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閲讀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閲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閲讀和提高閲讀能力提供了內在條件;不可想象,學生對閲讀毫無興趣,僅憑毅力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400萬字的課外閲讀量;縱然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從小培養起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可以使其受益終身。就此來談談一年級學生閲讀習慣的培養。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閲讀習慣

一、 培養專心閲讀的習慣

閲讀教學對國小生而言,除興趣外,則完全在於閲讀時有排除干擾、專心致志的習慣,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尤其重要。而這種習慣又必須靠老師不懈地設法運用一定控制手段,調動其視覺、形象、聲音、動作等多種感官參加活動,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進專一讀書習慣的形成。比如讀一讀、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比一比等,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個性話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閲讀成為賞心悦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舞台。為此,對一年級孩子,就應教育他們聽課、預習乃至讀課外書、在所讀文章開頭、行間,運用文字或固定的閲讀符號,學習圈點批劃。運用邊讀邊批註的閲讀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實集中起來,活躍思維;又可以加深對閲讀內容的理解。

二、培養廣泛閲讀的習慣。

國小生都富有求知慾旺盛的特點,不甘整天沉浸在枯燥的課本之中,而願意通過廣泛地閲讀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因此訓練低年級學生廣泛閲讀課外書的習慣,對他今後閲讀習慣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1、課外閲讀興趣的培養

閲讀興趣是對自身從事閲讀活動的心理傾向和對閲讀材料內容及意義進行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常表現為一種積極的情緒態度。而閲讀興趣的產生,首先必激發學生有閲讀的需要。當學生原由的認知水平不能適應社會和教育向他們提出的要求時,就會引起學生的新的閲讀需要。由於一年級孩子本身的認知面窄,他們不認為自己知識的缺乏,還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因此教師必通過多種途徑引起學生閲讀的需要。如教師引讀課文,由於低年級學生自我的選擇能力還不是很強,教師可以不失時機跟孩子們一塊兒閲讀一部好書的開頭,引起他們的興趣。如老師有聲有色的跟學生一起讀 《安徒生童話》,並做簡要的解釋,學生馬上就會捧着 《安徒生童話》讀起來,比老師還快走一步。

2、豐富課外閲讀的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選擇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讀物,如童話、寓言、故事、兒歌、童謠、古詩等。以課堂為紐帶,在語文教學中,經常利用教材以外知識火花來引爆課文中出現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課文只是微微地打開了一個通往知識世界的窗口,以激勵其閲讀的興趣。在具體教學中,以篇帶片,擴大閲讀範圍,激發閲讀的慾望。在學到新教材的識字課時就出現了一系列的諺語,內容從天文到地理,先引導學生讀、理解,引起他們的興趣,課後再讓學生收集諺語,再根據課文的方法去理解諺語。這樣無形中又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同時教師還要有計劃地、經常性地組織故事會、古詩背誦比賽,檢查課外閲讀效果,利用讀書會介紹適宜的讀物,並安排固定時間為之創造自由閲讀條件,把自己最喜愛的課外讀物介紹給自己的夥伴,以此來鞏固學生閲讀的興趣。

(三) 養成閲讀積累的習慣

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應"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説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那麼語言的積累就必須從大量的課外書中去擴充。從一年級開始就該注重閲讀的積累,日積月累,不會做詩也會誦。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記憶的高峯,古詩背誦是很重要的一個板塊,其次積累一些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我們可以讓小朋友們準備一本《摘抄本》,把平時看書時遇到的好詞好旬記到這個本子裏,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寫。並定期檢查,比一比誰摘的好詞好句多,誰又能把這些內容記到自己的腦子裏。記得多了,學習材料儲存於大腦,成為學生終身營養,構成了語文素養。因此強調積累就要政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積累語言材料的同時,積累文化,積累精神,打好文學底藴。

總之,從低年級開始培養起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能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閲讀,在閲讀申積累詞語。從而讓他們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閲讀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