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十幾減9教學反思

校園1.75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十幾減9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十幾減9教學反思

十幾減9教學反思1

本課內容是在教學了20以內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通過讓學生結合小猴賣桃的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引導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選擇最優的算法,並且能夠正確計算。同時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悦。

教材一共提供了三種不同的算法,在教學時並不強迫學生把這幾種算法全部掌握,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在交流過程中,適當強調破十法和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探索算法時顯得比較興奮,想法較多樣化,對他們合理的想法都進行了肯定,但是激勵性語言和鼓勵性語言比較單調,只用了“好”、“很好”等詞,平時要多注意這些語句的積累,表揚時不再顯得這麼蒼白。

另外,由於20以內的進位加法學習之後還沒有練習鞏固就學習了這部分的內容,所以有的小朋友對算理的把握還不是很好,單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差錯,有的小朋友還只能掰手指頭計算。在算理講述後還要讓小朋友多花時間理清算理思路,而不是急着進行下面的步驟。

十幾減9教學反思2

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由小丑賣氣球引出問題15—9=?接着教材中出現了兩種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裏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二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15,15減9就等於幾。

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5—9=6這一算式後,我問大家是怎麼想的。學生們有的説是根據9+6=15來想的。有的學生説15—9,先用10—9=1,1+5=6。但是這樣説的學生只是個別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説。課堂氣氛很沉悶。

首先,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對於這兩種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認識的不夠。課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問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視了對其中這兩種方法的強化。導致了只有少數孩子甚至連一種方法都説不清楚。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點強調哪種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師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發現“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還是要重點強化的。

其次,我給學生補充了另外一種方法,減9去10尾加1,這個方法學生很感興趣。但是課堂上給孩子探究的時間不夠,教師沒有給予一定的指導。在出示15—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5—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説説。看了部分孩子説不出來,也就急着請其他孩子説説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

最後,課堂上未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請學生髮言時,出現了學生和我一問一答的形式,只是這個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聽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學生似乎對他的`發言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孩子,請了兩三個孩子發言後,他仍然不知道別人説的是什麼。導致這樣的情況,還是沒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學習情趣,導致了課堂效率低下。

就這一節課,學生到底用什麼方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過對於一些學困生來説,教給他們一種固定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

十幾減9教學反思3

十幾減九是一年級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上課注意力更不集中,本週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説説。看了部分孩子説不出來,也就急着請其他孩子説説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我應該給孩子明確要求以及足夠的時間,把擺小棒這一過程分成幾步來完成,先讓學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後再讓孩子從中拿掉九根,追問從哪邊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們自然會回答從十根小棒這邊,從而引出:“破十法”。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才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十幾減9教學反思4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計算是來源於生活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的願望。”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讓孩子在生活場景中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對於低年級來説創設一些有趣、活潑的生活情境,孩子更有興趣。所以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把計算和實際問題的情境聯繫起來,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計算,體會探索算法的過程,發展數學意識。

在教學《十幾減9》導入時創設情境:“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邊擺了個水果攤。”出示動畫ppt,老師接着敍述故事:“由於他笑臉迎人,生意一直不錯。這不,沒幾天貨架上的水果就沒了,猴哥心裏盤算着:看着這時節,桃應該也熟了,去摘幾個桃子吧!”,老師激趣到:“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猴哥摘幾個桃子嗎?”,孩子們興趣馬上提上來了,很自然的進入對舊知的複習,把9加幾的計算置入摘桃情節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的具體內容,讓孩子在學習計算中體驗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逐步養成從數量上進行觀察、思考的習慣,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們學得非常的開心。

在教學計算時,創設、提供一些常見的實際生活情境,相對低年級來説,創設一些有趣的、動畫的情境,會直接激發孩子學習興趣,能培養孩子從數學的角度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用所學的計算解決問題。這樣的計算教學,才能“避免將運算與應用割裂開來”,使學生感受現實生活裏藴藏着豐富的數學信息,體會計算的價值和數學的應用,發展應用意識增強計算的興趣。

二、 加強學習活動,深化算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特點,以及愛説、愛動的年齡特點,教師應讓學生通過動手動手操作、動口説、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計算方法。同時知識的德掌握有一個反覆認識的過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使學社對算理不斷加深。為了使一年級學生較好地掌握計算方法,較好地進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買桃”一事,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逐步產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興趣。課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學生都知道13-9=4,這時教師並不急於教給學生算法,而是將這一學習任務完全交給學生,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一是提供讓孩子根據老師提供的圖片資料(一盒桃10個和外面的3個)自由、獨立地去探索,嘗試計算,找到解題的方法,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師生交流,尋找不同算法。學生積極性很高,教師抓住機會,難點的破十法讓學生邊説邊演示操作過程。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算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過程。在學生彙報方法時不用急於板書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把計算思路説清楚,繼續追問其他學生是怎麼想的?然後師及時小結,用課件演示過程,最後還要讓學生小組裏説一説。當學生再次彙報時,這時我才水到渠成板書算理,板書計算過程。把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和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揭示-操作-説-想-的一系列學習活動,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探討、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從具體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學習過程,可以使孩子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三、 體現算法多樣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些方法並不高效,甚至有的方法並不合理,但卻是學生自己的方法。

教師找準了教學的重難點,運用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各自發表獨特的見解,引導學生把各自的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計算13-9的方法。在交流中,學生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最後讓學生説説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十幾減9》在新授的時候應該多呈現不同的方法,有一個一個減的方法、先減3再減6的方法、“破十法” 、“想加做減”等方法,在呈現了不同算法以後教師再着重介紹“破十法” 、“想加做減”。在不斷訓練和相互交流中讓學生了解多種計算方法,在學生應用這些算法時,我們應該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思維方式的算法進行類似的計算。在教學“湊十法”時,個別基礎薄弱數感不強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給大數湊十能過關,遇到6、7這樣的數反應就不快了,這是如果孩子能掌握“接着數”方法也是不錯的。這樣的計算教學,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經歷了數學化的活動過程,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對於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創造意識的形成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當然,在教學中教師也不必“索要”算法多樣化,也不必為了體現多樣化而強制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多種算法。那些低層次的.算法教師可以不必再出示,教學沒有必要走回頭路。

四、優化算法,提高計算速度。

“沒有一種方法對每個學生都是最優的,只有學生自己喜歡並能靈活運用的方法才是最優的算法”。在呈現算法多樣化後,隨着練習的不斷加大,孩子慢慢能從自己的計算經驗中體會出最優的方法來,教師有必要使呈現出來的算法得到最優化,或者得到調整和修改,並使學生從中感受數學的奇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在一個班集體中,幾十個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在做十幾減9的減法時,所用的計算方法在思維水平上也是有差異的。如,須藉助直觀進行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明顯低於用“做減想加”來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了使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義務教育所要求的標準,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一般的,較優的計算方法,由此,教師在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側重讓學生理解“做減想加”和“破十法”的計算算理,目的在於使大多數學生能掌握這普通的長久發揮作用的數學方法。

五、練習有針對性,提高計算能力。

《十幾減9》的練習設計了四個層次,第一層出示兩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有困難的孩子可以藉助小棒計算,再指名彙報。培養學生在敢於發表自己的觀念的同時,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見解,並能從交流中獲益。第二層出示4題加減法對比練習,讓孩子計算,小朋友完成得很快,交流中知道運用觀察法這種題用“想加做減”比較簡單。第三層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第四層列出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並引導孩子們觀察算式,發現規律。引導孩子思考“得數都比被減數的個位多1,這個1從哪兒來的?”從而鞏固“破十法”的計算,在隨後的計算中明顯感受到孩子們的計算速度明顯增強。通過這四個層次的練習, 孩子們説説“你喜歡那種計算方法?”讓孩子自己談感受,孩子們説到:“一個一個數簡單,但是沒有圖,沒有小棒就不能計算了,而且速度慢”、“破十法簡單,看到9就想到剩1,再加上個位的數就可以了”“想加做減的時候要細心,要把9的加法記牢固,不然就會想錯做錯”……在交流討論中孩子們對算法進行了優化。

教學建議:

1、在設計練習時,第一部分應該設計做一做第2題的形式,藉助直觀的水果圖體會“破十法”和“做減想加”的算理,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建立計算十幾減9的表象。

2、本課是十幾減9的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能正確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算得又對又快。

3、從學生後期計算來看,想加做減在十幾減9時孩子們應用較多,但是十幾減幾很多孩子還是選擇破十法,主要原因是孩子們上學期的20以內進位加法不夠熟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假期時間長,生疏了,建議開學初或者在第一單元教學時有針對性的進位加法進行復習,效果會更好!

4、創造性使用教具和學具,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為了使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一般計算方法,教師製作的教學課件,設計學生學習資料,巧妙使用學具。如教學例1時,教師給學生準備的學習資料是一盒桃(10個)和3個,小棒是10根藍色和3根紅色。當學生要計算出13-9的結果時,自然想到用10來減9。通過讓學生操作有結構特點的、能幫助學生解題的學具,使學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計算算理,並能應用它來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

十幾減9教學反思5

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由小猴賣桃子引出問題13-9=?接着教材中出現了四種算法:一是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裏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減去3,再接着減去6,;四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 13,13減9就等於幾。

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3-9=4這一算式後,我問大家是怎麼想的。學生們有的説是根據9+4=13來想的。有的學生説13-9,先用 10-9=1,1+3=4。但是這樣説的學生只是個別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説。課堂氣氛很沉悶。課後再三反思:首先,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對於這四種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認識的不夠。課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問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視了對其中這兩種方法的強化。導致了只有少數孩子甚至連一種方法都説不清楚。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點強調哪種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師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發現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還是要重點強化的。其次,課堂上給孩子探究的時間不夠,教師沒有給予一定的指導。在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説説。看了部分孩子説不出來,也就急着請其他孩子説説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最後,課堂上未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請學生髮言時,出現了學生和我一問一答的形式,只是這個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聽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學生似乎對他的發言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孩子,請了兩三個孩子發言後,他仍然不知道別人説的是什麼。導致這樣的情況,還是沒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學習情趣,導致了課堂效率低下。

就這一節課,學生到底用什麼方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過對於一些學困生來説,教給他們一種固定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

十幾減9教學反思6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喜歡計算題,因為他們喜歡很快的做出結果,得到老師的認可,從而產生一種把得數算對的成就感,但對於計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就不感興趣了,但學習數學的根本還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授之以魚”自然不如“授之以漁”,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產生想説話的要表達的想法,同時把計算題和學生喜歡做的遊戲結合起來,促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20xx年1月19日,在我校錄播教室所執教的'這一課教學實際情況,現將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一、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賣氣球、套圈、猜字謎等)為主線展開教學,而這些情境又是學生所熟悉的,他們能在已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根據信息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學得積極主動,真正體現了“我要學”這一教學新理念。同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計算教學,學生能從中感悟到學習計算教學的必要性,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學習新知處,很多學生已經能夠準確的説出15—9等於6的結果,我沒有要求學生必須先説出想的過程再説出結果,而是順其自然先得到結果6,然後再啟發學生去思考能把結果想正確的方法,從而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了,然後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計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探究過程給學生表達算法的機會和平台,同時給學生提供點子,通過演示幫助回答問題的學生更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幫助聽講的學生能夠更明白髮言的學生在講些什麼。

三、鞏固練習,寓練於樂,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鞏固練習環節,我結合將要過新年的生活情境,採用回答問題放鞭炮的遊戲學習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更多的學生表達算法的機會。

四、不足之處

課堂教學用語還不是很精練,不是很準確。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全面。另外教師由於頻發穿梭於講台和學生之間,導致錄播出來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課堂教學板書還應該規範起來,書寫最好藉助黑板上的田字格,給學生做最好的榜樣示範。學生對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表達的不夠多樣化,可能是教師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充分造成的,在鞏固練習環節應該尊重學生的思考過程,提倡學生願意用哪一種就用那一種來解決問題,有點過於側重對“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十幾減9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十幾減9”,是在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學生理解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算法,就可以把它遷移到後面其他退位減的計算裏,促進自己的學習。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常見的“買桃”一事,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憑着日常生活中對買桃的一些生活經驗,帶着問題,從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逐步產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興趣。在例題教學時,我讓學生主動探究,用小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説一説,怎樣計算13—9,在學生在實踐、思考、討論的基礎的上,同時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學生在交流彙報中,逐步明確,計算“十幾減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學會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結果課堂上出現了爭搶介紹自己方法的局面。

方法1:一個一個地減。

方法2:先從10裏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來是4。

方法3:先去掉3,再從10裏面去掉6,得4。

方法4:想加算減。(因為9+4=13,所以13—9=4)

方法5:先去掉3,再從10裏面去掉3,再去掉3,得4。

但在這熱鬧的後面,卻有一些我們老師看不見的問題,課堂熱鬧了,學生活躍了,但當我們真正做題時,差生出現了,課堂上的方法太多,有些學生無從下手了。這麼多方法我用哪一種呢?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自然是多樣的。因此,作為教師尊重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我現在採取的方法是:課上民主,搞素質教育,課後補差,搞應試教育。

十幾減9教學反思8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比較容易枯燥,本課的內容主要是結合小猴賣桃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十幾減9的問題,並通過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學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習後面的十幾減8、7等內容就比較輕鬆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單元知識的關鍵。

在課的開始我通過一些小練習來複習了上學期的知識。如: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多少?15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等。通過開火車的方式鞏固20以內的加法。在這部分,我做了一個小小的設計,9+1、9+2、9+3、9+4、9+5、9+6、9+7、9+8、9+9、9+10,讓學生開火車報得數。學生很快感受到算式的變化,並且回憶起得數的個位上數比加號後面的數少1。既可以讓學生熟悉9加幾,又能夠為接下來教學想加算減埋下伏筆。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圖意,自己描述圖意並列出算式13—9,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計算,並記錄過程。學生在經過無從下手,到有了一定的思路過程中,我給予了提示:想一想,上學期我們在學習10以內減法的時候,是怎麼進行思考的。(學生很自然的想到了“想加做減”,以及“運用分合”拆數的方法。並且我給每個學生都準備了小棒,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有一定的依靠。漸漸的,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不僅計算出了答案,還能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交流算法過程:有學生提出10—9=1,3+1=4;13—3=10,10—6=4;不少學生都能想9+4=13,所以13—9=4。但書中出現的一個一個減,沒有一個孩子説出,説明孩子在自己內心就開始選擇優化方法。當我在大屏幕展示這種方法的時候,學生異口同聲的説太麻煩了。學生多數選擇想加算減的簡便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目標中,只要求學生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並沒有上升到找規律的環節。但我認為,找到規律,對於學生的`計算是很有幫助的。因此,在練習的時候我有意識的把想想做做第5題□-9=□放在首位進行練習,當把十幾減9的所有題目都羅列出來後,讓學生尋找規律。很快,表面的規律出來了:被減數依次變大,減數不變,差依次變大。我繼續引導學生觀察,並把被減數的個位和差用紅粉筆進行標註。觀察能力強的學生馬上有了新的發現,差就是被減數的個位加上1。我順着他們的思路進行提問:為什麼會多1?學生聯繫計算的過程,得出“1”其實就是10裏面的1,如果把9湊成10,那麼就是減10,現在減多了,就是補個被減數的1。難點消除了,學生的計算速度有了飛速的發展。最後,我們進行了口算比賽,絕大多數學生能運用規律來進行計算。

十幾減9教學反思9

“十幾減9”是人教課標版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學好這節課的內容又為後面學習“十幾減8、7、6、5、4、3、2打好基礎。所以這節課的學習在本單元中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教材的編排也非常注重創設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節遊園會,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再列式計算。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在剛剛過完的元宵節裏都去了哪裏玩,玩了什麼?學生的學習慾望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以往的生活經驗全部出現在眼前。

接着就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愛恩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得多。”所以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提問題,然後提煉出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探索15-9=幾時,我充分地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他們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算法多樣化和優化算法的過程。課本上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上出現了三種算法:一是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裏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三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15, 15減9就等於幾。雖然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時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學生也都能説出了這三種計算方法。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還給學生留出了動手擺小棒的時間,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後就明確了兩種計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學理念,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體現了“我要學”這一教學新理念。同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計算教學,學生能從中感悟到學習計算教學的必要性,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由於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以下還有兩點做得不足: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法兩種計算方法之後,應該回過頭把複習的“湊十法”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因為在做“圈一圈,算一算”這道練習時,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怎樣圈,為什麼這樣圈。部分學生圈成了以前學過的湊十法的圈法。

3、個別學生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還不能清晰地表達。在今後的練習中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學困生。

如果讓我再上一次這節課的內容我一定在這兩個方面加強鞏固。總之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我會發揚優點,改善缺點,力求做到更好!

十幾減9教學反思10

今天帶着孩子們探索了一個新的領域——十幾減9。

在課堂上,通過擺小棒的方法,孩子們很快理解了破十法、連減。孩子們能夠知道:可以先從一捆裏面取走九個,再把這一捆剩下的和另外的合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夠知道15-9等於幾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先取走零散的幾個,之後再從一捆裏面取走,也能夠知道還剩下多少根小棒。

我真的沒有想到孩子們竟然可以操作的這麼巧妙,許多孩子都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取走小棒,這一點我是非常驚喜的,為孩子們的機智點贊。

但是讓孩子們去表述自己想法的時候,他們説話不是特別流利,許多孩子能夠操作出來,把自己擺小棒的過程完完整整的演示一遍,但是當讓他們張嘴去描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時候,中間會有一些間斷,不是特別流暢,這也就説明在數學課堂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需要加強。這一節課我讓孩子們動手操作的時間比較多,但是讓他們張開嘴巴去描述的時間比較少,可能這就導致這一節課下來能夠完整地表述出來自己想法的孩子沒有幾個,以後一定要注意要給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時間。

這一節課,我們還用了圈一圈的辦法。上學期我們已經強調過,表示去掉可以用虛線圈起來,或者用斜線畫掉。於是乎,這一節課我就有點想當然,想着孩子們還記得,就簡單地説了一句“我們可以用虛線圈起來那些要去掉的”,着重展示了怎麼圈,重點放在了破十的過程上,但是忘記強調要用虛線了。後來我發現有一些孩子圈的時候用的是實線,是我考慮不夠周全,沒有突出強調,等到明天課堂上要再跟孩子們説説着點。

整堂課下來,其實是比較流暢的思路也很清晰,孩子們的表現也非常活躍,希望我們的孩子每天都能夠成長一點點,進步一點點。

十幾減9教學反思11

最近教授本節課,另外聽了2節其他老師執教的本節課,採用的的教學流程都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引出問題,列出算式15-9=

然後合作探究,可以擺小棒,可以寫,然後彙報交流,學生想到的方法1、數小棒2、破十法3、平十法、4、想加算減。第5總倒着數有的班級能想到,6、連減法。有的想不到,課後針對本節課有幾個問題又仔細琢磨了一下:

1、本節課知識的生長點在哪裏?

幾位教師都在問題拋出後就合作探究了,學生無從下手,本節課知識的生長點應是15-3=不退位減法,本節課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它的生長點應該是20以內的不退位的減法,如15-3=直接從個位拿走3個,現在拿走9個,個位上不夠了,怎麼辦?然後在讓學生去探究,而且探究時小棒的準備,應該是1捆加5根,而不是直接15根。有了複習,有了學具準備,學生先想到的應該是連減,那有5個,不夠怎麼辦,把10位拆開,把1捆變成是根,再拿走4根,這是連減,其實我認為這也是破十。然後在引導,有無簡單方法,學生可能想到,拆開1捆,直接從裏面拿走9.

2、破十法真的破十了嗎?

有老師對破十理解不到位,究竟是把15拆成10和5,破出一個十來叫破十,還是把10位1捆破城10根交破十,顯然是後者,這將在第3條説明。

3、本節課的後續知識是什麼?

本節課直接後續知識是十幾減8、7、6等,但我認為本節後對下面幾節課的學習,僅僅是計算方法的鋪墊,是計算方法的遷移,方法拿過去用即可,不存在知識本身一個深層次的鋪墊,這部分真正的後續知識應該是豎式計算,退位減,個位不夠減怎麼辦?從十位節1當十,從這一點看破十肯定就是破1捆當10根。由此看出,本部分破十如果處理不到位,後續的`豎式計算還會出現障礙。

4、方法那麼多,既然都解決同一算式,那肯定有共性的東西,共性的東西是什麼?

共性的東西應該是減法的意義,就是從15裏拿走9,由此看出1捆加5根的學具準備很重要,1根1根拿走,倒着數,那拿走5根再拿走4根,連減,直接從10裏拿走9,破十,先拿走10,再還回1根,平十。

5、課後練習找規律的用意何在?

11-9=2

12-9=3

13-9=4

14-9=5

發現差的個位都比減數對1

本題重點應在1、找規律的過程,提升觀察能力。2、多的那個1哪裏來的?10-9剩的1,從而加深理解破十法。

基於上面思考覺得課堂中個別環節調整一下

15-9=出來以後,觀察算式特點,發現兩位數減一位數,學過嗎?學過,比如15-3=,複習怎麼做的?從個位那有3,現在也這樣做,還行嗎?不行,個位不夠了?已發認知衝突,那怎麼辦,合作探究,探究式準備1捆5根小棒,動手操作,然後展示,展示過程重點演示破1當十的過程。

十幾減9教學反思12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自己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於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説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式。

十幾減9教學反思13

這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於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十幾減9教學反思14

本課在已有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十幾減9”。

先進行簡單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複習,為學習新課進行鋪墊。本課通過“賣氣球圖”通過小朋友與賣氣球小丑對話,一個出條件和問題。組織學生圍繞“15個氣球,賣了9個,還剩幾個?”這個問題展開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組織學生用學具圓片擺一擺,和小組內互相交流。學生彙報:“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計算1+5=6”“因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 10-4=6”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提出了很多解題方法。接着自己總結板書兩種方法:破十法,先算10-9=1,再計算1+5=6;想加算減法,因為 9+6=15,所以15-9=6。本節課重點學習這兩種方法。再佈置課本第10頁做一做第1,2題。

這節課通過引導學生擺圓片來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提倡算法的多樣化。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想出了非常多的計算方法。今後要多通過引導孩子自己探索解題方法,讓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應用解題方法。

十幾減9教學反思15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課,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在教學設計中,我創設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教學,現將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一、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為主線展開教學,根據信息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學習新知時,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3-9=?,然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探索新知形成過程,瞭解用“破十法或平十法”解決問題,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尊重差異,體現算法多樣化,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生在探究13-9=?時,由於學生間的差異,結果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①將剩下的桃子個數數出來,算出13-9=4;②想加算減:9+4=13,13-9=4;③破十法:10-9=1,1+3=4,13-9=4;④連續減:13-3-6=4,13-9=4;我尊重差異,將每一種方法都展示出來,並一一予以肯定,讓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需要改進的是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在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討論,用畫小棒的方法圈一圈、數一數,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説説。看了部分孩子説不出來,也就急着請其他孩子説説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今後在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