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航標和前進的動力。 理想是人們在現實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無論是相對於個人理想還是相對於社會理想來説,崇高理想的實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對崇高理想的追求也就是努力奮鬥的過程。 信念是人們在一定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理論主張或思想見解及理想堅信無疑,並要努力身體力行的精神狀態。追求理想、堅定信念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人奮發向上的標誌。在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青年大學生應樹立崇高理想,堅定科學信念,用艱苦奮鬥的汗水澆灌自己的理想之花,滿懷信心地走向明天。 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的基礎,是一個人對現實生活各方面態度的核心,是調節和控制個人行為的最高層次,從根本上規定了一個人的心理面貌。人格實質上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的 展現。“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兩課”教師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其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技能的傳授中,要注意結合專業、學科特點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良好品德的教育。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第一、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當代青年大學生具有振興中華的強烈願望,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理論素養,對社會和人生有着美好的願望。但同時,他們又缺乏人生閲歷,生活範圍狹窄,對自然、社會、自我的認識主觀、片面、自負。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使他們從宏觀上把握自然、社會、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其基本觀點,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擺正自己的位置, 認清個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歷史使命,構建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

第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行為準則。它不僅直接體現着維護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的實質,而且還是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基礎。大學生是社會的新生力量。確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既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個人潛力充分展示的需要。個人的發展與人民的需要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樣的發展是最有前途的,這樣的人生是最有生命力的。當然,為人民服務並不意味着放棄個人的興趣、愛好與需要。為人民服務人生觀的實現,依賴於個人的自我完善與發展。因此,大學要鼓勵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創造。強調社會動機,同時也要重視個人動機。

第三、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人生價值的真正含義不是別的,而是使自己潛在的勞動和創造能力發揮出來,為他人、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説,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刀大學生要站在集體主義的高度,認識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使命。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 當然,如果是假集體,如果集體利益代表不了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那麼,作為集體中的個人要敢於與假集體的觀念與行為作各式各樣的鬥爭。這種鬥爭不僅不是背離集體主義, 而且是集體主義本身所要求的, 也是健全人格最突出、 最重要的表現。過去我們對集體主義的理解具有片面性,過分強調集體,忽視個人。在集體中,人的需要和個性得不到尊重,抹殺了個人的獨立地位。馬克思講的集體是全體勞動者的聯合— “自由人的聯合體”,這種聯合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馬克思在承認個人的合理需要和價值的前提下, 深刻地批判了虛假的集體主義這一思想今天仍沒過時。 馬克思指出,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是辯證統一而不是割裂的。個人只有為集體創造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個人的價值;個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滿足,個人才能生存和發展;個人的價值只有得到集體的承認才會激發個人創造性。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篇2]

理想信念是人生自身價值、人生意義和目的的集中體現。惠特曼説: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大學生理想信念如何,直接關係着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興衰成敗。我們黨歷來重視對青年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黨的也特別強調:“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因此,尋求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成為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