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必備知識點

校園2.42W

地理是一個有點特殊的科目,因為它是一門文理兼備的科目,很多七年級的同學覺得它有點難學,那麼七年級的地理課到底是要學什麼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地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必備知識點

  七年級地理知識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一、橫跨亞歐大陸北部

1.位置和範圍

(1)範圍:由東歐平原和北亞地區組成,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是一個傳統上的歐洲國家,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

(2)位置:緯度位置;東、西兩半球;處北温帶和北寒帶。

海陸位置:位於亞歐大陸北部,東臨太平洋,西臨波羅的海(大西洋),北臨北冰洋,西南臨黑海和裏海,東北隔白令海峽與美國(北美洲)相望。

2.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和湖泊

(1)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

(主要地形區分佈: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 P37

(2)地勢特點: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3)氣候:以温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特點為: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降水較少,夏季較多。奧伊米亞康為北半球的寒極。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的影響,俄羅斯東西部氣候差異大,氣温是南高北低,西高東低;降水是南多北少,西多東少。

(4)河湖: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皆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自北向南注入裏海,被俄羅斯人譽為“母親河”(歐洲最長的河流)。

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最深的湖泊。

二、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p39

1.俄羅斯自然資源特點:種類齊全,儲量豐富但分佈不平衡,東多西少。

2.主要礦產資源分佈地區:鐵礦——庫爾斯克;石油——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煤礦:庫茲巴斯煤礦。

3.主要工業區及特點:聖彼得堡工業區(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莫斯科工業區(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主要礦產資源: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4.工業區的分佈特點:西多東少,工業主要分佈在歐洲部。

5.工業特點:重工業發達,輕工業落後。

三、發達的交通:

1.交通特點:交通部門齊全,均很發達,但不平衡。歐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亞洲部分比較稀疏,但有一條亞歐大陸橋(西伯利亞大鐵路:符拉迪沃斯託克—莫斯科)

2.主要運輸方式:鐵路和管道運輸。(1)客運主要方式:鐵路和公路;(2)貨運主要方式:鐵路和管道。

3.俄羅斯管道數量多,與石油、天然氣儲量、產量豐富有關。

4.俄羅斯南部多山,但西伯利亞大鐵路卻沿南部山區修建的原因:

(1)南部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南部氣温更高,氣候更宜人;

(2)北部有凍土層,建設難度大,安全係數低;

(3)距離周邊臨國較近,更便於發展經濟。

5.五海通航: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一長河,全長3600米,是俄羅斯航運價值最高的河流,通過運河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裏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P41

6.主要城市及其特點:莫斯科(俄羅斯首都)最大的城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聖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北冰洋沿岸的港口摩爾曼斯克為終年不凍港。

7.俄羅斯文化:俄羅斯人對交響樂和芭蕾舞等藝術有這特殊的愛好

(備註:在圖上填注俄羅斯主要瀕臨水域、臨國,地形區、山脈和河流;主要礦產資源分佈地區,主要工業區和主要城市;主要鐵路和伏爾加河溝通的`“五海”。

  七年級地理知識要點

印度(首都:新德里)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1.地理位置

(1)緯度位置:熱帶,亞熱帶

(2)海陸位置: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臨印度洋。位於我國的西南面,屬於南亞,也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2.自然環境:

(1)地形:北部:山地---喜馬拉雅山脈南側,中間:平原---恆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對農業影響:地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廣的國家。)

(2)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温,分旱、雨兩季)。旱季(10月至次年5月)東北季風,雨季(6月至9月)西南季風→水旱災害頻繁。(如圖p33圖7.38、7.39)

(3)河流:恆河---從孟加拉國的恆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灣,被印度人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

3.人文環境

(1)人種:主要為白色和黑色人種

(2)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人口增長速度快。(眾多的人口對印度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壓力)(3)官方語言英語

二、水旱災害頻繁

1.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温,分為旱、雨兩季,雨季為6月至9月,旱季為10月到次年5月)為主,由於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乞拉朋齊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2.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主要經濟作物:黃麻、棉花和茶葉等。

水稻、小麥的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水稻主要分佈在東北部平原和半島兩側沿海平原,降水豐沛的地區;小麥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恆河上游,降水較少的高原山區。

(請參照p34—35的筆記)

3.綠色革命:60年代後,實行了綠色革命,糧食不僅能夠自給,還有一定的餘糧可供出口

三、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

1.服務外包產業:掌握服務外包產業的特點、發展條件(原因)、成果(P35);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發源於班加羅爾,被稱為“印度的硅谷”,軟件外包業務主要來自美國。

2.印度的工業:①主要礦產資源:煤、鐵、錳

②工業分佈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係:工業中心的分佈接近原料產地,可以節省運費,降低成本。③主要工業區:孟買工業區、加爾各答工業區、班加羅爾工業區。

3.主要城市及特點:新德里--首都;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最大的城市--孟買(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最大的港口)。

  國中地理重點知識

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球體。依據: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實例。

2、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 萬千米。

二、地球儀

在地球儀上識記以下內容。

南、北極,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

三、緯線、緯度

⑴、緯線:在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的圓圈叫緯線。

緯線有三個特點:

①、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②、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最長,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最後成一個點);

③、自成一個圓。

⑵、緯度:

①、赤道為0°,赤道以北為北緯(0°—90°N),赤道以南為南緯(0°—90°S)。赤道將地球平分南、北兩個半球。緯度數從赤道向北、向南逐漸增大。緯度最大值90°。

②、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四、經線和經度

1、經線:在地球儀上,連結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

經線有三個特點: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長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圓。

2、經度:

⑴、經度的起點是0°經線,也稱“本初子午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0°—180°E);以西為西經(0°—180°W),所以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經度數從0°經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

⑵、180°經線:180°E和180°W重合的經線。

⑶、任何一個經線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兩個半球。國際上規定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兩個半球的分界線。如:15°W位於東半球;165°E位於西半球。

五、經緯網

1、利用經緯網確定地面上任何一點的位置。

2、讀經緯網圖,能回答有關問題(舉例説明)

⑴、A 點的經緯度:30°W 40°N

B 點的經緯度:10°W 10°N

⑵、從東西半球看:A 點位於西半球 B點位於東半球;

從南北半球看:A 點位於北半球 B點位於北半球。

⑶、從低、中、高緯度來看:A 點在中緯度地區

B 點在低緯度地區。

⑷、從地球五帶來看:A 點在北温帶 B 點在熱帶。

(A 地區有四季變化,B 地區有陽光直射。)

⑸、A 點位於B 點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陸分佈

1、海洋與陸地:海洋佔71%,陸地佔29%。

2、七大洲:

⑴、識記七大洲的名稱和基本輪廓(世界地理P 23 的圖)。

⑵、東半球的大洲:亞、歐、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極洲位於南極圈內,地跨東、西半球。

⑶、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亞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極洲、歐洲。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亞、歐兩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兩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3、四大洋:⑴、面積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最淺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識記七大洲、四大洋分佈圖。

七、世界的地形

1、五種基本地形的特徵:

山地海拔較高大於500米,坡度較陡,地面崎嶇。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海拔較低,相對高度小於200米,地面較崎嶇。如:中國的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

高原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高,邊緣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低,小於200米。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東歐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剛果盆地(世界最大)。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記山頂、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注: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坡越緩。

八、海陸變遷

1、地球表面形態處在永不停止的變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積的縮小,紅海面積的擴大,東非大裂谷的擴張等都説明地球內部在運動)。

2、板塊構造學説:地球共分為六大板塊(見世界地理(上冊)P 35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