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校園5.47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 通過買書這一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胡計算方法。

2、 使學生初步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繫。

3、 培養學生胡估算能力與求異思維。

教學準備:

CAI課件,學生自備學具。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 師: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書店嗎?今天啊,淘氣在動物王國的快樂書店開開張了,老闆淘氣進了不少的新書,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出示掛圖課本主題畫:書架上層依此放好28本《汪汪樂園》,4本《海底世界》。)

2、 提問:快樂書店都進了什麼新書呢?你能向老闆淘氣提出問題嗎?

3、 學生討論,互相提問。指名學生就剛才的主題畫提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棒,老師能提出一個問題嗎?《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學生列出算式,老師在黑板上板書:28+4=

3、 師:這個算式可真難,是我們以前都沒有看見過的,你們有信心把算式的答案給算出來嗎?現在就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小棒,紙,還有筆開動我們的腦筋來打敗這個難題。

4、 分小組討論,研究算法。

5、 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老師有選擇性地板書。比如:

(1) 擺小棒

(2) 28+2=3030+2=32

(3) 8+4=1220+12=

(4) 用豎式計算:

28

+4

32

(當學生想出辦法用豎式計算時,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師:這個小組可真棒,想出了用我們剛學過的新知識:列豎式來進行計算,誰來説一説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數位要對齊)。剛才我們發現寫算式的時候個位上加起來等於12,那那個十位上的1我們把它寫到哪裏去呢?我們把它先寫到橫線的.上面,算十位的時候再把它給加進去。

6、 嘗試練習。

師:小朋友們聰明瞭,為了難住大家,淘氣又買來了好多書(繼續圖片出示7本《淘氣歷險記》,16本《咪咪學校》。)

提問:你能算出下層共有多少本書嗎?你是怎麼計算的呢?

學生彙報計算結果。

三、鞏固應用

1、 找書遊戲。

(1)把剪好的書模型貼在黑板上,書上寫有得數。

(2)發計算卡片給部分學生,自己上台找書。

(3)其餘小朋友觀察他們的書找對了嗎?

(4)講評。

2、 師:淘氣看小朋友們這麼聰明,很喜歡同學們,於是他請來了他的小牛售書員。(CAI出示課件,圖片出示四種書的價錢。)你們想買書嗎?看看小牛怎麼説。

動畫小牛提問:你最想買哪兩種書?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答案。指名告訴老師你用了多少錢。

3、 師:同學們買書買得可真好,啊?那邊有個小男孩碰到難題了,我們去幫幫他好嗎?

動畫小男孩提問:我有30元錢,可以買哪些書?

讓學生先估算,再列算式計算,然後進行討論和交流。

4、 套圈遊戲:

淘氣套中了42分,你能説説他都套中了哪些小動物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68、69頁。

【教學目標】

1、掌握畫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畫30°、45°、60°和90°角,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台;每個學生準備一幅三角板、釘子板和一張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教師:先估計答題卡上角(如圖4?16)的度數,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學生回答時,重點讓學生説一説測量的方法。

教師:再請同學們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記住這些角的度數。

學生測量後,讓學生相互説一説這些角的度數。圖4?16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教學用三角板畫角。

教師:畫角一般要用工具來畫。下面先給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這副三角板畫出哪些角?

學生討論後回答:可以畫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學生還提出可以畫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師:為什麼可以畫30°、45°、60°和90°的角?

學生:因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師:為什麼可以畫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學生:用兩個三角板上的兩個角拼合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師:下面我們研究怎樣畫30°、45°、60°和90°的角,先討論怎樣畫30°的角。

學生討論後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這個角的頂點上定一個端點,然後從這個端點靠三角板的兩邊畫兩條射線。

教師: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畫,然後用量角器檢驗一下畫的這個角是不是 30°。

學生畫後進行檢驗。

教師:能説説用三角板畫規定的角時要注意些什麼嗎?

指導學生説出用三角板畫規定的角時,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應的角;二是在紙上確定一個端點並且把三角板角的頂點對着這個端點;三是要靠緊三角板的兩邊從端點往兩邊畫射線。學生回答時,教師可以把相應的要求板書在黑板上。

教師:請同學們在45°、60°和90°中選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角。

學生畫角後,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頻展示台上展出,並且要求學生説一説自己畫角的過程。

教師:怎樣畫75°的角呢?

引導學生討論後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後,再按前面的方法畫。

教師:請同學們在75°、120°、135°和150°中選擇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一畫。

學生畫角後,拿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頻展示台上展出,並且要求學生説一説自己畫角的過程。

[點評: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突出用三角板畫角的方法,特別強調確定端點,再從端點靠三角板的兩邊畫射線。這個畫法與角的定義是吻合的,通過學生畫角,能加深學生對角的理解。這個環節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教學層次清楚,每個環節的引導過程,就是學生的認知過程,通過這樣清晰的教學設計,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畫角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學用量角器畫角。

教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已經會用三角板畫角了,用三角板畫角的最大特點就是比較簡便。但是如果要求我們畫一個24°的角、139°的角,只憑三角板能畫出來嗎?

學生:不能。因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這樣的角。

教師:這就需要我們用另一種工具——量角器來畫。根據前面的經驗,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樣畫24°的角?

學生討論後回答:一是先確定頂點;二是過這個頂點畫一條射線;三是用量角器確定度數;四是根據確定的度數畫出角的另一條射線。

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畫角最難的一步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回答: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怎樣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

教師作示範畫角,然後請學生照老師這樣畫角。

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時要注意些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要注意的事項是:(1)量角器的中心點要與確定的端點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線要與已經畫好的一條射線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數作一個記號;(4)連接端點與這個記號畫一條射線。

教師:也就是要關注畫角過程中的“兩重合”。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畫出83°、139°角。

學生畫角後,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頻展示台上展出,並且要求學生説一説自己畫角的過程。

> [點評:由於用量角器畫角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一是採用了教師的示範作用,通過教師的示範讓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同時通過對“畫角中最難的一步”的討論,突出畫角過程中的“兩重合”,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三、練習

課堂活動第1~3題。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三第9~12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説明

1.在具體情境中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圖形與幾何”的知識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創設具體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上課開始,以學生熟悉的俄羅斯方塊的旋轉現象引出課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味,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能很快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2.在師生合作中探究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新知的講授中,通過課前準備好的學具,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説出圖形經過怎樣的變換才能還原成原圖形,在這種學生互相交流的氛圍中將每種圖形的運動過程説清楚,從而讓學生明確圖形變換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七巧板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第1課時圖形的運動(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演示俄羅斯方塊遊戲,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師:你知道在俄羅斯方塊遊戲中每一個方塊都能進行哪些運動嗎?

(平移和旋轉)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板書:平移旋轉)

師:這兩種運動你們還熟悉嗎?平移和旋轉時應注意什麼呢?

(引導學生説出平移時應説清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旋轉時應説清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師:大家説得都很好,今天我們就用平移和旋轉的知識來進一步探索圖形的運動。

設計意圖:通過俄羅斯方塊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搭建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樑,既交代了學習目標,又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探索變換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七巧板嗎?這有一副七巧板,不過有兩個圖形很淘氣,離開了家。你們願意用所學的知識把它們送回家中相應的位置嗎?(課件出示)

(1)學生拿出方格紙、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自己動手移一移、轉一轉。

(2)在小組內説一説你是怎樣操作的。

(3)彙報、交流變換方法。

根據學生的敍述,課件演示變換過程:圖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圖②先向左平移9格,再繞直角頂點逆時針旋轉90°。

(4)評價:你認為他描述得怎麼樣?

(5)思考:我們在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時,要説清什麼?

教師小結:在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時要説清旋轉時繞哪個點、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了多少度,平移時要説清是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

(6)課件演示,用完整的話説一説兩個圖形的變換過程。

(7)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可能會答出圖①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圖②先繞直角頂點逆時針旋轉90°,再向左平移9格;圖②先繞左下角頂點逆時針旋轉90°,再向左平移5格,最後向下平移4格)

(8)師小結:圖①變換時用的是平移的方法,圖②變換時用的是平移和旋轉相結合的方法。在變換時找的旋轉中心不一樣,旋轉的方向和角度就不同。這説明圖形變換時,方式並不是唯一的,要根據要求靈活地選擇變換方式。

2.動手操作:(課件出示教材32頁下面例題)請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B,再將圖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圖形c。畫一畫,説説要注意什麼。

請學生拿出方格紙。

(1)引導學生先想象圖形運動後的位置,再動手操作。

(2)和小組成員交流畫法。

(3)彙報總結。

(4)根據學生彙報,課件演示:先找準旋轉中心點o,再把短的直角邊繞點o順時針旋轉90°並畫出相對應的線段,接着把長的直角邊繞點o順時針旋轉90°並畫出相對應的線段,再連接,得到圖形B。然後找到圖形B的頂點,畫出每個頂點向右平移5格後的對應點,再連接,就得到圖形c。

(5)教師總結:旋轉時,先找準旋轉中心,再找準與旋轉中心相連的關鍵線段,通過旋轉找到與關鍵線段對應的線段,再連接。平移時,要找準方向,數清格子,找好對應點,再連接。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圖形的變換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驗知識的應用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基礎上教學1—6的乘法口訣。這些口訣分為三段教學:第一段教學1—4的乘法口訣,第二段教學5的乘法口訣,第三段教學6的乘法口訣。

本單元的教材編排要注意了以下幾點。

1、教給學生編口訣的方法。教材不是把編好的乘法口訣教給學生,也不是向學生展示口訣是怎樣編的,而是讓學生參加編口訣的活動,體會編口訣的方法,逐步學會編乘法口訣。2和3的乘法口訣是教材編給學生看,4和5的乘法口訣有少數留給學生模仿着編,6的乘法口訣基本上由學生自己獨立編出。這樣編排,一是把乘法口訣與乘法的意義有機聯繫,有利於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乘法口訣:二是讓學生能感受相鄰口訣間的關係,有利於他們利用乘加、乘減記憶乘法口訣:三是學生能學到一些探索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和積極性。

2、把記憶乘法口訣和應用乘法口訣緊密結合。教材在編出乘法口訣後,把記口訣和用口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用”中“記”,在“記”中“用”。在用口訣時,又把口訣算乘法和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避免了大量的機械重複訓練,使學生充滿情趣地練習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學習乘法口訣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1—6的乘法口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應用1—6的乘法口訣過程中,熟記這些口訣。

3、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情景中初步認識乘加、乘減算式,知道在乘加、乘減算式中要先算乘法,並能利用乘加、乘減計算幫助記憶乘法口訣。

4、使學生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訣以及其他一些練習中,初步培養學生髮現簡單規律的能力。

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

教學重點:

掌握1—6的乘法口訣,應用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讓學生主動參與的編寫口訣的全過程。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投影、掛圖。

課時安排:

1.2、3、4的乘法口訣2課時

2.乘加、乘減1課時

3.5的乘法口訣3課時

4.6的乘法口訣3課時

5.複習2課時

6.快樂的隊日活動1課時

2、3、4的乘法口訣

第一課

主備教師:董洪發使用教師:

備課時間20xx.9.1上課時間: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9頁

教學目標:

1、在教師的幫助下,經歷2、3、4和1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理解這些口訣的意義和結構,初步掌握乘法口訣的編寫方法,記憶這些乘法口訣並會用它們來諸有關的乘法題。

2、進一步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編寫乘法口訣的方法及語言表達能力。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投影儀、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星期日老師帶小朋友去公園,她帶4組小朋友(每組4人),問小朋友一共去了多少人?交流:4+4=88+4=1212+4=16

4+4+4+4=16

揭示課題:2、3、4的乘法口訣。

二、探究新知

1、學習2的乘法口訣。

問:小朋友,你看到了什麼?引導討論,一個蹺板共坐了2人,1個2是幾,你會列出乘法算式嗎?

還可以怎樣列?那麼兩個蹺蹺板呢?2個2是幾,怎樣列乘法算式?

師隨着學生的發言,寫出1×2=2編口訣:一二得二

引導學生根據2×2=4編一句口訣呢?交流得出二二得四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説出:2×1=用什麼口訣。

2、學習3的乘法口訣。

投影出示小朋友盪鞦韆的場景。

分小組討論交流圖畫的意義,並説出怎樣列出算式?

1×3=32×3=63×3=9啟發小朋友説出口訣: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説出:3×1=3×2=3×3=用什麼口訣。

3、學習4的乘法口訣。

出示表格:

車廂的個數:1234

人數481216

小組交流探索乘法算式及口訣。

4、獨立自主學習1×1=並編口訣

三、深化探究。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明確題意,先擺出小棒,再寫出算式後填口訣。

2、做“想想做做”第4題。

小組討論交流後連線,互相檢查。

四、反思評價。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還有什麼疑問嗎?

板書設計:

乘法口訣(一)

一二得二;一四得四

二二得四;二四得八

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二三得六;四四十六

三三得九

作業設計:

1、4×12×23×24×2

2、一二得二二三得六

()×()()×()

()×()()×()

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

()×()()×()

1~4的乘法口訣

第2課時

主備教師:董洪發使用教師:

備課時間:20xx.9.2上課時間: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想想做做”第5-10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熟記1~4的乘法口訣,能正確運用1~4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提高學生應用學過的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熟記1~4的乘法口訣,能正確運用1~4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教學難點:提高學生應用學過的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本第10頁第10題的主題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今天我們就要用所學的乘法口訣去解決一些問題,看誰表現得最出色,好嗎?

二、複習鞏固

1、背一背:採取遊戲形式,背1~4的乘法口訣。

小組背男、女生背獨立背

背完後,交流你是怎樣記住的?

2、説一説:這句口訣所表示的意義。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2×3=4×1=2×2=

1×4=4×3=2×4=3×3=

三、拓展深化

1、第8題,學生獨立填寫。

2、第9題

3×□=□□×4=□□×□=4

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答案不止一種,鼓勵學生想出不同填法。

3、投影顯示第10題圖片。

(1)觀察圖片你看到了什麼?(小朋友在遊樂場玩)

(2)玩碰碰車的一共有多少人?你會列乘法算式嗎?

(3)小組交流你還能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列出乘法算式嗎?

引導學生提出:3架飛機共坐幾個小朋友?2架吊橋共有多少人?等問題,並列出算式3×3=9和4×2=8。

(4)根據所提問題,學生在書上寫答案。

四、自我評價

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還有什麼疑問需要大家幫解決?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能根據乘法的意義正確推導出9的乘法口訣,二年數學上:《第六單元-9的乘法口訣》設計。

2、能初步記住9的乘法口訣,並運用口訣熟練的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重點、難點:

9的乘法口訣的推導。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圖片。

教學過程:

複習出示口算卡片

生:開火車口算

探究新知

1、觀察情境圖

看84頁的主題圖。

師:你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小組合作提出問題

(1)有幾條船參加比賽?

(2)每條船上有幾人?

(3)2條船上有幾人?

(4)一共有多少人?

2、師:(1)選擇問題讓學生思考、同桌交流舉手反饋。

(2)板書反饋結果

生:觀察用那種方法簡便

(1)用乘法簡便。

(2)小組合作編乘法口訣。

(3)反饋交流、並展示。

3、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圖

指名學生填寫並隨時提問:

4、口訣記憶

齊讀口訣,師生對口令

出示83頁3題

生:獨立圈出9的倍數,小組交流發現了什麼?

鞏固練習

1、教師口述:五九( )

指名填、搶答。

2、練習十九2題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

課堂小結

你學會了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幾個幾是多少,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提高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

3、經歷交流的過程,培養協作能力。

重點、難點:

會解決求幾個幾是多少的問題是重點。

加深理解幾個幾是多少 ?體驗它的含義。

教具準備:

圓形、三角形圖片、小棒,國小數學教案《二年數學上:《第六單元-9的乘法口訣》設計》。

教學過程:

複習:

看圖算式並説出表示的意義

(1)( )

(2)( )

導入新課

師:讓學生根據每張課桌上有2人,提出數學問題。

生:小組提問題,同時解答。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

探究新知

1、根據2題小組擺一擺,討論用幾個幾的知識來描述存在的數量關係。

2、用算式計算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3、鞏固對幾個幾的理解。

(1)做一做9、題,訂正時重點説説式子的含義。

(2)同桌討論8題的做法。

師:引導學生觀察10棵樹幾個空?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學習解決實際問題。

(1)看11題,小組討論交流理解題意。

(2)怎樣計算,説出道理。

總結評價

大家學會了幾種應用題。回家後觀察家裏的物品,給爸爸、媽媽題有關於這一節我們學習的數學問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合理整理乘法口訣表,掌握整體記憶全部乘法口訣的基本方法。

2、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能熟練的利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式題。

3、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學習重點、難點:

整理乘法口訣是重點。掌握乘法口訣表示難點。

教學具準備:

小組準備全部乘法口訣卡片

導入課題

生:1、小組合作給學具袋裏的乘法口訣卡片分類看看能發現什麼?

2、彙報小組的分類方法即發現。

師:引導學生回答

提問:(1)學過幾的乘法口訣?各有幾句?全部乘法口訣共有幾句?你怎樣知道的?

小組合作、自主整理

1、小組為單位用口訣卡片擺成自己喜歡的口訣表。

2、展示評價,表揚大家認為整理的好的小組。

師:出示乘法口訣表

探索規律

師:1、引導學生觀察這張乘法口表。(橫看、豎看、斜看)

生:小組討論整理,全班交流。

應用拓展

1、回憶口訣的含義,任意説出一句口訣表示的意義。

2、遊戲,比一比,賽一賽

(1)看誰答得又對又快。

出示卡片,學生對口訣。

(2)想一想:89頁3題完成後總結做題的方法。

(3開放練習:( )×( )=( )

課堂小結

這一節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學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乘號的簡寫和略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課堂探究與合作交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提高對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發展數感、符號感,感受數學的簡約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

難點:正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 。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題單。

四、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請學生猜測水裏可能藏着多少隻青蛙,如:“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 。並提問:同學們,你們能發現什麼規律嗎?請學生思考並回答。

(二)新課教學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教師出示例1的3組題,並提問:屏幕上的幾組數,都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的,發現了嗎?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後在題單上完成。

(1)學生理解題意,老師引導學生明確題目要求。

(2)學生嘗試找出規律,寫出未知數的值。並進行小組討論與交流。

老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敍述每個小題的規律或已知條件的含義。

(3)請學生獨立算一算圖形或字母所表示的數,並進行全班交流。

(4)教師提問:這三道題都是由圖形或字母表示什麼?你們還見過哪些用符號或字母表示數的`例子嗎?

(5)老師提問:下列a表示幾?

1+a=30 1+a<100 1+a

學生思考後回答。並提出質疑:同樣表示未知數,為什麼有時候a只能表示一個數,有時候表示一些數,有時候表示任何數呢?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結論。

2.出示幻燈片:人們常用字母表示計量單位。請學生自己閲讀,並交流自己發現的規律。

3.學習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請學生思考:用字母還可以表示什麼?教師出示表格,請學生填寫下表。

教師提問:如果讓你用文字敍述手寫會用多長時間?比起用字母來表示,你們認為哪一種能更簡潔、方便?為什麼?學生在小組裏交流,教師參與,並引導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師生小結: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簡明易記,便於應用。

(2)出示運算定律表:

教師提問:觀察表格,你能發現什麼規律?請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3)請同學們用a、b、c分別表示三個數,寫出其它幾個運算定律。學生獨立完成在題單上。 師生共同訂正,並選擇一兩個運算定律説一説用字母表示的意義,再次強調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優越性。

(三)鞏固提高

1.請學生完成練習題:

你能正確認識它們嗎?能夠簡寫的,你能正確簡寫下面的題嗎?

10×a= a÷χ = 4+c =

10÷a= a+χ = c×4 =

10+a = a×χ = 3×χ-53 =

10-a = a-χ = 26+m×0.6 =

(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穫,從中感受到了什麼。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做簡單的評價。

五、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1. n只青蛙n張嘴,2n眼睛,4n條腿。

2.下列a表示幾?

1+a=30 1+a<100 1+a

3.優越性:簡明易記,便於應用。

六、教學反思

(略)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二)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台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然後老師説明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的特徵。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麼?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稜。(板書:稜)

教師:請摸一摸三條稜相交處有什麼?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板書:頂。)

(2)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投影片出示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麼關係?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稜?校的位置、長短有什麼關係?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

學生討論並歸納後,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稜:12條,相對的4條稜長度相等。

頂:8個。

請學生觀看動畫圖(用電腦軟件或實物展示)

出示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個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個頂點。

教師:請完整地説一説長方體的特徵?(先請同桌兩人互相説,然後請一兩位同學拿着學具給全班同學説。)

(3)老師: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教師:(拿一個長方體正對學生)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請幾位觀察角度不同的同學回答。

教師:看不見的稜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後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介紹的同時用動畫圖像展示。)

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請觀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圖。(如圖)請指出框架上的12條稜分幾組?並指出哪幾條稜是一組的?

請指出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

教師:請量一量自己的長方體上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看一看長度是否相等?

教師: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練習:請分別説出下面兩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第二個長方體與第一個長方體有什麼區別?(投影片)

2.正方體特徵。

(1)展示動畫圖像:(或抽拉投影圖)

第一步:長方體中的長邊縮短,使長、寬、高相等;

第二步:長方體中的短邊伸長,使長、寬、高相等。

教師: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麼變化?

學生: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教師: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觀察,對照長方體的特徵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徵。(把課題補充完整——加上“正方體”。)

(三)鞏固反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説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2.根據圖中數據口答填空。(投影片)

(1)長方體的長是( )釐米,寬( )釐米,高( )釐米。12條稜長的和是( )釐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稜長的和是( )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釐米,3釐米和2.5釐米。它上面的面長是( )釐米,寬( )釐米,左邊的面長( )釐米,寬( )釐米,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和是( )釐米。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裏畫√,錯誤的畫×。(投影片)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

(4)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

(四)課堂總結及課後作業

1.説一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2.作業:教材P22練習五:1,2,3。

本節新課教學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長方體的特徵。共分三個層次進行:讓學生通過感官瞭解長方體的面、稜和頂;利用教具學具和討論提綱,幫助學生自己去認識並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徵;通過圖像和練習,學生會看平面上的立體圖,掌握長、寬、高。

第二部分教學正方體的特徵。共分兩個層次進行:利用長方體長、寬、高的變化來認識正方體的特徵,會看立體圖;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扳書設計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

教學難點

計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

課前佈置學生分小組到銀行去調查利率並瞭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師:同學們到銀行去調查利率並瞭解有關儲蓄的知識。哪個小組願意和大家交流你們的調查情況。

讓學生彙報調查的情況,並出示課本的銀行存款利率表。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瞭解了這麼多。大家知道,錢存進銀行裏,不但能支援國家建設,還能得到利息。怎樣存能得到的利息多一些呢?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探討。

二、探討新知

1、計算公式

師:我們去銀行存錢,存進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佔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銀行存款的利率,國家會根據經濟發展的情況有所調整,大家調查的銀行的利率和我們書上的銀行的利率,比較一下就會發現不同。

利息的多少由存款的`多少、利率的高低和存款的時間的長短有關係。

請學生討論利息的算法,老師適當的提示。

板書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全班齊讀公式。

師:要求利息就必須要知道什麼?

2、計算利息

師:笑笑和淘氣知道你們會計算利息的方法,想請你們幫他倆算一算,他們可以得多少利息,你們願意不願意幫啊?下面我們一起來算。

出示題目:

笑笑説:300元壓歲錢在銀行存一年其整存整取,到期時有多少利息?

淘氣説:我存三年期的300元,到其實有多少利息? 師:笑笑存的本金是多少?存款的時間是多長?利率是多少?

怎樣算?淘氣呢?

學生回答後,師板書。

笑笑得到的利息:300×2.52%×1=7.56(元)

淘氣得到的利息:300×3.69%×1=33.21(元)

師:笑笑和淘氣存同樣多的錢,因為存的時間長短不同,利率也就不同,所以得到的利息也不同。

師:同學們在調查中看到了利息税,從1999年11月1日起,個人在銀行存款所得利息應納税,這就是利息税。國家將這部分税收用於社會福利事業。從1999年11月1日至20xx年8月14日,利息税是利息的20%,20xx年8月15日至20xx年10月7日,利息税是利息的5%,從20xx年10月9日起,免收利息税。如無特殊説明,今後我們在計算時不要求計算利息税。

三、鞏固練習

1、李老師把20xx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計算。到期時,李老師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先讓學生自己計算,在全班講評。

2、光明國小為400名學生投保“平安保險”,保險金額每人5000元,保險期限一年。按年保險費率0.4%計算,全校共應付保險費多少元

先提醒學生説出保險金額、年保險費率的含義,再讓學生計算。

四、課後總結

1、同學們現在已經知道了把壓歲錢存到銀行可以獲得利息,而存款方式有好幾種,今後打算怎麼處置自己的壓歲錢呢?

如果把它存到銀行,該怎樣存呢?

建議學生課後親自到銀行存一次錢。

2、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五、佈置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千的認識。

2. 用千數圖表示千以內的數和千。

3. 千以內數的讀與寫,並登入數位表。

4. 千以內數的分拆。

5. 數的多種表達方式。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千以內數的'讀與寫。

難點:

數的多種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 廣場上有853 人。

2. 人民廣場上有50 只鴿子。

3. 花壇裏有1000 枝鬱金香。

4. 803 户家庭搬入了森林新村。

二、新授

1. 用算式表示數的組成 853=( )+( )+( )

2. 350=( )+( )+( ) 1000=( )+( )+( )+( ) 803=( )+( )+( )數的分拆,下列數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

3. 314=( )+( )+( ) 728=( )+( )+( ) 990=( )+( )+( ) 461=( )+( )+( ) 700=( )+( )+( )

4. 這樣分拆行嗎?700=(500)+(100)+(100)

小結:要按計數單位對數進行分拆。

㈡ 中間、末尾有0 的數的讀、寫法。

1.這兩個數怎樣讀?(出示PPT) 990=( )+( )+( )讀作:九百九十 700=( )+( )+( )讀作:七百

2. 變一變,怎樣讀909、707(出示PPT)

3. 這四個數有什麼共同點?在讀數時要注意什麼?你能舉些例子來證明你的觀點嗎? 990 700 909 707(出示PPT)

4. 用怎樣的方法來讀數?(出示PPT) 108、180、810、780、20xx、2200

1. 末尾或中間有0 的寫法(用算式來幫忙寫數) 400+30+7= 200+80+1= 700+20+2= 100+90+1= 800+80+0= 900+90+9= 800+0+8=

2. 比較:兩個0 分別表示什麼含義? 800+80+0= 800+0+8= 寫數時,哪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3. 獨立寫數,練習4。

4. 用4,4,0,0 組成四位數。 最小是( ),是( ),讀1 個0 是( ) 1 個0 也不讀是( )。

三、總結: 師: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一、 教學內容

《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80--81頁,練習十四第1、2、4、5、6題。

二、 教材分析

在國小階段已學習了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整理複習,加法是在計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性計數,是最基本的運算。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也是加法的還原。乘法又是加法的發展,是求相同加數加法的簡便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也是乘法的還原,它是減法的發展,是求相同減數的減法的簡便運算。分數與百分數的運算與整數運算完全相同。

三、 學情分析

加強整理和複習的系統性,使所學知識結構化,是“整理與複習”單元教學的首要任務。複習時,應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發揮學生參與知識整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注意查漏補缺,加強練習的針對性、有效性。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以及它們的計算法則;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梳理整數小數四則運算之間的內 在聯繫,溝通與四則混合運算、簡算的關係。

2.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檢查的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體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六、教學準備

課件 小卷子

七、教學過程

同學們,我們今天上一節有關計算的複習課。請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題: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結果。把這幾道題按自己的想法分類。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減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課題:整數小數的計算 動畫:各種運算意義

我們前面已經學習了整數小數的四則計算,這節課來看看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一)整數加減法

計算並驗算4325+385=(學生板演)

師:進行整數加減法計算應做到什麼?(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滿十向前一位 進1)(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

為什麼強調相同數位對齊?

(二)小數加減法

請你把這道題改編成一道小數加法題。

出現: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 強調:小數點對齊問題,小數末尾有0的問題。

選擇一題由學生驗算,解決小數減法的問題。(計算方法) 強調:1.減法與加法的關係(逆運算)

2.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繫與區別

(三)整數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請你選擇一道題完成。 這兩道題你是怎麼算的?(自己的話説方法) 觀察發現除法與乘法的關係。(逆運算)

(四)小數乘除法

以小組為單位,把102×37改編成小數乘法計算,看你能寫出多少道,並迅速寫出答案,不寫豎式。 我們可以寫出多少個?(無數個) 展示學生成果。(小結方法) 強調:1.補0佔位的問題。

(1)47.5+7.65=73.06-3.96=(2)32.5÷0.25=1.2×750= (集體訂正,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