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精選14篇)

校園1.96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精選14篇)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1

課題

蹺蹺板(比輕重)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説一説”、“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

能力目標: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會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教學難點

輕重的含義以及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教具準備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設計意圖和修改

一、小實驗,感受重量

1、引入:今天我們一起做個小實驗,有興趣嗎?

將一名同學叫到講台上,兩臂側平舉。將不同重量的兩個書包同時放到手臂上。

2、提問:大家觀察這位同學,你發現了什麼?

3、提問2:問做實驗的同學,你有什麼感受?

4、引出“輕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於“輕重”的知識

板書課題:蹺蹺板

二、互動探究

1.説一説:看圖説一説誰輕誰重?

①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説出:往下沉得説明比較重,往上翹的説明比較輕。

②看第二圖: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這次誰重?

提問:根據這副圖,你能用“誰比誰輕”或“誰比誰重”説一句話嗎?

提問:你能説一説,在他們三個當中,誰最重,誰最輕?

請一名同學到台上感受感受兩個書包的輕重,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哪個輕、哪個重。

生:獅子比老虎重

生:蹺蹺板重的一端會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獅子比老虎重,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設計意圖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數學書拿到一隻手上,練習本拿到另一隻手上,兩手同時掂一掂,比一比,練習本和數學書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②操作2:再拿出鉛筆盒和語文書掂一掂,比一比,説一説,誰輕、誰重?

3.猜一猜、稱一稱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蘋果各一個

提問: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判斷出究竟誰輕誰重?

出示天枰 來稱一稱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23頁“練一練”1---4題

四、小結

同學們,本節課學會了什麼?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麼樣的物體輕,什麼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遊戲”感受輕重

(一)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遊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後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麼挑呢?

(二)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並同時遞給學生並給予協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三)小結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並且用我們的兩隻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並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彙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掂完了,願意把你的感受説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願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參加我們活動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給他.

1.發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説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麼?(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學生動手掂.)

4.説説你的感受?還想接着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着老師呢.

1.老師這裏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説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説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麼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麼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並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裏,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麼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麼不發表意見了,有什麼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麼辦?(動手掂一掂)

4.説説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麼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麼有沒有辦法呢?

(4)小組討論,彙報.

(5)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空間.並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對學生提出的方法,儘可能給予演示.同時,要考慮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動四:總結探索結果

(一)教師介紹生活中的測量物體重量的工具

咱們班的同學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我們的前人就是根據你們的這些想法發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種能夠準確的測量出物體重量的工具.而且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你們見過嗎?

(二)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圖片:練一練1

2.出示圖片:練一練2

3.出示圖片:練一練3

(三)不知不覺當中,一節課就要過去了,你們上得高興嗎?老師也很高興,因為我覺得你們個個都很出色.你覺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穫?又有那些進步?這節課咱們班誰最棒?哪個小組最值得你學習?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體的重量,知道物體有輕重之分。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感知並分辨物體輕重。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重難點分析:

重點是幼兒知道物體有輕重之分,難點是有能夠區分輕和重,過程中,教師會通過讓幼兒的操作來感知。

活動準備:

玩具天平一個。實物: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塊、棉花、積木、玻璃球。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看看掂掂,感知貨物輕重。

出示大橡皮泥和小橡皮泥,引導幼兒觀察並猜一猜:它們有什麼不同:哪個重?哪個輕?

二、展開部分:請個別幼兒上來掂掂,再説説:哪個貨物重?哪個貨物輕?

1、在汽車上換上一團棉花和一個玻璃球,讓幼兒摸一摸,掂一掂,正確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輕重。

2、觀察天平的變化,認識物體的輕重。

出示天平,告訴幼兒天平器是衡量兩個物體輕重的一種工具。然後,在天平兩邊分別放上積木和玻璃球,讓幼兒觀察天平的變化,並説説:天平有什麼變化?天平翹起的一邊表示什麼?天平沉下的一邊雙表示什麼?也可以讓幼兒説一説誰重誰輕,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驗證,從而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物體的輕重。

3、出示大橡皮泥和積木,讓幼兒猜猜誰重誰輕,再請幼兒教育上來將橡皮泥和積木放在天平的兩邊,帶領幼兒進一步感知認識物體的輕重。

4、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區分輕重: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説説:圖上有什麼?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你是怎麼知道的?請幼兒圈出重的物體。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物體有輕重之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掂量和用天平的方法來區分輕重。

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極力引導孩子運用科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質疑,激發孩子學習科學的興趣。幼兒正處在好奇又好動的年齡,課中我極力鼓勵他們多動手,多表達,多思考,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和遊戲的實際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輕重特徵,並用相應的詞語描述。我認為本次活動的不足是活動時間較長,下次活動各環節應更緊湊。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4

一、説教材:

1、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比較物體輕重”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讓幼兒簡單瞭解比較輕重的方法。

2、目標定位:

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並初步學會記錄。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團結協助能力。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兩個蛋娃娃,貼有漢字卡片“輕”“重”的籃子,各種玩具、布娃、皮球、茶杯、碗等若干。

2、蘋果、梨、桔子若干個。

3、每組幼兒一架天平稱、幼兒人手一個小籃(內裝玻璃珠、木珠、積塑等)、記錄紙、筆等。

二、説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於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並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瞭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説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物體輕重的祕密。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説過程。

整個活動首先通過對兩個蛋娃娃輕重的比較,讓幼兒感受物體有輕有重;然後用手掂一掂再次比較物體的輕重,最後通過天秤實驗比較物體輕重,讓幼兒的興趣在整個活動中一直持續不斷。課中教師通過提問、操作、討論等教學方法,讓幼兒思考解答,進一步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

1、猜測活動

(指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娃娃,我請幾個小朋友上來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看看這兩個娃娃有什麼不一樣,然後悄悄地告訴老師。”)

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2、第一次操作活動,主要讓幼兒用手估測比較物體的輕重。

(指導語:“老師還準備了很多材料,每兩種分成了一組,請你們每人拿一組材料,想辦法比較出兩個物品誰輕誰重?”)

這個環節的個人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探究,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個別引導的辦法。

3、第二次操作活動,主要讓幼兒通過用天平精準地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指導語:“現在我們就來用天平稱稱一稱、比一比小籃中的兩個物品誰輕誰重?在每個籃子裏都有一張記錄表,我們來看一看,怎樣記錄它們誰輕誰重呢?”“老師這兒有三個水果,蘋果、梨,桔子它們誰重、誰輕?”)

在這裏,教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掌握天平稱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記錄物體的輕重,為接下來的記錄活動做好準備。在這一環節中,第一次我讓幼兒獨立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記錄,第二次讓一組幼兒合作完成比較三個物體的輕重並記錄。記錄表我採用了猜測與實踐兩種記錄方法,通過讓幼兒討論,確定如何區分輕與重的記錄方法。

4、交流總結活動

(指導語:請每小組的小朋友來説説你們是怎麼較出來的?)

在這裏,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大不一定重,物體小的不一定輕。

活動準備:

紙盒、天平、積木、彈子、塑料球、皮球、鐵球等物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眾多的物品中,運用已有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

“這些物體是一樣重的嗎?”鼓勵幼兒用手去掂分量。

2、幫助幼兒發現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請幼兒比較塑料球和皮球誰輕誰重,然後再比較皮球和鐵球誰輕誰重。幫幼兒建立相對的概念:皮球和塑料球比,皮球重;皮球和鐵球比皮球輕。

3、啟發幼兒動腦子: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怎麼辦?

出示兩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這兩件東西哪個重哪個輕呢?”(啟發幼兒自由發言,肯定幼兒的想像和發言。)

4、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介紹天平的用法,準星必須居中,拿放要輕。

5、“猜一猜這兩樣東西哪個輕,哪個重?”請幼兒用天平測量驗證。

6、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體積大的不一不重,體積小的不一定輕的道理。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盒子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後用天平驗證。如:大盒子裏放棉花,小盒子裏放鐵塊。

7、請幼兒舉例説明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例子?

活動建議:

在班級放置一天平,引導幼兒對天平產生興趣並探索這種物體的功能。

活動延伸:

1、帶幼兒在室內或室外尋找可以比較的兩個物體進行輕重比較。

2、請家長和幼兒一起看幼兒用書做智力遊戲:比比誰輕誰重。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6

課標內容

“輕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高矮、長短、厚薄等基礎上開展的又一次體驗活動。教科書在安排上體現了三個層次:説一説--掂一掂--稱一稱。第一層面是通過觀察、操作、嘗試體驗“輕”、“重”、“最輕”、“最重”的含義,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知識,在探索中辯析易錯概念;第二個層面是練習,在練習中充分注意到問題的開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目標

1、通過説一説、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一些比較的方法,體會輕重的相對性;通過實踐活動感受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準確地比出物體的輕重,從而認識到藉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

2、鼓勵學生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推理能力,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會比較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天平稱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1.師:星期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裏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麼動物?它們在幹什麼?(出示主題圖)

學生回答後,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小熊重、小猴輕)你是怎麼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師:從中你還能看出誰輕誰重?

師小結:小朋友的眼力真行!通過觀察可以看出誰輕誰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

(板書課題輕重)

2.你還能看看就能説出你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嗎?(可以是教室裏看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

二、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1.掂一掂

(1)師展示兩個一模一樣的墨水瓶盒子,請你們看看這兩樣東西,誰輕誰重?

學生的意見不統一。師:那怎麼辦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證實誰的猜想是正確的呢?

有學生提出用手就可以,那怎麼用手?指生表演。

師:噢,原來你想用手掂一掂。那好啊,你來掂一掂吧。

請幾個學生掂一掂,而後説出的結果一致。

師:一樣的盒子,為什麼這個會重些呢?讓我們來看一看。(有一盒子是空的)

(2)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再交換東西掂一掂。

(3)教師小結:有些物體用眼睛看不能準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就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比出誰輕誰重。

(4)小實踐:再選擇桌上的其他東西掂一掂,比一比,與同學交流一下。

2.稱一稱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麼辦呢?誰又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後稱一稱,説説誰輕誰重。

(6)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蘋果和梨誰輕誰重,我們發現要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辦法。

(7)出示一大塊塑料泡沫和一小塊鐵。

先説一説:誰輕誰重?為什麼?再掂一掂、稱一稱。

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説説怎樣判斷的。

2.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説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説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3.第3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説説誰最輕?誰最重?為什麼?

4.第4題

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可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再引導學生分析。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特徵,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由動物世界回到現實生活,體會“輕重”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在“掂一掂”這個環節中,通過猜想、推測、實踐等探究活動,把教師的“教”變為學生的“探”,通過學生掂自己的物品,別人的物品,積累輕重的感性認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實際問題。

在“稱一稱”這個環節中,通過設疑--討論--操作--深化,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領悟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想出辦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練習設計分為三個層次:獨立完成的、合作討論的、指導完成的。通過三種練習形式,練習不同層次的題,難易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於較難的題目,通過討論交流,也能順利完成,達到數學目的。在練習中不限制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盡情表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比較兩樣或三樣物體的輕重並學習作好記錄。

2、初步感知物體大小、數量、材料與輕重之間的關係。

3、對數學操作活動感興趣,通過操作提高分析、比較、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簡易天平稱人手一個、每人一份操作材料(一顆彈珠、一隻塑料小熊、大小紙團各一個、五片雪花片)、每人兩張記錄用紙、水彩筆一支。教師記錄用紙兩張。

活動過程:

1、比較兩隻熊的輕重引出課題。

2、幼兒操作比較兩樣物體的輕重並作好記錄。

3、總結髮現。

⑴同樣是紙團,在什麼情況下會重一些?(體積大)

⑵同樣是雪花片,在什麼情況下會重一些?(數量多)

⑶為什麼紙團大彈珠小,比起來還是彈珠重?(材料不同)

⑷為什麼雪花片數量多,彈珠只有一顆,比起來還是彈珠重?(材料不同)

4、教師操作記錄比較大中小三隻熊的輕重。

5、幼兒操作記錄比較三種不同材料的物體的輕重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8

一、課題:

數學活動——比較輕重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並初步學會記錄。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兩個蛋殼小娃娃、一籃玩具、一桶水、一個布娃娃,蘋果、梨、柑橘各一個。

2、每個幼兒一架自制天平稱、一個小籃(內裝玻璃珠、木珠、積塑等)、記錄紙、筆等。

四、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兩個蛋殼小娃娃:“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小娃娃,它們是用什麼做的?(蛋)這兩個小娃娃,一個是用蛋做的,一個是用蛋殼做的。請小朋友想辦法分辨出哪一個是蛋?”

請一幼兒上前分辨,並説出方法。

教師小結:“剛才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種玩具、材料,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

教師:“你們用什麼方法分出它的輕重?”

啟發幼兒説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3、教師出示自制的天平稱:“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教師在天平稱一頭放木珠,一頭放玻璃珠,請幼兒觀察,哪邊重,哪邊輕。師小結:“玻璃珠重,木珠輕,重的一頭垂下去,輕的一頭翹起來。”(學習詞彙:垂、翹)

4、幼兒第一次分組操作

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 請幼兒從籃子裏拿兩樣東西比輕重。

(2) 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果。

5、教師出示三種水果:“老師這兒有三個水果,蘋果、梨,柑橘它們誰重、誰輕?”請一名幼兒用教師的天平稱,共同得出結論後,教師在黑板的記錄紙上示範記錄結果。(學習詞語:不輕不重)

6、幼兒第二次分組操作活動—比較三種物體的輕重。

(1) 請幼兒從小籃子裏拿三樣東西比輕重。

(2) 請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9

遊戲目標:

1.引導幼兒步入神奇的數學領域。

2.幫助幼兒理解物體輕重所具有的相對性,掌握正確的比較方法。

3.幼兒能夠正確比較物體的輕重。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遊戲準備:

圖片兩幅;小筐子一個;鐵球、皮球、棉團各一個;絨毛玩具小貓、小雞、小老鼠、獅子各兩個。場地畫有迷宮圖。

遊戲過程:

首先請幼兒畫一畫,把第一幅圖中重的物體下面畫標記。

比一比,比較第二幅圖中桶和袋子誰重,誰輕?

試一試,完成以上任務後,幼兒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較鐵球、皮球和棉團的重量,將最重的給爸爸,比較重的給媽媽,最輕的給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來到迷宮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藍線,手持最輕物品者走紅線(孩子),媽媽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別從起點出發,依次比較兩動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動物前行,沿線走到終點,又快又正確者為勝。

遊戲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極力引導孩子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質疑,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幼兒正處在好奇又好動的年齡,課中我極力鼓勵他們多動手,多表達,多思考,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和遊戲的實際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輕重特徵,並用相應的詞語描述。我認為本次活動的不足是活動時間較長,下次活動各環節應更緊湊。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10

活動設計背景

隨着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越來越喜歡動手操作,進行簡單的對比、分類、估量、判斷等活動,對周圍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輕重、大小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針對這個特點,因此,我設計了數學活動:比輕重,讓幼兒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並通過目測、手握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發展感知與判斷能力。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能正確判斷並用通順、完整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採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能正確判斷並用通順、完整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活動準備

1.小熊、小兔、小鴨子毛絨玩具各一件;蹺蹺板;電腦課件。

2.每人一個學具筐,裝有大小不同的木製積木兩塊,大小相同的玻璃球兩個,棉花球一個,小磁鐵一塊,兩個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適量的水。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利用蹺蹺板和毛絨玩具創設動物樂園的情境,並進行演示。啟發幼兒用目測判斷的方法比較小動物的重量,説出幾個小動物中誰最重、誰最輕、誰不重也不輕。通過目測的方法判斷輕重,生動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導人了活動,又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多種材料的探索。

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學具進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

(1)任意選擇兩件物品,感知並發現有的物品輕,有的物品重。放在手裏掂一掂,説一説有什麼感覺。(有的東西重,有的東西輕。)

(2)比較大小不同的木製積木,瞭解大的積木重、小的積木輕。

(3)比較同樣大小的玻璃球的輕重。

(4)發現同樣大小的棉花球與玻璃球,棉花球輕,玻球重。

(5)比較大棉花球與小磁鐵,幼兒比較後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輕,小磁鐵重。

3.生活中的運用。

為幼兒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水杯,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先比較、判斷兩個水杯的重量。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體驗通過多種思維方式改變物體輕重。

教師引導幼兒比較生活中兩個一樣的水杯的輕重,將活動引入生活,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比較時,通過幼兒探索如何將兩個一樣重的杯子變成不一樣重、不一樣重的杯子變成一樣重,調動了幼兒思維的創造性,而對於思維品質的培養是大班數學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標。

通過前面的活動,幼兒對輕重有了感性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經驗,挑戰幼兒思維,通過對天平中不同的西瓜與梨,同等重量點燃着的蠟燭,皮球與融化冰塊的比較,為幼兒探索比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得幼兒在爭辯中,思維進一步激活並得到拓展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體現了尊重幼兒的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思想。活動一開始,教師以遊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一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生了興趣。接着,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了幼兒積極思考,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整節活動設計緊湊,環環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採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小百科:輕重,指重量的大小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語出《左傳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11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幼兒中班下《比較輕重》。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心靈,從而煥發起幼兒的好奇心。在《綱要》中指出,數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幼兒的身邊取材,雖然幼兒對輕重的概念已經有了一個認知,但對於怎麼比較還處於具體抽象的狀態,結合本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具備主動積極的特性,思維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強,語言能力也有很大的發展,幼兒在生活中的已有經驗是淺顯的,零碎的,因此通過此活動,能夠幫助幼兒提升經驗,也符合《綱要》中所提出的選擇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二、説活動目標:

1、 感知物體的輕重,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2 、 正確運用語言表述物體的輕重。

三、説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難點是會正確運用語言表述物體的輕重。

四、説活動教法學法:

《綱要》中指出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支持者,引導者,本着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力求達到合作探索式學習的活動過程,我精選了以下教法。具體是:

1、提問法——————在師幼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不僅有利於幼兒的語言表達,還給幼兒提供了想象的空間。

2、師幼互動法—————在這個環節中,充分以幼兒為主體,發揮孩子們的主體作用。

此外,除了運用到以上的教學方法外,我還穿插運用了自主探索法,示範法等活動加以結合,使幼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獲得愉悦的體驗。

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使用多種感官通道探究問題,深入觀察,有利於幼兒的經驗形成。

2、 操作體驗法——————它是幼兒獲得知識的基本方法,在活動中,親自操作,親身體驗。有助於幼兒更好的理解活動內容。

五、説活動準備:

(1)天平

(2)雪花片、積木、乒乓球和玻璃珠等。

(3)幼兒人手一份記錄表

六、説活動過程:

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衞老師以幼兒的實踐體驗為主線,通過體驗生成,方法引入,推理,來展示幼兒比較輕重的思維過程,使幼兒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由此設計了:情境中體驗、活動中探索、操作中提升這三個環節來構架起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中體驗:老師和幼兒抱一抱比較輕重,一個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實情境導入讓全班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小孩比大人輕,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馬上從自己的知識儲備中找到了問題的關鍵。至此,至此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玩比輕重的遊戲。'

二、活動中探索:比較物體的輕重的多種方法。

(1)先出示兩個書包,"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書包,小朋友猜猜,這兩個書包哪個輕?哪個重?"你能猜出它們誰輕誰重嗎?此時認知矛盾的設計,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單用眼睛看,經驗估計這樣的判斷方式已經不夠準確了,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這時請孩子將書包提一提,孩子會發現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從而得出結論:大書包大,但是輕,小書包小,但是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子各一個,"小朋友,老師這裏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你能猜出它們誰輕誰重嗎?這時單用眼睛看估計輕重的判斷方式已經不夠用了,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一個孩子左手拿蘋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時,其他的孩子開始了關注開始了模仿,"人類文明不斷向前推進源動力來自模仿與創新"我想我的孩子們已經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儘管如此,可是問題還是出現了,一部分孩子的説蘋果比較重,一部分説梨比較重,矛盾再一次出現。"小朋友,你們除了用手掂一掂還能想到其他辦法嗎?"天平——這個測量物體質量的計量工具被順理成章的引入了課堂,當我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端時,此時的孩子已然體會到,當我們無法用雙手很準確的感受出輕重時,我們可以藉助工具!從而完成預設目標中的通過實踐,讓孩子體驗具體比較輕重的方法。

(3)操作中提升:衞老師為幼兒提供了四組操作材料,第一組:玻璃球 乒乓球和葫蘆。第二組:玻璃球 乒乓球和葫蘆 。第三組:雪花片 積木 螺絲配對。第四組:雪花片 積木 螺絲配對。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並説出你是用什麼方法判斷的?讓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在整個活動中衞老師極力引導孩子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質疑,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幼兒正處在好奇又好動的年齡,課中衞老師極力鼓勵他們多動手,多表達,多思考,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和遊戲的實際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輕重特徵,並用相應的詞語描述。

活動反思:

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省領域中下《比較輕重》。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幼兒的實踐體驗為主線,通過體驗生成,方法引入,推理,來展示幼兒比較輕重的思維過程,使幼兒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設計了:情境中體驗、活動中探索、操作中提升這三個環節來構架起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12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簡便的方法區別和記錄物體的輕重,初步瞭解輕重與大小、多少、資料等的辨證關係。

2、培養幼兒好探究、敢實踐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兩、三個小件物體、一張記錄單、一張操作單、一支水彩筆。

2、分組資料:用褲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樂磁帶"大桶與小桶"。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扮演啞劇"舉重",引出課題:

1、我在幹什麼?舉了幾次?每一次的結果怎樣?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

2、説明:物體、人都有輕重之分,輕重是相對而言的,需要進行比較。你們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較輕重的方法嗎?假如沒有秤,你會用別的方法代替嗎?假如將"輕重"結果記錄在紙上可以怎麼表示?怎樣表示最簡單、最清楚?

(二)幼兒嘗試用各種日常的資料比較物體的輕重並加以記錄。

介紹操作方法和記錄要領:

1、請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身盆子裏兩個物體的輕重,並把結果記在對應方法欄的下面;然後到後面的桌上選擇一種或幾種資料,試試:用它能不能比較物體的輕重?結果又是怎樣的?請你也將結果記在相應的方法欄下面;最後我們再來看看:你幾次比較的結果是否一致?

2、幼兒嘗試用目測和其他各種簡便的方法比較盆中物體的輕重並加以記錄。

3、彙報並交流:

你用了什麼資料、怎樣比較物體的輕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出的結果是否一致?你覺得問題在哪裏?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麼?

4、操作練習:

印章嬰幼兒也想玩蹺蹺板比輕重的遊戲,請根據紙上蹺蹺板的平衡情況在兩邊敲上一定數量的印章。

(三)聽音樂"大桶與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輕的東西自然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體現了尊重幼兒的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思想。活動一開始,教師以遊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一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生了興趣。接着,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了幼兒積極思考,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整節活動設計緊湊,環環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採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在探索過程中,能正確判斷並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採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毛絨玩具三個、橙子兩個、蘋果一個、牛奶兩盒(一盒空的);

2.每人一個學具筐,裝有大小相同的圍棋。

活動過程

1.出示兩盒牛奶(一盒空的、一盒有牛奶的)

讓幼兒從表面這兩盒牛奶那一盒是空的,那一盒是有牛奶的?討論用什麼方法辨別?

2.多種材料的探索。

出示大小不同的娃娃、水果等讓幼兒用掂一掂、抱一抱、提一提等方法,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

3、運用天平秤比較物品的輕重。(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橙子,讓幼兒説説哪一個重,然後引出利用天枰比較)

認識天平:當天枰的一邊下沉表示這邊的東西是重還是輕?當天平一邊的東西上揚時,代表這邊的東西是重還是輕?(如果孩子不能確定上揚表示請到輕的物品餓下沉表示重的物品時,可以通過兩個體型比較大的物品讓孩子確定分辨)

4、操作練習:

(1)比較大小不同的木製積木,瞭解大的積木重、小的積木輕。

師:請拿出兩塊積木,是一樣大嗎?掂一掂,哪塊重,哪塊輕?

(2)比較同樣大小的硬幣的輕重。

師:試一試,兩個一樣大的硬幣會怎樣?

教師小結:在天平兩端放同一種形狀、大小、重量一模一樣的物品,那邊多,那邊重,那邊少,那邊輕。

(3)引導幼兒討論同樣大小,同樣重量的東西,放在天平的兩端,放得多的一邊會怎樣?放得少的會怎樣?

5、學習三個物體的推理比較輕重。

如橙子比牛奶重、牛奶比蘋果重,從而得出橙子比蘋果重,橙子最重、蘋果最輕,牛奶不重也不輕。

6、操作幼兒用書,完成練習。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在設計的時候想得比較簡單,只是涉及相同物品數量的多少與重量成正比的規律。但在跟孩子上課的時候,對活動的重難點掌握不夠明確,造成活動的過程中越講越多,涉及的內容太多,如量的守恆,三個物體的推理比較等,孩子難以消化,造成活動過程中老師講的多,孩子探索少。另外,教學具的選擇不夠精確,造成在操作的時候有偏差,難以完成操作。特別是孩子製作的天平不夠精確是造成這個活動不能順利進行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總之,關於測量或重量等等這種類型要求比較精密的操作活動,我們馬虎不得,無論是測量的工具或準備的材料老師都要精密考慮是否方便孩子的操作,是否能做到準確等,因為培養孩子對科學認真探索的態度尤為重要,而在這個探索學習的、操作的過程中是最好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良好時機。

一年級數學《比輕重》教案 篇14

一、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 理解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3. 知道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二、 重點與難點

1. 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2. 理解物體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三、 材料與環境創設

1. 材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雪花片等物品。

2. 環境創設:在數學區中放置各種供測量的物品和天平。

四、 設計思路

本內容有兩個難點。對於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這難點,設計首先通過分類活動提示問題,使原來重的一類物體中產生輕的物體,輕的物體中產生重的物體。同時通過設問促使幼兒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體驗、幫助他們理解。

第二個難點是理解物體大小與輕重的關係。幼兒對物體大小與輕重的關係總是認為在的物體是重的,小的物體是輕的。因此,設計通過遊戲讓幼兒在猜錯的過程中糾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確的觀念即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五、 活動流程

分類—>討論—>分類—>遊戲—>排序

1. 通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特體輕重的感性經驗。

(1)在數學區中提供天平和各種物品。物品放在盒子裏,每個盒子裏放兩件物品。

(2)要求幼兒將物品按輕重分類,即將每個盒子裏的物品按輕重分別放入有輕重標記的盒子裏。

2.通過討論確定區別輕重的方法。

(1)出示兩件物品,提問: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這兩件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2)出示輕重差別很小的兩樣東西,討論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種方法更好。

3.通過分類活動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1)幼兒每人取兩件物品,用天平稱出輕重後放入相應的分類盒中。

(2)從標有重或輕的盒子裏取出兩件物品,提問:這兩樣東西都是重的?然後放在天平上,讓幼兒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過遊戲理解大的東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東西不一定是輕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體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後用天平驗證。如:大盒子裏放棉花,小盒子裏放鐵塊。

5.通過排序活動進一步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讓幼兒在數學區中將三個以上的物體按輕重排序,並作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