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校園2.67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要重視綜合知識的整合與運用,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構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議、練、説、評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樂中學到知識,學到方法。

教學內容:

語文園地三所有內容,包括:語海暢遊、積少成多、閲讀平台、能説會道、筆下生輝五項內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運用中區別同音字。

2.積累ABB式的重疊詞。

3.學會進行句型轉換,即“把字句”與“被字句”的相互轉換。

4.豐富語言積累:有關學習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過學習閲讀材料是學生受到啟發:要從小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6.學會向老師請假或請別人幫助請假,並會寫請假條。

教學重難點:

閲讀有關請假條的內容,分析 向老師請假的方法,習作時,將分析探究到的方法運用到習作中。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運用中區別同音字。

2.積累ABB式的重疊詞。

3.學會進行句型轉換,即“把字句”與“被字句”的相互轉換。

4.豐富語言積累:有關學習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第三單元的學習接近尾聲了,在這一個單元的學習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從中認識到要想有新的發現,就要像科學家那樣,細觀察,勤思考。多動手,與此同時,我們還收穫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這節課我們來整理近一段時間的語文知識,運用我們的語文能力去大顯身手一番!讓我們一起走進“語文百花園三”(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簡潔的語言回顧單元重點,導引出本節課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實際運用。]

二、 語海暢遊

你認為漢字有趣嗎?舉例説説。(捕捉信息,進入同音字區別的學習)

1.打開書看看“漢字真有趣”,先讀一讀,然後説説讀後知道了什麼。

2.你認為怎樣才能將同音字用準確。(先組詞,再造句,在具體的語境中區別字義,達到準確運用。)

3.用“須”和“需”擴詞、造句,再次説説這兩個字的字義區別。

4.舉例説説,還有那些像這樣有趣的漢字,並進行區別。

(如:靜和淨,領和嶺等等)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區別方法,再運用方法去拓展練習,學生不僅獲得了“魚”,也會去運用“漁”去捕獲更多的“魚”。]

三、照樣子寫詞語

1.自由讀例子,説説自己發現了詞語的什麼特點。

(都是ABB式的表示顏色的詞語)

2.結合語言習慣,照樣子完成練習:

3.紅( ) 黃( ) 黑( ) 白( )

4.交流,評改。

[5. 引導質疑:現在問題出現了,描述顏色時,“紅”“黃”“黑”“白”就能説清楚,為什麼要寫成“ABB”式呢?

(使色彩更濃了,使表達更生動,更形象。)]

6.小組合作:看來,“ABB”式的詞語真的好神奇呢。那我們多多積累些吧。比一比,那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想出來的詞語數量多,正確率高。

7. 彙報展示。

小結:這麼多的疊詞陪伴我們,我們今後在説或者寫的過程中多該自信呀!

[設計意圖:此環節,不僅讓學生練習了疊詞的正確組成,同時又潤物細無聲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詞的修辭特徵及功能,激發了學生積累和積極運用的興趣。]

四、句型轉換

詞語沒有難倒我們,加大難度,來檢驗你們的能量!

1.指名讀例,再齊讀,感悟“把字句”的結構特點。

2.讀讀學習夥伴的話。

3.動手完成練習。

4.交流答案,説説做題的過程或做後的感想。

5.課堂練習:

(1)我讀懂了這篇課文。

(2)大家一起努力,終於找到了失蹤好幾天的小狗貝貝。

(3)指名出題,同桌答。

[設計意圖:“把字句”由“把”字短語接動詞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式,國小生不必説這些術語,但結合生活經驗在潛意識裏其實就是這麼個意思。讓學生説説做題的過程或做後的'感想正是做題方法的總結。]

五、積少成多

出題的同學自信滿滿,答題的同學胸有成竹,可見知識與本領的積累是我們制勝的法寶!下面我們就再來積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讀幾遍。找出名言的共同點。

2.指名讀,糾正不恰當的讀法。

3.齊讀。

[4.小組討論句子的意思,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

5.交流。

6.讀讀背背。

7.背出自己已經積累過的讀書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寫一句。

[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處於積極狀態,主動地進行探索與發現,多角度和多樣化地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的自己建構。]

六、總結:一節課中,同學們充分調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完成了四項練習,輕鬆自如,還收穫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一天比一天有進步!

板書設計:

形近字 讀書的名言:

需 靜 領 紅 紅彤彤 其義自見(xiàn)

須 淨 嶺 黑 黑洞洞 懊悔(huǐ)

走馬燈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馬燈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閲讀材料是學生受到啟發:要從小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2、學會向老師請假或請別人幫助請假時,要把請假的原因説清楚,説話要有禮貌。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有關讀書的名言。

[2.過渡:的確,“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同樣,讀一篇好,也會有收穫。一起走進“閲讀平台”。]

二、閲讀平台

1.自由讀故事。

2.指名讀,思考:一次偶然的發現後,科普希是怎樣做的?他這樣做取得了什麼成就?畫出相關的句子。

3.討論交流。

[4.拓展:説説自己平時觀察事物有哪些獨特的發現。]

5.小結:看來,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的確是受益終身,讓我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發現奧祕,享受其中的樂趣。

[設計意圖:加強自主練習,凸顯閲讀訓練重點,注意讀與説的結合,着眼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三、談話導入:同學們,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麼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學,你準備怎樣向老師請假?是打電話請假,還是請爸爸、媽媽或者鄰居小夥伴幫你請假?這節課,我們就來談談如何請假。

1.明確要求:

(1) 自由讀要求,歸納要點。

(2)交流要點:(學生在向老師請假或請別人幫助請假時,要把原因説清楚,説話要有禮貌。

2.向老師請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電話向老師請假,應該怎麼把原因説清楚,要用到那些禮貌用語?

(2)假如老師同意或不同意,又該怎麼説?

(謝謝老師 再次講清楚請假的必要性,有禮貌)

(3)兩人小組合作練習。]

(4)指名錶演,集體評議。

3.委託他人向老師請假

[(1)如果請爸爸、媽媽或鄰居小夥伴向老師請假,你認為該怎麼説?

(向對方説明意圖 説清請假的原因 有禮貌)

(2)強調:相比較,有什麼不同?

(要説明自己想要幹什麼,禮貌用語有所不同。)

(3)練習後指名向全班表演,集體評議。]

4.總結:看來無論自己請,還是請他人代請,都得注意:一是把請假的原因説清楚,二是説話要有禮貌。我們評價的時候也是針對這兩點去評,估計同學們今後有事,一定會把請假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感受到語文學習是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同時着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課後作業:

1、 蒐集一些名人小時候的故事讀一讀,想一想。

2、 與家人或夥伴表演請假的全過程。

板書設計:

第一個望遠鏡 請 假

利普希 説明原因,有禮貌

{認真觀察} (説明意圖)

{ 勤于思考}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本上的請假條,明白請假條要寫的內容、格式以及表達時要有禮貌。

[2.自己試着寫請假條,用書面形式表達自己要請假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又掌握了一種語言技巧——口頭請假。這節課呢,我們就從中選取一種,講話語變成文字。讓我們的信息傳遞更為多樣化,從而以不變應萬變。

二、思考交流:

打開書,讀題目要求和李曉芳同學的請假條,心中歸納一下,請假條應該怎麼寫。用自己清楚地記號標註。

[交流所得:

1.應寫清楚請假的原因,請多長時間的假;

2.注意請假條的格式,包括稱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講禮貌,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小結: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要點一個也沒逃脱,下面的請假條一定不成問題!]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學提示:

(1)請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請假的時限為多長更合理?

(3)請假條的格式要注意些什麼?

(4)列舉可用的禮貌用語。

2.學後交流,集體評議總結。

3.小結:大家的生活經驗可真豐富,你們的大腦像一個容量極大地儲存器,列舉的內容包羅萬象呢,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哪!佩服你們!

[設計意圖:要讓學生更紮實地掌握請假條的寫法,自己靜心思考更為有效。學生對要求的自己分析,歸納的過程是其理解和內化的過程,加之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也不少,通過教師的肯定、鼓勵性的語言,學生體會到自豪感,成就感。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四、實踐內化:

1.小組合作完成:回憶自己近期的一次請假,或自設一個請假的原因,根據當時的情況,口頭表達請假條的內容。

2.推薦小組代表上台口述,集體評議。

[3.動手寫一張請假條。

4.同桌互評,可請老師幫助解疑。]

5.認真修改。

五、課後作業:

試着寫一張請假條吧。

板書設計:

請假條

(稱呼):

(請假的原因,請假的時限)

姓名

[教學反思]

百花園中通過詞句的練習,瞭解同音字的不同,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引導學生尋找同音字,並能區分不同;初步理解了疊詞的特點,積累了詞彙;能夠把陳述句改為“把”字句,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提高了表達能力。通過 朗讀、理解並背誦關於名人讀書的名言,懂得了讀書的重要。 學生在獨立閲讀《第一個望遠鏡》中,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激發了學生觀察、思考的興趣。 通過練習請假和學習寫請假條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設計思路:

《空氣在哪裏》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寫小猴子和空氣玩捉迷藏的遊戲,介紹了空氣的作用及特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趣味性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設計中,首先用猜謎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接着讓學生據題質疑,帶着問題自由、充分地朗讀課文,讀後説説自己知道了什麼。在教學設計中,抓住關鍵要素,創建學習平台,讓學生自學自悟,互幫互助地瞭解“空氣在哪裏,它又有什麼作用?”通過學習卡的填寫,概括了空氣的特點和作用。最後,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有關空氣的知識,發揮學生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初步瞭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學會本文語言描寫的方法。

3.會認“隱、計、胎、墨、瓶、捏、旺”等字。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自主學習、探究,瞭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瞭解空氣在我們身邊的各個地方,植物、動物都離不開空氣。

課前準備:

1.多媒體。

2.學習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展示第三屏)猜謎語。

[(二)看來同學們都是猜謎小能手!那你們知道空氣在哪裏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空氣在哪裏》。導入課題。]

(三)據題質疑。

1.課題本身就是一個問句,圍繞課題,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2.師生梳理

(1)題目中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他找到答案了嗎?

(2)空氣有什麼作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輕聲讀課文。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相檢查。

[3.教師以多種形式抽查生字讀音。

4.整體感知:題目中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他找到答案了嗎?]

5. 在四人小組中説:讀了課文,自己知道了什麼?

三、熟讀課文,合作探究

(一)(展示第四屏)讀一讀問題。

(二)自學感悟:帶着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做好筆記。

(三)交流彙報,完成學習卡。

1(展示第五屏步驟一)。

2. 四人小組交流。

3. 小組分工合作填寫學習卡。

4.小組展示學習卡。

5. (展示第五屏步驟二)。

6. 完善自己小組的.學習卡。

7.分組朗讀學習卡兩部分內容。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問句的語氣和小猴子的心情。

四、拓展思維

你還發現空氣在哪裏?各有什麼作用?

(展示第六屏)

1.齊讀問題。

2.同桌説一説。

3.指名彙報。

4。(展示第七屏)師適時提出:空氣到底在哪裏呢?請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一)學習了本課,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1.向同桌談談自己的看法。

2.指名彙報。

3.師生評議,明確:空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離不開空氣等。

(二)既然任何生命都離不開空氣,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或減少空氣污染呢?

1.小組討論交流。

2.彙報評議。

六、佈置作業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選擇一個課外讀到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同時認真聽其他同學講名人故事,交流讀後感想。

2、寫一篇習作,介紹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發現引用人物的對話的三種不同形式。

4、讀讀背背,收集積累名人名言。

5、讀成語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口語交際。

2、習作練習。

【教學準備】

收集自己準備講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圖片、名人像,準備講名人故事時用。

【教學課時】

4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講名人故事

【課時目標】

1、培養學生大膽、大方和他人進行交流的好品質;

2、注重交際習慣的提示和引導:講的同學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可以提問,可以補充。

3、學生體會到和同學交流的快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結識了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等許多名人,課外大家也在讀名人故事、尋找名人資料,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會。

二、讀讀要求

1、講的同學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可以提問,可以補充。

2、聽了以後有什麼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組舉行,組內交流

1、各人先在組內展示自己所畫(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圖片,簡要介紹自己要講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組內學生試講、教師巡視。

3、小組評價,評出本組“故事王”、“最好聽的故事”、“聽得最認真的同學”。

四、全班交流

1、各組彙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王”、“最好聽的故事”、“聽得最認真的同學”名單,教師頒獎。

2、全班交流:

榮獲“故事王”稱號的同學非常榮幸,“故事王”們肯定願意讓更多的同學聽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給全班同學講講?

3、挑選一、二名“故事大王”講故事:

共同評議講述情況。如儀態是否自然大方、語言是否流利、有聲有色等等。

五、暢談感想

1、聽了組內同學講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講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麼想法?可以談談對名人行為、品格的評價,可以聯繫自身和現實情況發表感想。

2、學生暢談感想。

3、教師小結: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豐碑,他們的崇高思想與品格就像一座座燈塔,讓我們將他們的形象永遠銘記在心中,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學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六、作業設計

課後繼續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課時目標

1、要寫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寫值得寫的事,並能從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質。

3、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學了這組課文,我們結識了好幾位名人,他們或關愛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於思考,或誠實守信,一個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我們大家也有許多熟悉的人,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寫的事,這次我們就來學着寫一寫。

二、幫助選材,讓學生有東西可寫

1、小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個留給你較好的印象?

2、小組交流:

該人怎麼會留給你這樣的印象?他身上有什麼值得寫的事?

引導學生圍繞給自己留下較好印象的人展開回憶,提示要介紹“值得寫的事”──值得宣傳介紹的、值得他人學習的事。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學生有話可説,也使學生在自然而然中進入了寫作的狀態,降低了學習難度。

3、教師指導寫好事件:我們就來把這件事寫下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把以下幾個要點考慮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 事情發生的時間。

⑵ 事情發生的地點。

⑶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 事情的起因。

⑸ 事情的經過。

⑹ 事情的結果

三、教師指導寫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徵,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寫: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僅有外表描寫是不夠的,因為人是立體生動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於他人的行為和習慣,所以寫人物外貌時要體現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因此,要學會畫眼睛,學會抓住描寫對象身上最能表現特別特徵的東西進行刻畫,這樣,這個對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語言,一定要抓好對話描寫:

語言要特別化,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細節描寫。

四、學生動筆寫習作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一、設計思想

故事往往都有一個核心點,它能貫穿故事的各個環節。在文章結構中常常把它叫做“線索”。如果我們能找到這個核心點來組織文章的結構。往往能使文章結構緊湊、中心突出。本文的核心點是“掌聲”。期盼“掌聲”,“掌聲”的功效,評論“掌聲”。

二、教材分析

課文寫的是殘疾孩子英子內心很自卑,同學們的掌聲,讓她走出心靈的憂鬱,走向充滿希望和歡樂的生活。愛,是無私的;愛,是一種力量;愛,讓世間每一個人的生活變得美好。故事平凡而真實,同學們的掌聲是對英子愛的表達,英子的言行是對同學們愛的感激。

三、學情分析

對三上年級的學生來説,學會字詞,讀通課文已經不是最大的難題。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反覆練習,估計學生能讀通課文,瞭解故事大概。但三年級的學生真正要理解掌聲的內涵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把“領悟掌聲的內涵”作為教學的重點,層層推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深認識,並能受到情感的薰陶。

四、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掌聲、文靜、姿勢、輪流、情況、慢吞吞、注視、熱烈、持久、平息、情緒、講述、普通話、動聽、鼓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六、教學策略和手段

(一)創設情景

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需要出發,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以小主人的身份討論,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朗讀出來。

(二)對比的教學方法

《掌聲》這堂課主要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後來的英子比,第一次掌聲與第二次掌聲對比,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思想教育。

(三)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意

在課文中有幾個這樣的詞語:猶豫、憂鬱、歧視等。“猶豫”一詞我在教學中結合後面的“慢吞吞”來理解,説明英子不願意走上講台,但含義在前半部分已經顯露出來。

七、課前準備:

課件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我們每個人都聽到過掌聲,有些掌聲是你給別人的,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了,你的心情怎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章,題目是《掌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啟動情感。

1、自讀課文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是英子,讓我們一起走近英子,瞭解這個小女孩。遇到難讀的字、句就返回過去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標好小節號。

2、分小節朗讀課文

(1)正音

(2)理解部分詞意

第一自然段

①師:大家都注意到這一自然段有很多生字朋友,趕緊先和他們打個招呼。

(出示詞語:默默地、小兒麻痺症、姿勢、落下了殘疾)

②師:簡述“小兒麻痺症”,列舉張海迪的事例。

③師:自由讀這一自然段,讀後説説——初識英子,她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情況列舉:英子——很可憐;很自卑;很膽小;很傷心;很不自信……)

④師:試着將英子的心情讀出來。

⑤師:走路對別人來説是件多麼容易、多麼平常的事,可對英子來説卻是那麼困難。

因為她不願意讓別人看見(),所以()……

⑥師:請快速朗讀課文找出文的一個詞來表示英子當時的心情(理解並板書:憂鬱)

⑦師:英子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那她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人呢?

第四自然段

①師:自由朗讀課文後,用一句話交流:她成了一個()的人。

[情況列舉:她成了一個(自信)的人;她成了一個(快樂)的人;她成了一個(開朗)的人;她成了一個(勇敢)的人;她成了一個(不自卑)的人;她成了一個(敢於面對生活)的人……]

②師:是什麼原因使英子有了這麼大的改變呢?

同桌合作朗讀餘下的自然段,互相正音。

(三)再讀課文、鞏固字詞、體驗情感。

同學們,請再一次輕輕地、細細地讀一讀課文,並作以下交流:

出示課後必讀字:麻症疾姿勢

挑選以上生字説一説:

1、起先,英子給了你什麼印象?

2、後來,英子成了一個怎樣的人?

3、簡單説一説故事的前因後果。

(四)作業延伸

1、課文真感人,我要有感情地多讀幾遍!

2、英子的變化,令我想到了很多,讓我來寫一寫。

(隨機教學“姿勢”、“鼓勵”,自由練寫。)

3、師生共同點評,適時送上掌聲。

第二課時

(一)對比導入,揭示掌聲作用。

先前的英子(),後來卻成了()的人,這都得歸功於同學們的'(),()的力量真有這麼強大嗎?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掌聲》,繼續體會“掌聲”,繼續讓掌聲響起來。

(二)深入課文,領會掌聲內涵。

1、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交流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句子。

交流一:

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講台。

①對比兩個“一搖一晃”同樣嗎?

②她為什麼要猶豫?如果你是此時的英子,你是怎樣的心情?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又是怎樣看她的?(響起第一次掌聲)

這一次掌聲帶給了英子什麼?

③第二次為什麼又響起了掌聲?這回的掌聲還只是鼓勵嗎?不,更多的讚許。

交流二:

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起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在掌聲裏,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掌聲漸漸平息,英子也鎮定了情緒,開始講述自己的一個小故事。

從那以後,英子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説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①對比掌聲響起之前、第一次掌聲後、兩次掌聲後的英子。

②領會掌聲的內涵,感悟掌聲的力量。

(三)品讀結尾,提升“掌聲”

1、激情引導

當英子在操場上做遊戲獲得勝利時,同學們把掌聲送給她;當她和同學們圍在一起説笑時,同學們把掌聲送給她;當英子在聯歡會上翩翩起舞時,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了她……

2、品讀來信

出示英子的信:

聽着這一次次的掌聲,英子的心裏是多麼的感激啊,請你帶着這份感激讀讀這封信。

那掌聲對英子來説,是鼓勵的掌聲,是讚美的掌聲……(請學生接着説)更是永遠的掌聲,生命的掌聲,它讓憂鬱的英子變得開朗活潑,讓自卑的英子變得越來越有自信。請你帶着這份自信來讀這封信。

掌聲裏包含着同學們對英子的安慰、鼓勵……(請學生接着説)千言萬語融會成一個字,那就是同學們對英子的“愛”,這種愛一直伴隨着英子,讓英子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讓英子擁有了第二次生命。

3、真情抒發

掌聲裏包含着濃濃的愛,讓我們也學會把掌聲送給自己,送給別人,為自己喝彩,為別人歡呼,讓生活因為有了掌聲而變得更加精彩!請你拿起筆,寫下自己的心裏話。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一、活動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激趣:(課件出示:摺疊式口袋書製作方法)同學們,在上課前,我們先來玩個遊戲,看誰能按照課件上出示的圖片,將自己面前的正方形的白紙折成一本口袋書,計時2分鐘,現在開始。

2.(時間到,教師選2位同學上台展示)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位同學折得好?為什麼?(引出“急性子”“慢性子”,隨機板書)

3.今天,我們也要認識兩位主人翁,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一起去看看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明確初讀要求。(課件出示)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並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中的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二)檢查識字情況。

1.課件出示課後生字詞。(帶注音)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領讀、開火車讀)

(2)課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亂原來順序的字詞。(領讀、開火車讀)

2.指名分自然段開火車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慢性子裁縫”——“慢”到什麼程度?(布料一直在櫃子裏擱着)“急性子顧客”——“急”到什麼程度?(每天都會去找裁縫,告訴他自己最新的想法,希望早點穿上新衣服)

2.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顧客的布料還在櫃子裏擱着,裁縫還沒開始裁料)

師小結:同學們可真厲害,這麼快就將課文內容梳理清楚了,那麼“慢性子”和“急性子”碰在一起會發生怎樣有趣的故事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三、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會寫字。

2.指名説寫好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卷”不要多寫一橫,“襯、衫”兩個字的部首不要少寫一點,注意“性”和“姓”的不同)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指名用簡潔的語言説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指名分自然段開火車朗讀課文。

3.教師評議,導入學習。

二、指導讀文,積累技巧

1.小組合作。

(1)分角色朗讀,可加上動作和表情,體會兩位主人翁的性格特點。

(2)完成課後第2題中的表格,相互交流。

(3)小組派代表彙報交流結果。

2.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思考:你喜歡哪位人物?為什麼?(生自由發言,師隨機評議;指導朗讀時,“急性子”語速快、緊湊,“慢性子”語速平緩)

3.課件出示:“因為您的布在我的櫃子裏擱着,我還沒開始裁料呢。”

顧客驚訝、惱怒地瞪大了眼睛!

(1)聽到裁縫的話,顧客的表情是怎樣的?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

(2)此時這位顧客會説些什麼呢?

師過渡:急性子顧客因為裁縫沒能及時地用他給的布料做衣服,感到十分生氣,可當他聽到“我是個慢性子裁縫啊”這句話時,他又會有什麼樣的情緒變化呢?(學生自由發言)

4.假如他們倆交換一下性格,會發生什麼樣有趣的'故事呢?發揮想象,互相交流。(指名説,教師隨機評價並指導)

5.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全文,再次體會倆人之間的有趣故事。

三、總結提升,複述故事

1.出示表格:

時間急性子顧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縫的表現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過了一天

2.學生看錶格説故事,先在小組內練習,組員相互補充,再派代表發言。

3.全班交流,教師指導、評價。

4.師總結:這篇課文十分有趣,大家更喜歡故事裏的哪位主人翁呢?如果你是個慢性子或急性子,在讀完故事後有什麼樣的收穫呢?(做任何事之前,我們要做到考慮清楚,做決定後不要隨意更改。)

[教學板書]

25.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

急顧客 要求多變

慢裁縫 配合顧客要求

[教學反思]

為了讓語文課堂活起來,我在導入新課時設計了一個小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小組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得知識。本文是一篇故事,讓學生分角色讀、表演讀,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在反覆地朗讀中體會文中所傳遞的啟示。最後,結合課後習題,我引導學生將故事進行創編與改編,讓他們在閲讀與表達能力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優美語言;

3.理解課文,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閲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荷花、荷葉各種美麗的姿態及作者豐富的想象;體會“冒”字的妙處;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美的體驗。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用紙剪好的荷花、荷葉等。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趣味導入,觸發語感

1.師:同學們,老師出一則謎語,你們看能不能猜出謎底是什麼。“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綠船上。”(老師邊誦邊畫出了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學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謎底來了。)

2.師:夏天到了,荷花已經開了。就讓我們跟隨葉聖陶爺爺去荷花池欣賞美麗的荷花吧!(板書課題,寫作者,指名讀,齊讀。)

3.(課件播放荷花圖片,生觀察、欣賞荷花。)師:美嗎?你們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荷花嗎?(出示填空題練習:荷花,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讀“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態的荷花……”)

[設計意圖:猜謎的方式導入,既能使學生喜聞樂見,又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營造歡樂、愉快、輕鬆的學習氛圍;簡筆畫新穎、直觀、醒目,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各種各樣的荷花圖片通過視覺感官,觸發學生的語感;填空練習的設計,考查了學生積累與運用詞語的能力。]

感知全文,領悟語感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能用豐富的詞語把荷花形容的`那麼美。讓我們打開課本,看看葉聖陶爺爺又是怎樣形容他所看到的荷花呢?

2.課件出示讀書要求,指名讀: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多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詞語。可以聯繫上下文,也可以結合圖畫。

3.生自由讀文,師巡視,注意生字的讀音。

4.出示句子,檢查生字詞讀音。

(1)白荷(hē)花在挨(āi)挨擠(jǐ)擠的荷葉之間冒出來,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nèn)黃色的小蓮(lián)蓬。(圖片)

(2)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zhāng)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圖片)

(3)我仿(fáng)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shang)翩(piān)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

(4)蜻(qīng)蜓(tíng)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

(需掌握的生字詞為紅色,第一、二句結合圖片幫助理解生字詞。)

[設計意圖:讀書要求的出示,讓學生先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紅色的使用可以起突出重點、提醒注意的作用;結合形象直觀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本環節的設計突出了“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讓學生在讀中掃清字詞障礙,達到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潛心學文,積澱語感

(一)感受荷葉美

1.師:俗話説“紅花還需綠葉陪”,我們先去瞧瞧荷葉吧。找出文中描寫荷葉的句子,用“—”劃出,再讀一讀。

2.師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指名讀,説説你從這句話中知道了什麼?

生1:從“挨挨擠擠”中我知道了荷葉很多,很茂盛。

師:荷葉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擠着一片,從“挨挨擠擠”中我們知道了荷葉很多、很茂盛(相機板書“多”)。假如你們是荷葉,用動作表現一下“挨挨擠擠”。

生2:“碧綠”這個詞寫出了荷葉的顏色很綠。(相機板書“綠”)

生3:“大圓盤”告訴了我們荷葉的形狀又大又圓。(相機板書“圓”)

3.師:這生機盎然的荷葉很多、很綠、很圓,真惹人喜愛。老師這兒帶來了一些荷葉,請兩位同學來把它們貼到黑板上。(兩生上台貼荷葉,師注意提醒體現“挨挨擠擠”這個詞。)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動作表現及貼荷葉還原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況,培養學生的感受力、領悟力、品評力。]

(二)體會“冒”字的妙處

1.這麼密的荷葉,荷花是怎麼長出來的呢?

2.找相關的句子,課件展示句子,指名讀。

師:用了一個動詞“冒”,你們覺得這個“冒”字可以用哪些詞來代替?

生討論可用“鑽、露、長”等字來代替“冒”。

師:你覺得荷花怎樣生長才叫“冒”?

生(交流得出):迫不及待、喜氣洋洋、興高采烈、爭先恐後、自豪等。

師:請你們把這些詞中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填到“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 )冒出來”的括號中,體會那是一種“怎樣的冒”。

生自由誦讀體會。

3.師:這就是在挨挨擠擠的荷葉中冒出來的荷花(課件播放荷花從荷葉中“冒”出來的情形),請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1:荷花們要展示自己的美麗,它們像在比美。

生2:這些荷花爭着冒出來,想快點看到美麗的公園、可愛的小朋友。

生3:它們想和蜻蜓説悄悄話……

4.齊讀句子,加動作,讀出使勁、快速長的勁頭。

[設計意圖: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與文本親密接觸,自主地誦讀,感悟、發現、體驗和創造,在真切的賞聽、對話文本的基礎上超越文本,實現在主導價值引領下的多元解讀。]

(三)感受荷花之美

1.師:白荷花從荷葉叢中冒出來了!(出示圖)看,多美的荷花呀!

2.四人小組互相説荷花的樣子。

3.指名説,師生評議。(師相機板書:半開 全開 將開)

4.從文中找描寫荷花的句子,用“ ”劃出,再讀一讀。

5.出示描寫荷花的句子,師範讀,生閉上眼睛想象荷花的樣子。

6.試着用手勢表現這三種樣子的荷花。

7.男女生合作:男生讀句子,女生做手勢。

8.“雙簧遊戲”:一名學生上台朗讀他最喜歡的那朵荷花,另外一名學生上台選出那朵荷花貼在黑板上。

9.師:多美的荷花呀!千姿百態、生機勃勃,你能通過讀把荷花的美表現出來嗎?(板書:美;生齊讀課文。)

10.找一找:荷花除了美,還有什麼特點。(相機板書:白 香)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讀把黑白的、無聲的語言文字化為有聲有色的語言。同時在朗讀中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去讀,讀出個人的心聲,獨特的感受。]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1. 師: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引讀第三自然段)作者用了哪三個字來形容這一池的荷花?(活的畫)

2.這一池的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畫,你們知道描繪下這美麗畫卷的畫家是誰嗎?(引導學生説出“大自然”,相機板書。)

3.其實,不只是荷花,朝陽、晚霞、小溪、大海、高山、原野……哪一處景物不是大自然的傑作呢?它不用原料不用筆,畫出世上一切美好的景物,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大自然嗎?(神奇、偉大……)多麼了不起的大自然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大自然。(板書:熱愛)

想象美景,豐富語感

1、這美妙的畫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馳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邊有何感受呢?聽老師朗讀第四、五自然段,閉上眼睛,想畫面。

2、我感覺你們都陶醉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3.全班起立,一起來讀這段話吧。邊讀邊加進動作,你是荷花,你就翩翩起舞;你是蜻蜓,你就快樂飛翔;你是小魚,你就自由地游泳吧!

4.想一想,如果你也變成了一朵荷花,還有哪些動物來告訴你什麼?(鴨子、青蛙、蝴蝶、小蝦、螃蟹……)

五、總結回顧,神領意會

1.這一池荷花是多麼令人神往,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配樂朗誦)

2.我的作業我做主,選擇:

讚美荷花:荷花,背誦課內外的描寫荷花的古詩。

動筆畫畫荷花荷葉圖。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蒐集ABB式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認讀生字,發現漢字與偏旁部首的關係。

4.熟讀背誦古詩《早發白帝城》。

5.培養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習重難點】

1.重點:習作。

2.難點: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樂,產生對大自然、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學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大自然的圖畫。(教師)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習作:這兒真美)

一、遊戲導入。

1.在習作之前,請同學們先説説自己蒐集的關於寫景的詞語。

2.比一比誰蒐集的詞句最多,引導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回顧積累的詞句。

二、明確要求。

1.小組交流。

請學生展示圖畫,將自己身邊的美景講給小組同學聽。

2.集體交流。

(1)指名上台描繪文中的圖,及時進行評價與指導。

引導學生看課件出示的圖,按照一定的順序描繪。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隨機板書: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

(2)再請一名同學講述,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引導學生明白描寫果園時不僅可以寫景,還可以寫人,並且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講述。

(3)教師抓住學生的發言,在習作的內容上繼續給予指導。(例如,描寫果園的文章裏還可以寫果園裏的事情以及秋天的果園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3.學生習作。

學生根據要求,結合老師的提示進行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習作講評)

一、朗讀展示優秀習作。

1.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優秀習作,請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佳作展示:

迷人的秋色

秋天多麼迷人啊!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不過最美的當數田野和果園。

秋天,田野裏的稻子熟了,遠遠望去,像鋪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稻穗低着頭,彎着腰,像是在向人們招手,高粱也熟了,火紅的一片,直伸向遠方,像是給大地鑲了一層花邊;大豆莢咧開了嘴,露出圓圓的金燦燦的大豆,更像是一個喜氣洋洋的豆娃娃……這邊菜畦裏,番茄紅、茄子紫、冬瓜綠,嫩生生、水靈靈的……地裏,辛勤的農民一邊擦着汗,一邊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彷彿在説:又是一個豐收的秋天啊!

田野裏豐收在望,果園裏更是熱鬧非凡。你瞧,果樹上,黃澄澄的梨、金燦燦的桔子、紅彤彤的柿子掛滿了枝頭。農民伯伯正滿懷喜悦,或是踩在樹上,或是站在凳子上,採摘着浸透了他們辛勤汗水的果實。籮筐裏、菜籃子裏、農用車上,都堆滿了各種水果。他們想趁着這大好季節,把他們的勞動果實送到城市裏,讓城裏的人也和他們一起品嚐這豐收的果實,一起分享這豐收的喜悦!

啊!我愛秋天,更愛這迷人的秋色!

習作評析:作文向我們展現了兩個地方的場景:豐收的田野、熱鬧的果園。語言生動、具體、想象豐富。可見,只有積極觀察,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2.全班同學聽後進行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二、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評議。

1.是否扣住“秋”。

2.是否按一定的順序把內容寫清楚。

3.用詞、造句是否妥帖、順暢。

三、講評習作。

1.同桌之間互讀互改。

2.要求:

(1)看看句子是否通順。

(2)查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對錯。

(3)詞語運用的是否恰當。

(4)有沒有表達出真情實感。

3.同學之間互相修改後,再讀給小組內同學聽,讓同學們評一評。

4.集體評析,各小組推薦一篇佳作,全班交流評議。

四、修改謄寫。

1.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2.謄抄作文。

五、小結延伸。

教師: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真實的感情,將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後請大家把自己的習作給家長念一念,改一改。

第三課時

(語文園地)

一、交流平台。

1.學生自讀“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讀後感受。

3.在本單元的課文中找出這樣的段落,讀一讀,並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4.教師總結:以後我們在習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着這樣寫,抓住一句話,圍繞一個意思寫,這樣可以寫得更具體,更生動。

二、識字加油站。

1.結合圖讀一讀這些詞,注意加點的字有什麼共同特點。

2.學生讀後交流:第一行的加點字,都是“蟲”字旁,第二行的加點字都是“魚”字旁。

3.説説“蟲”字旁和“魚”字旁的字都與什麼有關。

4.你還能再寫出帶有“蟲”字旁和“魚”字旁的字嗎?

三、詞句段運用。

1.出示詞語,請大家自由讀一讀。

①讀了這些詞語,你的眼前會浮現怎樣的畫面?請選擇一兩個詞語説句子。

②學生小組內交流。

③指名説句子。

2.課件出示語句,請同學們試着説一段話。要求圍繞這個意思來説。

①同學們看到句子後,小組內互相交流。

②指名彙報“車站的人可真多……”

③學生聽後評價,也可進行補充。

④再試着用“我喜歡夏天的夜晚……”説一段話。

四、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古詩《早發白帝城》。師範讀。

2.請同學們讀第1、2句,説一説詩人從哪裏出發,要到哪裏雲,那裏有多遠,需要多少時間?

3.學生讀後交流。

4.再讀第3、4句,説一説沿路詩人聽到了什麼?體會行船之情,以及詩人輕鬆愉快的心情。

5.指導朗讀。

6.比賽背誦。看誰背得又對又快。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1.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學重點:

瞭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翠鳥的外形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係,通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課文插圖或翠鳥圖片

3.蒐集有關翠鳥的資料

第 一 課 時

一、激趣導入,走進翠鳥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鳥,像孔雀、畫眉、黃鶯等,下面請看看這是什麼鳥? (出示翠鳥圖片 ),這是翠鳥又名“釣魚郎”。

教師板書課題,注意“翠”字上邊和“羽”相近,但是沒有“鈎”。你對翠鳥有哪些瞭解呢?(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下面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翠鳥的。

二、自讀自悟

1.認讀生字。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翠鳥的什麼特點?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3.分組討論。

三、全班彙報交流

指名認讀生字,注意“赤”、“襯”、“衫”是翹舌音;“葦稈”不要讀成wéi gān

2.認讀詞語: 淺綠 襯衫 疾飛 等待 逃脱 鋭利 蹬開 一眨眼 腹部 飼養

3.把這些詞語放回課文中再讀一遍,注意把句子讀通。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四、學習課文內容

過渡語:你們的腦海中有沒有出現翠鳥的樣子?翠鳥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板書 : 色彩鮮豔或美麗、小巧玲瓏

(1)那麼,課文怎樣寫翠鳥的色彩鮮豔、小巧玲瓏呢?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看插圖,想象翠鳥的樣子,比如頭上什麼樣,背上、腹部什麼樣,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麼樣。(自由讀,指名讀,説説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鳥圖片)翠鳥長得什麼樣?你能像課文中那樣為大家介紹一下嗎? 請學生結合圖片介紹翠鳥。 (自己試説,指名説,同桌互説。)

(3)如果讓你用一兩句話來説説翠鳥的樣子,想一想,怎樣説比較合適?

過渡語:看來,翠鳥美麗的外形確實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翠鳥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魚的本領也很高呢!課文哪一段寫的是翠鳥捕魚的情景? 快速瀏覽課文。

(1)指名説。

(2)自學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瞭解了翠鳥的什麼特點?

畫一畫表現翠鳥動作敏捷的詞句。

(1)指名説,要求:先讀所畫的詞句,再談自己的.感受,(2)順勢朗讀,評讀,適當範讀。

過渡語:(結合板書、圖片)同學們,看着這小巧玲瓏、動作敏捷的翠鳥,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結合學生想捉一隻翠鳥的想法)看來,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們和小作者想到一塊兒去了。你覺得,能不能捉一隻翠鳥來飼養呢?

學生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適時進行保護鳥類的教育(同學們的種種想法,都緣於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但是我們要愛護鳥類,和鳥類做朋友。)

看來,和翠鳥零距離接觸的願望不能實現了,我們只好遠遠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如果這時你也正在河邊,遠遠地看見美麗的翠鳥,你心裏會想些什麼呢?帶着自己的體會自由讀後兩個自然段。

五、抄寫生字

自主記憶字形。提出難寫的字。

2.指導書寫。

3.抄寫生詞。(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確定抄寫內容。)

六、板書設計

外形:顏色鮮豔、小巧玲瓏 翠鳥

動作:迅速 敏捷 第 二 課 時

一、複習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翠鳥》這篇課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翠鳥的外形特點是(指名回答)顏色鮮豔、小巧玲瓏,動作上的特點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給我們的總體感覺是很美,很可愛。 這節課我們就重點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把它寫得那麼美那麼可愛的。

二、重點學習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的段落

我們先來看描寫翠鳥外形的那一段。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段,把你認為最能表現翠鳥外形特點的好詞、好句畫出來,並想一想你認為好的理由。

(1)指名談一談。重點抓住“顏色鮮豔”這個詞來體會,並感受運用擬人、比喻表達的好處。教學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顏色非常鮮豔。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並帶有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是淺綠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讓學生把這幾句話和課文上的比較一下,覺得哪個寫得更好一些。

(2)你還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説一説理由。

(3)帶着剛才的體會把這一段美美地讀出來。 (指名練習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4)配樂朗讀這段,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5)藉助圖或者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試着背誦這一段。

2.總結學法,遷移運用。 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麼學習這段的? 師生共同總結學法。

(1)先讀課文;

(2)找出好詞好句並畫下來;交流認為寫得好的理由;

(3)有感情地朗讀;

(4)練習背誦。

3.運用總結的方法,學習描寫翠鳥動作的段落,學生交流體會。

(1)抓住“疾飛”“一眨眼”“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着”“只有……還……還……”這些重點詞語體會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2)練習朗讀,讀出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3)從那些詞語看出翠鳥的機靈?讀出小魚的機靈,突出翠鳥的機靈。

(4)試着背一背。

三、學習課文最後兩段

課文最後兩段除了告訴我們要愛護翠鳥,和鳥類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達了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體現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並把它讀出來。學生找句子並有感情地朗讀。

四、回顧全文

課文學完了,誰能説一説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那麼美那麼可愛的?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寫法:

1、抓住事物的特點;

2、仔細觀察,按一定順序寫;

3、運用比喻、擬人等生動的表達方式。

五、讀寫結合(任選一題)

a)用連續的動詞寫幾句話。

b)仿照《翠鳥》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六、課外實踐

收集有關鳥類的圖片和資料,辦一期以鳥類為主題的手抄報、板報。

七、板書設計

外形:顏色鮮豔 小巧玲瓏 疾飛……一眨眼…… 翠鳥 動作:蹬開……像箭一樣… 叼起…貼着 只有……還……還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教材簡析】

《灰雀》這篇課文記敍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

課文以人物對話為主線,既寫出了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又寫了小男孩心理認識過程。人物的內心活動外化為語言,二者相互交錯,推動情節發展,並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教學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一種特別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因此,在閲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因此本課的教學着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 學會本課5個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誠實”等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列寧對灰雀、誠實男孩的喜愛之情,並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自己教育、改正錯誤的優良品質。

4. 養成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和習慣。

人文教育目標:

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的愛

【教學重點】

1、認識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和教育,滲透保護鳥類的教育。

2、從人物的語言及神態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列寧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 誠實的。”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1、出示列寧照片,請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簡單地介紹一下列寧的事。

2、學生交流後,教師簡介列寧。

3、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生在偉大領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設計意圖:“紙上得來終覺淺”。課前實踐所給予學生的不僅是感性經驗的獲得,更重要的是在課上學習課文時與作者在激發的情感與語言表達形式上產生的呼應對照,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人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閲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 材料。

4、讀題,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5、用自己的話説説這是怎樣的灰雀嗎?

為了這可愛的灰雀,列寧和一位小男孩之間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讓我趕快走進課文,美美地讀一讀吧。

二、初讀感悟,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讀後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4.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5、2~13是課文的具體寫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三、感知灰雀的可愛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説説讀懂了什麼。

2、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三隻灰雀的呢?找出句子來讀一讀。説説哪幾個詞語用得好,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用“~”標出寫灰雀的句子,引導學生從顏色及叫聲體會它們的可愛。

4、出示句子,體會“惹人喜愛”一詞。:

(1)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

(2)它們在枝頭唱歌,惹人喜愛。

問:哪個句子更能寫出灰雀惹人喜愛呢?(引導學生説出有了這兩個詞語,句子就更加具體、更加生動,更能寫出灰雀惹人喜愛。)

5、看圖片,感知灰雀的可愛

6.指導朗讀句子。

7.灰雀這麼惹人喜愛,課文是怎樣説列寧非常喜愛它們的?

板:列寧每次……都要……經常帶……

8、指導朗讀句子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瞭解列寧對灰雀的喜愛。課文先寫列寧在公園裏看三隻美麗的灰雀,具體寫出了列寧怎樣喜愛灰雀。首先學生自讀劃出説明灰雀美麗的詞“粉紅的、深紅的、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然後通過看圖片,感知灰雀的可愛,老師再範讀,學生領悟到要讀得歡快,語調活潑,速度稍快;觸類旁通,學生劃出表現列寧喜愛灰雀的詞“每次、都要、仰望、經常”,通過比較去掉“每次、都要、仰望、經常”句子的.不同,感悟意義的變化,從而明確朗讀時重讀這幾個關鍵詞,表現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通過反覆朗讀也表達出學生對灰雀的喜愛。

9、巧妙結尾,設置懸念:第二天,那隻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它到哪裏去了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麼特點。

2、你認為最難寫的是哪幾個字?説説你是怎麼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提醒:散,左下“月”的第一筆是豎,不是撇,右邊的反文要寫小一些

惹,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右”不是“古”

書寫時筆畫要舒展。

3、臨帖、寫“步、者”等字。講評字寫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學。

五、佈置作業

佈置學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詞好句,做“日積月累卡”。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題、激發興趣:

(多媒體: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師: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麼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

(多媒體動畫:列寧在樹下仰望兩隻灰雀,那隻胸脯深紅色的灰雀已不見了。)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其實不僅僅是為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展開自主學習。這個環節旨在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聽覺,希望通過音樂使學生入情入境。同時又使學生在情境中自主地發散思維,想象練説。這樣也為下文的自主探索學習奠定了一定情感和知識基礎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深紅的灰雀到底去哪兒了?請學生默讀課文,畫出小男孩的語言。

(1)男孩説:“沒看見,我沒看見。”

(2)男孩看着列寧,説:“會飛回來的它還活着。”

(3)“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説。一定會飛回來的。

2、灰雀又是怎麼回來的,你從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寧,説:“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

②“一定會飛回來!”男孩堅定的説。

板:“一定會飛回來”

3、男孩為什麼把灰雀放回來?(引出列寧自言自語的話。)

出示句子:

①列寧自言自語地説:“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②列寧説:“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問:哪個句子更能寫出列寧發現那隻灰雀不見了,覺得很惋惜?(引導學生説出第一句更能充分體現列寧非常喜愛灰雀)

4、導讀激情,深入體會。

列寧愛鳥的真情對孩子起了什麼作用讓我們一起來邊讀邊體會。

(多媒體字幕:3-10自然段內容。)

(師導讀,生接讀。)子。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着急而又和藹地)問:“......”

男孩(緊張、吞吞吐吐地)説:“......”

列寧(惋惜、擔心地)説:“......”

男孩看到列寧,(下定決心,鼓起勇氣)説:“......”

列寧(半信半疑又驚喜地)問:“......”

設計意圖:

對話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了事件的發展過程。抓好對話朗讀,最好的着眼點就是對話提示語,因此,學習這部分教師着重引導幫助學生揣摩人物心理,同桌討論、交流,添加了下文括號中的提示語。學生根據添加的提示語,各自練讀,再分角色朗讀。在有聲有色地朗讀中,學生認識到列寧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愛護,懂得了男孩是個明辨是非、誠實守信的孩子。

5、課中質疑,體會列寧育人過程。

(1)列寧聽到小男孩的話,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帶走。如你是列寧,這時你會對小男孩説什麼呢?

(2)文中列寧是怎麼説的?畫出列寧的話。分組討論,通過讀列寧的話,讀懂了什麼?

(3)創設情境,進行對話。老師為列寧,學生為小男孩進行對話。老師用責問的語氣與學生對話。

6、指導學生再讀書上列寧的話,體會列寧育人的過程。

設計意圖

語文教學是一種人文的教學。要讓學生把深奧的道理弄明白,教師生灌硬套是不可取的。此片段旨在使學生於寬鬆的氛圍中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又提供學生一個很好的練説機會,逐步達到教學目標4。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着灰雀。

2、出示思考題。

(1)小男孩為什麼低着頭?

(2)列寧為什麼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後微笑?

(3)列寧為什麼不問愛説話的男孩,而問不説話的灰雀?

(4)列寧為什麼不問那個男孩,就知道他是誠實的?

(因為男孩能認識錯誤,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

3、分組讀11-13自然段,討論思考題。

4、小組代表發言。

5、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例如:列寧為什麼微笑?鳥兒不會講人話,列寧為什麼要問它?鳥兒會回答嗎)

是啊,老師也弄不明白,列寧為什麼不問會説話的男孩,卻問不會説話的灰雀呢討論討論吧。

6、列寧愛孩子,幽默的話裏含着多麼深的愛,讀——

(生齊讀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詞閃動。)

7、列寧為什麼而微笑?

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大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放鳥歸園而高興吧!拿起書來,高高興興地讀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

語文是一種人文的教學。在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學中我本着以人為本的理念,設計了教學的各個方面。前面暢所欲言的討論辯駁使學生更自主地深入到課本的情境中去體會文人物的真情實感。而這裏全員參與的讀書感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不致於遊離於書本之外。這是還本以本。這樣就在興趣引路的前提下交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 四、創設情境,課堂拓展

1、文章寫了第1天、第2天、那麼第3天、第4天……以後圍繞列寧、小男孩、灰雀,還會發生什麼有意思的事呢?請學生小組討論。

2、請學生評價文中人物。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説話、寫話訓練

你想對列寧、灰雀、小男孩説出什麼?寫下來。

設計意圖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動腦,動口,當然也需要動動手。豐富的想象力不但需説出來,也要寫下來。知識的鞏固固來重要,道理的內化也十分必要。讓學生盡情地説,盡情地寫吧!所以我主張還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

板書設計:

灰 雀

惹人 喜愛

列寧 男孩

每次……都要……“沒看見”

經常帶……“一定會飛回來”

可惜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