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有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校園2.04W

一、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有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是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知識背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經驗、學習興趣,恰當地把握了教學起點。例如本課在導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開門見山設計了一個問題:“關於長方體你們都瞭解了哪些知識?”這樣的問題有利於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回顧舊知、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促進學生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講究問題出教學策略,引發學生數學思考

圍繞整節課的設計思路,精心設計每一環節的研究問題,如:“想一想,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多少根小棒?”“這個小組為什麼沒有搭成長方體?”“是不是有稜、有面、有頂點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長方體具有什麼特徵?”“正方體有什麼特徵?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麼關係?”等一系列問題,有效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思考、激發了學生問題研究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參與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動的慾望。

三、有效運用自主探究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體驗、生成與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

本節課有效運用了國小數學探究性學習教學策略,圍繞教學的.重難點確立了自主探究的研究主題,注重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式過程,創設了學生樂於參與的學習情境,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學生在自主、獨立的探究活動中不僅發現、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發展了空間觀念,而且投入度高、在重難點環節有思維層深度。如:在用小棒搭長方體框架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搭不成長方體的開放式的、有探究價值的操作情境,為學生提供了更大、更深刻的思維空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經歷了嘗試性操作、理性選擇、操作後思考、頓悟等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對長方體的稜的特徵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本節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數學學習方式,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得到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體驗探索、親歷感悟是學生學習知識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以“做中學”的思想為指導,通過採用“自主探究、操作內化、直觀引導、交流討論”等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及關係。首先,我讓學生先對長方體的實物進行觀察,找出長方體的特徵。然後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做長方體框架了解長方體的12條稜怎樣分組,每一組稜的長度有什麼關係。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再觀察正方體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體的特徵。最後按照面、稜、頂點的次序,引導學生找處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利用集合圖進一步説明它們的關係。這樣,學生在掌握新知的同時,發展了空間觀念,提高了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不足的是,由於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比較長,導致課後一些有關的辨析練習沒有時間完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對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及操作的指導,提高小組學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