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熱點3.2W

在明確教學目的基礎上設計國小語文教學方案,主要就是教學過程的設計。因此,必須明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國小生學習語文的規律是和其認知過程分不開的,要了解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一般認知過程。?

學生的學習從本質上看是由認知因素構成的特殊的認識活動。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因素和一般的認識因素既相同,又有區別。一般的認識因素包括感知、思維、實踐三因素。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因素則包括:感知、思維、記憶、運用四因素。這是由學習是特殊的認識過程的特點決定的。?

諸認知因素是辯證統一的,要正確認識認知過程中諸因素的關係。1.認知過程中的諸因素:感知、思維、記憶、運用,在對一課書、一個課題的認知過程中不可缺少任何一項,都要充分發揮其功能。2.認知過程的四因素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3.認知過程四因素的統一,既是連貫的,又是並列的。從認知過程講,一般是先感知事物、符號(文字、圖表等),然後進行思維加工,繼而通過記憶儲存,最後達到遷移運用。但四因素有時又是並列的,即感知中有思維、記憶;思維中又有感知與記憶;記憶既離不開思維,也離不開感知與運用;運用中感知、思維、記憶同時存在,如國小生運用語言表達即如此。在認知的一定階段可以由認知的一兩種因素活動為主,而其他因素又不能完全不起作用。如語文的閲讀課,有時以理解課文的語言表達和作者的思維感情為主,即以思維活動為主,但同時感知語言及對文章表達事物的情景的感知也在起作用,對記憶語言(背誦)也在起準備作用。4.認知因素的統一性不能代替其中某一因素特殊功能的發揮。只有充分認識認知過程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並協調好其間的關係,才能充分發揮教學認知因素的整體功能。也就是説,在設計某一教學過程時,不一定是平均體現四因素的功能,可以體現某一因素功能為主,並協調好其他因素的作用,這樣就會使教學的認知過程突出重點,使教學類型多樣化。國小生學習語文的認知過程一般是感知、理解、欣賞、積累、運用。同時,國小生的學習過程必須將認知過程和非認知過程結合起來。?

(一)整體感知語言?

初讀課文,熟悉內容,瞭解課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發學習興趣,喚起學習動機。?

(二)理解、感悟、欣賞語言?

學生理解語言的過程即思維的過程。思維過程是從具體(語言)——概括(內容),再從概括(內容)——具體(語言)兩個過程不斷反覆的辯證統一過程。這兩個過程就是從語言形式——思想內容,再由思想內容——語言表達。尤其是後一過程是理解作者寫文章的過程,對課文重點和難點的精讀過程,經過細讀、深讀,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語言中藴涵的情與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體味語言運用的精當,領會課文結構的合理性。當學生對讀物理解之後,會產生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願望,可通過朗讀、複述、評價、寫作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進而形成自己的見解,作出評價並欣賞語言表達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過程中也包含了對讀物語言、知識、思想情感和學習方法的鞏固和記憶。?

(三)積累語言?

學習語文必須靠積累,積累就是儲存。學生語言的儲存不是一次性的,要天天積累,日久天長,就會派上用常積累語言主要靠熟讀、背誦。目前,大家很重視背誦,但是缺乏背誦的方法指導,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當然,要求學生背誦的一定要是名家名篇。?

(四)運用語言?

要給學生創設聽説讀寫的機會,通過多形式的練習達到會用的目的。在語言運用上基礎性練習是必要的,但應着重綜合性的語言運用。?

總之,語文教學過程的諸因素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但又是層層深入的。學習一篇課文必須完成全過程,而一節課則可以某一兩個因素為主。全過程是通過初讀——細讀——深讀——熟讀來實現的。?

此外,識字教學、作文教學也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如識字教學的認知規律是:感知(初步讀出生字字音、認識字形)——思維(進一步分析字形結構、理解字詞義)——記憶積累(在課文中進一步理解、鞏固字的音形義)——運用(寫字、造句、辨認等)。作文教學的認知規律是:感知(觀察事物、實驗、初步解題)——思維(構思、立意、擬作文提綱)——記憶(提取平時讀書、觀察的積蓄)——運用(打草稿、修改、謄寫)。?

標籤:語文 教學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