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彙報

語文課堂教學彙報材料

彙報1.27W

今日課程標準的改革是歷史發展的然結果。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新的語文課 程 體系的建立,必須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本人就國小英語課程教改實施教育觀念的更新淺談幾點感受:

語文課堂教學彙報材料

語文教師就是在課文和學生之間傳遞信息的赫爾墨斯,要讓學生讀得懂,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是最好的解釋。細讀文本,如同欣賞自然美景一樣,只有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細細地品味,才能從中發現別人不曾留意的細節,才能有機會與許多美景不期而遇。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向閲讀的高處,不僅僅是為了攀登,一路上還要積累詞句,積澱語感,學習表達,感受語言美的意境。在閲讀中,語文教師還要帶領學生走向思想的高處。人生理想的教育永遠不會過時,它是照亮人的一生的燈塔,對孩子們的生命成長有着真實而深遠的意義。在感受作家思想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躲在那些激昂的文字後面的東西,我們要把那些文字之所以激昂,之所以打動人心,之所以令人銘記不忘的祕密挖出來,並領着學生悟出來,既要讀出語言文字的美,又要讀出人文的美,作者思想的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用最先進的理念,最現代化的手段,去完成語文的那些事。這是絕對最時尚最有意義的事。語文教師永遠是學生的榜樣!

用自己教過的課文做實例,強調語文教學中用到的方法“讀、説、點、撥”,抓中心、抓整體、培養概括能力。針對不同題材的文章,方式也要靈活不同。例如:散文,多讀才可以傳神,而敍事的文章卻不行。要關注新課標的整體性,每篇課文要讀後談心情、説感受,保持文章的整體性。

一、要有思想。思想從哪裏來?三條途徑:讀書、讀人和思考。

二、要有智慧。這種智慧有兩個層面,一是能認識到文本獨特的價值,聽到文字背後的聲音,二是教育過程中細節的智慧。

把文章讀透,讀懂文字本身的意思。

1.純淨的讀。所謂“純淨”的讀,就是在閲讀文本以前,不要翻看任何工具書,不要搜任何與文本相關的資料,不去跟別人交流,不讓別人的思維影響你的思維,做好批註,不着急用價值衡量。

2.仔細的讀。就是要我們深入到文本字詞句和標點中去思考,甚者是研究,並做好批註。在教學還沒有目標的時候,讓這些批註隨意散落在身邊,也不要着急把它們串起來。

學習感受:高效課堂就是把握好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向40分鐘要質量。 上完一節課後,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什麼是務實高效?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儘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裏,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

語文課堂教學彙報材料 [篇2]

一、觀察活動時間和課堂

時間:2017年4月10日上午第三節課;地點:二(3)班教室

二、觀察活動目的:加強有效課堂教學研究,優化語文課堂多媒體教學的運用。

三、觀察活動主題重點:閲讀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

四、上課教師和課題:

1.上課教師:張老師2.課題:《窗》

五、參與觀察老師及分工:

全體教師

六、觀察程序和過程安排

1.課前準備:

2.課中觀察:時間:9:45-10:30;地點:二(1)班教室;內容:按分工進行情境的如實記載或描述,特別是典型案例和細節。

3.課後反饋(研討會):時間:10:30-11:20;地點:中心校二樓會議室 反饋要求:(1)課後15分鐘觀察組按主題組進行彙總,分析,反思,統一反饋要點。(2)由組長集中反饋(第一組王老師、第二組孫老師、第三組劉老師)。請組長按照觀察點根據彙總情況來反饋觀察情況、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或策略。

七、觀察後工作:

請組長把彙總記錄整理形成報告。被觀察者寫教學反思。

八、觀察評課分析及建議:

(一)張老師談上課思路和多媒體課件設計意圖:整體感知本文寫了什麼——細讀品味本文怎麼來寫的——我們讀後獲得了什麼——精神的洗禮和寫作技巧;激發學生上課的情趣,鼓勵學生學會健康上網,整合信息,優化語文課堂多媒體教學的運用。

(二)全組老師評課:

1.我和王老師:負責前15分鐘的記錄觀察,認為第一、二兩幅PPT是視頻和文字類的組合,是為了導入新課來設計的,可以合二為一,可能更好。三、四幅給學生學習字音字義的,信息量大。五幅的幾個問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時,有了思考和整體感知課文的方向,很好。不過我們發現:(1)填空式的問答,答案預設好,再做成課件,即便學生有不同的聲音,也無法隨機應變地更改,不利於學生的思考。如:PPT3整體感知:故事發生在文中人物病情兩人關係這樣的課件設計是讓學生來回答老師預設的答案呢,還是培養學生獨立創新思維呢?(2)課件不能代替板書,課件一旦形成就是死的了,而板書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變化,更趨完善。(3)課件不能代替閲讀,多媒體課件應該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而變化,看課件、讀課件永遠不能替代學生的讀教材。

2.孫老師等幾位老師:負責中間的15分鐘的記錄觀察,認為第六、七兩幅PPT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偏少了。如PPT7討論問題:故事有沒有問題?請設計故事的結尾?同學們討論一下,你覺得會是怎樣的'結尾呢?用這樣結尾的理由是什麼?一幅圖裏竟然設計了4個問題,可是給學生閲讀思考的時間還不到5分鐘,這樣的安排很突兀,學生對內容還不夠細緻的把握就來做,學生當時響應的自然很少。老師在設計課件時應該從學生學習的需要來設計,不能為了自己上課不慌亂,消除公開課的緊張來安排。如果這樣,就有上課件的感覺,多媒體課件它只是起一個輔助與展示作用,它不能完會代替我們的課堂教學。本末倒置、不必要的課件、毫無思考價值的問題設計在課件中,都會造成無效和低效的課堂教學。第八幅不應該限定句式的格式,可以讓學生更自由一些,也可在課件設計時安排一個示例,讓學生自由發揮,認為這幅可以刪去,直接進入下一環節是不是更好?

3.劉老師等幾位老師:負責後15分鐘的記錄觀察,認為由於時間原因,比較匆忙,一下子在短短15分內,出現了7幅,有的只是放了放,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跳過,不如根據實際情況,集中為三幅,會更有效。多媒體運用不是講座,搞講座,

是按你的思維進行設計的,一個講一個聽,不管你願不願意,你可以根據時間來任意安排講授的內容,但教學課不一樣,一堂課要完成它既定的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我們在多媒體設計時充分考慮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不能讓學生一定按照你設定的思路走,也就是説不能讓學生一定按照你的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走。

通過最近兩次以“多媒體課件的有效使用”為主題的課堂觀察活動,我們覺得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是否恰當、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合適、設計怎樣的內容和形式等都是我們今後課堂觀察所要研究的內容。我們認為傳統的教學與現代多媒體手段相結合,根據教學的內容與對象,合理的選擇媒體,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反之只會是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隨着時代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已經離不開多媒體了,我們老師首先要做到不能“上課件”,課件設計可以樸素實際簡練一些。其次要堅定“一切課堂教學的設計都應該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多媒體的使用也是如此。另外應該心存共識:課件不是一切,課件不能代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件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課件不能代替課堂活動。

好的多媒體運用,我覺得應該是:師生共坐一車,平等對話交流,兩旁是風景如畫就是課堂教學的內容,多媒體就是我們使用的照相機和攝影機,記錄美麗的景物,最精彩的和最感動的我們記下了,但是永遠代替不了我們的雙眼兩耳和鮮活跳動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