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班科學教案(集合15篇)

校園1.63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集合15篇)

大班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瞭解桃樹在四季的不同變化,對季節變化給樹木帶來的影響感興趣。

2、激發幼兒探索季節變化的慾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幼兒操作底板、圖片(春、夏、秋、冬的桃樹、蘋果樹、梨樹)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吃過桃子嗎?娃娃家門前也有一棵桃樹。有一天,媽媽對娃娃説:“娃娃,等桃樹結了桃子,媽媽就摘給你吃。”娃娃整天等啊等啊……可是桃樹又發生了什麼變化了呢?我們一起開看一下吧!

二、運用課件,瞭解桃樹四季的不同變化。

1、完整欣賞,感知桃樹的生長過程。

提問:在不同的季節裏,桃樹發生了什麼變化?

2、分段欣賞,瞭解桃樹在四季的不同變化。

1)桃樹在什麼季節開花?它是先長葉還是先開花?

2)什麼時候桃子成熟?

3)秋天到了,桃樹有什麼變化?桃樹的葉子可以不凋落嗎?為什麼?

4)冬天的時候,桃樹是什麼樣子的?

3、通過圖解,讓幼兒懂得四季的輪換。

師:冬天,桃樹的葉子掉光了,還會再結桃子嗎?

三、操作活動:排排隊

1、幼兒四人一組,每人拿一張圖片,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排列。

師: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四個小朋友一組,每個小朋友拿一張圖片,請小朋友把圖片貼在底上,按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排列。貼的`時候,還要説説:它們是怎麼變化的?

2、幼兒操作活動,師巡迴指導。

3、引導幼兒發現蘋果、梨等樹木在不同季節發生的變化及與桃樹的不同。

師:你是給什麼樹排隊的?有沒有排到不一樣的?

4、師小結:

1)桃樹:春天先開花再長葉—夏天桃子成熟—秋天葉子變黃、樹葉飄落—冬天剩光禿禿的樹幹。

2)蘋果樹: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天蘋果成熟、葉子變黃、樹葉飄落—冬天剩光禿禿的樹幹。

3)梨樹: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天梨子成熟、葉子變黃、樹葉飄落—冬天剩光禿禿的樹幹。

師小結:像桃樹、蘋果樹、梨樹這樣秋天會落葉的樹,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落葉樹”,而一年四季都是綠油油的樹叫“常綠樹”如:塔柏、松樹、棕櫚樹……

四、活動延伸:引導幼兒繼續探索季節變化的祕密。

師:還有很多樹也是“落葉樹”和“常綠樹”。小朋友回家的時候可以看一看,找一找好嗎?季節不僅對樹木產生變化,而且對我們人類也會產生影響,小朋友回家可以跟爸爸媽媽查一查資料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發現磁鐵的特性,激發幼兒對磁鐵的興趣。

2、在操作活動中瞭解磁鐵的特性,幫助幼兒形成主動探究的意識。

3、在實際的主動探究活動中幼兒感受探究的快樂,學會交流實驗結果,通過記錄合作學習簡單評價並在評價中體驗成功的愉快。

4、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5、初步瞭解磁鐵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在遊戲中幼兒主動發現磁鐵的特性,在操作實驗中積極探索磁鐵的祕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自制釣魚竿 魚鈎(別針) 有磁鐵的小魚若干條狀或馬蹄形磁鐵每人一個 森林背景圖片 黑貓警長圖片 有磁鐵的小貓和老鼠圖片各兩張 磁性黑板兩塊。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瞭解有關磁鐵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的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發現磁鐵

1、遊戲:小貓釣魚,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當小貓,跟媽媽一起去釣魚。

2、討論:為什麼有些頑皮的小魚總是釣不上來呢?你們看看釣上來的小魚,你發現了什麼?

這條魚和你釣到的魚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小貓都釣到了魚,媽媽卻釣不到魚?

3、小結:只有身上有磁鐵的魚才能被釣上來,因為磁鐵能吸住別針做的鐵魚鈎。

4、表揚幼兒的發現,肯定幼兒的觀察。

5、請幼兒把釣到的魚放在磁性黑板上的草地背景圖片上,進一步感受磁鐵的特性。磁鐵做的小魚能吸在黑板上不會掉下來。

二、基本部分:認識磁鐵

1、老師:磁鐵能吸住鐵做的別針,能吸住黑板,還能吸住那些東西呢?

出示各種不同材質的實驗操作材料,介紹給幼兒。

2、老師:請幼兒拿出磁鐵,觀察磁鐵的外形,顏色,擺弄磁鐵,感受磁鐵的特點。

簡單介紹有關磁鐵的科學知識。

3、老師提供每組一份相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動手操作,試一試那些東西可以被磁鐵吸起來。

4、請幼兒分組交流實驗操作結果,並做好實驗記錄,推選出小組代表在全體幼兒面前介紹本組的實驗結果。

5、老師巡迴瞭解幼兒的實驗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實驗,及時肯定幼兒的探索發現。6.請小組推薦的幼兒代表在集體面前宣佈自己的實驗結果,學會評價自己和同伴的實驗結果。

6、小結:磁鐵的本領真大,只要是鐵做的'東西都能被磁鐵吸住。

7、老師引導幼兒瞭解磁鐵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通過提問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

8、小結:磁鐵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比如塑料文具盒上的蓋子,門吸,媽媽的錢包上的磁鐵釦 活動室裏的黑板上的磁扣都用到了磁鐵的本領。

老師啟發幼兒在生活中繼續積極觀察瞭解磁鐵的運用,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發展部分:探究磁鐵

1、科學遊戲:小貓抓老鼠

老師扮演的貓媽媽接到了黑貓警長的求助電話,森林裏出現了一隻很狡猾的老鼠,小貓警長怎麼抓也抓不住,小貓們,你們能幫幫它們嗎?

2.老師演示分別用磁鐵的相同兩極做成的小貓和老鼠圖片,由於磁鐵相同兩級相互排斥,所以小貓無法抓住老鼠。

3.請個別幼兒上來,探索怎樣才能抓住老鼠。

4.老師啟發幼兒運用磁鐵的祕密,抓住老鼠。

5.幼兒發現將小貓身上的磁鐵換一個方向就能抓住老鼠,是因為兩塊磁鐵的不同兩極就能相互吸引。

6.請全班幼兒一起動手操作,感受抓住老鼠的快樂,發現磁鐵兩極的祕密,體驗科學的神奇。

7.認識磁鐵的兩極:

讓幼兒觀看磁鐵,拿磁鐵兩人一組,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麼新發現。幼兒進行新的探索。老師提問:相互吸一吸後,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感覺?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結:

磁鐵有兩個極,在磁鐵的兩端有字母表示。N表示北極,S表示南極。當兩塊磁鐵相同的兩級相遇時,是相互排斥的;兩塊磁鐵不同的兩級相遇時,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讓幼兒試驗,老師也同時操作。

啟發幼兒和老師一起創編兒歌:相同兩極扭扭頭,不同兩極牽牽手。幼兒邊兩人一組操作遊戲邊念兒歌。

四、結束部分:

1、老師:小貓咪們,今天玩得開心嗎?今天我們跟磁鐵玩了很多遊戲,現在小磁鐵玩累了,要休息了。

2、你們肚子餓了嗎?那我們就把自己釣到的魚帶回家,媽媽給你們做鮮美的魚湯喝,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場地,取下黑板上的小魚,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啟發幼兒進一步瞭解磁鐵的特性,比如磁鐵的磁力具有穿透性,可以透過物體吸住鐵做的東西。

2、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探索瞭解磁鐵的不同部位磁力是不同的,一塊磁鐵的兩極的磁力最強。

3、在家園聯繫欄中,鼓勵幼兒和家長進一步瞭解磁鐵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比如磁性玩具,磁懸浮列車,磁性水杯,廣泛認識到磁鐵的特性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中 ,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了磁鐵的神奇,通過幼兒感興趣的釣魚,玩磁鐵,抓老鼠,完全讓幼兒感受到了做一隻能幹的小貓是多麼棒!在活動進行之中,我始終以幼兒在前,讓孩子們在一系列的遊戲,小實驗,探索發現活動中,主動傾聽;獨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膽表達。他們發現了磁鐵的本領,感受了磁鐵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鐵的祕密。孩子們覺得,科學不再是枯燥嚴肅的説教,變成了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經驗。在與老師的交流,與同伴的合作,與集體互動的表現中,充分發揮了幼兒學習,探究,觀察,發現的主動性,也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積極性。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情緒高漲,圍繞活動主題主動學習,與老師互相配合,動靜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的三個目標,讓孩子們學習科學有了一個快樂的開始。

大班科學教案3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動手,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總有許多的“為什麼”從嘴裏冒出來,怎樣滿足幼兒的這些願望,怎樣將《綱要》中的目標落實到我們的科學活動中。因此我設計了這次大班科學活動“動手變一變”,並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選取活動內容:

1、選擇幼兒身邊常見的材料,誘發發現的興趣。

例如:吹泡泡、做饅頭、充皮球等這些活動在我們身邊經常發生。

2、選擇幼兒熟悉、興趣的內容,激發探索的慾望。

例如:將兩種顏色混合的變色遊戲,調配調味品等這些都是幼兒熟悉且喜歡的內容。

3、豐富相關知識,引發交流的願望。

例如:活動前我班開展了與該活動相關的兩個活動:一、談話活動“我的變化”→主要是讓幼兒將小時候的照片與現在的自己對比,並通過觀看人生長過程的圖片,瞭解人的變化過程;二、家園活動“找一找”→請幼兒回家後通過各種途徑找找身邊有什麼事物發生了變化,然後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實驗探索中發現事物的變化。

2、引發幼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激發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三、活動準備:

1、各色顏料、排筆、透明水杯,記錄表。

2、糖、鹽、醋若干、温開水,湯匙、電磁鍋、麪糰、盤子。

3、洗潔精、各種塑膠、吸管、氣球、皮球、毛線、打氣筒。

四、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1)引發幼兒説説我們身邊有哪些事物發生了變化。

師:前幾天,我請你們找找身邊有哪些事物發生了變化,你們找到了嗎?現在就把你發現的祕密説出來與大家分享吧!

(通過親切的談話,祕密的分享,教師很自然將幼兒的興趣點引入活動中。)

(2)以變魔術引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初步瞭解兩種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變化(如:酚酞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融合會變成玫瑰紅)。

師:我們身邊有這麼多事物發生了變化,現在我來當個魔術師,來變一變我們身邊的事物。瞧!這是兩瓶什麼顏色的液體?(無色)你們猜猜它們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變化?(請個別幼兒説説)好!現在讓我來變一變吧!(操作實驗)呀!變成玫紅色。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變呢?今天我們的實驗區內就準備了許多的東西,請小朋友也當個小小魔術師,動手去試一試,看看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魔術表演是幼兒特別喜歡觀看的節目,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利用一個小小的魔

術表演,既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讓幼兒明白我們身邊的事物都在不

斷的發生變化,同時也為後面的操作活動提出了示範性的要求。)

2、操作實驗,觀察記錄。

(1)學習觀看實驗操作示意圖。

師:實驗之前我們來學看操作示意圖。(講解如何看示意圖)

(2)交代實驗區的規則:認真實驗;在實驗中遇到困難可求助老師或同伴;工作完後請收拾好實驗材料,並將椅子搬到中間,然後可以去看其它組的實驗,但不要影響同伴進行實驗。

(在這次的實驗操作中,我們運用到記錄卡和實驗操作示意圖,讓幼兒學習自

己觀看示意圖、自己記錄結果,這樣即能幫助幼兒明確探索的目的,又能幫助

幼兒梳理探索的方法和思路。)

3、幼兒自由選擇小組進行實驗操作,發現物體的變化。

(1)顏色的實驗

1組:顏色變變變(顏色的調配)

(2)水的實驗

2組:把糖放在水裏(水變甜了);把鹽放在水裏(水變鹹了)

把醋放在水裏(水變酸了)

3組:用磁化鍋燒水、蒸饅頭。(水開了,冒泡泡,並且有許多氣體,饅頭變大了,有香味。)

4組:把洗潔精放在水裏。(可以吹泡泡)

(3)氣體的實驗

5組:吹氣球、皮球(投放沒有氣的氣球、皮球,用嘴吹或用打氣筒打,氣球變大,皮球的氣充滿了、變硬了。

(各組通過顏色、水、氣體等不同的實驗操作都得出了共同的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事物都在發生不同的變化。)

4、交流分享。

(1)每組請一位代表來交流、分享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2)小結:我們周圍還有許多事物發生了變化,小朋友回去在找找,把它們畫下來説給爸爸、媽媽聽。

(通過交流分享,幼兒即能瞭解到其它實驗小組的實驗結果,也提高幼兒在同伴中大膽表述的能力。)

5、分享饅頭。

幼兒與老師共同分享饅頭,體驗成功的喜悦。

(通過與同伴共同品嚐饅頭,體驗成功的喜悦,加深“對事物都在變”的理解。)

五、活動效果分析:

活動開始時教師以變魔術引題,孩子們興趣盎然,瞪大眼睛等待教師的魔術表演。這個魔術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變化,充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接着我們為孩子提供豐富、有趣且探索性強的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實驗組進行操作→探索→觀察→記錄,在玩中發現各種事物的變化,並互相交流講述各自的發現;最後再引導孩子們觀察“蒸饅頭”的.過程,通過與同伴共同品嚐饅頭,體驗成功的喜悦,加深“對事物都在變”的理解。

專家點評:

隨着貫徹《綱要》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逐漸定位在:幼兒樂學、會學、會用上,這正是《綱要》所賦予我們的教育理念。今天的《動手變一變》活動,教師很好的把握了這一理念,並把它很好的運用與教育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幼兒樂學。所謂樂學就是幼兒對科學活動有一定的興趣,有強烈的探究慾望。活動從一開始到結束,幼兒都表現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的投入到了活動,這種興趣的來源主要得益與:

1、活動的選擇來源與幼兒的生活。在日常的活動中幼兒很喜歡吹泡泡、調顏色、揉麪團、拍球呀這些活動,這一既源於幼兒實際生活又是幼兒所熟悉的教材,使幼兒樂於操作、樂於探索。在探索與操作中不斷獲得成功。

2、教具的提供能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又是幼兒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象吹泡泡那組,剛開始幼兒運用洗潔精跟水的調配,比例掌握不好,水太多,吹不出泡泡來,後來通過看圖示,多次探索都成功了,那份喜悦不語言表……

3、教師對幼兒的親和力、蹲下來與幼兒之間的對話,為幼兒的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有利於幼兒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來。

其次、幼兒會學。會學指的是幼兒獲取知識的能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活動中,幼兒的這一會學主要表現在:

1、幼兒始終在互相合作中學習、探索、交流。今天的《變一變》活動,幼兒一直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這當中培養了幼兒互相合作,不斷探索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這種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將有利於幼兒的一身學習。

2、在活動中教師始終以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現,及時觀察幼兒在學習中的反應,給予很好的引導和幫助。如發現一個幼兒用氣筒給氣球打氣時,第一下鼓起來了,第二下就癟了,氣球一直不會鼓起來,……教師就引導幼兒:你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氣球不會鼓起來呢?經教師的提醒,幼兒馬上加快了打氣的頻率,氣球鼓起來,教師又及時引導幼兒:看看是否需要請朋友幫忙呢?幼兒馬上請同伴拿毛線,兩人一起將氣球紮好,好開心,又積極地投入到探索和學習中去了。

3、記錄表和圖示卡的運用很好。既能幫助幼兒明確探索的目的,又能幫助幼兒梳理探索的方法和思路,為以後的學習提供了幫助。這樣的學習,是教給幼兒方法,為幼兒一生的學習打下很好基礎。

再次、幼兒會用。我們期望幼兒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今天我們很高興的看到陸老師很好的體現了這一理念。圖示卡,就是利用幼兒能看懂的圖與文字來繪製的。這組幼兒的操作,完全是看圖示的。還有調料的那組,調完了,教師及時引導幼兒,調料可以做什麼用呀?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説了很多,可以涼拌菜或者放到湯裏調味……

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的磁力現象,用磁鐵來發現生活中的鐵製品。

2、探索磁鐵兩極相斥相吸的屬性,嘗試用繪畫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3、能主動探索,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磁鐵、無機磁鐵、回形針、橡皮、積木、紙團、鐵片、塑料盆等2、記錄表若干活動過程:

一、瞭解磁鐵,發現磁鐵的磁力。

1、出示磁鐵T:“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呢?”請個別幼兒説一説。

2、介紹操作材料,讓幼兒用磁鐵試試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

T:“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出示)T:“老師把這些東西畫在一張記錄表上,請小朋友用筐裏的小磁鐵和它們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能被吸起來,請小組長進行記錄,能吸起來就打個勾,不能被吸起來就打個叉,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個別引導。

4、教師總結。

T:“能被吸起來的東西都是用什麼做的啊?”T:“所以磁鐵能把鐵做的東西吸起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磁鐵的兩端,發現同級相斥、異極相吸現象。

1、幼兒初次探索。

T:“這個小磁鐵是什麼樣子的?”請個別幼兒説一説。

T:“小磁鐵一頭是紅顏色,一頭是藍顏色。”T:“磁鐵的兩頭還藏着一個小祕密,請你和邊上的好朋友用磁鐵碰一碰,看看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嘗試,個別幼兒説一説)

2、幼兒再次探索,並進行記錄。

T:“讓我們的.小磁鐵再來碰一碰,這次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了。”T:“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兩個顏色的正方形貼紙,紅色的貼紙代表磁鐵紅色的一端,藍色的貼紙代表藍色的一端。如果你想用紅色的一端去碰藍色的一端,就把紅色和藍色的貼紙貼在表格的上面,下面一格記錄你的發現結果,兩個小朋友一組,好嗎?”3、教師總結T:“相同顏色碰到會相斥,不同顏色碰到會相吸。”

三、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無機磁鐵的兩端。

1、教師示範操作T:“老師這裏有一塊磁鐵,和剛才我們玩的有什麼不一樣?”T:“那我們怎麼把它的兩頭找出來呢?”請個別幼兒説一説。

T:“老師有一個好辦法,一起來看看吧。”教師示範,用紅色的一頭去碰,T:“瞧,被吸住了,那這一頭是什麼顏色?”(彈開的話是什麼顏色?)教師在無機磁鐵上貼上相應顏色的貼紙T:“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黑色磁鐵,請你也來碰一碰,彈開的話是相同顏色,吸住了就是不同顏色,請你來試着找一找,好嗎?”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評價幼兒的操作T:“我們用什麼辦法來檢查小朋友的小磁鐵貼對了呢?”T:“用紅色的去碰藍色的,吸住了就是對的。”

4、幼兒檢查,糾正錯誤四、利用磁鐵相吸相斥的原理進行遊戲,結束活動。

T:“小磁鐵真好玩,瞧,它又變成了什麼呢?”T:“小船上有什麼?”T:“今天我們要到大海上去航行,小朋友來做船長,想想怎樣讓我們的小船航行起來呢?”T:“前進的話,應該怎麼做?後退的話,應該怎麼做?”T:“請小朋友自己來製作一艘小船,把小船上的雙面膠撕掉,貼上磁鐵,然後用另一塊磁鐵讓小船航行起來吧。”

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嘗試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願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4、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可轉動的風車。

2、呼啦圈、地球儀、竹蜻蜓、球。

3、繩子、雪花片、牛奶瓶、筷子、吸管、光碟、金箍棒、玻璃杯、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播放大風車音樂,幼兒隨老師拿着風車轉動到放完音樂。

2、教師:"剛才老師、小朋友的風車都轉動起來了,為什麼我們手上的風車會轉動?"

教師:"是什麼力量讓它轉起來的?"

3、如果教師不動,小朋友有什麼辦法讓老師手上的風車轉動起來,小朋友想一想。

二、幼兒操作探索,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1、幼兒自由操作課轉動的物品,觀察感知轉動的有趣現象。

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玩許多好自己的東西,每個小朋友選擇一樣東西,拿到中間試一試,你是用什麼辦法轉動的?但玩之前老師有個約定,當小朋友聽到音樂時,就將物品放回原處。

2、幼兒操作探索,師觀察並與幼兒交流。

3、交流與分享,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小朋友。

小結:這些東西都會轉動。

三、瞭解日常生活中的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師: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轉動?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1、洗衣機裏面的桶能轉動,衣服放在裏面轉一轉,就乾淨了。

2、風扇會轉動,夏天的時候,風扇轉一轉,就有風吹過來。

3、時鐘裏面的指針會轉動,它可以告訴我們現在幾點了。

小結:小朋友説的真好,轉動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之處。

四、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1、師:剛才我們瞭解這麼多轉動的物體,現在我們請一個小朋友找一找不會轉動的物體,那麼哪個小朋友能不能想辦法讓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2、小朋友看看老師。這是什麼?(代表什麼意思)數字、剪刀、兔子耳朵?還代表兩件東西,還可以代表成功,你們想成功嗎?

現在我要請小朋友選兩件東西,想辦法讓它轉動起來。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不容易轉動的東西,請小朋友想辦法讓他們轉動起來,你可以一個人探索,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來。

3、幼兒操作探索,嘗試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4、集體交流與分享。

師:我發現小朋友想了許多辦法,讓那些不能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了,現在誰願意講你探索的最好玩的`方法告訴其他小朋友?

(評價語):真棒!原來可以用那麼多中方法使這些不能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

五、結束活動

剛才小朋友都想出了許多好辦法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那怎麼樣才能讓這些物體轉動更持久呢?請小朋友在課外繼續探索並把你們的發現告訴你們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媽媽。

教學反思:

優點:本節課孩子們整體興趣很高,積極探索各種方法使物體轉動起來,也能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不足之處

1、在講到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時,可能是孩子們沒有積累轉動的經驗,因此不能和老師積極互動。所以在課堂上我讓幼兒繼續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會轉動的物體。我想如果活動前讓幼兒觀察記錄生活中會轉動的東西,該環節可能會進行得更加順利。

2、第四個環節,如果製成課件加上解説可能效果會更好。

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樂意發現四季的變化。

2、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季節特徵,四季是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循環交替的。

3、能根據圖片上的特徵分辨四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四季循環”圖片;“四季”組圖;《四季童謠》兒歌視頻。

紙面教具:《錯誤的四季》。

材料準備:筆。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知道四季的排列及交替順序

——現在是什麼季節?

——一年之中一共有幾個季節?

出示組圖引導幼兒瞭解四季主要的`季節特徵

——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你們知道哪一張圖片畫的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景象嗎?

——你是怎麼知道的?

播放視頻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四季的季節特徵

1、鼓勵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兒歌視頻,請幼兒欣賞視頻。

發放教具鼓勵幼兒按四季找出錯誤的季節特徵

——每張圖上都有錯誤的季節特徵,請你們找一找,用筆把它們圈出來。

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感受不同味道,嘗試運用圖表記錄,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2、瞭解各種味道是靠舌頭品嚐出來的,發展對食物的辨別能力。

3、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感受味道。

活動準備:

1、設置“味道王國”的情境,擺設各種味道的食品,如檸檬、糖果、山楂、鹹鴨蛋、辣椒、咖啡、鹹菜、苦瓜等。

2、為幼兒準備每桌一套分別裝有白開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鹽水的品嚐杯和品嚐棉籤。

3、味道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表情,導入活動。

1、今天老師請來一些表情寶寶,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出示表情圖片)

2、這是甜寶寶,和甜寶寶打個招呼,看看甜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引導幼兒模仿表情)

這是鹹寶寶,和鹹寶寶打個招呼,看看鹹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是酸寶寶,和酸寶寶打個招呼,看看酸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是苦寶寶,和苦寶寶打個招呼,看看苦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二、品嚐各種食品,感受不同味道。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味道王國”去,那裏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請你們嘗一嘗,在品嚐之前先洗洗手。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嚐,在品嚐的過程中,你要記住自己品嚐的是哪一種食品,它是什麼味道,把你嚐到的味道記錄下來,等一下大家説一説。(教師示範品嚐的方法)

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祕密吧!(幼兒自由品嚐食品味道)

2、組織幼兒談自己品嚐的感受。

小朋友,“味道王國”裏都有什麼食品?剛才小朋友品嚐了什麼食品,它是什麼味道的?嚐到酸味時,你有什麼感覺?這種味道會使你想起什麼事情?嚐到甜味、苦味、辣味、鹹味時,又有什麼感覺?你會想到什麼?

三、通過操作感受,使幼兒瞭解舌頭的品嚐作用。

1、小朋友,咱們剛才品嚐了那麼多的味道,這些味道是怎麼嚐出來的?

2、下面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品嚐杯,請小朋友再嘗一嘗,它們分別是什麼,你是怎麼嚐出來的?(為幼兒提供實驗材料,教師示範並指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品嚐)

3、小朋友告訴老師剛才你是怎樣實驗的?各種味道是靠什麼品嚐出來的?

4、小朋友真聰明,通過實驗我們知道味道是靠舌頭品嚐出來的,舌頭為什麼會嚐出味道呢?原來我們的舌頭表面有許多小突起,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通過味蕾品嚐出來的。別看我們的舌頭不大,可是它的各個部位卻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頭的兩側前端對鹹味比較敏感,舌頭兩側後端對酸味比較敏感,舌根對苦味和辣味比較敏感。

四、進行發散思維,瞭解更多的味道。

1、你還吃過什麼東西,它是什麼味道的?(引導幼兒説出更多酸、甜、苦、辣、鹹味道的東西。)

2、除了甜、鹹、酸、苦,你還知道其它的味道嗎?(引導幼兒説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後甜、又酸又甜等。)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剛才咱們説出了許多的味道,下面咱們來做“小小調味師”來製作各種不同味道的飲料,看誰調的飲料味道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製作出和別人不同的味道。)

小百科:味道一般意義上的味道指味覺,包括甜味、苦味、酸味、鹹味等等。

大班科學教案8

預設目標:

1、發現動物為了生存而採取的幾種自我保護方法。

2、萌發探索動物奧祕的興趣。

3、通過身體表演進一步加深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

2、小動物頭飾,用縐紙編成的“尾巴”,吸吸果凍瓶4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捉迷藏。

1、我們一起來玩個捉迷藏的遊戲,我數1、2、3小朋友躲起來。

2、討論:為什麼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師小結。

二、隱身妙招

1、瞭解小動物的隱身妙招。

師:小動物們也在捉迷藏,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然後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麼動物,它躲在了哪裏?

(觀看課件:枯葉蝶飛到樹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鑽到草叢中的動畫。)

2、 身體表演:枯葉蝶飛到樹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鑽到草叢中。

3、這些動物有什麼樣的保護自己的本領?

小結:隱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動物為了保護自己更好生存,它們身體的顏色與斑紋,與它們生活的環境十分相近,用來隱蔽自己不被敵人發現。

4、啟發幼兒講述還知道哪些動物具有隱身的本領?

三、討論動物的防身絕招。

1、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2、觀看課件。在觀看前提出要求“注意裏面都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提問:你看到了哪個動物,它是怎麼保護自己的?

(講出一種,點擊出現相應字寶寶和相應動物的頭像)

盔甲:烏龜

硬刺:刺蝟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氣:黃鼠狼

裝死:狐狸

3、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用同樣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小結:小動物們很聰明的,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們真是能幹的小動物。

四、表演防身術。

教師出示各種動物頭飾,幼兒回答是誰?是用什麼方法保護自己的?

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小朋友可以變成任何一種小動物,戴上頭飾跟着音樂玩一玩,咦!怎麼了?老虎出來了,怎麼辦呢?你就要用你變的小動物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看誰模仿得最像!

【實驗觀察 : 第四階段】鏡子分身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徵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着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裏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麼能看到那麼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説説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徵,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綵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裏的球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裏有幾個球呢?

5. 説説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

- 為什麼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於鏡子特徵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徵。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着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製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明白“苔蘚”這一名稱和主要外形特徵,瞭解苔蘚的生長環境。

2、樂意主動採摘苔蘚,感受樂趣。

3、豐富相應詞語,如葫蘆蘚、地錢、牆蘚等。

活動準備:教師事先找好有苔蘚的花圃、田間路邊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苔蘚實物樣品、引出課題。提問:

——誰見過這些綠綠的小東西?它們會長在哪裏呢?

——今日我們要去找找苔蘚,能夠採摘。

二、幼兒尋找採摘苔蘚,過程中和幼兒一齊觀察其生長環境的特點,誘發幼兒(幼兒食品)有意記憶。

三、交流經驗

——你找到了苔蘚了嗎?它長在哪兒?什麼樣貌的?象什麼?(讓幼兒邊觀察邊討論。)

——請你找一找苔蘚的.根、莖、葉。誰也有根、莖、葉?

四、幼兒再次尋找採摘,並讓幼兒摘點野花、野草,為回教室讓幼兒用它與苔蘚合作學習插花。

五、梳理經驗:

1、苔蘚它多生長在潮濕、肥肥的土地裏,在住宅、田園和路旁容易找到。因為是潮濕環境,所以人們走路要細心。

2、苔蘚雖小也有根、莖、葉,是植物一種。(讓幼兒討論苔蘚與水和陽光的關係。)

活動提議:

可結合相應的季節和天氣組織幼兒採摘苔蘚(地錢),並烹飪、品嚐苔蘚植物(地錢),讓幼兒瞭解其特殊的用處。

活動延伸:

1、科學區中設置“下水石”、“上水石”、“沒水石”,觀察哪塊石頭能長出苔蘚。(“上水石”總堅持着潮濕的狀態,所以適合苔蘚植物生長。)

2、在自然角種植苔蘚。

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翅膀,學習使用觀察記錄表。

2、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3、幼兒能大膽想象,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動物翅膀的資料、卡片等,佈置“動物翅膀”展。

2、實物投影儀。

3、觀察記錄表若干。膠棒、記號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參觀翅膀展,初步觀察,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1、參觀動物翅膀展。(幼兒蒐集的資料圖片、手工、玩具、圖書)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去參觀動物翅膀展,在參觀的時候我們要仔細觀察它們的翅膀,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

2、引導幼兒分析討論。

提問:“剛才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它的翅膀是什麼樣子的.?” “它會飛嗎?”

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動物們的翅膀是不同樣的,有的有羽毛,有的沒有;有的有兩對翅膀,有的只有一對;有的會飛,有的不會飛。現在我們再去仔細地觀察一下,然後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二、第二次參觀,學會使用觀察記錄表。

1、出示、介紹觀察記錄表“首先請小朋友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將它們的小圖貼在左上角,然後根據你觀察的內容分別記錄在下面”。

第一:“它的翅膀上有羽毛嗎?如果有,我們可以做一個什麼樣的標記?沒有又可以用什麼來表示呢?”(幼兒討論,回答)

第二:“它有幾對翅膀呢?我們可以用什麼標記來表示?”(幼兒討論)

第三:“它會飛嗎?可以做什麼標記?”(幼兒討論)

2、幼兒自由觀察記錄,教師在旁給予指導和幫助。

“現在我們就拿上記錄表,選擇你感興趣的動物去觀察吧!”

3、集體講述自己的觀察結果。用實物投影儀放大幼兒的記錄表,請幼兒到前面來向大家介紹自己記錄的結果。

三、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

1、“動物有翅膀就一定會飛嗎?”(不是)“哪些會飛哪些不會呢?”(雞、鴨、鵝等不會飛,鳥、蜜蜂、蝴蝶等會飛。)

2、“哪些動物的翅膀有羽毛?”(雞、鴨、鳥等有羽毛,蜜蜂、蝴蝶等沒有。)

3、“哪些動物有一對翅膀,哪些有兩對呢?”(鳥、雞等有一對,蝴蝶、蜻蜓等有兩對。)

4、“你還知道有那些動物也有翅膀呢?它們的翅膀又是怎樣的?”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答。

四、幼兒自由想象“假如我有一雙翅膀”。

“如果我們人也有翅膀那該多好呀!你們想要翅膀嗎?如果有一對會飛的翅膀,你想做什麼呢?”幼兒暢談。

“小朋友們想得真好,我們一起到班上去把我們美好的願望畫出來吧!”

帶幼兒出活動室

大班科學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鈴、響板、碰鈴等樂器。

2、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產生

①請幼兒閉眼,老師自我介紹。你們聽見老師的聲音了嗎?,用什麼聽見的?敲鼓,什麼聲音,耳朵真能幹。

②聲音是從哪裏發出的?

喉部經聲帶,嘴巴變形後發出的

③出示鼓?聽見了聲音,鼓面振動,產生聲音。

幼兒手摸喉部,不發出聲音(沒有什麼感覺)手模喉部,問客人老師好:喉部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豐富詞彙:振動

(二)小實驗

1、讓6組孩子分別用不同的物品進行實驗,並讓物品發出聲音。讓幼兒動腦用什麼方法使物品發出好聽聲音的?來;自.大;考吧;幼.師網;(敲、碰、敲擊、打等)讓幼兒自己總結並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樂<<拔根蘆柴花>>,敲擊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為鼓棒敲擊鼓面,使鼓面振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三)分辨聲音

1、教師分別播放好聽的音樂及雜亂的音樂,請幼兒聽聽有什麼感覺。樂音:好聽舒服愉快……噪音:難聽刺耳……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樂音?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教育幼兒不要大聲説話,要保護聲帶,養成良好的説話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大班科學教案12

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處處瀰漫着美的氣息,如美麗的風景、圖畫、音樂等。本次活動選用的材料都來來源於如錢幣,有凹凸面的字、畫、樹葉等物品,對幼兒來説並不陌生,幼兒在園裏經常做些美工活動,但利用這些物品來進行美工活動,對幼兒來説卻充滿了新奇,因為興趣是幼兒探索問題的根源,我利用幼兒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中班科學課《拓印》,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於:

1、知識目標:瞭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奧祕。

2、技能目標:讓幼兒運用多種材料進行拓印。

3、情感目標:讓幼兒對拓印產生興趣。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瞭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嘗試、再操作,加上教師的指導,對拓印的方法有所瞭解。

難點是:

引導幼兒探索拓印的奧祕,讓幼兒觀察,發現,引起興趣。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進行操作,引導幼兒互相交流、發現問題,為什麼會印在紙上畫,想辦法知道。教師作為引導者及支持者,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幼兒探索拓印的奧祕。因此我為本次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樹葉,硬幣,有凹凸面的字畫若干。

2、教師範例畫一幅。

3、膠棒、紙、鉛筆人手一份。

根據《綱要》中對科學所定的目標、內容等要求,結合本次活動的重點及難點,我為本次教學活動設計的流程是:

激發興趣——探索討論——動手操作——互相交流——繼續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範畫,讓幼兒欣賞,發現其中的祕密,引出興趣。“小朋友看看這幅畫和你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一樣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二、探索討論

幼兒發現問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並探索其中的祕密。“小朋友想想這是怎麼畫上去的,你們可以和小夥伴一起討論一下再告訴老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發言。

三、動手操作

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討論結果來進行拓印示範,然後請幼兒自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每個盤裏都有許多材料,你喜歡什麼,就拿什麼來進行拓印,看看你們選擇的材料拓印出來的是什麼樣子的。”在操作的過程,教師要注意幼兒發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可進行個別指導,為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的體驗,多注意幼兒操作過程。

四、互相交流

幼兒自選材料後,與其他幼兒交流自己選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你的畫拓印好了嗎?如果印不出來,為什麼呢?看看你旁邊的小朋友有沒有印出來?為什麼?”

五、繼續操作幼兒失敗後,發現問題,引導幼兒不斷嘗試、探索來解決問題。只有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才能再創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麼樣的物品才能進行拓印。小朋友發現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沒法拓印,為什麼呢?原來只有表面產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較薄的可以拓印,過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時還要把上下兩張紙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兒拓印完,請每位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區,進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畫帶來的快樂。

本次教學活動按照新《綱要》的要求,以幼兒為主,創造輕鬆自由的環境。讓幼兒主動參與探索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也鍛鍊了動手操作能力。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法:

1.觀察法:教師出示範例畫,引導幼兒欣賞,觀察。幼兒運用各種感官瞭解事物的特點及獲取一些感性經驗。教師要引導幼兒全面、系統、有序的觀察,即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整體,又要引導觀察其細節。以保證幼兒觀察的全面性,同時要為幼兒創設自由的觀察空間,以免造成幼兒被動學習。

2、討論法:教師通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學習在“碰撞”中對不同觀點進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支持,培養幼兒樂於探究和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態度和品質,接納、尊重同伴的觀點和經驗。這種方法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慾,並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思維社會化。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帶幼兒選擇材料進行拓印時,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怕失敗,在失敗中吸取經驗,享受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其探索的興趣,鼓勵幼兒進行猜想並對其驗證,讓幼兒親歷科學知識的獲取過程及成功的體驗。此法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展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新《綱要》指出:

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此外我還運用加入了操作法、審美薰陶法、激勵法,使整節課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悦性和諧統一。同時促進了幼兒身體的、認知的、社會性的發展。

效果:

本節活動我們打破了以往教師教授,幼兒學習的舊觀念,讓幼兒自主參與活動,探索問題,操作解決,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保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慾望,讓他們喜歡參與。我預想本節活動的效果應該不錯。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後,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的特殊本領,知道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與動物有關。

2在配對的活動中,找到動物與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對應關係。

3能利用動物本領的認識進行大膽想象,設計自己的“新發明”。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幼兒提前蒐集動物的本領知識。

2課件。

3圖片卡。

4幼兒學習資源3、彩筆。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引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想飛的小象》,請小朋友邊看故事邊聽故事,一會兒老師有問題要提問小朋友喲 (播放故事視頻)。

提問:故事裏有哪些小動物,它們都有什麼本領?(幼兒回答)

師:看來,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本領,只是各種動物的本領不同。

二、 進一步認識各種動物的特殊本領

1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還有哪些小動物有哪些本領。(放課件圖片)蝙蝠在夜間自由飛翔;袋鼠媽媽帶着小袋鼠跳;枯葉蝶隱藏在樹枝上;鳥兒在空中飛翔;小鴨在水中游泳;蜘蛛在織網;壁虎吸在牆壁上;蜜蜂在吸花蜜。小動物們的本領可真多。

2師:小朋友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本領?昨天老師讓小朋友回家蒐集動物的本領,你搜集到什麼動物有什麼本領,現在請小朋友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動物的.本領。(分組交流)

3請幼兒單獨回答。

信鴿會送信;青蛙會跳;變色龍會變色;松鼠的尾巴可以當傘;公雞會打鳴;黃牛會耕地;螢火蟲會發光;鯨會噴水;孔雀會開屏;狗會汪汪叫;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出來;北極熊不怕冷;竹節蟲可以藏在樹枝上;駱駝可以儲存食物;鸕鶿會捉魚;烏賊會噴墨汁;狐狸會放臭屁等。

老師小結:小動物們的本領可真多,有的動物有保護色,有的動物有再生的本領,不同的動物有保護自己的特殊本領,他們真是太棒了。

三、 説説動物本領與人們的發明創造

1師:小朋友,你瞭解了這些動物的本領以後,想到了什麼?

(1)播放魚游泳視頻。

視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麼?

小結:魚的身體內有魚鰾,內部可以儲存空氣,魚正是利用空氣在水中的浮力使自己上下移動,於是人們受小魚遊的啟示發明了潛水艇。

(2)出示青蛙圖片。

看到青蛙游泳你想到了什麼?(蛙泳)出示蛙泳圖片。

(3)出示孔雀開屏圖片。

看到孔雀開屏你又想到了什麼?(孔雀舞)出示孔雀舞圖片

看到孔雀開屏,人們發明了孔雀舞。

2。幼兒操作練習

師:小朋友,除了剛才看到的這些,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發明也是受到動物特殊本領的啟示而發明的。那我們還從動物身上學到什麼本領,發明了什麼呢?老師這裏有一些圖片,請小朋友來幫他們配配對吧!(播放輕音樂)

你是怎麼配對的,為什麼?

小結:受到……的啟發,我們發明了……;看到……,我們發明了……。

四、大膽設計自己的新發明

師:我們的生活真的離不開動物,動物給我們很多的啟發,讓我們人類過得更好、更快樂!如果請你來做個發明家的話,你會學哪種動物的本領發明什麼樣的東西呢?請小朋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認真想一想,把它畫下來。

五、結束。

師:小朋友們真棒,都有自己的創意,讓我們到美工區中繼續我們的“發明創造”吧。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瞭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慾。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敍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鬆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會想到什麼?(引導幼兒説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麼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裏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説: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雲朵,當雲朵裏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説:把海綿當做雲朵,當雲朵裏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説:當雲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於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麼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説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説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麼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麼奇妙,它有什麼用呢?(喝、清潔、遊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説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説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麼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遊戲操作遊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遊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裏,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範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遊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3、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麼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麼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後,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樂於參加科學探究活動,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

2、對身體的影子及其變化感興趣,體驗遊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體驗遊戲快樂。

難點: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

活動準備:

投影儀、音樂《雨中旋律》、幼兒具備"影子"相關經驗(事先準備好的尋找影子視頻)、人站在太陽下影子圖片一張、教師幼兒具備做各種手影的經驗、畫有每位幼兒影子造型的長軸紙卷一個、蠟筆。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音樂律動) 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大家認真聽,比比是誰第一個猜出謎底。我的謎面是: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 後,我和他説話,就是不開口。(是一種現象,有陽光的時候就會出現)(影子)

基本部分:嗯,小朋友們很棒,都猜對啦!我們的'影子這麼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我這有一段小朋友們尋找影子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那我們要帶着幾個任務去看,第一個: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麼情況下找到的) 第二個:我們去了什麼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為什麼?(幼兒觀看視頻資料)(引導幼兒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我們表揚下自己。接下來,我們再通過一張圖片更進一步的瞭解光與影子的關係(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懂得在有光的情況下才會有影子,當光線被物體擋住後,物體後面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變黑了,這就是影子)(發現光和影子的關係)好,下面張老師就帶着你們一起來玩影子游戲好不好?第一個遊戲:手影遊戲(老師先做出幾個造型示範,幼兒猜並模仿,再請7--8名幼兒分別在投影儀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邊做造型邊學小動物叫聲,其他小朋友來猜並模仿)第二個遊戲:給影子塗色(教師將每位幼兒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畫在長軸紙上,請每位幼兒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給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圖案)

結束部分:教師與幼兒一起分享欣賞影子作品並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標籤:科學教案 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