胃中的溶解,會促進其進入腸道吸收;某些酸性藥物則相反,如丙胺太林延緩胃排空,使對乙酰氨基酚的吸收減慢。

腸蠕動:適當,可促進固體藥物製劑的崩解和溶解,有利於藥物的吸收;蠕動加快,藥物在腸內停留時間縮短,使一些溶解度小的藥物,或有特殊轉運的藥物吸收不完全。

腸衣劑型:能保護某些藥物免受酸性環境破壞,還能防止對胃的刺激。

(3)食物

對不同藥物在胃腸道中吸收的影響不一。

延緩吸收:

對利福平、異煙肼、左旋多巴等藥物。

食物纖維與地高辛等藥物結合,使其吸收減緩。

四環素能與食物中多種金屬離子結合,如Ca2+、Mg2+、Al3+等,延緩吸收。

促進吸收:

呋喃妥因。

脂肪抑制胃排空,增加灰黃黴素在胃中的溶解時間,促進其吸收。

應用:

是常用的給藥途徑。

不宜採用口服給藥的情況:

①對胃腸道刺激性大,或首過消除較強的藥物(如硝酸甘油單次通過肝臟即有90%被代謝)。

病人昏迷不醒或不能吞嚥。

③有些藥物在胃腸道不易吸收,或在胃腸道的酸鹼環境中易被破壞(如青黴素)。

④某些藥物必須注射給藥,才能達到預期療效(如口服硫酸鎂只能引起腹瀉,如需解痙和鎮靜必須注射給藥)。

  2.舌下給藥

舌下給藥→口腔黏膜吸收→口腔靜脈→上腔靜脈。

特點:

吸收較迅速,吸收面積小,但血流豐富。

避免肝臟的首過消除,對某些藥物特別有意義。

應用:

舌下給予硝酸甘油,因其是非解離型,脂溶性高,因此吸收快,奏效也快。

此外,異丙腎上腺素或甲睾酮等也可通過舌下給藥。

  3.直腸給藥

途徑:直腸給藥→痔上、痔中和痔下靜脈→血液循環。

特點:

藥物容易吸收:吸收面積不大,血流量較為豐富,。

缺點→吸收不規則、不完全,有些藥物對直腸黏膜有刺激。

痔上靜脈→經過肝臟→血液循環,存在肝臟首過消除的可能性,程度低於口服給藥。

應用:當病人處於非清醒狀態、出現嘔吐,尤其是兒童不宜口服時,均可考慮直腸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