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煎餅果子的作文

熱點4.58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煎餅果子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煎餅果子的作文

煎餅果子的作文1

天津人愛吃,有“衞嘴子”的稱號。天津的飲食的確有着與其他城市不同之處,就連一日之初的早點,都有着與眾不同的風味。

煎餅果子最是出名,飯店酒樓裏是吃不到的,惟有到一個個推着小車的商販處才能品嚐到含着濃郁津味文化的市民小吃。説它是市民小吃一點也不為過,它是許多天津人每天的必備早點,雖然平民之極,但是卻別有一番情致在其中。

首先,賣煎餅果子的小推車一定要乾淨,讓人看着舒爽。其次,作煎餅果子的原料要好。攤煎餅的面一定不能是白麪,用白麪攤出來的煎餅不但入口發粘,而且還會有一種淡淡的酸味。面一定要用綠豆麪,越純越好。有的商販乾脆把青花的小石磨搬到推車旁,邊磨邊做,讓食客看得已然流出口水。卷在煎餅裏面的果子(油條或者薄脆)一定是當天新炸的,脆香焦黃。另外,撒在煎餅上的一定要是切得細細的香葱末。

舀一勺麪攤在平底爐上,磕上雞蛋,快速攤勻,撒上香葱,將煎餅迅速翻轉過來,然後把油條或者薄脆放入,依次抹上面醬、辣醬,撒上一些椒鹽和芝麻,濃濃的面香和雞蛋的.香氣早已把食客的腸胃刺激得咕咕作響了。接過來咬一口,綠豆麪爽滑,果子脆香,還有醬的濃郁和芝麻的誘人,這一天的好心情已經從早點開始了。

光有煎餅果子的早點好像仍舊沒有盡興,再要一碗鍋巴菜,這早點才算是完美了。它是將鍋巴(即薄煎餅)切成柳葉細片,放到滷汁內,這滷講究也是頗多,要用清油煸茴香、葱薑末,加鹽、醬油、芡粉、水製成滷汁,純素,保證清晨的腸胃不至於受到油膩的“騷擾”。然後盛碗,再加麻醬、腐乳、辣椒、芫荽、香乾製成。

據傳,煎餅果子和鍋巴菜都源於山東的煎餅,後經演變,成為兩種不同的風味飲食,恐怕煎餅的故鄉也沒有這樣傳奇的做法。天津的飲食區別於近在咫尺的京菜,充滿了奇思妙想,但卻在平民之問平淡地流傳不息。

煎餅果子的作文2

藉着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有幸在烏魯木齊逗留。烏魯木齊的煎餅果子短短三天,這座城市給我留下了不一樣的印象,在這裏我找到了熟悉的味道——煎餅果子。

車多人多,高樓大廈多,跟所有的城市一樣,作為中亞第一大城市的烏魯木齊,自然也不能免俗。走在烏市的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街道,易讓人誤以為來到繁華的帝都。記得當年在帝都上學的時候,有個烏魯木齊的同學,彼時跟她聊天,問起烏魯木齊是個怎樣的城市,她告訴我,烏魯木齊跟北京一樣,北京有的,烏魯木齊都有。那時候,我嘴上雖沒説什麼,但心裏不以為然。而此時的我,站在鱗次櫛比的鋼鐵叢林中,繁華的城市景象,路邊店面林立的招牌,以及匆匆而行的路人,讓我不得不承認,從城市表現出來的最外在的特點來看,這裏跟北京沒什麼區別。

煎餅果子既代表着鄉情和回憶,又能體現一個城市的多元化。從高中時候,在學校門口第一次吃到煎餅果子,不管走到哪裏,我都會懷念學生時代兩塊錢一個的煎餅果子。而這種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食物,在我所生活的新疆伊犁,卻難覓蹤跡。有一次,在伊犁一個巷子裏看到一個貌似賣煎餅果子的小推車,我興奮地穿過馬路,奔到攤子跟前,發現居然是賣菜煎餅的。但這種能慰藉鄉情、令人想起從前種種温馨的吃食兒在烏魯木齊不費吹灰之力就找見了。

當我站在烏魯木齊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手上捧着熱騰騰、身價翻倍的煎餅果子,如今它的價格已經漲到八塊錢一個,我激動地給五千公里外的朋友打電話,嚷嚷道:“我吃到煎餅果子了,跟以前的味兒一樣一樣的!”朋友在電話裏半天沒吭氣,然後悠悠説了一句:“煎餅果子有什麼稀罕的,沒出息的傢伙,就知道吃。”而我絲毫沒因為朋友的不屑一顧而冷卻了熱情,出於一個攝影發燒友的職業熱情,我拿出手機,啪啪啪,從不同角度給手裏的煎餅果子拍了幾張特寫,然後又跟它合影。我打算等回到伊犁的時候,把照片給同樣熱愛煎餅果子的老鄉分享一下,讓他們也看看照片,解解饞。

煎餅果子的作文3

在天津衞這個歷史悠久的小城中,自古以來許多民間藝人皆出自於此。靠手藝賺錢,沒有一個好技術絕不能在此立足,那麼剩下的便是這些“俗世奇人”。走訪天津,我也嚐到了正宗天津小吃--煎餅果子。

煎餅鋪坐落於一條老巷子中,地兒相當偏僻,似專為老回頭客設置。店鋪老師傅姓張,滿臉佈滿皺紋盡顯滄桑。身着灰色布料的衣服,樣子很樸素。他脖子上圍着一條白毛巾,時不時用它擦擦汗,不論颳風下雨,春夏秋冬,無一例外。

做煎餅果子,許多人都會。攤張餅,撒點料,裹在一起就成了。但老張的煎餅果子,賣的是一份正宗!

只見他從一口小鍋中舀起一大勺麪糊,此麪糊非昔麪糊,屬純正的綠豆麪糊。淡淡的綠糊中透過綠豆的清香,灑在平底鍋中央,用一把木鏟子轉呀轉,不多不少剛好烙一張大餅。觀餅面,隱隱約約看到黑鐵鍋,但餅卻無一處漏洞。待稍熟再在餅周圍輕輕波起邊緣,“嘿!”伴隨着圍觀顧客的讚歎,餅“跳向空中”,“翻了個面”,“又平躺”在平底鍋上,無一褶皺,無一不拍手叫絕!

緊接着,餅上打一雞蛋,慢慢抹勻整個餅面,大餅從淺綠色變淺黃色了。趁熱加料,什麼香菜、小葱、芝麻一併灑之。再翻面,背後抹上醬料,餅就烙完了。客人隨着攤餅的節奏,也在“前仰後合”着。

轉身,在旁邊的小油鍋中,夾出一片“餜篦兒”,只聽“啪!啪!啪!”三聲脆響,大餜篦兒已疊在三層,香氣已瀰漫整個小巷。用鏟子將餅包裹着餜篦兒,疊成了小小的豆腐塊。再挪入小盤中,香噴噴的煎餅果子已成形,不用招呼,便排着長長的隊伍,靜待着這煎餅果子……

話説,由於煎餅的皮包裹餡,俗稱“煎餅裹着”。久而久之,就衍變為“煎餅果子”了。

剛出鍋的煎餅果子,皮上有着金黃色的雞蛋碎、葱花、香菜加以點綴,大口“咔嚓”咬下,濃香的醬料入口即化,邊吃邊回憶起張師傅的製作,如此甚好!甚好!

嘻!廚藝靈怪矣哉!

標籤:煎餅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