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國小生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這是從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語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體要求。國小階段特別是在農村,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對於促進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對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古人也曾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量的課外閲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課程標準中關於課外閲讀,在每個學段都有量的規定和內容的要求,我們不難看出,培養學生較強的課外閲讀能力對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是多麼重要。然而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令人擔憂,由於務農或外出打工及本身的素質,家長很少去閲讀書籍,

如何培養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習慣

更談不上督促子女去博覽羣書。一談到買課外書,百分之九十的家長和學生買的都是作文書,學生課外閲讀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優秀名著,民間傳説、科幻讀物。而在很多學生的印象中,所謂的課外閲讀,就是囫圇吞棗,粗略地瀏覽一遍,很少做讀書筆記,根本談不上有效積累,達不到閲讀的根本目的。

針對農村國小課外閲讀的現狀,培養農村國小生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刻不容緩,我們應該怎樣以新課程的理念去指導課外閲讀,培養農村國小生課外自主閲讀的習慣呢?作為在農村國小語文教師,我對農村國小課外閲讀進行了初探,本文對此談幾點看法。

一、多措並舉,創設良好讀書氛圍

農村國小生擁有課外書籍的量和讀書時間極為有限,如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的讀書氛圍呢?第一,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藏書資源,由教師根據學生閲讀水平和年齡特徵,有計劃地為學生提供借閲書籍目錄表,加強學校圖書室借閲管理,提高圖書的借閲率,至少每人一週可借閲1本/次,保證學生有書可讀。第二,開設語文閲讀課,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提供交流研討的平台;動員家庭開展親子共讀,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閲讀時間。第三,制定圖書購買計劃表,倡導學生勤儉節約,將自己的零花錢、壓歲錢積攢起來買書,或將自己讀過的書放到班上或贈送給低年級的同學,建立“班級圖書角”,將圖書共享,擴大圖書選擇餘地。第四,開展豐富活動,堅持開展“紅領巾”廣播站徵稿、節日校園徵文、德育主題月演講比賽、班級讀書推薦交流會、與影視同期閲讀、專題討論等書香校園活動,及時表彰獎勵,樹立讀書榜樣,把孩子時時處處置身於濃郁的書香文化氛圍中,讓孩子們的

閲讀興趣在色彩斑斕的書海中持續穩定發展。

二、激發興趣,增強課外閲讀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閲讀一旦產生了興趣,學生就會自主地閲讀,逐步養成閲讀習慣。怎樣才能使剛開始閲讀的學生感受到閲讀的樂趣呢?首先要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製造課外閲讀的機會,通過課外查閲,讓學生體會做事成功後的成就感,使學生對閲讀有興趣。二是為孩子推薦一些文質兼美、符合其年齡、心理特點和閲讀水平的書目,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心理需求、生活學習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選擇閲讀書目。讓學生能夠讀懂,能有收穫,就有成功的快樂,學生就感興趣。三是閲讀的形式多樣化。採用經典配樂朗誦、吟唱,童話、寓言、故事等演出來或畫出來等方式,每學期舉辦故事會和朗誦會,開展閲讀成果展示,以這種方式激發學生閲讀,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讓閲讀成為賞心悦目的享受。

三、循序漸進,養成良好讀書習慣

農村學生倦於閲讀,特別是課外閲讀,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課外閲讀的方法,還沒有養成較好的閲讀習慣,每篇文章或書目都囫圇吞棗地去讀,根本起不到閲讀、積累、運用的目的,所以要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課外閲讀方法。首先逐漸要求學生將讀書從興趣慢慢變成一種堅持,每天看課外書逐漸延伸至30分鐘。二是對於閲讀中出現的問題,能把課內學到的閲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閲讀當中,並慢慢按照同類內容自覺延伸讀,不斷擴大閲讀面。三是放鬆孩子的閲讀負擔,在課外閲讀過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寫讀後感,但不能強求。首先要引導和保持孩子的閲讀熱情,讓孩子在輕鬆的狀態下,主動積極閲

讀,啟動思維、激發情感。在有所想、有啟發的前提下,通過精讀、略讀、賞析的結合,逐漸養成積累的習慣。四是檢查與激勵,對於成長在文化程度相對來説較低的農村這片土地上的學生來説,讓他們把閲讀當成一種需求,要持之以恆的進行下去可謂難之又難,所以必須運用“檢查”與“激勵”。開展家庭閲讀檢查、班級讀書報告、讀書筆記交流,避免學生“偷懶”;評選閲讀“小博士”、“閲讀之星”,形成好讀書的不竭動力。

《如何培養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