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小班搓的練習教案反思

校園8.39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搓的練習教案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搓的練習教案反思

小班搓的練習教案反思1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瞭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製作湯圓。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湯圓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籤、鑷子。

活動過程: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麼?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説説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麼味道的?裏面有什麼?什麼顏色的?

3、教師示範用紙漿在KT板上製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糰的製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小班搓的練習教案反思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了解過新年時的一些風俗習慣,引導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搓湯圓,體驗過新年的快樂氣氛。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6、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7、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新年好》的音樂磁帶;

2、《新年好》Flash;

3、橡皮泥人手一盒;

4、盤子每組一個;

5、角色遊戲房的娃娃家場景。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教師播放歌曲《新年好》,告訴幼兒新年來到了。

教師提問:寶寶,你們覺得過新年最開心的是什麼事呀?

幼兒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你們過新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吃糖果、拿紅包……

二、播放Flash。

1、教師播放Flash:我們來看看別人的新年是怎麼過的?

2、幼兒欣賞、交流。

3、師小結:過新年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新年裏很多人都會放鞭炮,一家人還會開開心心在一起吃湯圓,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的意思。

三、操作探索。

1、教師:寶寶,那我們也來試試做好吃的湯圓吧。

2、教師示範做湯圓的步驟:先取一小塊橡皮泥放在手掌心,用另一個手掌蓋在橡皮泥上,來回團、搓,一個小小的圓圓的湯圓就做好了。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配背景音樂《賣湯圓》)提醒幼兒將搓好的湯圓放在桌上的小盤子裏。

四、延伸活動。

帶幼兒去角色遊戲房,把做好的湯圓放進娃娃家的鍋子裏,模仿煮湯圓的場景,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有句老話“上燈圓子,落燈面”,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三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親自做圓子,吃圓子,在正月十八的時候呢將會吃麪,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的開始了。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三,所以我將“搓元宵”這節活動安排在了今天,希望孩子們更加深入的瞭解“元宵節”同時學會“搓元宵”

為了更加突出元宵節的這一氛圍,我提前一天讓小朋友將花燈帶到幼兒園,用花燈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及幼兒園,有了孩子們五彩絢爛的花燈,使得節日的氣氛更加濃郁了。

活動開始我選擇讓每個孩子參觀我們的教室,讓他們討論“為什麼要玩花燈”。孩子們像事先説好似的,一起説着是因為元宵節快到了,看來孩子們已經在家中從家人的口中瞭解到了元宵節要玩花燈的特點。可是當我問到“除了玩花燈還要幹什麼”的時候,孩子們歪着小腦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眼睛都盯着我的時候,我便告訴他們元宵節還要搓元宵。可能是因為方言原因,孩子們對於“元宵”這個詞彙不是很瞭解,後來向孩子們解釋了一下,孩子們終於瞭解了“元宵”=“圓子”。(從這裏讓我知道由於方言的差別,以後對於孩子的語言還要加強引導,增加一定的詞彙量。)

標籤:小班 教案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