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業 > 生產管理師

供應鏈環境下的企業生產計劃如何制定

研究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的生產計劃與控制問題可以填補供應鏈管理上的不足,完善其理論與方法體系,保證各節點生產計劃的關係,實現各節點步調的一致。那麼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生產計劃應該怎麼制定呢?

供應鏈環境下的企業生產計劃如何制定

一、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生產計劃的特點

供應鏈管理的主體是多個互為利益主體、相互獨立的企業共同組成的聯盟,其節點企業間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在供應鏈網絡中,各企業成員既是分散、獨立的角色,又會經常面對同一顧客的訂單任務而相互協作,因此在組織生產計劃時,企業一方面要考慮自身的利益訴求,另一方面要兼顧供應鏈成員的生產及發展需求。在這一形勢下,企業決策人員在制定生產計劃時必須轉變以往封閉、狹窄的思維模式,形成橫向、開放性的思考方式。具體而言,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生產計劃的制定較傳統生產計劃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點區別:

(1)傳統生產計劃僅考慮企業自身利益,而供應鏈環境下要求企業兼顧上下游成員的發展需要。(2)傳統的生產計劃,只過多地關注企業自身資源的管理方面和調度方面,而在供應鏈環境下,企業必須權衡供應鏈總體資源的配置工作以及調度工作。(3)傳統生產計劃過度依賴生產訂單,對信息共享沒有太高要求,或者僅侷限於企業內部部門之間進行信息共享,而供應鏈環境下,企業需要根據其他供應鏈成員的信息來調整生產計劃,以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協同運作。(4)相較於傳統生產計劃,供應鏈環境下制定生產計劃所要考慮的約束條件在整體層面上要多一些,在局部層面上要少一些。這是因為在進行整個供應鏈的生產計劃決策時要充分權衡各節點成員的資源約束,而各節點成員進行生產計劃決策時,能夠借用上下游成員的資源,因為受到的資源約束相對要少一些。(5)供應鏈環境下要求整個生產計劃保持高度同步。供應鏈環境下注重的是協同生產,核心企業通過外包的形式將產品組裝、零部件生產等任務發放給其他企業後,各節點企業必須加強信息的共享和交互,保持生產活動的高度協調,使整體生產計劃良好協作,進而實現上下游成員間產品供需的完美對接。

二、供應鏈環境下生產計劃模型分析

供應鏈環境下,生產計劃的決策必須本着三個原則:整體統籌、彼此協調、充分自治。整體統籌即企業需要考慮各節點企業的資源以及產能等,以統一調度生產。相互協調即企業安排生產計劃時要充分權衡上下游成員的計劃安排,處理好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自治即企業以核心企業下放的產品質量以及交貨數量等訂單要求為依據,結合自身的產能及優勢,自行制定生產計劃與決策。

生產單元即供應鏈之中的零部件生產單元,它並不具體指代某一企業,也可以是某一車間或者某一生產線,生產單元所制定的生產計劃屬於基層計劃,其在計劃決策中具有極高的自主權。供應鏈成員企業是更高一層的企業,它們將全部或部分資源投入供應鏈整體生產活動中,其決定的生產計劃在整個供應鏈中處於核心地位。供應鏈聯盟即供應鏈綜合體,其制定的生產計劃對基層及核心層計劃起到指導及調控作用,因此屬於最高級別的生產計劃。各層次計劃在決策和制定時都要堅持相互溝通、彼此協調的基本原則。

三、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生產總計劃的制定

供應鏈是針對特定的市場機會,在一定時期內產生,如果市場需求有了新的變動,那麼供應鏈也必須做出快速的重構動作,以繼續滿足市場需求,這樣才能保證供應鏈持續運作的生命力。

要想達到以上目標,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協調製定供應鏈生產計劃,供應鏈核心企業應及時獲取市場動態,制定合理的供應鏈生產主計劃;②生產外協部件的非核心企業應根據生產主計劃制定自身的生產計劃與車間作業計劃;③從屬核心企業的外協零部件生產單元,應根據核心企業的生產主計劃制定車間作業計劃;④從屬非核心企業的生產單元,應根據非核心企業的生產計劃來確立車間作業計劃;⑤各生產節點在制定計劃及實施生產的過程中,應互相協商,逐級反饋生產問題。

四、供應鏈環境下各節點企業生產計劃的制定

供應鏈生產主計劃在各局部計劃的制定上卻約束較少,因此,在制定供應鏈生產計劃時,首先應考慮到整個供應鏈的約束資源。在實際計劃的制定中,有不少企業慣於採用MRP/ERP辦法,即根據客户訂單確定產品生產數量,再根據物料清單,將產品分解到具體物料,然後根據分解結果制定採購計劃和生產計劃,完成採購後進行生產和裝配。然而,MRP/ERP辦法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假設上的――各生產單元的能力是無限的,同時,MRP/ERP辦法是根據產品數量及交貨期來確定資源投入與產出週期,但對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資源流通塞一般只能通過現場控制去解決。

供應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單靠現場控制去協調資源流通塞必然會對整個供應鏈的運行,及其對市場的.靈敏性產生影響。但是,在制定計劃時運用TOC,就可彌補MRP/ERP辦法存在的不足。

與TOC相結合的辦法

約束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TOC)是優化企業生產管理系統的理論,其核心在於保證生產中的瓶頸程序不會出現停工待料問題,進而保持企業生產的有效輸出。對於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生產而言,在運用TOC時應遵循以下原則:①系統而非非約束資源本身決定其利用程度;②追求物流的平衡,而非生產能力的平衡;③約束工序上1小時的損失就會造成整合系統1小時的損失,但非約束工序節省的1小時並不會增加整個系統的有效產出;④轉運批量可以不等於加工批量,加工批量是可變的;⑤作業計劃的編排一定要考慮資源約束,提前期並非預定值,而是作業計劃的結果。

各節點企業在將ERP於TOC辦法相結合時,具體應如下操作:首先,根據TOC原則來修正ERP,根據動態提前期來制定物料需求計劃;其次,根據TOC辦法採用恰當的約束辨識算法,建立約束資源與非約束資源網絡;最後,以約束工序為基點,安排其他工序的生產計劃,重點在於順排流經約束資源網絡的零件計劃,倒排對流經非約束資源網絡的零件計劃。由於對約束資源的工序安排會對作業優先權等造成影響,因此,產品的完工時限可能會與供應鏈生產主計劃中的交貨期限有一定出入,因此,還需修正上層計劃來確保上下層計劃的一致性,也可以通過工序調度等方式來滿足交貨期要求。最後,在車間作業過程中,也應根據TOC思想的若干原則來合理調度約束與非約束資源。

2.部分關鍵技術與實現

(2)約束識別約束識別是構建系統的約束資源與非約束資源網絡,區別對待約束資源與非約束資源的關鍵,對系統的可用性有重要影響。由於系統約束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要針對每一次計劃來對約束資源進行識別。

此外,為保證按時交貨,還需對工序進行調度,調度工序時應以的辦法主要包括工序重疊、工序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