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何讓數學走向學生生活實際

校園9.96K

為什麼長期以來,我們許多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數學呢?其中主要的原因便是數學離學生的生活太遠,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淡薄了知識的來源與應用,許多的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與考場上才感到數學有用,而走出課堂,離開考場數學價值幾乎不存在。這一現狀,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組織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繫,使學生感悟數學的作用,體驗數學的樂趣,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

如何讓數學走向學生生活實際

怎樣讓數學走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學好數學呢?結合《數學課程標準》談談幾點認識。

  一、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這要求我們做教師的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挖掘出生活中的資源,創設一種數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認識自然數“1”的教學中,我仿照課本中的圖,在教室前方佈置了一個真實的環境,讓一名學生坐在課桌前,手拿鉛筆,在本子上寫字,桌上放着一個文具盒,一本練習本,一支鉛筆。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觀察這些東西的個數都相同嗎?這個數是幾呢?通過創設特定的環境;讓學生處於教材內容所規定的情境中,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在學習“統計”時,我創設了元旦給同學準備水果的情景,學生對自己班級需解決的實際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行了積極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針對買水果的提議,自然引出各種水果要買多少這一涉及統計的問題。要聽取全班同學的意見,就要進行調查統計,這樣,學生對進行調查統計的目的就非常明確了。這種由生活情境中引發的問題,是學生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學生當然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實踐活動之中,自然會對數學產生一種興趣和一種渴望解決問題的追求。

  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為學生從事數學活動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展數學活動,是學生喜歡的學習開工,教師可組織操作活動、模擬活動、合作活動等數學實踐活動。如學習時、分、秒的認識,數自己一分鐘內脈搏的跳動次數,體會一分鐘的長短。讓學生獲得體驗,讓學生明白數學不是從天而降,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學以致用,對數學來説,也不例外。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際中,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才會產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毅力。例如:學完“圓的認識”,學生明白了生活中車輪為什麼都是圓的道理;學習了人民幣,學生知道了媽媽給10元,自己最多可以買多少樣文具;學習了“統計”後,人人爭當小小統計員,幫助爸爸媽媽統計每月開支情況,制定合理的方案;學習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學生明白了自行車架、屋頂的支架為什麼是三角形的;學習了“平四邊形的可變形性質”後,讓學生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哪些東西是用平行四邊形做的;學習了“求平均數”後,讓學生計算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通過買東西比較2.35元和2.4元的大小;利用直尺的刻度直觀地比較0.07米和0.059米的長短等等。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學生體會到所學的是“有價值的數學”,他們就會更加主動、積極地在生活中,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數學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得到良好的發展。

  四、數學知識聯繫生活實際的呈現方式多樣化,展現數學的開放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相關的素材,題材宜多樣化,呈現方式應豐富多彩。”這與數學知識背景、數學活動經驗、所處的文化環境、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設計出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繫的學習內容,並採取新穎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呈現的形式,可以是卡通、漫畫、圖片、照片、表格,也可以是純文字,也可以是圖文並茂。以“數的運算”為例:第一學段以實物圖片、卡通對話等較直觀的方式呈現;第二學段則可以在使用圖片形式的基礎上,引入數據、文字等形式,以幫助學生將運算的行為“內化”而不一定都得實際“動手”;第三學段,或許就可以以表格、文字形式為主,幫助學生在抽象思維層次上總結,歸納各種運算的特徵和規律,以更好地理解數學運算的本質特徵。

教學時,教師應首先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人交流,使學生增進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同時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標籤:數學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