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方案

校園2.36W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方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方案1

一、活動目標

1.能大膽嘗試,初步感知食物的成分與紙張之間的化學變化。

2.學習製作神奇的信,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樂趣。

3.喜歡動手操作,願意用多種方式來探索、驗證、展示交流過程和結果。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番茄、檸檬、醋。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檸檬水、醋、茶水、白開水、記號筆、蠟燭、記錄表等;兩次探索學具、猜測記錄表、操作梳理圖ppt、展示板三塊。

三、活動過程

(一)“神奇的信”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祕的客人,我們來看看是誰?

(二)初步感知神奇的化學變化、學習實驗方法。

1.提出問題,引發猜想。

師:猴王的信上寫了些什麼?咦,怎麼看不出來?有什麼辦法可以看到信的內容?

2.實驗探究,發現變化。

(1)幼兒自由選擇工具探索,發現神奇的化學變化。

(2)幼兒觀看展示板,交流探索時的發現,感受神奇的化學變化。

3.示範操作,獲得方法。

教師邊演示實驗,邊示範操作,引導幼兒掌握其方法。

(三)尋找適合製作“神奇的信”的材料,進一步感知驗證神奇的化學變化。

1.介紹材料,引發幼兒猜想、猜想結果彙總記錄。

2.分解操作步驟圖,自主學習操作方法。

(1)要選擇相對應的材料進行實驗,並在記錄表上做相應的記號。

(2)用棉籤在記錄表上寫上你想寫的字或圖案,輕輕地吹一吹。

(3)放在架子上沿着你畫的圖案輪廓慢慢地來回移動烤一烤。

(4)做完實驗將適合做“神奇的信”的黏在打“√”的展示板上,不適合的黏在打“×”的展示板上。

3.提出操作要求:

(1)操作時,各玻璃杯裏的棉籤不可交叉使用。

(2)在烤的過程中注意安全。

4.幼兒第二次操作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

教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幼兒選擇與記錄表相對應的材料進行操作。

5.集中交流,記錄表分析、驗證。

師:你用什麼材料實驗?適合做神奇的信嗎?為什麼?

(四)師幼分享交流,得出結論。

1.引導幼兒發現這幾種材料的共同點。

2.師幼分享交流“神奇的信”的原理:這些酸的水裏都有一種成分,這些成分會使紙張發生奇妙的變化,抹過這些水的地方比沒抹過的遇熱以後更容易變黃。“神奇的信”就是用這種道理製作出來。

(五)遷移經驗,結束活動。

1.美猴王揭開謎底,幫助孩子提升經驗。

2.除了酸性成分的食物適合做神奇的信,還有哪些食物也適合做呢?你們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同去試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好嗎?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方案2

  一、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核心經驗包括觀察、比較、分類、交流、測量、推斷、預測等。其中觀察、比較、交流、分類被美國科學促進會認為對兒童智力發展有益。能否在一個活動中涵蓋上述過程性科學探索活動的要素呢?帶着這樣的思考,我設計了活動“盒子裏有什麼”。這個活動包含了上述科學探索關鍵經驗的大部分內容,凸顯了本活動設計的價值所在。

  二、活動目標:

1.在活動過程中主動地觀察、分類、比較、推斷、排除、預測等。

2.積極參與活動,樂於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發現。

  三、活動準備:

1.同樣大小的盒子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每個盒子內裝有一個網球,盒蓋用布固定。

2.另外準備三個盒子:一個空盒子,一個內裝棉花,一個內裝紙巾。

3.一把尺,一個香包,一副鈴鐺,一小盤彈珠,一個網球,一個網球大小的鐵球,每人一個空盒子。

  四、活動過程:

一、幼兒初步接觸不能打開的盒子,分辨盒子裏是否有東西,並説説理由。

1.師:這裏有很多神祕的'盒子,那你有什麼辦法在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知道盒子裏有沒有藏着東西呢?(用耳朵聽、用手掂、用鼻子聞的方法)

2.師:請小朋友在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用我們剛剛説的方法每個盒子都去試一試,把盒子分成裝有東西的和沒有裝東西的兩類。

師:大家都認為這些盒子裏面有東西,請説説你用的什麼方法來判斷。

3.師幼共同小結:用耳朵聽、用手掂的方法判斷裏面有東西。

二、幼兒通過排除法推斷出盒子裏可能裝的東西。1.師:這裏有尺、香包、鈴鐺、彈珠、鐵球、網球,在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你們認為哪些物品是不可能在盒子裏的,説説你的理由。

師:是嗎?請當場測量驗證一下。怎麼測量才是正確的呢?你給大家展示一下。

2. 小結:尺子長,彈珠多,鈴鐺響,香包有香味,這些都不是盒子裏裝的東西。

三、出示記錄表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1.(出示大記錄表)同時我們知道了乒乓球,網球、鐵球有可能在盒子裏。你覺得盒子裏的是什麼球?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説一説。

2.那請小朋友在椅背後面取下五角星,把它貼在你認為是放在盒子裏的球的下面。(鼓勵幼兒進行猜測)

3.我們一起來看看哪個球選擇的人最多,選擇乒乓球在裏面的小朋友有x個,選擇網球在裏面的有x個,選擇鐵球在盒子裏的有x個。

四、請幼兒進行對比從而找出盒子裏真正藏着的東西。

1.幼兒將鐵球,網球,乒乓球分別放入空盒子中比一比,找出盒子裏真正藏着的東西。

2.請個別小朋友説出自己的猜測,並講明為什麼。

3.小結:大家通過掂、聽、搖認為盒子裏裝的是網球,我們一起來打開驗證一下。

五、打開幼兒認為沒有裝東西的盒子,拓展經驗

師:這三個盒子是你們認為沒有裝東西的。盒子裏真的沒有東西嗎?

小結:這三個盒子雖然都很輕,也聽不到有東西發出聲音,但其中有兩個盒子裏放着東西。看來我們還需要學習更多的判斷方法。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方案3

活動目標

⒈觀察比較自己與同伴外部特徵的異同。

⒉感受個體的多樣性,知道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活動準備:

鏡子人手一份;ppt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找不一樣

(出示ppt圖片)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些朋友,看它們是誰?小狗,它們一樣嗎?(斑點狗),數數有幾隻斑點狗?它們長得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幼兒講述(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斑點多、有的斑點少……)哈巴狗,它們一樣嗎?雖然都是小狗,可仔細一看他們長得也都不一樣。

以同樣的方法找找昆蟲(毛毛蟲與瓢蟲)、花朵(鬱金香和蝴蝶花)的不同。

二、同伴比較,找不一樣

⒈其實只要我們仔細尋找就會發現每個物體一般都有不一樣的地方。那我們小朋友長得一樣嗎?請兩名幼兒走上前,請其他幼兒比比有什麼不一樣?

⑴男孩和女孩比:長頭髮、短頭髮,五官不一樣等。(請幼兒講述)

⑵男孩和男孩比:個子不一樣、手、腳大小不一樣。

⑶女孩和女孩比:皮膚顏色不一樣、眼睛、嘴巴等不一樣。

⒉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不一樣,那你覺得你自己長得怎麼樣呢?

師:請你們用小鏡子照一照,再來仔細看看自己長什麼樣。引導幼兒一邊照一邊説:“我的眼睛大大的,我的鼻子尖尖的,我的臉蛋圓圓的”。觀察了自己長得怎麼樣,再照着鏡子和邊上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些地方不一樣。

⒊現在誰來説一説你長得怎麼樣?(請幼兒拿着小鏡子變照邊説)

過渡語:如果這樣説,你知道他是誰嗎?

三、遊戲:找朋友

⒈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現在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老師説一個小朋友長什麼樣,他(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不説出他(她)的名字,請你們來猜猜這個小朋友是誰?

⒉請一個小朋友來説説某個好朋友特別的地方,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誰。

⒊那麼老師和小朋友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大人和小孩)老師和老師一樣嗎?

⒋那我們為什麼不一樣?我們又和誰有點一樣呢?(原來我們和爸爸媽媽長得有點像,是遺傳)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方案4

思考:

1、每一個環節材料投放是否適宜,要發展孩子哪方面的經驗,材料的量是否合適?

2、你覺得教師投放的材料巧在哪裏?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獲得有關容積守恆的經驗。

2、樂意與同伴一起探究,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小、形狀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組2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桌上的兩個形狀不同的瓶子,裏面的水是一樣多嗎?説説哪個多,哪個少?你是怎麼知道的,説説自己的想法?

2、過度小結:那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到底是哪個多,或者一樣多。

二、實驗

1、師:(介紹材料)我桌上有二個杯子,誰來説説看是怎樣的杯子?(哦,是兩個一樣大小的杯子,還有刻度,請你們來試試做下實驗,看看到底是哪個多,或者一樣多。

2、幼兒操作

3、師: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做的?

討論:實驗方法以及孩子的發現。(將瓶中的水分別倒入相同的杯子中,得出結論一樣多)

2、再次驗證:把杯子裏的水倒進瓶中,感知不同的瓶子,裝的水是不是一樣多?

3、為什麼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狀的瓶子中,看起來不一樣?

4、小結:原來只有用二個相同的有刻度的物品才能證明二瓶水是否一樣多。瓶子的高矮、粗細不影響水的多少。

三、驗證試驗

1.水一會兒變多,一會兒變少,到底是不是盛水的瓶子在搞怪呢?

2、介紹材料:一組有大小不同的瓶子、一個有刻度的杯子。

師:這些是我們小朋友收集來的瓶子,我發現這個水瓶身上有些數字,你們看見了嗎?這是什麼意思呢?(哦,讓我清楚地知道這個瓶子裏裝了多少水。)

3、要求:那現在請小朋友把水裝到有標記的這個水位,然後再把水分別倒入大小不一的瓶子後,你發現了什麼?(一樣多的水裝在不一樣的杯子裏,看上去有多有少,很有趣。)

4、幼兒記錄(水位不一樣)

5、小結:①水位的高低與瓶子的粗細有關。

②一樣多的水裝在不一樣的杯子裏,看上去有多有少,實際上水杯裏的水沒變,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水的容量不受容器外觀變化而變化。

四、延伸活動

1、師:誒,我這裏還有兩個瓶子,裏面裝的水哪個多,哪個少,又或者一樣多呢?

2、師:這裏面裝的水看上去一樣多,但是瓶子大小不一樣,所以不能很準確地知道,所以我們也要經過實驗才能知道,或者看刻度線也能知道。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方案5

活動目標:

1.能夠運用拉、按、壓、捏、坐、跳、踩等方法感受物體的彈性,獲取相關的科學經驗。

2.瞭解人們生活中廣泛利用有彈性的物體,知道它們的用途。

3.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活動準備:

1.室外大型玩具----蹦蹦牀、像皮球、羊角球、皮球、長皮筋等。

2.家長準備:尼龍襪、彈簧、皮筋、鬆緊帶、海綿等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材料,感知物體的彈性。

1.教師:你們認識這些材料嗎?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拿去玩一玩,看看你能不能發現。(引導幼兒自由玩,在玩的過程中,請幼兒可以多選用幾種材料進行探索,並感知物體的彈性。)

2.教師:你們剛才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3.教師:請你再玩一玩,看看這些東西會不會改變形狀?你是用什麼方法讓它改變的?是怎樣改變的?(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方法探索讓物體變形,可以讓幼兒合作進行改變形狀)。

4.教師:你又有什麼新發現?變形的物體能復原嗎?你是用什麼方法讓它復原的?請你來試一試,在試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進行介紹。

5.教師小結:有些東西用力拉它的時候,它就會改變形狀,手一鬆,它又能變回來了,這樣的東西就有彈性。

(二)在活動室內尋找有彈性的物體。

1.教師:除了老師準備的材料,活動室裏還有沒有東西有彈性呢?請你去找一找。

2.教師:你發現哪些東西有彈性?你是怎樣做的?(引導幼兒説出拉、按、壓、捏、坐、跳、踩等方法感受到物品的彈性)

3.教師:現在小朋友用力壓一壓、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的哪些地方和哪些東西也是有彈性的。(請幼兒觸摸的時候發現皮膚、頭髮、毛衣、襪子、鬆緊袖口等)

4.教師:你是怎麼發現和感覺到的?(啟發幼兒説出自己的感覺,壓下去然後彈起來等)

(三)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生活環境中物體的彈性。

1.教師:請你到室外再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

2.引導幼兒在室外尋找、區分並講述哪些物體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並説説是怎樣發現的。

3.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許多有彈性的東西。

(四)討論彈性和生活的關係。

1.教師:有彈性的東西有什麼用?如牀墊為什麼要做成有彈性的?跳高架下為什麼要放置海綿墊?衣服袖上為什麼要裝鬆緊帶?(引導幼兒發現彈性與生活的關係,知道物體彈性的有用之處)

2.教師:你還見過哪些東西有彈性?回家後再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記得把彈性的祕密告訴爸爸媽媽哦!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請幼兒觀察每種物體下落時的形態是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