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點:焦慮

焦慮是人類在與環境作鬥爭及生存適應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基本人類情緒,焦慮並不意味着都是有臨牀意義的病理情緒,在應激面前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意義,它可以充分地調動身體各臟器的技能,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只有具備某些病理性特徵同時對正常的社會功能造成影響時,才成為病理性焦慮。下面YJBYS小編就來具體説説焦慮吧。

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點:焦慮

人們對環境中一些即將來臨的、可能會造成危險和災禍的威脅或者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況進行適應時,主觀上出現緊張和一種不愉快的期待,這種情感就是“焦慮”(anxiety)。換言之,焦慮是指一種內心緊張,預感到似乎即將發生不幸時的心境。當其程度嚴重時,則變為驚恐(panic state)。焦慮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幾乎人人都有過焦慮的'經驗。人們在考試前、即將登台演講或表演,會見重要人物,都常有焦慮的體驗。焦慮使人不快,常驅使人避開引起焦慮的事物。因此,從心理學上看,焦慮具有保護性意義。但過度的、無端的焦慮則被視為是一個醫學問題。

焦慮表現有三組症狀:①緊張不安和憂慮的心境,②伴發的心理症狀。如注意困難、記憶不良、對聲敏感和易激惹。③伴發的軀體症狀。交感神經系統活動亢進導致血內腎上腺素濃度增加、肝糖原分解、血壓升高、心跳過速、胸悶、吸氣困難、過度呼吸、骨骼肌緊張、頭痛、顫抖、口乾、兩手濕冷;副交感性症狀如多尿、腸蠕動加快、腹瀉乃至大小便不自主排出、毛髮豎起等也可能同時出現。

焦慮時的各種軀體症狀都可成為求診的申訴。如焦慮時心悸可能找心臟科醫生;呼吸困難時去找肺科醫生;胃不適、吞嚥困難時去找消化科醫生;頭痛、手足發麻去找神經科醫生等等。因此,認識焦慮有重要臨牀意義。

以過度焦慮為突發症狀的病理心理狀態,臨牀上稱為焦慮症。有兩種類型:

1.驚恐發作( panic attacks),亦稱為急性焦慮發作。患者突然發生強烈不適,可有胸悶、氣透不過來的感覺、心悸、出汗、胃不適、顫抖、手足發麻、瀕死感、要發瘋感或失去控制感,每次發作約一刻鐘左右。發作可無明顯原因或無特殊情境。還有一些人在某些特殊情境如擁擠人羣、商店、公共車輛中發作。後者稱為廣場恐怖症伴發驚恐發作(agoraphobia with panic attacks)。

例,女,26歲,一年前被毒蛇咬傷左腿,當時劇烈腫痛、心慌、神志不清、經搶救恢復。但此後經常發生心中恐懼、胸悶、氣透不過來、手腳發麻、身體搖晃發抖,有“就要死亡的感覺”,每日發作1~2次,每次約一刻鐘自行緩解。見到繩子、帶子一類的東西也會誘發發作。

2.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表現為廣泛而持久的焦慮。程度比急性焦慮輕,持續時間長達3個月以上。常訴額、枕頭痛、失眠易緊張、不能放鬆、易驚跳、有出汗、心跳、口乾、頭昏、喉部梗塞感等。檢查可見焦慮面容、肢端震顫、腱反射活躍、心動過速或瞳孔擴大等。

由於焦慮還可見於其他疾病,故應避免混淆。如低糖血癥、甲亢等可有類似焦慮徵象。藥癮撤藥症狀亦可被誤認為焦慮症。焦慮亦可為腦器質性病變的早期症狀或與抑鬱症一起出現。焦慮症亦可被誤診為神經衰弱與癔症,或被誤診為心臟病等軀體疾病。

引起焦慮的常見誘因是導致衝突的情境或事件。個體感到自己的應對能力不能適應客觀情勢的要求時,焦慮就迅速產生。焦慮亦能形成條件反射。個體的焦慮素質是產生焦慮的基礎。有些焦慮性人格者從童年起就比別人膽怯、易緊張、自信不足,發生焦慮的傾向特別顯著。由於焦慮的人過分緊張、戒備,對事件的意義常發生歪曲的判斷,因此,解釋病情時應避免加劇焦慮,多采取鼓勵和必要的保證是有益的。不適當的過度檢查也會加劇焦慮,甚至引起疑病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