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技巧。

課前準備:

1、 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整體結構並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教師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相應詩句、圖畫和音樂。

 課堂實錄:

一、導入: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唐代詩人朗士元的《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雖然我們不知道詩人在寫這首詩身處什麼季節,但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詩人看到了無數盛開的桃花。今天,我們身處萬物凋零的秋季,但我們仍然可以從《春》這篇教學設計>文章看到一個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動畫)

通過相關的詩和畫面營造一個美麗的氛圍,吸引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師:首先,讓我們聽着音樂,朗讀課文,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為我們創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樂朗讀,請大家注意讀出語氣基本語調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質樸。同時朗讀層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漸快。首先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第一、二兩個小節,然後四個小組依次來讀一讀三至六小節,我們可以比一比哪個小組讀得最動情。最後四個小節全班齊讀,請大家注意銜接自然一些。

(學生配樂朗讀)

初步瞭解朗讀要求,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品味課文語言。此過程也是學生掌握朗誦要求的起點。

 三、品味語言。

師:本文共分為三段:盼春、繪春、贊春,其中寫得最形象、最生動、最美麗的是第二段,而這一段又可以分為幾幅畫面?

生:春醒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師:回答的很好,我覺得全文中寫得最美的就是這六幅畫面,剛才我要求同學們劃出你認為最值得欣賞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麼現在我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從中選出一幅你覺得寫得最美的畫面,在下面小聲朗讀一下。

(學生自由朗讀自己所選段落)

師: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你選擇了哪些畫面呢?請同學們在回答時突出你喜歡什麼詞句?這個詞句有什麼特點?表達效果如何?

生:我覺得春草圖這一句話寫得很好——“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它讓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樂。

師:人為什麼會感到如此快樂呢?

生:因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師:所以,這裏實際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覺得“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一句寫得很好,它寫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師:為什麼要強調“偷偷”,是不想讓人發現嗎?

生:是因為人在不知不覺中發現了小草已經出現了。

師:這裏正如一首唐詩中所説的:“天街小草潤如酥(sū),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裏所表現出的就是這種意想不到的欣喜。

(學生與教師一起重複這首詩)

生:我覺得“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一句寫得好,這句寫出春天百花爛漫的情景。

師:這裏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比喻、擬人。

師:作者用擬人手法讓你們感到了春花的什麼特點?

教學設計方案2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生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採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交流、評價、爭論,也可以表演出來。這既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培養了學生學科學、合理想象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讀準字音,理解炙烤有氣無力發現發掘挖掘發掘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閲讀,瞭解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點,以及它的形成過程、被發現、發掘、命名的過程。

3、找出課文中推想的內容,根據課文內容説説這樣推想的依據。

4、抓住主要內容,簡要複述課文。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踐,展開想象,從而理解和領會科學家關於黃河象化石形成過程的假想,增長科學知識。

四、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蒐集的有關資料。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有關化石的資料,誰先給大家介紹?

(指名學生上台解説並組織其他同學介紹、展示自制的化石圖片或有關的資料等。)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參觀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課件)這就是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書課題:黃河象)

(二)學習第一段

1、看着這具大象的骨架樣子(板書:骨架樣子)

你覺得它有什麼特點?(高大、完整。師板書。)課文在第幾段描繪,請劃出有關語句。

2、學生交流。

3、齊讀這些語句,體會黃河象化石的特點。

4、(再看圖片)看着這具化石的樣子,你有什麼想了解的?

5、學生自由提問。師引導提出:黃河象化石是怎樣被挖掘出來的?為什麼能被保存得這樣完整?

6、古代黃河象的化石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現史上是罕見的,人們是怎樣發掘的呢?請快速、輕聲地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學習最後兩個自然段

1、檢查:人們是怎樣挖掘出這樣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學生回答)

2、此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相機板書:化石的發現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時樣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來時是什麼樣子的,請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4、待學生找到後,師出示句子,生齊讀這句話。

師板書:斜插沙土

腳踩礫石。

5、師提問:文章開頭向我們介紹了象化石的特點和樣子,結尾介紹了象化石的發掘和剛發掘出來時的樣子,那麼中間部分介紹了什麼呢?

6、生答: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的來歷。板書:假想來歷。

(四)學習第27自然段

1、師問:什麼是假想?

生答:假設、想象。

2、師:對於發生在幾百萬年前事,我們現代人根本不可能親眼所見,也不可能找到現成的資料查詢,人們只能根據一些歷史性的東西來進行想象、假設。那麼,科學家是根據什麼來想象、假設黃河象化石的來歷的?

3、科學家從哪幾步假想了黃河象的來歷?

討論得出四層:

(1)當時的時間、氣候和地理環境。

(2)黃河象怎樣來到小河邊。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黃河象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4、師:科學家根據黃河象化石被挖掘出來時的樣子,想象了化石的來歷,下邊,我們就來看看科學家是怎樣來想象的。

5、根據讀書要求讀課文: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文。

(2)對這個故事,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你想問什麼?請準備好,在小組內交流。

6、小組合作,表演大象當時陷進淤泥裏的情景。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聽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説説文中所説的黃河象是什麼樣的。

二、複述課文。

1、提示:(1)按課文的敍述順序。

(2)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黃河象喝水失足變成化石發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複述內容。

3、你認為科學家的假想最生動的一幕是哪裏?(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學家想象的這樣,還可能是什麼樣?

5、自由感情朗讀。

三、拓展延伸,陶冶學生情操

1、剛才大家學得很認真,老師真為大家高興。你們知道大象的生活習性嗎?

2、生自由談。並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3、今天,我們今天認識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肅發現的,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組老師收集的關於甘肅地貌的資料。(出示甘肅地貌)

4、待學生看完後,師問:看了以上資料,你有什麼不能理解的?

(引導學生談到環保的話題)

四、回顧課文,鞏固練習

對於課文的寫作順序,你有不同的見解嗎?能按另外的順序重新敍述這篇課文嗎?(只要學生的見解合理,都應該予以肯定。)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黃河象的文章。科學家們即生動又合理的想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説每一個古生物化石中,都藴含着深奧的科學道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來這方面的資料讀讀,也可以推薦給老師和同學。

板書設計:

骨架的樣子----假想來歷----發掘化石

炙烤

高大

斜插沙土

完整

乾渴

腳踩石頭

陷進

化石

附:參考資料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歷史的地質年代中而現已大部分絕滅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蘆木、鱗木等)、古無脊椎動物(貨幣蟲、三葉蟲、菊石等)、古脊椎動物(恐龍、始祖鳥、猛獁等)。古生物死後,除極少數(如凍土中的猛獁,琥珀中的昆蟲)由於特殊條件,仍保存原有的組織結構外,絕大多數經過鈣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礦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僅具原來硬體部分的形狀、結構、印模等的化石。

化石經過自然界的作用,保存於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它們的生活遺蹟。大多數是莖、葉、貝殼、骨骼等堅硬部分,經過礦物質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僅保持原來形狀、結構以至印模的鈣化、碳化、硅化、礦化的生物遺體、遺物或印模。也有少數是未經改變的完整遺體,如凍土中的猛獁、琥珀中的昆蟲等。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幫助學生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

情感目標:幫助學生體驗團結互助帶來的積極情感。

行為目標:讓學生能夠學會與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

【教學難點】

讓學生能夠學會與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識。

【課前準備】

1、 活動道具:筷子、報紙若干

2、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熱身運動:觀察島

師:大家好,歡迎來到心理課堂,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安老師。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個很有趣的片段,我們一起來看下。大家要仔細看,因為看完之後,我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師:短片看完了,大家有什麼想要分享的嗎?

生:(這三個短片都是關於團結的,大家團結一致,抗擊敵人,最終獲得了勝利,保護了自己。)

師:這位同學觀察的很仔細,提煉的主題也很準確,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活動主題:團結的力量。

二、體驗分享:活動營

活動一:折筷子

師:中國有句俗語:“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接下來,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理解下這句話的意思。大家的面前都放有一雙筷子,請大家拿起其中一支,聽口令行動。當老師喊道“3”的時候,自己用力去折筷子,看看結果會怎麼樣。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123。

生:咔嚓

師:好清脆的“咔嚓”聲,我想問問大家,折一根筷子的感覺怎麼樣?

生:很容易就折斷了。

師:很多學生都表示so easy,這都不是事兒。那麼接下來,老師想請大家按照組為單位,將組內剩餘的筷子聚合到一起,然後由每小組的每個小朋友都試一試,看看誰能把這一把筷子折斷。

生:(嘗試折筷子)

師:老師觀察到,即使大家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奈何不了這一把筷子。這説明什麼道理呢?

生:

師:通過這個遊戲大家都體會到了,要折斷一根筷子很容易,但是要是把一把筷子折斷的話,就很難。這就説明一個人的力量是很小的,但是如果大家齊心合力的話力量就會變得很強大。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團結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我可以告訴大家,只要大家團結起來,就會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們相信嗎?

活動二:踩報紙

師:大家看,老師的手裏現在有一張報紙,大家猜一猜,這張報紙上可以站多少個人?如果把報紙摺疊呢?在摺疊呢?(老師一邊摺疊,一邊將同學們的競猜數板書到黑板上。)好,那接下來,我們就要來進行挑戰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挑戰的規則:

踩報紙遊戲規則:

1、 每組抽出5名同學來參加比賽,當老師發出“開始”的指令的時候,參賽隊員要想法設法把腳放在一整張報紙範圍內,並堅持5秒。如果有學生的腳超出報紙範圍,就會被淘汰。淘汰的組員離開比賽現場,剩餘的組員繼續比賽。

2、 將報紙對摺,剩餘的組員繼續在老師的指令下將腳放在報紙範圍內,並堅持5秒。規則同上。

3、 繼續將報紙對摺,比賽。

4、 經過三個回合的比賽,組內留下人員最多的組獲勝。

師:現在請各小組討論,派出參賽隊員。

(比賽過程)

師:經過激烈的比賽,第*小組獲得了勝利。現在有請這些小組的成員上台領獎並和大家分享你們成功的祕訣。

生:

師:他們説的非常好,請下台。接下來我們來請其他小朋友説一説,你們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生:

師:看來想要團結力量大,還需要一定的技巧,那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剛才大家分享的經驗,來總結下,在團結的過程中,我們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三:總結提升:分享屋

師: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總結的團結的經驗呢?

生:

師:整理歸納

1、有計劃和安排

2、合理分工,各司其職。

3、信任合作伙伴

4、多鼓勵合作伙伴

5、有意見不一致時,要一起商量,不能一意孤行。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相信大家都懂得了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同時也掌握瞭如何團結力量最大的技巧。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老師希望大家可以學以致用,運用今天所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相信你們都是最棒的。本節課到底結束,謝謝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4

教學的目的:

1、通過遊戲活動體驗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並用

切割製作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遊戲活動中體驗造型表現活動及人交往的樂趣,初步建立集體觀念與大膽表現自我的信心。

3、通過對作品、媒材、工具、製作過程的體驗及探索,培養初步的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現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感知體驗切割藝術的美,學習以形狀、顏色、選材、切割製作動物並介紹自己的想法。

2、蔬菜瓜果的製作及切割佈局。

教學準備:

(教師)各種用蔬菜瓜果製作的造型樣品、錄音機、磁帶、頭飾、獎勵標飾、板書、吸鐵石、教案。

(學生)課本、蔬菜瓜果、頭飾、刀。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具準備情況,穩定學生情緒。

二﹑講授新課

這是我們常見的食物,我把它簡單的改變了一下,變成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蔬果造型。[板書課題:蔬果造型]

這是老師給同學們帶來的新夥伴,他叫Jack。Jack好像在説話,我們來聽聽他説些什麼呀,哦!Jack向大家問好,同時還想問問同學們,為什麼我的身體要用黃瓜來做,而不用別的什麼來做呢?[學生回答,表揚獎賞發言的學生]Very Good!看來同學們平時喜歡看動物世界,知道鱷魚有什麼特徵,那除了鱷魚之外,根據黃瓜的形狀和顏色特徵,還可以做些什麼有趣的東西?[學生回答,表揚獎賞發言的學生,板書“形式”﹑“顏色”],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用水果和蔬菜的特性也做了幾件有趣的東西。[展示作品,可帶下去走動,並適當做出一些動作],這是……。現在想請同學們欣賞一下,在欣賞的同時告訴大家,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要用這種蔬菜和水果做他,並觀察一下他的製作方法。[學生回答,表揚獎賞發言的學生,板書“選材”﹑“切割”]欣賞完老師的作品以後,同學們就以自己手上的蔬菜和水果討論一下,用他們做些什麼。討論好了以後可以舉手跟老師説説,怎麼會想到做這個東西的。[學生回答,表揚獎賞發言的學生]同學們的創意都很好,其實在做的時候並不是很複雜,能大致看的出就行,那現在同學們就可以做一做你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要注意安全。[學生做作業,板書“製作”]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教師放音樂]

四﹑小結

請做好了的同學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學生展示]説説你做的是什麼,是怎樣想的或是學一下你做的小動物的叫聲,或是講述一段或一句有趣幽默的話,還可以説説你做的東西用英語怎麼講的。[學生回答,表揚獎賞同學們]同學們不僅做的好,説的也好。通過這次製作,我相信同學們會對蔬菜和水果有了另一種認識。同時我們也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小動物哦。

五﹑板書

蔬果造型

形狀﹑顏色

選材﹑切割

製作

教學設計方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能按照正確筆順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周總理的崇敬之情。

3、感悟周總理對少年兒童的關愛,體會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學會生字是重點,感悟課文是難點。

教學準備:

蒐集關於周總理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查閲的有關資料。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周總理的課文,板書“關懷”。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反覆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2、再度課文,想一想讀懂了什麼?

3、指名説一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4、指名讀課文,全班參與評議。

(三)學習生字

1、組自主識字。

2、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識字方法,互相説説記住了哪些字,怎樣記住的。教師巡視。

3、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認讀生字,隨時糾正讀音。

懷周恩察握鏡段;朗聚神燦爛幸福。

“恩段神燦爛”的韻母是前鼻音,“鏡朗幸”的'韻母是後鼻音,“周察神”的聲母是翹舌音,指導學生把這些生字讀準確。

4、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啟發學生多動腦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記生字。

①熟字加偏旁認記:懷恩握燦爛。

②熟字去掉學過的偏旁認記:察。

③熟字換偏旁認記:神。

④編順口溜或猜字謎的方式識記:

“豎撇橫折鈎,內藏土和口;翻開百家姓,這姓就是周。

“每一口人都有田,表示生活喜連連,家家户户過大年,把它倒貼門上邊。

5、鞏固識字。

①多種形式練讀,反覆與生字見面。

②小遊戲,考考你。

③小組合作學習,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6、熟讀課文

(四)朗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明之處。

2、分小組討論課文中的疑問,小組內彙報。

3、全班交流。

4、再讀課文,聯繫生活實際或上下文理解“視察、聚精會神”兩個詞語。

5、分小組朗讀,理解感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周總理對少年兒童的關懷,指導讀出對周總理的熱愛、懷念之情。

(五)拓展活動

講關於周恩來的故事。

(六)作業

通過閲讀課外書、向別人請教等途徑,蒐集關於周恩來的事蹟。

(七)教後反思

教學設計方案6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兒。

2.體會前呼後應的寫作方法,並在迷人的張家界一課運用這種寫作手法。

3.品讀描寫頤和園美麗景色的句子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

讀81頁單元導讀,思考:

本單元圍繞什麼主題來寫?

我國的世界遺產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園林建築《頤和園》。

板書課題

介紹:頤和園是我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今天的頤和園已成中外遊客競相遊覽的一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朗讀感知學習前呼後應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説一説。

這兩句話中都有一個詞語是?——美麗。翔這樣文章前後兩段都直接寫到頤和園的美,這種寫法就叫前呼後應,也叫首尾呼應,前後照應。前後呼應,可以使文章更完整結構更緊密,我們在寫遊記時就可以用上前呼後應的寫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讀文章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頤和園》緊緊圍繞美麗來寫,為了突出表現頤和園的美麗,作者遊覽了頤和園內的哪些景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遊覽的景點。

2.作者在遊覽這些景點時是按照一定的遊覽路線遊覽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詞和詞語的連接,請同學們速讀文章,找出描寫作者遊覽順序的句子。

學生彙報

總結方法:像這樣按照遊覽順序邊走邊看,並且依次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達方式就叫移步換景(移動腳步,變換景物)。如果我們要寫一篇遊記,比如描寫我們的學校,就可以學習作者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3.現在請同學們從文章中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景點,找出你認為寫得很美的句子多讀幾遍,最好能説説一説美在哪裏。

彙報

小結:剛才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點來讀,來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

四、拓展閲讀

師:我們領略了頤和園的美,下面我們走進另一處自然景觀張家界。

在頤和圓一課中我們學習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開頭點出美麗,結尾呼應美麗。現在我們來看《迷人的張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應嗎?找出相關的句子。

2.接下來請同學們快速的讀課文,你覺得文章通過哪些景物寫出了張家界的景色如人間仙境?

3.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兩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遺產名錄的景點——頤和園和張家界。欣賞了美麗的景色,學習了首尾呼應、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課下,同學們可以繼續閲讀叢書上的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

教學設計方案7

學情分析:在學生對馬的相關知識的瞭解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對馬的瞭解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把握生字詞;掌握對比的描寫手法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感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積累優美詞句;掌握對比描寫

教學活動:

一、 興趣式導入

課前先做一個知識積累訓練,請同學講一講有“馬”字的成語:如馬到成功、一馬當先、馬不停蹄等。

二、 觀察圖片,説説它們的不同點。

前者是被人類馴服、被束縛的馬;後者是自由的、野生的。

三、 整體感知課文

1、 自由朗讀課文,生字詞疏通

2、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問題設計:讀完課文,你腦中出現了哪幾種不同生存狀態的馬?

【明確:①(1~2)人類馴養的馬; ②(3~5)天然野生的馬】

四、合作研討

問題設計:

1、 這兩種不同生存狀態下的馬各有哪些特點?找出文中的語句讀一讀。

【明確:①勇毅、馴良、被奴役、當玩物 ②美質、美德、美貌】

2、 你比較喜歡哪一種馬,説説理由。(鼓勵學生個性體驗)

3、 課文在描寫野馬的美貌時,為什麼要與其他七種動物作比較?文中還有哪些對比?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學一學,寫一寫)

文章在描述馬的外在特徵時,與許多其他的動物作了對比。試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下貓或其他小動物。100字左右。

六、小結語

馬是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讓我們也成為馬的朋友,放他們縱橫馳騁!

七、佈置作業

課後收集我國曆史上或傳説中的名馬。

教學設計方案8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假如》這一課,這些生字詞你們掌握得怎麼樣呢?

2、複習生字詞。(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隨意讀)同學們掌握得非常好!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有一個小朋友非常渴望擁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個小朋友想用馬良的神筆畫什麼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3課《假如》。(齊讀課題)

二、感知全文

1、打開書108頁,生自由讀課文。

2、指名分段讀課文。請其他同學拿出手中的筆,邊聽邊劃出這個小朋友想用馬良的神筆畫什麼。

3、指名彙報,出示課件。自由讀讀。

三、學習第一節

1.這個小朋友為什麼要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板書)哪一小節告訴我們了?指名讀。

2、為什麼要畫紅紅的太陽呢?自由讀。指名回答。

3、出示:小樹在寒冷的北風裏縮着身子,輕輕歎息。你能把小樹當時的樣子表演出來嗎?

學生親身體驗:小樹小樹,你為什麼縮着身子?小樹小樹,你為什麼輕輕歎息?他的心情如何?(指導朗讀)

小樹小樹,現在你最需要的是什麼?(陽光、温暖、幫助、關心……)

4.在寒風中縮着身子,輕輕歎息的小樹,多麼惹人憐愛,這位小女孩為它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給小樹帶來了温暖,現在小樹又是什麼樣子,他的心情如何。我們就帶着這種心情來讀讀第一小節。

5.自由讀──指名讀——範讀──喜歡的齊讀(在師生評議練習有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二節

1.這個小朋友為什麼要畫許多好吃的穀粒?(板書)學生自由讀。指名回答。

2.出示:小鳥呆在家裏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3.引導:小鳥在苦苦等待什麼?鳥媽媽飛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多麼辛苦,而小鳥(生讀)呆在家裏,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指導朗讀)

4.此刻,小鳥最需要的是什麼?(穀粒、米飯、面碎……)

5.善良的小朋友想用馬良的神筆給小鳥畫──(生:許多好吃的穀粒)(課件出示第二節詩)。這是小鳥會怎麼樣呢?

6.你真會體會,能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五、學習第三節

1、小樹在陽光下快活地成長,小鳥吃飽了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而這個小女孩的朋友西西引讀“西西只坐在屋裏,望着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2、西西為什麼只坐在屋裏?你能想象一下“沒有一雙好腿”給西西的生活帶來多少不便、痛苦?

3、西西是不幸的。此時西西來到我們面前,你想對不幸的西西説些什麼?

4、你們對西西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一雙好腿,一個健康的身體。這個小朋友和我們一樣,都讀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節詩)齊讀。

5、西西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福的,因為有許多善良的人在關心她。我們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來,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指名説)。

這時的西西是多麼開心,我們也一樣開心。讓我們把真誠的祝福送給西西。

6、指名讀——想讀的站起來讀。

六、學習第四節

1.這個小朋友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她不但給窗前的小樹畫了個紅紅的太陽,給樹上的小鳥畫了許多好吃的穀粒,還給西西畫了一雙好腿。這三個願望是多麼美好啊。把你喜歡的願望背下來好嗎?(學生自由背誦)

2.誰來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每個願望請一個孩子)

3.她想怎樣實現這些願望?(靠神筆)讀一下。

4.生活中真有這樣的神筆嗎?是呀,生活中沒有那樣的神筆,小女孩的願望也不一定能實現,所以小女孩説──假如。但是小女孩和我們都有一樣的愛心,這是最可貴的。(板書:愛心)

5.小女孩的願望只有這三個嗎?你從哪裏讀出來的?(感悟文末的省略號)

6、讓我們齊讀全文,一同來享受小女孩帶給我們的美好願望。

七、拓展想象

1.這個小女孩特別渴望有枝神筆,但卻不是給自己畫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見她是一個多麼善良、多麼有愛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要用來畫些什麼?(小組討論)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筆,我要給()

2.指名説。

3.大家説得真好,假如我們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們也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現在你們把自己剛才説的接着詩的最後一小節寫下來。

八、總結

1.結束語:我們不僅會寫更要會做,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沒有神筆我們一樣可以幫助他們。

2、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我們一顆顆金子般的愛心,去幫助別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

教學設計方案9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明白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含義,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2.通過讓學生自學課本,掌握讀書的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3.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

二、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乘法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1、激趣。

(播放)師:是什麼節目啊?

生:“爸爸去哪兒”!

師:今天我就扮演村長,請你們準備接受楊村長的挑戰吧!

2、導入。

師:下面村長就來下達第一個任務: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準備,開始。

師:真快!繼續!

預設:

①全班説16。

②有人説28,有人説16。

師:欸,看清題目多重要啊!正確結果是——(生:28)我們順利完成了第一個任務,村長有禮物要送給大家,你反應特別快,來幫大家挑選一個吧!(學生選)

師:那我們就先來看看2號禮物。(播放)

禮物過渡句:

豎式:你們很有眼光,第一個就選擇了我們國家的偉大發明——豎式。

祕密:希望你們也能像喜羊羊那樣,勇敢的接受挑戰。

手勢:希望這節課,小朋友能用上這些有趣的手勢,進行交流。(師出手勢)

師:剛才小朋友們用口算的方法計算了一道乘法豎式題,那乘法豎式該怎麼筆算呢?這就是村長給大家下達的第二個任務:研究筆算乘法。(課件:筆算乘法)

活動2:講授新課

1、 獨立思考。

師:(出示情境圖)從圖上你能收集到什麼數學信息和問題?

怎麼列式呢?(板書:12×3)

為什麼用12×3?(引導:也就是幾個幾相加)

師:12×3等於幾?你能用幾種方法來計算?請把你的算法寫在練習紙上。(時間:2分鐘)

(調出時鐘,放在左上角)準備,計時開始。(學生獨立計算)

師:時間到!請大家停筆坐好。到底你們做得怎麼樣呢?請孩子們打開課本60頁的例1,(板書P60,1)看看,你算對了嗎?

師:答案算對的請舉手。

師:哦,有一部分孩子沒有舉手,沒關係,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一定會弄明白。現在我們就換一種學習方式,讓這個不會説話的“課本老師”來教教我們。那怎麼和這位“老師”交流呢?村長給大家提供一個智慧錦囊。

二、自學例題。

(1)自學指導。

(課件出現)智慧錦囊:

1、看看書上有幾種算法?①②……

2、算法中有哪些特別的標記?△

3、你還有什麼疑問? ?

指導:

師:先請全班一起來讀一讀!

師:小錦囊給我們什麼提示呀?對,先找找有幾種算法,找到一種算法,我們就給它標上序號;找到一種標記,就標上△;如果有疑問,就用?標出。(老師板書符號)睜大你的小眼睛看仔細,看看你能找到幾種算法和標記?

(2)全班反饋。

問題1:幾種算法。

師:怎麼樣?找到了幾種算法?孩子們用手勢表示表示(手勢1)。我看到有一種的,兩種的,還有三種的呢!請你上來指一指。師:你來指,我做你的小助手。(讓學生補充)師:小朋友們找到了這麼多種算法,你們看,(邊指邊説),這些算法有的在左,還寫得那麼小,有的在右,但是你們通過有序地看書,都能不遺漏地找到它們,太厲害了!

師:(口算)誰來説説怎麼口算?

師:(豎式)還有這種算法,乘法豎式為什麼要這樣寫呢?(手勢指兩個豎式)上面還有一些特別的標記呢。

問題2:特別標記。

師:你們找到了什麼特殊的標記,誰來標一標?(退到遠處)找到幾個就標幾個。

生:指出自己認為特別的標記(傳遞話語)(預:紅、藍箭頭、0、6個點)

師:讀書要讀細,你們找到了紅箭頭、小點兒、變色的0、還有藍箭頭,太棒了!

師:(指標記)待會兒咱們分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在乘法豎式中看看這些標記到底想提醒我們什麼呢?開始吧。(四人小組交流)

師:交流完了吧。咱們的數學講究有序,那咱們的介紹也從上往下,從紅箭頭開始,好嗎?

哪個小組派代表上來説一説。村長把講台交給你了哦。(在學生座位上坐下)

①紅箭頭、……和0

學生標記沒有解釋全

師以學生的身份參與課堂“小老師,我也想説”、“我有問題,請關注我”……是什麼意思呀?

0為什麼寫得那麼淺?引導“誰能幫幫我?”

如果學生有錯(學生沒有説十位的1)師:剛才有位小老師説的3乘2等於6,3乘1等於3,是乘1嗎?

師小結提升:剛才我們一塊交流了豎式裏的標記,通過紅箭頭,我們明白了乘的順序,“……”告訴我們它們是怎麼來的(手指),0是可以省略不寫的。

誰能用“先算……再算……最後算……”這樣的句式來完整的説一説!(請2個説)

師:請同學們同桌互相邊指邊説。

②藍箭頭

師:還有藍箭頭,誰來説説它的意思?

師:這兩種豎式,如果讓你寫,你會選擇哪一種?為什麼?(生:第二種簡潔。)

師:對啊,把能省略的省略了,這就是化繁為簡,也是咱們數學中的簡潔美。

③豎式的寫法

師:請一個同學上台做小老師,來寫一寫這個簡潔的豎式,請你邊説邊寫。(學生上台示範寫豎式)

師:(出錯)誰來評一評。

師:(正確)謝謝小老師!

問題3:還有什麼疑問。

師:和孩子們一起讀書真開心!到這兒,你還有什麼疑問嗎?(有學生質疑,師先評價:對啊?真棒!把掌聲送給這個善於思考的孩子!)

預設:為什麼沒有+號?(寫也是可以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在這兒是做加法,所以可以省略不寫。)

師:這個任務有點難,花了我們不少的時間,但是同學們特別棒,勝利地完成了任務,楊村長要送禮物咯。

提出問題有時候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所以楊村長要獎勵剛才這個敢於提出問題的孩子,你來選一個禮物吧。(播放視頻)

豎式:不看不知道,——原來豎式居然是我們國家的偉大發明呢。看來,我們的研究還真不簡單呢。你們掌握的怎麼樣?楊村長就要下達第三個任務羅

祕密:希望你們也能像喜羊羊那樣,勇敢的接受挑戰。好,村長就要下達第三個任務羅:

手勢:這節課上,小朋友已經能用上這些有趣的手勢,進行交流,太棒了。村長就要下達第三個任務羅:

活動3【練習】筆算乘法

三、 鞏固練習

師:練一練,看誰學得最紮實。

1、課本60頁做一做第1題。

師:做完了吧?眼睛跟着聲音走。村長隨意拿一個孩子的和大家對對答案吧。做對了嗎?全做對的同學請舉手。

師:啊,全都對啦,真厲害!請你來説説(這道題)乘的順序?(糾錯:乘2,記得是乘十位上的……)

師:同學們今天的筆算乘法掌握得真好!下面看大家會解決問題嗎?

2、選條件填空,再解答。請大家認真看題。

學校舞蹈隊的同學站隊排練,一排12人, ,一共有多少人?

① 另一排有4人 ② 共有4排 ③ 有4組

師:想一想,可以選擇哪個條件?

師:用手勢表示。準備,開始!

預設:都選②。師:你們都選②,我想選①,行嗎?看來這是一道多選題呢!

①②都有人選。師:各請一生來説算式

選①,但是用乘法。師:(舉問號手勢)同意嗎?

師:還有別的選擇嗎?(請學生説,課件演示。)

師:③怎麼不選?(排和組之間沒有聯繫。)

師:看來選擇的條件不同,我們使用的方法也不同。第二個任務也難不倒咱們班的同學,村長把最後一個禮物送給大家。(播放)

豎式:不看不知道,——原來豎式居然是我們國家的偉大發明呢。看來,我們的研究還真不簡單呢。

祕密:希望你們也能像喜羊羊那樣,勇敢的接受挑戰。

手勢:這節課上,小朋友已經能用上這些有趣的手勢,進行交流,太棒了。

今天,村長特別高興咱們班的同學都和課本交上了朋友(指書),從它這兒學會了有序看書,讀懂標記,筆算乘法,希望書這個好朋友能永遠伴隨着我們學習、成長!下課!

教學設計方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正確書寫“球”這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朗讀文中角色對話。

3、初步瞭解“地心引力”的知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培養愛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地心引力的知識。讀好課文。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新課。教師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小猴子請他的好朋友小白兔一起吃桃子,可今天他們不用自己動手摘桃子了,地球爺爺已經用他的大手替他們把桃子摘下來了。地球爺爺的手是什麼樣的?今天大家一起來學習課文。(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認讀生字“球”。

3、學寫“球”字:(課件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球”字)怎樣才能把“球”字寫漂亮呢?請學生回答,引導學生髮現“王”變成“王字旁”後的區別。老師範寫,學生書空。

4、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地球的年紀已經很大很大了,他從形成到現在已經有45億年了,所以我們稱他是——地球爺爺。(板書:爺爺。)讓我們一起來親切地讀一讀。(齊讀。)誰能和地球爺爺打個招呼?(請學生説,表揚説話親切熱情的小朋友。)

二、創設情境,自讀識字。

1、創設情境,自讀課文。

告訴大家一個祕密,地球爺爺年紀大了,有幾個字他總是念不準。小朋友,我們能幫助他嗎?(能!)好!巧的是,他念不準的的字就在課文中。我們趕緊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吧。平時自己讀課文時,你會做些什麼?指名説,老師建議:把預習時圈記的生字和詞語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文,老師巡視瞭解學情。)

2、利用情境,認讀生字。

大家準備好了嗎?看,想要摘到花果山上的桃子,就要把這些生字給讀出來,就是這幾個字——(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誰能大聲地念給出來?指名認讀,隨機正音。(這時,課件上生字的拼音消失。)哎呀,拼音不見了,字也打亂了,現在誰還會讀?(隨機點讀、正音。)

開火車讀,引導學生自主識記生字。

3、認讀詞語,引導學生説更多的詞語。

三、情境繼續,研讀對話。

1、大家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到三自然段,説説小猴和小兔在森林裏幹什麼,指導讀好“唱啊,跳啊,真高興!”

樹上的桃子長得怎麼樣?指導讀好“又大又紅”。

2、出示課件,又大又紅的桃子,真可口,我們再來讀讀桃子上的詞語,把它摘下來吧!學生讀詞語。

3、小猴想請小兔吃桃子,可是又大又紅的桃子高高地掛在樹上,該怎麼辦呢?認真讀一讀課文的四、五自然段。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指名讀,聽後説説你知道了什麼,讀好“有禮貌的小猴”。

出示桃子掉下的課件,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你有疑問嗎?

4、自由讀課文的六到九自然段,注意讀好小動物的對話。

集體交流,指名逐個讀,評價提高,最後整合。

重點讀好:

(1)小兔:禮貌;很奇怪(適當加動作。)(2)小猴:很奇怪。(3)猴爸爸:笑着説。速度較慢。

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其他同學把書立好。

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麼回事?

5、自由讀一讀地球爺爺説的話,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説説聽後知道了什麼?

你讀懂了什麼?集體交流:

(1)地球有地心引力。帶領學生根據詞語初步理解意思,板書:地心引力;

(2)地心引力“很大很大”,“能”做很多事。根據課文,觀看課件,聯繫生活:①説一説“地球爺爺的手能……”

②有表情讀好這句話,讀出自豪高興的語氣。

6、地球爺爺真厲害,你們知道什麼是地心引力嗎?

老師演示磁鐵和曲別針的實驗

學生説説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吸鐵石把曲別針吸過來的力就叫引力,地球爺爺一樣有這樣的引力,不過要比磁鐵的引力大得多。

7、列舉有地心引力的現象,教師演示紙飛機現象,總結地心引力現象。引導學生説一説生活中有地心引力的現象。

能不能把第十自然段讀好?再讀課文。指名讀。地球爺爺的年紀很大,指導讀慢,“很大很大”讀好,教師範讀,學生再讀,指名讀。

補充句子的練習:

地球爺爺的手能讓( ),能讓( ),能讓( )

8、師讀最後一段,學生讀。

説話練習:老師剛講完課,( )。

四、情境小結,拓展閲讀。

聽了地球爺爺的話,我不禁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課件播放相關畫面)——340年前的一天,有一個人在果樹下休息。忽然,“撲通”一聲,一隻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這個現象很平常啊,卻引起了這個人的思考,後來他成了一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他是誰——(牛頓。)一隻蘋果給牛頓帶來了什麼呢?大家課後可以問問家長、查查資料、看看書,下次我們再來講故事!

教學設計方案11

教學設想

教學本文,宜把誦讀作為教學重點,默讀以疏通其文,朗讀以領悟其妙。本文內容比較淺顯,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引導。要求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流暢地複述課文內容,從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於本文是學生入校後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有必要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課前可安排預習。

教學目標

1.背誦,翻譯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一一物外之趣。

3.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點、難點

理解文言詞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方法

傳統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覆默讀的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感悟課文內容: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矯正自己在朗讀上諸如語氣,節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後進一步朗讀,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在內容的理解上,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難點問題可採取小組討論的形式,合作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教學手段

錄音機、投影儀。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掃除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2,反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對世界,他們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過家家遊戲,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有的當爸爸,有的當媽媽,有的當孩子。有句兒歌唱道(教師唱):小板凳啊擺一排,小朋友們坐上來啊坐上來。我當司機把車開啊,我當司機把車開。轟隆隆隆,轟隆隆隆,轟隆隆隆,鳴一一。看,小板凳排起來就成了火車了。多有趣!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麼意思嗎?

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字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二)板書課題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作品,作者簡介

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趣事》。作者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

(五)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方法上,教師要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習以點撥和指導。對學生的課堂訓練,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鼓勵。

以下內容應出示投影儀或彩屏顯示。

1.檢查預習,讓學生試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讀一讀,寫一寫。

童稚(zhì)藐(miǎo)小項為之強(jiáng)鶴唳(lì)雲端怡(yí)然稱快凹(āo)凸(tū)土礫(lì)壑(hè)龐(pá)然大物蝦(há)蟆(ma)

2.認真默課文,仔細揣摩課文內容,試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1)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2)故時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徐,慢慢地。)

(6)果如鶴唳雲端。(唳,鳥鳴。)

(7)凸者為丘,凹者為壑。,(丘,山丘。壑,山溝。)

(8)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鞭,用鞭子抽打。)

(9)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於,在。)

(1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之,指蚊子。)

(12)徐噴以煙。(以,用。)

(13)使之衝煙而飛鳴。(之,蚊子。)

(14)蹲其身,使與台齊。(其,自己。)

(15)以草為林。(以,把。)

(16神遊其中。(其中,這裏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為,被。)

(18)驅之別院。(之,它。指癩蛤蟆。)

3.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試着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雲白鶴/觀。

(6)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台齊。

(8)見/二蟲鬥草間。

4,聯繫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心裏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

(2)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3)蹲其身,使與台齊。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齊平。)

(4)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這種境界中親歷遊覽。)

(5)見二蟲鬥草間。

([我]看到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6)捉始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捉住癩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了別的院子。)

二、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和練習第二題。

2,寫一個複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3.思考題:課文中所説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為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

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教學設計方案12

【教學目標】

1、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鋭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説明。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中準確的説明,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動物,它是誰呢?彆着急,它來了(用多媒體播放“松鼠”),看完之後,請用簡潔的語言説説你剛認識的這位朋友,説説你最喜歡它什麼?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位朋友的祕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説明文──《松鼠》。請誰來給大家簡介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閲讀提示,想想:

這篇文章要我們瞭解什麼?

反饋: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麼相同與不同?説説從哪裏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語概括出松鼠的特徵嗎?

明確:(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2、小組討論:

⑴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着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着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徵──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⑵ 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松鼠》一文以準確性説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説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説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説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説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⑶ 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説説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3、經過小組討論後,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説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4、能言善辯: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⑴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為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裏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裏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幹淨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⑵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釐米;尾蓬鬆,長16~2424釐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築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佈於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製衣,尾毛可制筆。

五、拓展延伸

1、學習了本文之後,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討論。)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構;C、鮮明的事物特徵;D、恰當選用説明方法。)

2、仿造《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達方法,改寫《鯨》。

六、作業佈置

改寫。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xx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後,我有一些話要説:

一、感動

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着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鬥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願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

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絡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羣策羣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麼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複,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

國小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穫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箇中原因自然是很複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國小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並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並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後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 (王 林)

教學設計方案13

教學目標

1.用快樂的情緒和優美的歌聲演唱《牧童》,表達牧童快樂的生活。同時,讓學生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並培養他們二聲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

3.通過演唱歌曲與姊妹藝術的結合及瞭解相關的牧童作品,體現文化藝術多元文化特點, 在體驗中感受歌曲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難點

1.用和諧的聲音唱好歌曲的二聲部合唱。

2.準確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伴着《春天在哪裏》的音樂做律動進教室(第一段音樂學生做律動,第二段音樂學生加上奧爾夫的節奏樂器拍擊)。

二、複習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伴着《春天在哪裏》的音樂來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大自然它那風情萬種、絢麗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你最喜歡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歡碧波萬頃的大海……

生2:我喜歡清晨的蓬勃紅日……

生3:我喜歡美麗的黃昏……

師:假如你現在身臨其境,你最想做什麼?

生1:我很想拿起畫筆,把美麗的黃昏畫出來。

師: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歡田野的景色,因為它的綠、它的黃、它的靜……

師:田野是這麼美,讓我們一起奔向田野吧!

學生隨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喚》(在演唱中,學生加上跺腳、拍手、捻指等喜歡的動作)。

師:你們美妙動聽的歌聲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唱好嗎?

生:好!鼓掌……

師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在奔向田野的時候,還看到了什麼景色?(這時教師將一幅牧童騎在牛背吹笛子的圖畫貼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時,我看到了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師: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到了什麼?

生:我想到了杜牧寫的一首古詩《清明》。

師:你能背誦一下嗎?

生:能(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生:老師,我還想到了袁枚的《所見》 。

師:你真聰明,你能為我們再背誦一下《所見》嗎? (學生朗誦,其餘同學會背誦的可以同時背誦)

師:你背誦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簡單地為大家講解一下詩意?

生:能(學生講解,不足之處教師補充)。

三、學習歌曲《牧童》

1.引入新課。

師:你們朗誦的有關牧童的古詩,讓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聽嗎?

生:想。

師:老師現在把歌曲唱給你們聽,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師用有感情且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師:剛才老師演唱的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歡快、節奏活潑、跳躍,是一首帶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們就學習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師用黃色標記的節奏。

學生先練習切分節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樂句。

2.學習歌曲旋律。

師:首先來學習高聲部的旋律(教師指導學生唱高聲部的旋律,特別提示要唱準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學習低聲部。

教學設計方案14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

2、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寓意。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

2、瞭解文章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請學生説説有關“馬”的成語。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人,姓孫名陽。據説,有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它用力掙扎,汗水淋漓,還是拉不上車去。伯樂見了,就趕緊挽住千里馬,淚流滿面,並脱下自己的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低下頭吐氣,又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學習《馬説》,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馬説》是通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議論文體。“説”是“談論”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字詞學習:祗(zhǐ) 駢(pián)

3、學生齊讀課文。

 三、翻譯理解

1、學生自學,劃出疑難點;

2、全班交流:

⑴ 重點詞: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駢:並列,一同。

是:這。

能:才能。

見:通“現”,表現。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麼能

臨:面對。

⑵ 一詞多義:

雖: A、故雖有名馬: 即使。 B、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以: A、不以千里稱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飼”,喂。 B、食不飽: 吃。

其: A、其真無馬邪: 難道。 B、其真不知馬也:指代他們。

C、食之不能盡其材: 指代千里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執策而臨之: 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夠。 B、雖有千里之能: 才能。

 四、課堂小結

翻譯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實,做到“信、達、雅”這三字訣。而且,必須大聲朗讀,投入感情地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誦下來,並且領會文章的要旨,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也。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語文作業本》基礎部分;

3、課外查找有關韓愈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指名背誦課文;

2、翻譯重點字、詞(見前一課時)。

 二、探討質疑

1、千里馬指什麼?伯樂又指什麼?

“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馬的,但有的千里馬能被發現,原因是什麼?而有的千里馬卻被埋沒、被摧殘,原因又是什麼?

前者因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後者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託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諷刺、控訴。

 三、拓展探究

1、文章為何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這一問題?

如果沒有伯樂,即使有千里馬,也不可避免終身被埋沒、被摧殘的命運,其價值就無從體現。這樣闡述,突出了伯樂的重要性,即突出了發現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麼?

“其真不知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樂”的出現,被人發掘了才真正成為人才,那麼,我們當今社會又應該具有怎樣的人才觀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樣等待別人去發現,抑或是怎樣呢?

(學生自主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總結全文

本文運用託物寓意的寫作手法,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作業本》練習。

3、閲讀《驥伏鹽車》,回答文後題目:

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節選自《戰國策、楚策四》)

⑴ 千里馬受到怎樣的不公對待?

⑵ 千里馬為什麼“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

⑶ 文中表現出伯樂怎樣的思想性格?

教學設計方案15

教學目標:

1.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2.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3.通過理解重點段落,向白楊和“爸爸”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2.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難點:領會爸爸給孩子介紹白楊樹那段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是寧強人嗎?那你們舉得寧強的山怎麼樣?水怎麼樣?環境怎麼樣?(出示寧強風光圖,引導至山好、水好、環境好)

現代社會,由於一些地區的環境被污染,很多人做夢都想這生活在像我們寧強這樣山清水秀的地方。但這個地方你們覺得怎麼樣?(出示大戈壁圖片;引導至荒涼)可就有人願意在這個地方工作,並且還帶上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就像這大戈壁上生長的這種植物白楊一樣,深深紮根在這裏。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白楊有關的課文:《白楊》 板書:白 楊 (要求齊讀課題)

二、感悟白楊

1.同學們,《白楊》這篇課文你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誰能説説課文這樣講了什麼?

2.爸爸是怎樣給孩子們介紹白楊的呢?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默讀課文,畫出“爸爸”評價白楊的語句。

(學生讀完後指名學生回答問題,並詢問其他同學有無不同意見。引導至“爸爸”評價白楊的話,要求學生齊讀並數數總共有幾句話。)

(1) 出示第一句話

提問:“從來”是什麼意思?“直”有什麼含義?(引導學生搶答,並評價學生的積極精神)

白楊本來就是這麼直説明白楊:本性正直(板書)。

(2) 出示第二句話

提問:白楊選擇生長地方嗎?從文中的哪兒可以看出來?那文中的白楊生活的環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要求在文中找出描寫白楊生長環境的句子。指名讀畫出來的句子,詢問有無不同意見,引導至課文第一自然段。要求齊讀,並思考他們的生長環境怎麼樣?用一個二字詞語來總結:荒涼。)

正因為白楊不選擇自己的生長環境,因此才能在如此荒涼的大戈壁生長,請同學們再聯繫這句話(這屏幕)説説白楊有什麼樣的品質?

(指名回答,教師予以積極表揚)

(3) 出示第三句話

要求齊讀,讀完後接着問:他們面對雨雪怕了嗎?面對洪水怕了嗎?雨雪和洪水就相當於困難,面對困難而不害怕我們稱之為什麼?(堅強)面對這些困難白楊放棄生長了嗎?面對困難而不放棄我們可以稱之為:不屈服。總結起來叫:堅強不屈

小結:通過我們的認真研究發現白楊的優秀品質真不少,説實話,老師真的很佩服這些白楊,對它們是一種崇敬,誰能帶着這種崇敬有感情的讀讀這個自然段呢?

三、領會“爸爸”的心願

1.但作者僅僅只是在讚美白楊嗎?從文中的哪兒可以看出來?趕緊照出來告訴大家。(他也在表明着自己的心)

2.爸爸到底在幹什麼,孩子們知道嗎?(不知道)那他們知道什麼呢?(要求用文中的話來回答,教師予以引導,並肯定學生的見解,並出示課件。

同學們現在想想孩子們可能知道什麼呢?(要求同桌之間根據三個“只知道”分開來想象“不知道”進行交流。)

指名彙報交流情況,合上課本師生一起總結。

3.爸爸把孩子們帶到新疆是想讓他們長大後幹什麼?(和爸爸一樣建設邊疆,這就是爸爸的心願)

四、學習最後一自然段;體會寫法

1.要求齊讀最後一自然段,想想:大樹象徵着什麼?小樹象徵着什麼?

2.思考:陷入沉思的爸爸為什麼嘴角突然有了微笑?

(“大樹”其實就是象徵着像爸爸這樣的邊疆建設者,“小樹”其實就象徵着孩子,大樹呵護着小樹,就相當於爸爸培養着孩子。小樹能長大保衞隔壁,孩子也能長大建設邊疆,奉獻邊疆。其實這也正是爸爸的心願。)

3.同樣具有白楊品質的爸爸更值得我們崇敬,請同學們帶着對爸爸的崇敬再次朗讀這一段。

4大樹象徵着像爸爸這一類建設邊疆的工作人員,小樹象徵孩子們,這種藉着事物來表達自己志向的寫作方法我們稱之為:借物喻人。

五、課堂小結

五十年前的新疆那真的是一片荒涼,而現在的新疆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課後通過查詢資料去了解了解現在的新疆。去看看新疆在一代代建設者的辛勤建設下變成了什麼樣子。

板書:

白楊

本性正直

不擇環境邊疆建設者

堅強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