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優]大班數學教案

校園2.53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照方位語言的指令行動。

2、體驗跳格子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泡沫墊子若干擺成8*9的格子、8個禮物(每個禮物盒上貼一個數字)、數字1—8三套、障礙物若干(可以是飛碟,飛碟上有數字)、小旗。

活動過程:

一、有趣的跳格子(價值分析:瞭解幼兒已有的方位經驗。)

-----這些格子有什麼不一樣,玩過跳格子嗎,怎麼玩的?

小結:跳格子有很多的玩法,有的單腳跳,有的雙腳跳,有的是向前跳,有的是向左跳,向左前格跳。

二、玩玩跳格子(價值分析:嘗試按照方位語言的指令行動)

● 幼兒第一次遊戲

過渡:那我們來試試跳格子,這回我來我發指令,你們來跳格子。

要求:每個人站一個白格,聽清楚指令哦,看誰又快又準確。

● 幼兒第二次遊戲

-----小紅旗表示終點,箭頭表示起點,從起點出發你有什麼辦法,走什麼路線能到達終點,每次只能走一格?

小結:從起點出發先是往……跳……格,再往……跳……格,然後往……跳……格。終於到達了終點。

三、跳格子尋寶(價值分析:能按照方位語言的指令行動並嘗試用方位語言描述簡單的路徑)

接下來遊戲更有趣嘍,這裏有許多裝有禮物的的盒子,每個禮物盒上都有數字,等會我們就來玩一個“跳格子尋寶”的比賽。

遊戲玩法:小朋友分成兩隊玩遊戲。兩隊輪流玩,玩這個遊戲的時候需要一個發指令的人也需要一個尋寶的`人。發指令的孩子要告訴同伴怎麼走可以找到禮物,指路前先抽一張任務卡,(任務卡上會告訴你,你們隊要到達哪裏找的是幾號禮物盒,但是不能告訴你的同伴哦),另一個孩子聽指令去尋寶。

遊戲規則

——每隊遊戲時需要一個孩子發指令,一個孩子尋寶;發指令的孩子先抽任務卡,不能告訴同伴,説出來犯規,取消一次尋寶的機會。尋寶的孩子聽清楚指令,這次可以走2格也可以走1格。

——白隊從白格出發只能走白格,紅隊從咖啡格出發只能走咖啡的格子;

——兩隊輪流進行,碰到椅子要繞道走,不能從椅子上走。

——哪隊得到的禮物多,哪隊就獲勝。

小結:

發指令的孩子要説的清楚,尋寶的孩子要走的路線正確,才能找到寶物!

空間方位相對而言是比較抽象的一個概念,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加直觀的去感受,我們老師更多的是採取一種多媒體圖片的一種形式,讓孩子來積累相關的一些經驗。但是今天的活動當中沈英老師利用了一個孩子在平常經常玩的熟悉的民間遊戲——跳格子順利的完成了教學活動,老師們不妨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討論哦:

拋問:

1、本次“跳格子”活動可以促進兒童哪些方面的能力發展?

2、請説説日常生活中,可以採用哪些方式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左、右”概念?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分禮物數學:分禮物

 目標:在二等分的活動中培養幼兒愛媽媽和長輩的情感。

初步嘗試把圖形或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於原來的那一份,原來的那一份大於部分。

 準備: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圖、幾何圖形紙4張、剪刀漿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筆、抹布。

過程:小朋友很喜歡自己的媽媽,媽媽也有自己的媽媽,媽媽的媽媽叫什麼?爸爸也有自己的媽媽,爸爸的'媽媽叫什麼?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養大。

熊媽媽有兩張圓形紙,兩張圓形紙一樣大。她拿一張給兩隻小熊,要小熊把圓形紙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一份給奶奶,一分給外婆。

小朋友猜一猜,兩隻小熊用什麼辦法分這張紙?幼兒講述

講解:小熊把紙對摺後打開,中間有一根折線,沿着折線剪成兩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兩份是不是一樣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來的一份比,分出來的一份比原來的小。

熊媽媽還有四張漂亮的紙片,熊媽媽請小熊把每張紙片都分成一樣大小的兩分,一份送給奶奶,一份送給外婆。請幼兒示範剪好後粘貼在背景圖上。小朋友想不想幫小熊一個忙。幼兒操作,老師指導,動作快的幼兒在形上加根線再等分。

熊媽媽又拿出小螃蟹的畫,小螃蟹畫了什麼形?幼兒説一説。熊媽媽請小熊用看一看加一根線的辦法,把圖形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熊媽媽有四粒糖,四粒糖怎麼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熊媽媽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麼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熊媽媽有一塊巧克力,一塊巧克力怎麼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幼兒講述,老師按照其中的一種方法切糕。

熊媽媽把兩塊巧克力糕給小熊吃,兩隻小熊一起説,問小熊説什麼?送給奶奶外婆吃。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利用學具“加法、減法板”的操作,嘗試進行20以內簡單的減法運算。

2、能積極思考、細緻觀察,體驗數學活動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加法、減法板”;20以內的減法算式;2個圓形的蒙氏線場地;數字卡1-20;戒指樣的小圓圈若干。

2、學具準備::“加法、減法板”;20以內的減法算式;作業單若干。

3、《操作冊》第6冊第31-32頁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遊戲:青蛙跳水。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站在兩個蒙氏線的圓圈上,每組小朋友記住自己組的人數,邊聽音樂邊走線。當音樂停止時,教師任意出示一張數卡。如“8”,每組8個小朋友跳進圈裏,再數數線上每組還剩下幾個小朋友。遊戲可反覆進行。

2集體活動

(1)複習10以內的減法。

教師出示答案在10以內的減法算式,請幼兒口算得出結果。

(2)學習20以內的減法。

創設情景:神奇工具又現身。小朋友,誰又來到我們班上作客啦?

教師出示工具“加法、減法板”,按順序擺放好。

教師:看,他又説話了:小朋友們好,又和你們見面了。我是加法、減法板,做起減法也有招。先把大數固定好,根據小數取藍條。數數看看剩多少,減法計算完成了。

教師從題卡中任意取出一個減法算式如16-4=,教師先讀算式,然後再找出加法減法板中的數字16 ,用小圓圈圈住,再從藍色定規中取出4擺放在右端靠着數字16下面的格子中,最後數出前面還剩下幾格,剩下的`格數就是答案。即16-4=12。

(3)用加法減法板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師從題卡中取出一個減法算式如16—9=,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加法減法板,得出正確答案。

3分組活動教師:加法減法板想檢測一下小朋友學的怎麼樣,我們每個人都來露一手,比試比試吧。

第一組:利用學具加法減法板做減法練習。教師事先準備好減法算式,請幼兒看算式,操作加法減法板計算出結果。

第二組:利用劃點子的方法進行減法練習。每張作業紙上都有一道減法算式題和被減數的點子,減去幾,就劃去幾個點子,最後數出剩下的點子數量,記錄在作業單上。

第三組:做花環。操作加法減法板完成《操作冊》32頁的活動“美麗的花環”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創造力思維靈活性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認識瞭解公用邊,知道公用邊的特徵及含義。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ppt、美工墊、雪糕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

播放ppt 第1頁請幼兒觀看,這是什麼呀?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小朋友可要看仔細哦。

二、講解"公用邊"

1.播放ppt第2---3頁,老師拿掉一根雪糕棒還有幾根雪糕棒?你們信不信用5根雪糕棒也能拼搭出兩個三角形,我要變了,你們可要看清楚哦?

2播放ppt第4-6頁。成功了嗎?我用5根雪糕棒也拼搭出了兩個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樣是兩個三角形,為什麼前面我用了6根雪糕棒,而現在我只用了5根雪糕棒也能搭出兩個三角形?(引導幼兒説出兩個圖形都用到中間的一根雪糕棒)

小結:原來這根雪糕棒即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條邊,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條邊,兩個三角形都用到了這條邊,我們就把這條兩個圖形都用到的邊叫做"公用邊"。

三、創設情境,引發幼兒對闖關遊戲的興趣,啟發幼兒用雪糕棒拼搭出圖形,感知圖形公用邊的特徵。

1.播放ppt電話聲音,教師模仿接電話,告知電話內容,引入闖關遊戲。

2.引導幼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搭出要求的圖形,進行闖關遊戲。

第一關:播放ppt第7---10頁,引導幼兒用6根雪糕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搭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並找出它們的公用邊。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展示自己拼搭成果,並找出公用邊。

小結:集體觀看ppt第11---12頁,原來6根雪糕棒可以拼搭出方向不同的圖形,而且每個圖形都有一條它們的公用邊。

第二關:播放ppt第13---14頁,引導幼兒用公用邊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2個正方形和1個長方形,並找出它們的公用邊。

5.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6.幼兒展示自己拼搭成果,並找出公用邊。

小結:集體觀看ppt第15頁,引導幼兒感知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的每一條邊都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邊,這些邊共組成了一個長方形和兩個正方形。

7.集體觀看ppt第16---17頁,聽音樂《大家一起喜洋洋》與同伴一起高興的跳舞,體驗闖關成功的樂趣。

四、活動延伸。

播放ppt第18頁,羊村村長也想考考我們聰明的小朋友給我們小朋友出了一道題,請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用公用邊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5個正方形和3個三角形。

活動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上的數學的實踐活動課。這堂課學生學得很開心。在我的指導、組織下,學生們分組活動。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在拼、搭的活動中加深對立體圖形特徵的認識與理解。教材先安排學生用相同的立體圖形拼出各種各樣的組合圖形,再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拼搭出又高又穩的組合圖形,其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在拼搭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的特徵;二是在“看誰搭得又高又穩”的活動中,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在這個環節裏,我首先引導學生讀題和看圖意,並提出“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審題和仔細觀察的學習習慣。接着,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你想怎樣搭呢?”讓學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搭的遊戲。

在搭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小組難以把球放穩,於是問:“小朋友,你們在搭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當學生提出很難把球放穩時,我抓住時機,讓成功了的小組介紹經驗,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使其他學生在傾聽、交流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然後讓學生再次嘗試,以驗證方法。最後向學生提出:“有什麼辦法能知道誰搭得高?”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中兩種搭法的差異,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環節中,由於之前我沒有向學生明確要求,且學生一看到了那些積木,就控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都爭着、搶着來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動前,要向學生明確每一個操作活動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時,必須讓學生注意聆聽,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並想盡一切辦法調控好課堂紀律,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