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下冊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

校園8.82K

教學設計是作為教者,基於對學生和教學任務的分析,而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進度、課程評估等做出系統設計的一門學科。 教學設計者經常使用教學技術以改進教學。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七年級下冊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下冊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數學第五章第一節的第一課時,在國小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認識三角形的各組成要素,理解三邊關係,並能應用三邊關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提高觀察力,本節是學習三角形其他知識的基礎和保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採取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適時引導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教學內容本節的教學重點應是理解並掌握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及三角形的三邊關係的性質。

 學情分析:

學生對三角形的知識已有了初步瞭解,能夠較容易掌握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等基礎知識,但動手操作能力,以及通過觀察總結結論的能力,語言表達等能力較差,對於知識的表述不是很全面、規範、準確,比如:學生很可能只發現“兩邊之和小於第三邊時,不能圍成三角形”,而忽略了“兩邊之和等於第三邊時,也不能圍成三角形”。教師就應多聽取更多同學的意見。因此三角形三邊關係性質的應用就成為了本節的難點。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能初步應用三角形三邊關係解決問題,培養觀察、推理能力。

2、經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自主探究,獲取結論,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

3、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在交流中體會團結合作的必要性。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 教師)三角板、多媒體課件

( 學生 )刻度尺、小棒、牙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引例:王師傅想做一個三角形零件,現在手裏只有兩根分別為50cm、100cm長的鐵條,想去商店再買一根,可商店裏只有這樣幾種規格的鐵條:40cm、50cm、60cm、90cm、150cm,你認為王師傅應買哪種鐵條合適?

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設置疑問:到底哪個答案是正確的呢?教師導出課題並板書。

通過設疑,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

  二、理解概念,掌握方法

(一)找一找:生活中給你三角形形狀的物體?

學生結合身邊較為熟悉的實物説一説,師生共同評價。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學習三角形知識的必要性。

(二)講一講:什麼叫三角形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角形的定義,教師板書後詳細講解“三角形“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三)説一説:三角形的組成要素有哪些?

教師利用三角板讓學生指出三角形的頂點、邊和內角,並強調“內角“,因為三角形還有“外角”,達到學生能準確認識的目的。

(四)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為了能很方便的説出是哪一個三角形,你能給取個名字嗎?

這個三角形可以表示成ΔABC,讓學生指出它的各個要素,更深刻理解三角形的組成,能準確説出三角形的邊與內角。

(四) 1、練一練:你能找出圖形中有幾個三角形,並説出它們的邊與內角嗎?

2、數出屋頂框架圖中有幾個三角形?

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數出個數,看誰數的又快又準。按照一定的規律去數,既不容易丟掉又不容易重複,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動手實踐,合作探究

探究一:

三角形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關係

教師提出問題:我們知道三角形是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形成的圖形,給你三條線段,你能否搭成一個三角形?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小棒,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拼擺,總結結論:當任意兩條線段的和小於或等於第三邊時,都不能搭成三角形,只有當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時才能搭成三角形。教師板書“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後要強調“任意”兩個字的含義,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三邊和的關係,為準確應用打下基礎,並讓學生回憶舊知,該結論可以用一條數學原理來解釋,為什麼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通過此環節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過程,自己獲取知識,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有條理的思考能力。

探究二

三角形兩邊之差與第三邊的關係

學生仿照剛才的探究方法自己完成,教師適當指導,並由學生總結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小於第三邊,教師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將這兩條性質用數學符號來表示:(藉助上面ΔABC)

a+b>c a+c>b b+c>a

a-b

 四、理解性質,尋求方法

(一)問題:長度為8cm,6cm,5cm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1、你有什麼方法判斷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因為8+6>5,8+5>6,6+5>8,所以能組成三角形。

2、你有比較簡單一點兒的方法嗎?

讓學生思考,再總結方法:只要滿足較小的兩條線段之和大於第三條線段,便可構成三角形。(若用兩邊之差與第三邊的關係判斷,則除了兩兩比較外,最簡單的方法是隻要滿足最大邊與最小邊的差小於第三邊就能組成三角形)

(二)學習例一

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問題,學生先自己完成後在組內交流,一生板書。教師再用課件出示規範的書寫格式。

  五、應用性質,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引例,再次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説明理由。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學生自己總結,教師評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有條理的思考能力。

 七、學以致用

你能完成嗎?試試看吧!

1、下面每組線段能圍成三角形嗎?説説你的理由。

(1)12,8,20 (2)10,15,30

(3)7,8,14

2、現有4根長度分別為12,10,8,4的木棒,選其中3根組成三角形,能組成多少個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兩邊a,b長分別為2和3,則第三邊的範圍是多少?

4、兩根木棒長為2和5,若第三根長為偶數,求三角形的周長。

學生可先嚐試自己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答案,教師參與、評價。達到了鞏固重點知識的目的。

 八、佈置作業

1、見教材138頁“問題解決”

2、將練習4中的“偶數”改成“奇數”,求三角形周長。

學生課後完成,進一步消化本節知識點。

 九、板書設計

5.1認識三角形(1)

1、定義 圖形略 例一的解答過程

2、組成要素

3、三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