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餐桌上的發現教學設計

校園1.7W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餐桌上的發現教學設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餐桌上的發現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食物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是維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2。協助同學引發考慮,發生瞭解食物來源的願望。

教學準備:

教師應對當地的飲食、菜餚和食物構成和特點有比較清楚的瞭解,並且知道這些食物、菜蔬的來源以和與土地的關係。

教學活動和過程:

1.導入。教師引導同學:“我們每個人天天都要吃飯,吃飯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探究我們每天的飲食是從哪裏來的,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2.全班探究活動。“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每天主要需要哪些食物。”請同學觀察教科書第2~3頁的圖畫,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全班交流:畫面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餐桌上的食物真豐富呀!其中有柿子椒、扁豆、西紅柿、土豆、南瓜、黃瓜、蘿蔔、胡蘿蔔、菜心、葱、大蒜、茄子;魚、肉、奶;米飯、花捲、大餅、蛋糕、巧克力;葡萄、蘋果等。”

教師可以將這一話題展開,然後進行討論:“我們這裏主要出產哪些食物?”“你平常喜歡吃什麼?”這一討論主要是指向帶有地域性特點的食物和菜蔬。討論時,教師根據自身對當地飲食、菜餚、食物構成和特點的瞭解來掌握。例如:四川的同學在討論本地的'食物特點時,就要指向米飯、擔擔麪、泡菜和各種麻辣風味的菜餚;新疆地區的同學在討論本地的主要食物時,主要指向拉條子、揪片兒、饢、羊肉和各種奶製品等;而晉陝地區的同學在討論本地的主要食物時,就要指向麪粉、蕎麥麪、莜麥面、蘿蔔、土豆、白菜等。

讓同學閲讀豆博士的話,並明確:食物是維護和維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即食物是每個人正常生活離不開的,是必需滿足的需求。

3.小組討論。觀察並閲讀本頁圖畫周圍樂樂和小文的話,分小組進行討論:“通過實例説明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都是從哪裏來的。”然後交流彙報:“例如,麪粉、大米、玉米等糧食是在土地上種植出來的,白菜、蘿蔔等蔬菜也是在土地上種植出來的,魚類等水產是從河湖、海洋中捕撈或養殖的,禽、肉、蛋、奶等食物是通過養殖生產出來的。”

4.閲讀妞妞的話並進行總結,協助同學明確:人要維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離不開食物,我們所需要的食物都是來自土地、河湖、海洋,來自養殖。

5.安排課下的調查和考慮:“食物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給教師的建議

1.教師要注意聯繫同學周圍的、他們所熟悉的生活,要注意結合本地區的特點。例如本地區一般的食物構成,是以麪食為主還是以稻米為主;本地區常見的蔬菜是什麼;本地區的肉、禽、蛋的品種是什麼;這些糧食、蔬菜、肉食是從哪裏生產出來的,等等。

2.教科書中餐桌上的食物反映的是一般經常性的食物,而且是城市中常見的食物,目的僅是以範例的形式引出同學的考慮,並引出下面的課文。在教學中,教師不必受教科書中所展示的這幾種食物的限制,而是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組織資料。

3.城市的同學和農村的同學對於食物來源的認識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説,農村的同學知道得多一些,城市的同學對這方面內容知道得少一些,甚至可能並不知道,教師要因地制宜,依據同學的情況加以引導。

家庭作業:

1.向家長了解自身家一週的食物量(可以分為糧食、蔬菜、肉蛋、水果等)大概有多少。

2.具體瞭解這些食物的來源(如生長在哪裏,是樹上結的、土裏生長的,還是……)。

將第1、2項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評價建議:

觀察同學利用自身已有生活經驗的程度。

這是第四單元的導讀圖。圖畫緊扣本單元標題,以餐桌上豐盛的飲食作為引子,展現了小同學面對這麼多的主食、蔬菜、水果、肉類在考慮、議論,有所發現,有所領悟的情景。(參照教材第2、3頁)

標籤:餐桌上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