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高頻考點

口腔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包括病史採集與病例分析、口腔檢查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急救技術、基本診斷技術和輔助檢查結果的判讀、醫德醫風實例考核六部分。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高頻考點

 肝大的常見病因

感染(55%):

(1)病毒性感染: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黃熱病,風疹,鉅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帶狀皰疹病毒,麻疹病毒等感染。

(2)衣原體性感染:如鸚鵡熱等。

(3)立克次性感染:斑疹傷寒,Q熱等。

(4)細菌性感染: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慢性膽管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細菌性肝膿腫,肝結核。

(5)螺旋體性感染:鈎端螺旋體病,迴歸熱,肝梅毒,萊姆病等。

(6)真菌性感染:放線菌病,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隱球菌病,組織漿菌病,念珠菌病,麴菌病,毛黴菌病等。

(7)原蟲性感染:阿米巴性肝膿腫,黑熱病,瘧疾,弓形蟲病,錐蟲病,梨形鞭毛蟲病等。

(8)蠕蟲性感染:血吸蟲病,華支睾吸蟲病,膽道蛔蟲病,蛔蟲性肝膿腫,棘球蚴病,後睾吸蟲病,肝片形吸蟲病,弓首蛔蚴病,毛細線蟲病,糞圓線蟲病,肺吸蟲病等。

中毒(10%):

可由四氯化碳,氯仿,乙醇,酚,萘,苯,對乙酰氨基酚,丙戊酸鈉,重金屬,磷,砷,異硫氰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對氨基水楊酸鹽,吡嗪酰胺,乙硫異煙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雙環己乙呱啶,胺碘酮,氨酚喹啉,氧化釷,聚氯乙烯,黃麴黴素,毒蕈,異煙肼,辛可芬,保泰鬆,利福平,四環素,雙醋酚酊,氯丙嗪,甲睾酮,口服避孕藥,酮康唑,甲基多巴,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呋喃咀啶,磺胺藥,硫脲類,苯乙雙胍等引起。

肝膽病變(10%):

(1)肝硬化:門脈性,血吸蟲性,壞死後性,原發性膽汁性,繼發性膽汁性,心源性肝硬化等。

(2)腫瘤和囊腫:原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肝母細胞瘤,類癌,肝混合瘤,肝腺瘤,囊腺瘤,肝血管肉瘤,肝血管內皮瘤,肝海綿狀血管瘤,成人肝臟多囊病,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等。

(3)膽汁淤滯性:肝內膽汁淤積,肝外膽汁淤積,膽總管結石,膽管癌,胰頭癌,壺腹癌等。

(4)代謝障礙性:脂肪肝,Relye綜合徵,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澱粉樣變性,肝豆狀核變性,血色病,卟啉病,肝糖原過多症,類脂組織細胞增多症,家族性脾性貧血,膽固醇酯貯積病,神經節苷脂病,黏多糖沉着症,半乳糖血症,遺傳性果糖不耐症,囊性纖維化,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酪氨酸代謝紊亂症等。

其他因素(5%):

充血性心力衰竭,三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心肌炎或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縮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肝靜脈阻塞、各種血液病,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纖維化,艾滋病等。

 發病機制:

1.感染:各種病原微生物性,中毒性肝炎時,因炎症而有血管充血,組織水腫,炎性細胞浸潤和其他炎性物質的滲出,或因肝細胞變性,腫脹,或因肝臟網狀內皮系統受刺激而大量增生造成肝大,各種感染中以病毒性肝炎為常見。

2.淤血: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填塞,縮窄性心包炎,心包積液及肝靜脈迴流受阻時,肝臟因充血而腫大,外觀發紫,邊緣鈍。

3.膽汁淤積:在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胰頭癌,肝內外膽道梗阻時,導致膽汁淤積,造成肝大。

4.中毒:某些藥物和肝毒素,各種全身性感染時,病原體除可直接侵犯肝臟外,還可通過毒血癥,高熱,營養不良,缺氧等因素引起中毒性肝炎,使肝細胞壞死,產生微囊型脂肪沉着,肝炎樣損傷,肝纖維化,肝靜脈阻塞,毛細膽管淤膽等,造成肝大。

5.代謝異常:脂肪肝,肝澱粉樣變性等病時,脂肪,糖原,類脂質,澱粉樣物質,銅或鐵質沉積在肝臟使之腫大。

6.腫瘤和囊腫:肝癌,肉瘤,良性腫瘤和各種囊腫浸潤肝細胞使之腫大。

7.其他:免疫損傷,結締組織疾病,血液病等均可引起肝大。

 牙槽骨與支持力的關係

牙槽骨的組織結構對支持力也有重要影響。牙槽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持承受由牙周膜傳遞而來的力,並將咬合力廣泛地分散於支持組織內。牙槽骨對咬合力有適應性反應,主要表現在骨質的密度和骨小樑的排列上。健康牙的牙槽骨對生理性的咬合刺激反應良好,在X線片上顯示骨質緻密,骨小樑排列整齊,對咬合的承受能力高,是可選擇的好基牙。相反,對於日久廢用的牙,牙槽骨吸收多,牙周膜面積明顯減小,而且牙槽骨的骨質疏鬆,骨小樑排列紊亂,硬骨板變薄,這種牙承受力的能力較低,選擇基牙時應慎重。乳桿菌 乳桿菌是口腔的正常菌羣,為革三陽性兼性厭氧或專性厭氧桿菌。乳桿菌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同源發酵菌種,利用葡萄糖發酵後主要產生乳酸。這組的'代表為乾酪乳桿菌和嗜酸乳桿菌,它們與齲病密切相關。另一類為異源發酵菌種,發酵後產生乳酸和較大量的乙酸、乙醇和CO2,其代表為發酵乳桿菌。在唾液樣本中最常分離到的菌種是嗜酸乳桿菌,在牙菌斑中最常見的是發酵乳桿菌。

該菌能發酵多種糖,產酸能力強,能使菌斑pH降至5.5以下,而且有很高的耐酸力。在唾液和齲損中常可發現此菌。但此菌對牙面黏附能力差,在牙菌斑中所佔比例不大,常低於培養總數的0.01%~l%.某些乳桿菌在動物試驗中具有致齲性,但次於變形鏈球菌,且僅能導致窩溝齲。乳桿菌對人類的致齲作用較弱,且更多涉及牙本質齲,在牙本質齲損、根面齲損中有較多的乳桿菌存在。研究發現,當飲食中蔗糖含量增高,口腔中有蔗糖滯留部位或有齲洞的部位乳桿菌數量增加;當齲洞修復,滯留乳桿菌的部位消除後,其數量下降。故多數學者認為,乳桿菌可能不是齲病發生的初始致病菌,但參與齲病的發展。乳桿菌數量增加不是導致齲病開始的原因,而是齲病進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