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何學生走進生活感悟數學

校園3.63K

【摘 要】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數學學習應是“生活化”的。“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所以只有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成為生動有趣、易於理解的事物,才能真正使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如何學生走進生活感悟數學

【關鍵詞】學生;生活;感悟;數學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再反過來運用到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教學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易於將學習活動介入到學生的生命活動、心靈活動中,讓學生走進生活數學,自我感悟。

一、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發現數學問題、理解數學和感受數學,是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具體化。

1.從生活情景中引入新知,讓學生感悟數學就在身邊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國小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經驗的積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道之前儘早感受,離開了生活這個集體,數學將是一片死海,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人類也離不開數學,離開了數學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有的學生説,打電話、看電視、換頻道時要用到數字,到商場買東西付錢時也要用到數字;還有的説,放學回家要知道準確的方向和位置?為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提倡學生寫數學日記,記錄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日記中體現着他們對數學的發現、應用和理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能否一下子抓住學生,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迫切想知道結果的情緒,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結合學生身邊的實例導入新課,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內在的認知需求,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形象化。如在教學24時記時法時,我這樣設計的:小張和老李相約明天7點在五四廣場見面參加活動,然而老李第二天在廣場左等右等也沒見到小張,老李非常焦急,心想:小張是位非常守時守信的人,這是為什麼呢。這時候我就問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們分析一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嗎?”,學生會很自然的融入情境中去考慮,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課教學。

2.對教材創造性地處理,使例題生活化

數學教育要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終生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就必須開放課堂,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大課堂。然而教材的例題和習題中,多數是一些條件充足、問題明確的標準習題,雖然有簡潔優點,可離實際生活有一段距離。因此,在教學中應以例題為基礎,對教材內容做必要的變形處理,把枯燥的內容變生動,把封閉的形式變成靈巧的開放形式。如教學“平均數問題”時,將例題的直接求全班同學的平均體重,轉換成:在班中把同學們分成若干人數不同的小組,進行現場投標比賽,然後組長把每個同學投中的標數記下來,讓事先找好的裁判宣佈優勝的小組。評比結果宣佈後,人數少的小組很不服氣,説這樣做不公平。我順時問他們:“那你認為怎樣才公平呢?”很自然的引出平均數的概念。然後引導學生一起探討求平均數的方法。經過這樣一轉換,拉近了例題與學生的距離,使原教材的“死”知識變成課堂教學中的“活”內容,使學生的探索變得生動有趣,富有現實意義和挑戰性。

二、讓數學回歸生活

現實生活是學習數學的歸宿。教學時教師應注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和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1.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環境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型。如:學習了小數後,可以讓學生用小數表示自己買東西的價錢;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後,讓學生算一算課桌面的大小、黑板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後,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説一説,你見過周圍那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經常這樣做,讓學生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讓學生逐步學會數學化思想,自覺地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聯繫起來。

2.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只有讓數學紮根於生活這片肥沃的'土壤,才有強大的生命力。教學中注意選擇學生感興趣並能激發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慾的生活問題,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便會使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開拓意識。如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後,要求學生回家測量一盒磁帶的長、寬、高,並算出它的表面積,若有8盒磁帶可以怎樣包裝,有幾種方案,哪種包裝方案最省用料;學習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後,要求學生就自己關心的事進行調查統計,然後根據收集的數據製成合適的統計表,從表中你又能發現什麼新的信息。這樣讓學生接觸生活實際,主動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不僅體驗到數學在實際中的運用,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而且掌握應用了數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同時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也得到了一定的培養。

3.用數學方法進行綜合實踐

例如學習了“利息”的計算後,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我是小小銀行家”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出了活動要求:到銀行了解存款種類、各種存款利率;讓學生替爸爸媽媽出主意,家裏的錢怎樣存比較合算;然後進行交流彙報,並闡述理由。學生不但要考慮這些錢存多久,還要考慮存的方法,是逐年存再逐年把本金和税後利息存入,還是整存整取?……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不但加深學生對“利息”的理解,進一步掌握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又讓學生懂得儲蓄的意義以及利率調整與社會生活、國民經濟發展的關係,體驗到數學在社會各行各業的重要性。

總之,引領學生體驗生活數學,一方面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體驗數學問題,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識水平,圍繞問題的解決,逐步把生活常識數學化;另一方面讓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實現數學知識生活化,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