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的意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

比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係。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教材還介紹了每個比中兩項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舉例説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着重説明兩點:(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的是用整數表示。(2)比的後項不能是0。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教學難點是理解比的意義。

學生是在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所以在教學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課後,我對情境的使用產生了很多迷惑,不知怎樣使用情境來抽象出比,什麼是抽象出,怎樣抽象出,生活及生活中的數是真實存在的,而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也就是通過生活情境來認知比的存在及它存在的意義。

今天這節課情境很多,並不是利用再利用的問題,問題是讓學生通過對這些生活情境的運用明白,哦!生活中的這些倍數關係、量與量之間的相除關係都可以用比來表示,課後我又閲讀了教學用書,書中提到“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感受到刻畫兩個量之間的數量關係,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由此我想到在情境的運用引出比的意義後讓學生多舉一些生活中的比來體會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就如在舉例中學生會提到比賽場上分數之比,加以比較也會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比是兩個數的倍數關係、兩個量相除的關係,這也應該算是我們所要研究的課題的體現吧,運用生活中的比幫助學生直觀的認識比、應用比,學生的大量實例會感染其他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比,從而達到課題目標的實現。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説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還有因為時間原因,習題以下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總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2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使教學重點得到有效落實,本節課主要預設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因此,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來引入,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引入新課。

2、教學比的意義

通過除法與比之間的相互聯繫,讓學生初步感知數學中一種新的對兩個同類量進行比較的表示方法,初步理解比的意義。然後再從同類量的比延伸到不同類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義的教學。這樣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發展和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3、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當學生理解比的意義後,學生必然對這種新的概念“比”,產生進一步認識的需要,通過同學們自學,學會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理解比值的概念,並從比值的意義中發現求比值的方法,然後昇華到討論比和比值的聯繫與區別。

4、討論並總結比、除法、分數的聯繫區別

通過設計表格形式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有序整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類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共同思考,總結等還可以不斷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

5、練習的設計

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比的意義,讓學生在一種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鞏固新知,理解新知,並能運用新知,同時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數學自信心,從中感受到學數學和做數學的樂趣。

不足之處:

1、通過演示舉世矚目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的畫面,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2、從同類量的比延伸到不同類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義的教學。這樣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發展和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3、採取自主學習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頑強的學習毅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4、通過討論比賽中的比和數學中的比的不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

5、不足之處,有極少數同學還沒有真正理解比和比值的聯繫和區別。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3

一、生活中的比與數學中的比

做了多年的數學老師,一聽到“比”這個字,第一反應還是生活中的比的意義:“比多少,比一比,”還有“比分”等等,和加減法聯繫的比較親密。

而數學中的比的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係。作為成人,這兩個概念之間巨大的反差,讓我還有時候有點接受不了,何況還是國小生?如何讓生活中的概念不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遷移,負面影響呢?

一上課,我就直接在黑板上啊板書:比。

問學生:認識這個字嗎?看到比,你能想到哪些詞語?

比如:女生30人,男生40人,我們可以説男生比女生多10人,女生比男生少10人。

除此之外,還可以提什麼問題?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

師:兩個量,除了可以比多比少外,還可以用除法,算出男生和女生的倍數關係。這種關係,也是兩個量比一比,我們還可以説:男生與男生的比是40:30。今天我們研究的比,表示的是兩個量之間的一種倍數關係。

二、不同類的兩個量的比如何更好的理解比值

同類的兩個量,很好理解倍比關係,比如:女生30人,男生40人,女生與男生的比是多少。這部分內容對孩子來説比較簡單,但是,還有不同的兩個量,如何讓學生理解呢?思考如下:

出示: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90千米。

師:你能把什麼算出來?也就是汽車的速度。列式:90÷2=45(千米)

師:求汽車的速度,實際上是用哪兩個量進行比較?

師:那麼汽車的速度又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

啟發學生:汽車的速度又可以説成路程和時間的比:90:2得到的比值45,表示的是汽車的速度。

師:常見的數量關係裏,因為單價=總價÷數量,所以單價可以説成是誰和誰的比?工作效率可以説成是誰和誰的比?

縱觀這節課,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會求比值,這些地方做的比較好,但是,在不同類量進行比較的時候,還有待於給孩子加強理解。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4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係。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教材還介紹了每個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比值的概念,説明比值的求法以及讓學生議一議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並學會求比值。教學難點是理解比的意義。

本課的導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認知背景,設計形象而又藴含一定的與數學問題有關的情境,在開放性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活躍,並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分之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

意在節省教學時間,也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比值的求法時,採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因為自學課本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

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的時候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意在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講授,讓學生藉助教材、板書、計算機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繫,實現了自主學習。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5

今天我教了《比的意義》。一節課下來,感觸頗多:

一、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一教學理念。本課利用學生熟悉人物引入,使學生認識到比多少之外還可以倍數關係來比,從而引出比。

二.放手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例如:在在教學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根據內容簡單,便於自學特點,放手讓學生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教學理念也得到充分體現。例如:在處理比與除法和分數的聯繫和區別這一教學難點時,教師課前為學生設計了比較的表格讓先學生自己填寫自再分組討論,使同學們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與此同時,也使學生感悟到了事物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學生討論是充分了,但是,學生的練習時間就有一定的問題,沒有時間完成。看來,教與學生的書面練習之間還得下功夫去進行時間的把握,使自己的以後教學做的更好。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6

走近學生,走近真實的課堂教學——對“比的意義”教學的反思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着許多新的變化。什麼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穫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佔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②對問題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

走近學生,走近真實的課堂教學——對“比的意義”教學的反思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着許多新的變化。什麼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穫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佔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②對問題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

走近學生,走近真實的課堂教學——對“比的意義”教學的反思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着許多新的變化。什麼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穫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佔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②對問題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

走近學生,走近真實的課堂教學——對“比的意義”教學的反思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着許多新的變化。什麼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穫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佔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②對問題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

走近學生,走近真實的課堂教學——對“比的意義”教學的反思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着許多新的變化。什麼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穫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佔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②對問題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7

《比的意義》這節課在多種版本教材中均有,內容基本相同,包括: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比的讀寫,比、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比的後項不能為0等。內容比較雜碎,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與探索能力。我採用了以下學習流程:引導探究—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困惑—知識梳理—達標應用。

1、在教學開始,我沒有作過多的鋪墊,由書上例題,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開門見山,引入本課。接着,我採用“引導+探索”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兩個量相除還有一種表示方式———可以用比表示,通過寫比,並比較所寫的比,使學生明白比有順序,不能顛倒位置。同類量可以寫成比,相關聯的不同類量也可以寫成比。

2、我放手讓學生自學比的意義及各部分名稱,通過小組交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又通過展示環節,我適時點撥,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

3、在比較比、分數、除法的關係時,我結合a:b=a÷b=,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完成表格,三者之間的聯繫對學生來説並不難,而區別對學生的難度較大,因此在學生不能完成時,我引導學生理解它們的區別。在學生理解了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原因後,又和足球比賽中2:0作以比較,使學生明白:足球比賽中的比和本課學習的比不一樣。

4、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我採用邊學邊練、課後達標應用等方式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通過反饋,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

在備課時,儘管我對學生的學情已作了比較足夠的估計,但是,課堂上還是出現了一些預想不到的情況,如,學生對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有所遺忘,影響課堂進度。

總之,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多研讀教材,把握學情,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8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9

今天我們學習了“比的意義”,先反思如下:

1.“比的意義”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一教學理念。本課的導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由“人體中的數學”引出課題,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認知背景,設計形象而又藴含一定的與數學問題有關的情境,在開放性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活躍,並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所以以上的例子採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意在節省教學時間,也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2.放手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例如:在教學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根據內容簡單,便於自學特點,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討論、交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拓展了課堂的寬度,同時也使教學重點得到強化。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教學理念也得到充分體現。例如:在處理比與除法和分數的聯繫和區別這一教學難點時,教師課前為學生設計了比較的表格,先讓學生自己填寫,再分組討論,使同學們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與此同時,也使學生感悟到了事物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4.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時間的把控,學生討論是充分了,但是,學生的練習時間就有一定的問題,沒有時間完成。看來,教與學生的書面練習之間還得下功夫去進行時間的把握,使自己的以後教學做的更好。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在學習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分數乘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成功之處:

1、明晰比的意義。

在教學中通過長方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15:10、路程和時間的比42292:50,讓學生明確兩個數的比既可以是同類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類量的比。同類量的比即表示長和寬之間的倍數關係,既可以用除法表示,也可以用比表示。而不同類量的比同樣可以表示這兩個量之間的除法關係,還可以表示一個新的量,如路程與時間的比表示的是速度,總價與數量的比表示的是單價。通過以上分析,得出比的意義是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2、明確求比值的方法。

在以往學習過程中,容易與後面學習的化簡比混淆。因此,在本課學習過程中,尤其讓學生明確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所得的商,就是比值,並加強求比值的練習。

3、溝通比、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

除了讓學生知道比的前項相當於除法的被除數,相當於分數的分子;比號相當於除號和分數線;比的後項相當於除法中的除數以及分數的分母;比值相當於除法的商和分數值。對於區別也要讓學生知道,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值

不足之處:

1、在讀法上對於2:3也可以寫成2/3,但是仍讀作2比3,在這方面強調的不深刻,導致學生在進行判斷題時出現錯誤。

2、學生對於兩個數之間的比容易寫顛倒,不注意看是誰與誰的比。

改進措施:

加強對比的意義的`理解,特別是要加強錯題的辨析練習。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1

1、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礎。

首要的是學生要具備與所學新知有關的知識基礎,其次是學生要有原有知識與新知進行溝通、聯繫的思想基礎。

由於教學前對學生的這兩個基礎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課前談話中有意識的設置了數學語言、名稱與特定數學符號的對應關係。

回顧整節課,發現我當初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這個班的學生很好的具備了這兩個基礎。課堂上學生因為有了這兩個紮實的基礎儲備,所以自己創造了比的意義、比值的概念、比號等比中各部分的名稱,概括了求比值的方法。

2、課堂因為開放,才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才促使了學習資源的生成、才有了學生創造的慾望與創造成果的展示。

但是,這無形中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了學生轉瞬即逝的創造點,合理重組學習資源,那麼教學會更精彩,課堂更富活力。

孩子的創造慾望決定了整堂課的生命。儘管在課堂中好幾個地方我都能做到不遺漏學生的一個個閃現靈性的創造點,但由於自己在某些環節的預設上發生方向偏差,主要原因還是對學生缺乏瞭解、課件的製作缺少互動。如:

(1)在讓學生猜測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按自己的預設學生肯定會先想到比號,而事實是有學生先想到的卻是比值,而且理由説的也清清楚楚,有根有據,如果課件是互動的話,那就很容易解決了這個問題。

(2)當學生總結出求比值的方法後,沒有設計練習題目讓學生得到及時的練習。

(3)關於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沒有得到強化。

3、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驗環節中。

前幾個題目從學生的反饋效果看,還是相當理想的,不僅進一步理解了比的意義,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説、做都相當精彩。後面由於時間的原因,練習中對求比值的練習還沒有來得及完成。

我在教學比的意義這一節課時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教學。

1、遷移猜想:我先組織學生複習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引導學生結合除法、分數和比三者之間的關係,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質。

2、驗證概括:學生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質後,再引導學生任意寫出—個比,對照猜想出的比的基本性質進行驗證,從而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

3、動態生成:在學生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後,引導學生小結出整數比的化簡方法:用比的前項和後項的最大公約數分別去除比的前項和後項。

小結化簡整數比的方法後,我便問學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除整數比需要化簡外,還會遇到哪些比需要化簡?學生討論後,得出還有分數比、小數比需要化簡。這時我又突然想到了整數、分數、小數的混合比需要化簡。

於是,便萌發了師生互動,動態生成這一知識的念頭。在我的不斷引導下,學生説出了整數與分數比、整數與小數比、分數與小數比也需要化簡。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列出以上各種類型的比,並留足一定的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其中一種比的化簡過程,然後小組合作討論化簡比的方法,最後全班交流總結各種比的化簡方法。

但此時全班交流總結尚未結束,下課鈴聲響了,我只好草草收兵,結束教學。學生對常見的三類比(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的化簡方法印象浮淺、理解不清、掌握不到位,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標都沒有完成,更別説動態生成讓學生理解、掌握混合比(整數與分數、整數與小數、分數與小數)的化簡方法了。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2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46頁—47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求比值。

2、在引導學生知識的發現和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事物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並從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性。

教學重點: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背景陳述】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在創設的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注重“學生收集、整理素材”是課改的一個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貼近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我這裏的是一節隨堂課,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下面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案例描述】

教學過程:

一、回憶生活素材,導入新課。

師;生活中經常有同學説誰比誰高點,誰比誰矮點。也就是説我們要經常比較數量。師:我們學習的數學知識有很多是來源於生活。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長、寬各大約是多少米?生:長大約是4米,寬大約是3米。師:你們根據這兩個數據,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生1:黑板的面積是多少?

生2:黑板的周長是多少?

生3:長是寬的幾倍?板書:4÷1生4: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1÷4

師: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用除法對黑板的長和寬進行比較,今天,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學比較方法。(板書:比)

[評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曾經説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導入新課時,教師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採用教室裏的各種素材引入課題,不僅是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親切自然,而且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意識。

二、充分感知,建構意義1、整理生活素材

師:如長是寬的幾倍,除了用4÷1來比較,還可以説成長和寬的比是4比1。(板書:4÷1=4:1)

寬是長的幾分之幾,除了用1÷4來比較,還可以説成什麼呢?(1÷4=1:4)師:同學們用剛才調查方法,説説教室各種事物還能得到什麼數據。你還能把它們用比的形式説一説嗎?

生1:我班男同學人數是32人,女同學人數是23人。男生與女生的比是32比21。生2:教室裏的窗户扇數是48扇,門的扇數是2扇。教室窗户扇數與門扇數的比是48比2。生3:教室的長大約是9米,寬大約是6米。教室長與寬的比是9比6。學生可以説出許許多多的數據。(學生情緒高漲,一分鐘後陸續彙報。)

2、再次回憶生活素材,學習新課。師:同學們再仔細觀察教室裏面還有哪些勞動工具,你平常留意過它們的價格與把數有什麼關係嗎。我們請兩位同學去數一數掃帚的把數,也請全班同學想想每把掃帚要多少錢。根據這些數據你能提什麼出什麼問題?生:教室裏有23把掃帚,從街上買回來要46元錢。生:掃帚總錢數與掃帚把數的比是46比23。(板書:46:23)師:同學們真是聰明,請比較黑板上的最後一組比與前面的幾組比在數量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生:前面的比是同一種數量相比較,最後一組比是不同的數量相比較。生:這些相比的數都是隻有兩個數。師:相同的數量可以進行比較,不同的數量也可以進行比較。相比的數最少要有兩個。師:同學們還能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數的比是不同的數相比,請同學們多多舉例説明。生:車輛行駛的路程與時間,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等等數據的比都是不同數量的比。生可以舉出很多的例子。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黑板是這些數的比是怎麼得出來的。誰能説説什麼是比?生;這些比都是從兩個數相除引出來的,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板書比的定義)師:比是由除法變成的,由於除法的除數不能為零,比的哪一項不能為零呢?請同學們討論。

3、練習: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並説明理由。⑴比的前項是0,後項是1。⑵比的前項是1,後項是0。⑶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0。

學習比的寫法:師:你們學會了比的意義,那麼比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來學習比的寫法。請學生自學課本上比的寫法。請學生上黑板板書比的各部分名稱。師;比是由兩個數相除得到的,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去求比值呢?生;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這就是求比值的方法。師:我可以告訴大家它是一個比。比有時也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如:9:6也可以寫成9比6。在這裏它不是一個數,是一個比。

師:從這道題你能發現比值的取值範圍嗎?

生:比值可以是整數,可以是小數,但更多形式是分數。

4、練習①説出下面每個比的前項和後項,並説出比值。

(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師:比除了可以寫成這種形式外,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板書:1:4=),請同學們讀一讀。特別注意分數形式的比。

[評析]: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能採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探究,在分析比較中抽象概括出比的意義。同時,教師加強了引導,學生則採用了討論法、讀書自學法來進行探究學習。多種機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也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多規則發展的機會,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5、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①比與除法的聯繫:師:請同學仔細觀察比與除法有什麼聯繫?同桌討論。並填寫下表:

比前項比號後項比值

除法

分數

②比與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同桌討論。生自學課本,並完成上表。師:可能有的同學發現了三者並不一樣,比是表示兩數的關係,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代表一個數的。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比的意義後,為了區別數學中的“比”和體育比賽中的“比”的不同,我運用學生活動中常使用的小遊戲“錘子、剪子、布”,雖然遊戲時間很短,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師:下面請大家來做一個遊戲,“錘子、剪子、布”好嗎?要求是兩人一組,賽四局,然後彙報比分情況。

(學生情緒高漲,一分鐘後陸續彙報。)

生1:(很高興)四局比賽我贏了,4比0。

生2:我和同伴打平局2比2。

生3:我和同桌的比賽結果是2比3。

……

師板書:4:02:32:20:43:1

生:老師,比的後項不能為0,這裏為什麼是0呢?

生:比賽中的比和我們今天學的比一樣嗎?

生:這個2:2可以化簡比嗎?

(沒等我組織學生討論,就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2:2只表示雙方各得二分,不表示相除關係,不可以化簡。

生:4:0表示對方得0分。

……

師:對!説得好。這是比賽中的一種計分形式,目的是讓觀眾看清兩隊得分情況。

生(楊崇俊):足球比賽的計分也有幾比幾,但它與今天學的比的意義不同。體育比賽中的比是表示兩個數的結果,而我們數學裏的比是表示兩個數的關係。

[評析]:在本節教學中,我採用了“小遊戲”,讓學生身臨其境,在他們感興趣的條件下理解“比”的意義。在活動中,學生不是聽眾,而是參與者,他們可以獲得許多不同的感受,並隨時提出不同的質疑,無論是質疑還是得到的啟迪都是最大的收穫,可以説是小小的成功。

因此,教師精心創設探索、操作實踐的情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真切體驗、領悟、發現,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讓課堂中的每一分鐘都有滿分的收穫。

三、鞏固練習:

①、蘋果是梨的,蘋果與梨的比是():()

②、我班的男生是女生的1倍,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③、400千克與0.2噸的比是():()(能直接説出比嗎?為什麼)強調不同單位名稱不能直接相比。

④開放題:選擇合適的數量組成比

我校共有學生780人,教師38人,本學期中平均每個學生獲得優點卡3張,五年級有學生170人,本學期共獲得優點卡560張,其中五(1)班有男生20人,平均每人獲得優點卡3.5張。

學生回答後講評。

[評析]: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對於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採用同桌討論學習、自學的方法,讓他們交流、啟發,實現有模糊到清晰的過程,正是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思維的過程。最後一個開放題的設計,注意聯繫了我校的特色建設,讓學生在“再創造”的過程中鞏固新知,創新思維。

四、小結歸納,應用拓展

全課小結: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想今天這節課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惑?把你的收穫説給你的好朋友聽,相互評價一下,學得怎麼樣?如果有什麼疑惑,説給大家聽,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好不好?

[評析]: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的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結尾部分重點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有序地梳理,並且幫助老師解決難題,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了拓展。同時在相互的評價中,使每個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功感。

課後反思:

《比的意義》是學生初次接觸比的知識的第一個內容。能否透徹理解比的意義,對於比其他知識的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説這節內容在整個比的知識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比的意義》中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如:比的意義、比的表示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比值的求法、比與除法和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比的後項不可為零。如何把這麼多的知識,通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並解決?多個知識點緊促而成功的串聯是我課前備課中的一個主體思想。因此入課時,引導學生通過對教室裏黑板長與寬的比較,引出“比”來,讓學生感受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也是我們課題思想的一個體現。接下來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始終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又發現問題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中進行。每一個知識點的出現和解決不是程序式的,而是抓住學生回答中出現的問題展開教學。教師在不是被學生牽着走,而是讓學生自己走。遊戲和練習題都體現了開放性。這都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本課重點、難點都得到了突破,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豐富的教學內容。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3

這節課的失敗,主要是教學設計有問題。由於我過分注重預設之外的生成,想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對教材上的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以及教材外的整數與分數、整數與小數、分數與小數的混合比的化簡方法的掌握能一步到位。然而受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時間的限制,適得其反,學生就連教材上常見的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的化簡方法也沒有掌握到位,真是“小插曲”影響了”主旋律”,最終落了個兩敗俱傷。試想,如果本節課以教材上的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的化簡方法為重點,以突出“主旋律”,在學生理解、掌握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化簡方法的基礎上,把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的化簡混合比(整數與分數、整數與小數、分數與小數)的方法放在課尾或者課外去讓學生探究,也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具體感悟如下:

一、大力渲染“主旋律”

預設的學習結果是教學的最基本目標,一堂課能否得到豐富的“預設中的知識達成”決定着一堂課的成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目標意識,時刻注意圍繞目標的實現展開教學活動,及時關注預設目標的達成情況,不斷調整教學進程,引導課堂向着預期的目標進行。這節課的“主旋律”應該圍繞比的基本性質和整數比、分數比以及小數比的化簡方法進行。我在教學中對整數比、分數比以及小數比的化簡方法的這個“主旋律”渲染得不夠,突出得不夠。

二、靈活點綴“小插曲”

教學中預設之外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根據生成的內容是否有利於達成教學目標,是否對學生的發展有價值等來靈活處理。抓住師生不期而至的、有價值的問題和觀點,豐富教學目標。這節課的“小插曲”可能會是化簡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的多種方法以及化簡混合比的方法等等。

三、處理好“主旋律”與“小插曲”的關係

教師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靈活調整預設的程序。當課堂上沒有“小插曲”出現或出現的“小插曲”內容學生無法解決時,我們就要按照這節課原來的預設程序去組織教學,大力渲染“主旋律”。當課堂上出現了“小插曲”,而且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能夠解決的“小插曲”時,我們就要靈活調整這節課的預設程序去組織教學,靈活點綴“小插曲”。像這節課的“主旋律”(學生理解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的化簡方法)還沒有結束,學生解決“小插曲”(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的化簡混合比:整數與分數、整數與小數、分數與小數的方法)的知識、經驗還不夠充分、紮實,“小插曲”也就很難擦出火花。可見只有當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可能、有希望解決“小插曲”時,課堂上才可以花時間去裝扮、點綴“小插曲”,才能使“小插曲”插得巧妙、自然,插得精當、齊所,插得委婉、動聽。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4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還要學會比的讀寫、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與比值的聯繫與區別,比、除法和分數三者之間的聯繫與區別等,這麼多的內容,如果全部由老師教給學生,就會顯得多、雜,並且枯燥。這些知識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看書自學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比的寫法、比各部分的名稱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交流所學所想,這樣不僅能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拓展了課堂的寬度,同時也能使教學重點得到了強化。

本課的導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喜歡關心的話題出發,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認知背景,設計形象而又藴含一定的與數學問題有關的情境,在開放性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活躍,並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所以以上的例子採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分之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意在節省教學時間,也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讀法、寫法時,採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因為自學課本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的時候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意在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講授,讓學生藉助教材、板書、計算機課件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繫,實現了自主學習。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説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還有因為時間原因,習題以下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總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5

《比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係。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教材還介紹了每個比中兩項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舉例説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着重説明兩點:(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的是用整數表示。(2)比的後項不能是0。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和善於傾聽老師講解與同學的發言;教學難點是理解比的意義。

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所以在教學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qut;比&qut;缺乏感性上的認識,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讀法、寫法時,採用了讓學生先自學課本的方式,自學課本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在反饋交流自學這一部分的知識時,以小老師講解為主,其他學生傾聽和補充的方式為輔,有效提高了學生認真傾聽的興趣。因為角色的變換使課堂相對以往新穎、有趣多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只有認真傾聽小老師的講解,才能確定他説的正確與否,需要更正和補充些什麼。小老師講得投入,同學們聽得認真,效果不錯!從而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的時候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意在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講授,讓學生藉助教材、板書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繫,實現了自主學習。

不足之處:由於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學、小老師講解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需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本節課只是把知識點講解完成,卻沒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和鞏固知識,在課堂教學時間的把握上還待改進和提高。

標籤:反思 教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